8個生命深度思考感悟,認識生命價值,讀懂人生意義

2020-12-14 文眼看世界

1

現代人忙忙碌碌,但究竟忙些什麼呢,恐怕很多人連這個都不知道。多數人為了名利,為了溫飽,為了私慾,始終還是囿在自我的小圈子裡出不來。

2

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走老路。

幼年的成長被原生家庭決定,少年的成長要歸功於自我的讀書積累,青年的未來更多的跟你的志向和人生方面的制定有關,中年的發展最主要的靠事業和家庭的結合度和平衡點,而晚年最好把很多事情都看淡看清,回歸到心靈的本真。

3

人類的智慧,來自自身意識與潛意識的緊密交匯,透過生活體驗與時日的磨練,我們得出寶貴經驗,然後敢於面對未知的未來,繼續奮勇前行。對於天地人事物的正確認知,除了端賴事實基礎,我們其實還可以透過靈性成長和不斷思考探索,去感知生命的真正意義。

4

人生的偉大目標之一就是認識真理,獲得智慧。智慧不像青春,感覺還沒真正品嘗體味,轉眼間就成過去,智慧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化或消失。相反,智慧有如此特點,就是你積累得越多,就會變得越成熟,更能與自己和諧相處,更能抵達恆常與永久。

一個人缺物質缺金錢不可怕,可怕的是缺智慧,是到生命終結時依然沒能發現生命的意義。

5

人生,什麼最難?

活著,很難,好好活著,把自己活成一個真正的人,最難。人生如此短暫,如果不能好好做自己,活出人的樣子,那我們如何對得住「萬物的靈長」這個稱謂呢?

6

痛苦是永無止境的,它具有種種形式。有時,它產生於物質世界的貧乏與凌虐,如災難、疾病、貧窮、命運的不公、人心的險惡。有時,它則深藏於人的內心。人的內內欲望所產生的痛苦,同樣值得憐憫,同樣的無可挽救;因為人無法選擇自己的人生,無法決定生死,也無法決定我們的人生軌跡。

7

何為成功?

很多人把成功定義為更多地獲得外在的物質和財富,或者在社會中得到外界評價體系中的所謂地位和榮譽,其實這些定義不全面,也未必正確。在平凡而智者的眼裡,能夠做自己,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做到內心安寧平和充實,就是一種最大的成功。

所謂,成功的定義各個不同,我們就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他人了,這和我們不要以自己不喜歡的方式去對待強迫他人是一樣的道理。

8

你所經歷的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磨練,所有的這一切創造了只屬於你的心和你的思維,有了創造,你就能堅定前行。即便是在荊棘處,沙漠處,也能發揮你的能量,你的創造力,將會把荊棘變成絢麗的花,將沙漠變成你熱愛生長的地方。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關鍵在於如何發現自己的特殊屬性和潛在能力。

什麼樣的人是厲害之人呢?一個很厲害的人一定是具備某種獨特東西且能夠感染或幫助到他人的人,這個人有自己獨特的知識體系和價值觀念,或者能夠讓更多人參與其中的親身經歷、方法論和大局意識,然後他把這些統一成為一個整體,在內心能夠樹立起一個旗幟,一個標杆,堅定地走了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在這條路上,後面跟隨的人一看到這個人的背影和人格魅力就會興奮地叫道:「啊,你看你看,這個人超厲害」。這裡的厲害並不是指這個人在某個領域有過人的技能,它是說這個人本身他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質,他就像一塊鏡子一樣,無論身處什麼境地,都能照見自己和他人,他的存在本身就會為世界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相關焦點

