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型
當肺泡內空氣被物理密度更高的物質替代時,肺部影像密度升高,即所謂的肺泡型。肺泡型不用於描述間質內增長,並擠壓或侵犯鄰近肺臟的團塊,而適用於肺泡內取代空氣的非固態物質。造成肺泡型的物質常見:滲出液、出血、水腫液;固體組織,如腫瘤也可佔據肺泡內空氣,且不破壞肺結構,但較少見。然而,肺腫瘤通常產生腫塊影像,而非單純肺泡浸潤,所以,肺腫瘤罕見肺泡型。肺部腫塊產生部分肺泡型特徵的情況,將於結構間質型部分討論。
肺泡型包括以下一個或多個影像特徵:1)空氣支氣管徵;2)肺葉徵;3)出現密度相對增高區域,沒有肺腫塊的銳利邊界。
空氣支氣管徵是肺泡型的典型徵象,其定義為:充滿空氣的支氣管穿過異常肺區,此肺區肺泡內空氣被滲出液、出血、水腫液取代。判讀關鍵在於:1)支氣管內空氣未被細胞或液體取代;2)肺泡內空氣被取代程度需要足以產生合適的背景密度,換言之,足夠X線被吸收,使含空氣的支氣管顯影。這種條件下,在肺部密度異常升高的背景襯託下,充滿空氣的支氣管呈透射線性(圖5)。通常,空氣支氣管徵呈透射線管狀結構,偶見分支。但是,如果充滿空氣的支氣管與X線束平行,X線投照其斷端而非側面,則呈圓形透明影像(圖6)。因此,空氣支氣管徵的實際影像表現,取決於肺泡內空氣被液體或細胞替代的數量和肺泡型分布範圍,以及支氣管與X線束的位置關係(圖7~9)。空氣支氣管徵對於診斷某些肺泡型特別有幫助,例如肺泡疾病影像絕對密度模凌兩可,且支氣管管腔顯影程度並未增加(圖10)。
圖5 空氣支氣管徵形成原理。左圖顯示正常肺密度,異質性網狀背景。肺血管(V)斜向穿過肺部。血管右側是支氣管。與透射線的肺部背景相比,血管可見度高,而支氣管沒那麼明顯,因其管壁較薄,管腔內成分類似肺內成分。右圖顯示肺泡內空氣被滲出液、血液、水腫液替代,使得肺密度升高,血管和背景肺紋理可見度因邊界消除效應而降低。若支氣管仍保持含氣狀態,則看起來像一透射區域穿過異常肺部,可見度增加。此支氣管腔,即是空氣支氣管徵。
圖6 空氣支氣管徵表現取決於充氣支氣管與X線束的位置關係。若X線束與支氣管垂直,則空氣支氣管徵呈支氣管的基本形狀;若X線束平行於支氣管,則呈圓形透射線影像。當然,支氣管樹是三維結構,實際情況中,空氣支氣管徵呈現為兩者相結合影像。
圖7 犬胸腔右後部呈肺泡型。多個空氣支氣管徵遍布整個右肺後葉(黑箭頭)。必須多加練習判讀正常大支氣管與空氣支氣管徵,尤其是支氣管與心臟影像重疊時(白箭頭)。大支氣管管壁厚度足以顯影,尤其是與心臟之類不透明結構對比時更加明顯。
圖8 犬胸腔前腹側呈肺泡型。肺密度增高區域可見多個空氣支氣管徵。
圖9 犬胸腔腹側(A)和右中部(B)呈肺泡型。整個肺密度升高區域遍布空氣支氣管徵。A,部分肺野塌陷,導致空氣支氣管徵較一般擁擠。B,注意肺部密度升高,造成心臟輪廓右側發生邊界消除效應或共同顯影。心臟邊界消除效應常見於劇烈肺泡型,同時異常肺臟與心臟相接觸。阻射線的右肺中葉與正常充氣的右前葉之間的結合處發生明顯改變,即肺葉徵(黑箭頭)。此外,還可見支氣管與X線束平行,空氣支氣管徵呈明顯圓形透明影像(白箭頭)。
