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體型越大的生物越容易滅絕?有什麼科學依據?

2020-12-21 科學獵奇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生物進化史上,出現過多次生物體型龐大的時期,比如石炭紀的「巨蟲時代」,在這一時期昆蟲是整個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還有恐龍時代,這個時期的動物平均體型也是生命史上最大的。即使到了早期人類出現的年代,也有體型龐大的猛獁象、劍齒虎、大地懶等大型的動物。但是,這些動物清一色的都已經滅絕。

因此,有人說:體型越大的動物越容易滅絕。這個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我們簡單的來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些大型史前生物的滅絕原因

我們以巨蟲時代和猛獁象、劍齒虎等生物為例,來簡單的看一下它們滅絕的原因。

巨蟲時代

巨蟲時代是對石炭紀生物的描述,在距今約3.6億年前,地球上溫暖溼潤,為陸地上的植物提供了有利的生長條件,所以在這個時期大量的蕨類森林覆蓋了地球的陸地。有了足夠的植物,就給昆蟲們提供了足夠的食物。同時大量的植被進行光合作用,改變了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比例,這讓石炭紀的後期成為了地球史上氧氣濃度最高的時期(35%),再加上這一時期陸地是缺少食蟲類的動物,所以這一時期的昆蟲體型變大越來越大,出現了翼展1米的巨脈蜻蜓、體長可達70公分的蠍子等超過500種大型的昆蟲。

因此,巨蟲時代的形成與氧氣濃度、昆蟲缺少天敵以及有足夠的食物有著極大的關係。

但是好景不長,到了距今約3.05億年前,這些巨蟲們竟然紛紛的滅絕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科學家們根據石炭紀的地質層中巖石的變化找到原因,因為在這一時期,發生了兩件事:大火和小冰河時期。在距今約3.05億年前,地球進入了一次短暫的小冰河時期,適應了溫暖、潮溼環境的生物被突如其來的冰河期打的一臉懵,由於冰河時期的到來,植物枯萎,昆蟲們也沒有調節體溫的能力。所以大多數昆蟲都被凍死。第二是大火,由於當時的石炭紀有大量的森林,而森林最不缺少的就是落葉和枯枝,再加上這一時期的地殼運動較為激烈,火山噴發出的巖漿導致了森林的大火。

因此,在冰火兩重天下,巨蟲時代劃上了句號。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猛獁象和劍齒虎

猛獁象和劍齒虎幾乎是同時期的動物,從出現時間上看,劍齒虎比猛獁象早了約20萬年(劍齒虎最早出現在距今約420萬年前,而猛獁象則最早出現在距今約400萬年前),不過從滅絕時間上看,猛獁象比劍齒虎在地球上多活了約7000多年(劍齒虎距今約1.1萬年前滅絕,猛獁象則是在距今約3700年前完全滅絕)。

劍齒虎是整個劍齒虎亞科下所有動物的總稱,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毀滅刃齒虎、短劍劍齒虎、副劍齒虎等等,當然並不是所有劍齒虎都體型龐大,其中副劍齒虎作為最古老的劍齒虎僅與現存的花豹體型相反,而毀滅刃齒虎則有著平均超過400公斤的體重,並且它有著總長長達30公分大的上犬齒,即使露在嘴巴外面的部分都有17公分左右,因此,無論是從體型上還是犬齒長度上看,毀滅刃齒虎都是是整個貓科進化史上之最。

猛獁象也是一樣,在整個的猛獁象家族中,大多數的猛獁象與現存的亞洲象體型相近,但是從目前發現的猛獁象化石看,它們最大的個體體重在8噸左右,超過了現存最大的大象非洲草原象,而且根據生物學家的推斷,這類體型龐大的猛獁象的體重極限應該超過了10噸。

根據科學的研究發現,猛獁象的滅絕有三個主要的因素:溫度變化、近親繁殖以及人為的獵殺。由於猛獁象生活的時期恰逢冰河時期末期,此時的溫度逐漸的回暖,但是身披長毛體型龐大的猛獁象保溫的能力很強,卻缺乏散熱的能力,這導致了猛獁象不得不從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北部繼續向北遷移(向更冷的地方),但是儘管如此,許多猛獁象還是倒在了遷徙的路上。這導致了猛獁象族群數量的大幅度減少,之後到了北極圈附近之後,這裡的溫度倒是適宜了。但是,龐大的體型無疑需要更多的食物,而北極圈內的冰層下的植物少得可憐,這讓猛獁象的幾乎進入了絕境。