  • 人生小感悟——(人生的意義一)
    這個是我在網絡上的第一篇文章,我個人喜歡對我所遇到的人,物和事,進行深度的思考以及感悟。通過不斷的思想進化和靈魂淨化,來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當然這個是我在漫長的生活經歷中,慢慢總結出來的,後續文章會給大家分享!今天就請允許我淺談對「生命意義」的感悟和看法吧!
  • 《小黑魚》:小主角尋找自我的歷程,蘊涵著生命的思考與教育意義
    在這一部分7幅畫中,每幅畫作者都用了不同的繪畫技法,把小黑魚落單後傷心、恐懼、孤獨、觀察、思考、發現,重拾生活熱情的過程進行了有力的表現。小黑魚生命的歷程與現實生活的我們是何其的相似。小時候生活在父母的庇護下無憂無慮,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在這個世界是怎樣的存在,也不用思考該如何去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 在沈從文的《生命》中看到:一個抽象的男人思考具體生命的意義
    「生命」這個命題引起很多文學家的思考,對「生命」有想法的作家借生命之力來敘事:老舍散文《生命的回聲》,魯迅散文《生命的路》。我唯獨喜歡沈從文自由釋放、無所求的散文《生命》,因為沈從文是一個有著極多生命經驗的人,又擁有真誠、善良,還有那麼點憨的勁兒,所以這樣的《生命》讓我覺得更樸實,接近具體的生活與生命的象徵。
  • 《最好的告別》:死亡是生命不可逃避的終點,也是思考人生意義無法...
    《最好的告別》是一部探討生命困惑的長篇小說,它指向的是生命的終結。被確診為肺癌晚期的66歲的「我」——凌先生,以及同樣罹患絕症的10歲男孩小可,兩人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時相遇在一所臨終關懷醫院。他們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一個為零碎半生的庸常感到遺憾,一個因沒有機會走完未來的人生而感到遺憾。
  • 卓順發太平紳士:發揮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才是真正的存在與永恆
    ----Shared with you by Toh Soon Huat, JP from his book " Road"無論怎樣的生活都是一種生活,不在乎你層次有多高,發揮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才是真正的存在與永恆。———卓順發太平紳士與您分享 摘自《路》
  • 生命是一場跟隨季節的旅行
    生命是一場一開始就註定結局的旅行,每個人從出生便開始走向生命盡頭的旅程,就這樣不可逆轉地行進著,越來越接近生命的終點。但是,生命卻並不悲涼,也當然不是悲劇,因為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最終的結局,而在於生命漸次綻放的過程,在於在不斷地經歷中思考和感悟,在不斷的思考和感悟中獲得心靈的成長,讓生命厚重、精彩、溫暖、尊貴。
  • 《花火》,死亡襯託生命的厚重,詳解北野武心中的人生感悟
    《花火》包含了北野武對生命和親情的感悟,儘管影片中充滿了死亡含義的隱喻和乖張暴戾的悲情氛圍,但流淌出的卻常常是對於親情和人性的會心一笑。北野武狂放不羈的外表下那些細膩真摯的情感總能不經意間溫暖人心。本文並不想探討北野武的暴力美學多麼的華麗,而是想探討北野武影片中蘊含的真情和含義,下面這四個部分彼此獨立,卻又密切相關,共同構成了「人生」的應有之義。
  • 生命周而復始 蔣勳以《雲淡風輕》面對人生悲喜
    他將自己的生命感悟融入這些他懷抱深情的事物,發覺雲淡風輕或許才是生命的最佳境界。除了清麗雋永的文字之外,書中更收錄蔣勳珍貴畫作及東方經典美術作品,使其更具收藏價值。書名「雲淡風輕」與蔣勳中年的心境有關。他住在淡水河入海的地方,日日在窗口閱讀的風景便是大河入海,見到它自涓涓細流一路而來,有淺灘、有激流,有荒涼、有繁華,有喜悅、有哀傷,一段一段,有如東方的長卷繪畫。
  • 生命教育是人生重要課題
    疫情面前,人們最渴望的是生存最基本的需求——生命安全。疫情,如一面鏡子,照出了人生社會百態;疫情,也引發了人們對生命、對社會的深層次思考,尤其是為廣大學生提供了難得的生命教育機會。生命,是教育的基石,也是教育和教育學反思的原點。我們的生命應有所覺醒、有所提升,這是人生面臨的,也是必須應對的最重要課題。
  •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若能擁有至真、至善、至美的如水心境,擁抱自然,博愛蒼生,這樣的生活就最有意義,這樣的生命就最有價值。二、生命的本質對於生命的本質,不能把它從自然中獨立出來孤立地看,只有把生命融入自然,與自然聯繫在一起去認識,才能認識生命的來龍去脈,進而認識生命的本質。
  • 2020清明節:讓我們重新思考生命與離別的意義