圖10 犬胸腔右後側近照(A)和左後側(B)呈肺泡型。由於變化微小,肺密度輕微升高,所以並不是所有讀片者均可發現。但是,右肺後葉大量空氣支氣管徵(黑箭頭),這是診斷肺泡型的關鍵所在。圖B中沒有空氣支氣管徵。左前葉肺動靜脈之間的線性透射線區域(黑箭頭)為正常結構。
只要了解其基本原理,空氣支氣管徵即較易識別,且影像表現相對標準、固定。較常見錯誤,是將肺動靜脈之間的透射線區域誤認為是空氣支氣管徵(圖11)。此例中,位於兩血管之間的支氣管,氣管腔旁密度增高、邊緣清晰,這些都不是肺泡型的典型影像表現,真正的肺泡型,密度增高區域包圍支氣管,形成空氣支氣管徵,且邊緣模糊。
圖11 犬胸腔側位片。肺血管之間的透射線區域(黑箭頭)可能被誤認為空氣支氣管徵。但是,兩個並不相符,因為透射線區域邊界過於清晰,不是肺部疾病的表現。該透射線區域為一兩根肺血管之間的正常支氣管腔,並不是空氣支氣管徵。
肺葉徵是指:當一個密度升高肺葉緊鄰一充氣良好低密度肺葉時,兩者之間產生的銳利邊界(圖12)。通常,一肺葉的肺泡內空氣被液體、滲出液或出血替代,造成密度升高,且該肺葉與另一正常充氣肺葉毗鄰,即產生所謂的肺葉徵。偶爾,肺葉邊緣的腫塊也可與相鄰正常肺葉一起產生肺葉徵,但這種情況下,腫塊會改變肺葉徵影像,較正常略微彎曲的葉間裂隙更圓。為了正確辨別肺葉徵,有必要熟悉正常肺部解剖結構和肺臟邊界分布。若某一投照體位發現肺葉徵,則其垂直投照位應該看不見,因為肺葉徵的出現,需要X線束正切於(即平行)病變肺葉與正常肺葉接合部(圖13)。若X線束與結合部呈角度,則不會出現肺葉徵。肺葉徵可能是肺泡型的唯一徵象,尤其是病變範圍局限化(圖14)
圖12 右中葉肺炎患犬側位片(A)和VD位片(B)。右中葉高密度病變肺葉與相鄰健康充氣肺葉之間產生一明顯不透明交界面(黑箭頭),稱為肺葉徵。A和B中可見多個空氣支氣管徵(白箭頭)。
圖13 只有當X線束平行於正常與異常肺葉邊界時,才可產生肺葉徵,如左圖所示。若X線束與邊界呈角度,則如右圖所示,不會出現肺葉徵。注意,右圖雖然看不見肺葉徵,但病變肺葉仍可造成肺葉影像密度升高,該區域可見空氣支氣管徵。
圖14 肺炎患犬VD位,肺炎局限於右肺前葉腹側。發生肺炎的右前葉與正常右中葉之間產生肺葉徵(黑箭頭)。一旦發現肺葉徵,則右前葉密度的輕微上升也變得較易看見。本例中,右前葉沒有明顯的空氣支氣管徵,側位片幾乎看不出患有肺炎,如果該犬沒有出現肺葉徵,很可能漏診肺炎。
儘管空氣支氣管徵和肺葉徵都是肺泡型的常見指徵,但有時兩者皆不出現。例如,當肺泡疾病不是集中在支氣管周圍,不使支氣管腔顯影時,就不可見空氣支氣管徵。此外,若肺泡內沒有足夠多物質,或疾病本身造成支氣管內空氣排出,也不會出現空氣支氣管徵。若肺泡疾病尚未累及肺葉邊緣,或相鄰肺葉也發生同程度變化,亦或X線束未平行於肺葉交界面,則可能不會出現肺葉徵。很不幸的是,以上情況經常發生,很多肺泡型患病動物,既不表現肺葉徵,也不表現空氣支氣管徵。這些動物的肺泡型診斷依據是:局部肺部密度升高,且不是支氣管疾病或非結構性間質肺病引起的。同時,該高密度肺區不具有肺腫塊的明顯邊界。因此,肺泡型有時候是通過排除法診斷(排除支氣管型和非結構性間質型造成的肺野密度顯著上升),同時不具有肺腫塊那樣的邊緣特徵(圖15~16)。