數量的減少就意味著近親繁殖的不可避免,再加上當時的人類活躍頻繁,對猛獁象的獵殺,終於在距今約3700年前,猛獁象徹底滅絕了。

劍齒虎的滅絕與猛獁象也有著相似之處。首先由於劍齒虎的犬齒太長,在捕獵時,它們的犬齒非常容易折斷,所以它們的獵物只能局限於奔跑速度較慢,體型較大的食草動物上,其中就有猛獁象。但是,隨著氣候的變化,原本為了適應環境才進化出一些禦寒特徵的食草動物紛紛遷徙或者滅絕,造成了劍齒虎食物的短缺。再加上較大的體型顯然需要更多的食物作為支撐,最終導致了劍齒虎的數量驟減。

之後,在劍齒虎生存的時期,正值人類的高速進化期,隨著人類大腦的不斷進化,人類的生態位越來越高,而作為對人類有巨大的威脅的劍齒虎就成為了原始人類的捕殺對象,這與當年華南虎的野外滅絕過程如出一轍。

最終,看似威風且統治了地球幾百萬年的劍齒虎家族正式畫上了句號。

從以上這幾個時期的大型動物的滅絕來看,它們的滅絕確實與體型有一定的關係。而且這些動物的大體型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環境造就的。它們大都是在一個時期的結束後才慢慢形成的,因為只有一個時期結束,才有足夠的生態位空缺、競爭也相對較少。

而作為一些動物來說,它們完全吻合了「柯普定律」,簡單的說就是「越吃越大,越大對自己越有利」。

為什麼說體型越大的動物越容易滅絕?

從古至今,陸地上大多數的大型動物都滅絕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原因有兩點:

第一,體型大需求量大

上面我們提了一下「柯普定律」,對於不同時期的動物來說,它們幾乎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那麼,誰能在這場競賽中脫穎而出呢?歷史已經給了我們答案,那就是體型更大的動物。這才有了巨蟲時代,體重過百噸的恐龍等等巨型動物。但是,更大的體型就意味著對食物的穩定性更加的依賴。一旦環境發生改變,食物減少,它們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體型由大變小,最後只能是餓死。

第二,過度的依賴當時的環境

巨蟲時代是因為當時氣候溫暖、植被覆蓋面積大,而整個的恐龍時代也是溫暖、溼潤的環境,到了猛獁象和劍齒虎時期,則是長期的冰河時期。也就是說這些動物都是當時環境的產物,它們過度的依賴於當時的環境。一旦環境變化,比如從溫暖的環境進入冰河期,或者從冰河期進入溫暖的環境,這些動物由於長期處於一種環境中整個身體的特徵已經高度契合當時的環境,無法及時的做出改變,最終只能被淘汰掉。

我們反觀那些與恐龍同時期到現在依然存在的動物,比如鱷魚、原始的哺乳動物,它們要麼有極強的忍飢挨餓的能力,要麼體型足夠小(原始的哺乳動物與恐龍同行,但是只有老鼠大小)對資源的需要不高,才能在環境的改變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的方式,從而存活下來。

總結

從整個地球的生命進化史上看,確實體型越大的動物越容易滅絕,這是因為這些動物一般都是極端的,它們以巨大的體型搶佔了主要的生態位,又由於缺乏競爭對手,越吃越大,最終喪失了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和改變能力,只能成為一代「霸主」。相比較而言,人類的進化無疑是成功的,因為人類的祖先並沒有去追求龐大的體型,而是選擇了看起來最為雞肋的大腦進化,正是人類的這個選擇,讓人類從出現到「霸主」僅用了200多萬年。