    歐文·亞隆說,離別雖是終點,但人生的意義卻不會因此湮沒;離別雖是宿命,但看待離別的視角卻可以讓人們獲得拯救。 這個清明節,讓我們以哀悼和銘記逝者為契機,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思考離別的意義與面對創傷的心態,嘗試讓心靈超越恐懼的陰霾,再一次從希望中汲取向前的力量。
  • 國產高分紀錄片《生命裡》:不要等到臨死前,才去思考生命的意義
    死之烙印將價值賦予生之硬幣,使其可以用生命來購買那些真正寶貴的東西。——泰戈爾這就是《生命裡》對我們的意義。《生命裡》封面《生命裡》將故事分別命名為記得、陪伴和心願三個部分,講述了病人在臨終前或悲觀、或樂觀的生存狀態,也展現了來自家庭、醫護人員以及志願者們所代表的人性關懷,是一部集震撼、
  • 生命的意義,就是完成自己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是一個嚴肅的哲學問題。自有文明開始,人類就開始了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可以說,對生命意義的追尋就是文明的象徵。人們在不斷地認識世界,從而也就有了不一樣的世界觀,生命的意義也因為世界觀的改變而改變。
  • 邢天日記:生命的意義
    七個月前的一個晚上,我經歷了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生活支離破碎,一無所有,出了門也不知道自己走到了哪裡,突然遇到了兩個傳教士。我是一個至今都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但那天很奇怪,像是命中注定一樣,在那個時刻看到了他們倆,熱情洋溢地問著過往行人一個問題:你想知道生命的意義嗎?我像個酒鬼一樣直衝衝地走向他們:我想知道。
  • 《抓落葉》:感恩生命的饋贈,懷著敬畏之心,讓人生充實而有意義
    我們都是生命的旅人,抵達終點就是人生的意義。----(美)湯米·巴特勒今天是感恩節,到處洋溢著溫馨而又濃濃的感恩之情,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親朋好友們訴說著心底裡的那份深深的祝福與謝意。合上書本,我腦海裡最強烈的想法便是:我們一定要學會感恩生命的饋贈,懷著一顆敬畏之心,踏實肯幹,讓人生過得充實而有意義!《抓落葉》這本書是由美國的湯米·巴特勒所著,由趙思婷所翻譯。看到它那深藍色的封面,我想這本書應該與眾不同,可能會有它值得人深思的地方。抓落葉,同時也要學會抓住我們生命的意義。
  • 活出生命的意義
    上節祝老師講了「敢想」,「相信」,「接納「今天我們來分享一本書:《極簡主義》學會區分欲望、人生和理想人生之間的差別。人生的痛苦來自哪裡?其實人生的痛苦來自於我們的欲望,我們的欲望,如果一不小心感想,進入了欲望的人生,你會發現你是也會有動力,你也會努力去工作,你也會去奮鬥,但是你會發現你的欲望會越來越大!
  • 《最爽的一天》:個性碰撞下深厚友誼背後關於生命意義的思考
    今天,我就從「兩個人物不同的特性、電影主題的呈現、生命與死亡的感悟」這三個角度進一步分析一下安迪和本諾是如何踏上這場看似荒唐的旅行之路,又如何在經歷一場場奇遇之後擁抱自由,最終發現了人生中最爽的一天,重獲明亮與絢麗。在解讀的過程中,我也會結合電影主題與現實生活,談談我個人的一些思考。
  • 思考 厭世 悲觀 人生意義
    思考人生和生活,本不應該持有某種傾向性,因為傾向是認識的阻礙,更不應該對生活和人生進行盲目的悲觀或是樂觀的界定,但悲觀論,往往很有市場,能得到廣泛的支持。既然這個世界如此不美好,如此讓人不舒服,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所以就會有下面的問題,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三、生活的美好、醜惡人在開始思考的時候,還會引發另外一件事,就是對自身存在意義的追問。人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既不能享受到生命美好的一面,又有那麼多的問題。
  • 有限人生裡的無限選擇:《挪威的森林》愛情、生命與未來的隱喻
    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給我們展現了幾個青年的一段與抉擇有關的人生故事,作者通過傷感含蓄的筆調訴說著一段記憶中的往事,這些看似唯美纖弱的愛情故事實則包含了村上對人生意義的叩問。愛情的破滅、朋友的離去以及重新選擇將來的過程,蘊含了人生選擇的智慧。他用作品裡的生命抉擇給予我們生活的啟迪,從而揭示了選擇與人生的內在聯繫。
  • 活著只是暫時,死亡才是永恆,再次思考生命的意義
    前些日子,寫過一篇關於生命的意義的文章《拋開哲學的思考,我們的人生大有意義》,感覺有所欠缺,近日又有所得,索性把所思所想整理一下,再寫一篇。既然有緣一晤,還請耐心看完,若是覺得狗屁不通,為了你浪費的時間,請儘快留言罵我,絕不還嘴。若是覺得還有那麼一點點意思,無需點讚,你讀完有所得,便是我寫這篇文章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