圖15 巴斯德菌引起的肺炎患貓側位片(A)和VD位片(B)。儘管阻射線區域含有空氣,但未出現肺葉徵和空氣支氣管徵。該高密度區域內單位面積的密度之高,不太可能是支氣管或支氣管周疾病或間質浸潤所致,同時沒有肺腫塊那樣的明顯邊界影像。因此,最合理的結論是肺泡型。
圖16 心源性肺水腫患貓VD位片。右中葉有一相對高密度區域。如圖14所示,該區域影像密度比非結構性間質型和支氣管型密度都高,而且沒有肺腫塊的明顯邊界。病灶內某些區域含部分氣體,但不像明顯的空氣支氣管徵。模糊的線性透射線影像(黑箭頭),是右後葉動靜脈之間的支氣管,因血管提供對比度而顯影,不一定是肺部疾病造成的。肺病已造成右側心臟輪廓邊界消除效應。最合理的結論是肺泡型病變,但不是基於空氣支氣管徵和肺葉徵判斷的。
如前所述,肺泡型的產生是因為肺泡腔內出現細胞和液體。引起肺泡型的常見病因、病灶普遍分布情況列於Table 1。
Table 1 肺泡型病因
病因
分布
發病率
肺炎
腹側
常見
心源性肺水腫
多變
常見
非心源性肺水腫
後背側
少見
出血
創傷
凝血障礙
多變
多變
常見
少見
血栓
多變
少見
肺不張
多變
常見
過敏(嗜酸性)
多變
罕見
原發性肺腫瘤
多變
罕見
肺不張與肺泡型的關係值得一提。到目前為止,討論的重點都是肺泡內空氣被其他物質代替。但是,肺泡型氣體減少,可能僅僅是因肺塌陷(外部壓迫、支氣管阻塞,或通氣下降)所致。這些病因還可能引起肺葉密度升高,而且,如果肺不張程度足夠嚴重,可呈現肺泡型表現。判斷肺不張的關鍵是縱隔移位。因此,若發現縱隔向肺泡型肺葉移位,則說明肺不張至少是肺泡型的成因之一。但是,並不能從放射影像上判斷,導致肺密度上升的原因是單純肺不張還是肺不張聯合肺泡疾病。有時候,病史調查有助於鑑別,但確診還是需要肺部活檢(圖17~18)。
圖17 急性四肢輕癱患犬VD位片。左肺呈高密度,縱隔左移。此高密度肺部影像,只要沒有肺腫塊徵象,即使沒有肺葉徵或空氣支氣管徵,也判斷為肺泡型。心臟左側移位,同時縱隔後腹側褶(黑箭頭)也發生左方移位都證明存在縱隔左移。從X線影像看,不能判斷左肺高密度的原因,是單純肺不張還是聯合潛在肺病。但是,根據病史,長期躺臥造成肺不張也是合理解釋。該犬後來證明沒有肺部疾病。
圖18 竇性心動過速和乾嘔患犬X線影像。左肺前葉後部呈高密度,前葉、左後葉及縱隔左移。因出現肺葉徵(黑箭頭),且沒有團塊效應,所以判斷左肺葉為肺泡型。心臟左移和縱隔後腹側反褶(白箭頭)左移皆證明發生縱隔左移。單純根據X線影像,不能判斷左肺高密度的原因,是單純肺不張還是聯合其他潛在肺病。但是,根據動物乾嘔且無明顯肺不張原因的病史,應該考慮肺炎的可能性。該犬後來證明患有肺炎,因此,肺不張可能繼發於肺炎,呼吸道被分泌物阻塞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