相關焦點

  • 丁丁越大,滅絕越快?
    ,滅絕的就越快,自然界真的是這樣嗎?這些研究人員表示,真正重要的倒不是生殖器的尺寸有多大,而是用它來幹了什麼;而且,事實證明,介形類生物用生殖器幹的事正是迫使它們走向滅絕的原因。已有許多科學家嘗試預測,性選擇行為對物種命運的影響。「這種行為會讓生物體變得太大、太過招展顯眼,最後導致崩潰嗎?」
  • 腦科學日報|為什麼胖的人「越吃越餓」?不用咖啡,快走也能提神
    1,陸軍軍醫大學《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揭示神經幹細胞來源外泌體延緩視網膜變性新機制來源:生物通小鼠神經前體細胞外泌體在移植後被視網膜小膠質細胞特異性內化,並抑制變性視網膜小膠質細胞的激活
  • 心跳越慢越長壽?有什麼科學依據?心臟醫生說:這樣的心率長壽!
    心跳與壽命長短是否有關係,這個問題也是多次討論過的,公認的更科學的說法是,心跳的快慢不等同於壽命的長短。很多科學家善於拿某種動物(比如說烏龜,心跳慢,壽命長)來做比對,但也有很多人持不同意見,人畢竟不能去和動物或小昆蟲去比的,所有生物的生命壽限它都是有它自己的一定的規律的。心跳越慢越長壽?有什麼科學依據?
  • 消失8000萬年的史前生物,堪稱海洋霸主,滅絕原因可惜了!
    這些技術的發展有利也有弊,與此同時,人類目前最該關注的並不是技術的發展問題,而是環境問題。有外媒報導,俄羅斯科研團隊在北極永久凍土層中,發現猛獁象的遺骸,檢測出活性細胞,猛獁象非常珍貴,它的滅絕引人深思,能夠找到它的遺骸化石,已經實屬不容易。研究人員表示,以人類現有的科技,未來完全可以依靠克隆技術將猛獁象復活。
  • 如今地球上的生物,為什麼長不到恐龍的體型了?環境只是其一!
    當我們在研究史前生物的時候,會發現很多的史前動物體型都十分巨大,比如已經滅絕的恐龍和猛獁象等生物。在世界上有很多的博物館都收藏著恐龍化石,當我們看到這些恐龍化石後,不免被它的高大身形所折服,在我們的認知中提起恐龍,高大威猛便成了它們的代名詞。
  • 「以瘦為美」有了科學證明:越瘦暗示越年輕
    「以瘦為美」有了科學證明:越瘦暗示越年輕 2015-08-26 08:48:22來源:人民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 為什麼越有錢的家庭越容易生女兒?不是封建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前段時間,某小區有一個寶媽引起了周圍鄰居的關注,這位寶媽和丈夫結婚之後,其實一直表現得很普通,但是小兩口生了孩子之後,情況就變得不同了。 這位寶媽小晴和丈夫以前生活很低調,懷孕之後寶媽經常在小區曬太陽,這才和鄰居寶媽們熟悉起來,有老人祝她生個大胖兒子,寶媽卻說自己和丈夫都想要生女兒。
  • 被宣布滅絕30年的生物都出現了,野生華南虎會重新被發現嗎?
    有很多被科學家認為已經滅絕的生物一再出現,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最好的解釋就是這些生物其實是處於瀕臨滅絕的狀態,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滅絕,少數的它們生活在更隱蔽的、人類找不到的地方。歷史上曾經有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第六次或許正在發生,但是我們卻「只緣身在此山中」,科學的研究表明人類的數量在過去的35年裡翻了一倍,但是蝴蝶、蜘蛛等無脊椎動物的數量已經減少了45%。非常多生物被人們擠到了瀕臨滅絕的角落,華南虎是其中一種,既然有的已經被宣布滅絕的生物,又一次出現了,野生華南虎還有可能會出現嗎?
  • 生物體型能像銀河那麼大嗎?
    如果我們的大腦有銀河系那麼大,問題會更嚴重。太陽系從其形成開始,所擁有的時間只夠一萬條信息從銀河一端傳到另一端。因此,可以說很難想像任何像人腦一樣複雜的生命體能大於恆星量級。即使它們存在,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做什麼。值得注意的是,環境對實體的限制也將生命體型局限在和智能生物差不多大小的尺寸內。
  • 刮鬍子次數越多,壽命越長?有科學依據嗎?什麼時候不宜刮鬍子?
    男性朋友在變的成熟之後,身體就會發生很多變化,在這些變化中,鬍子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因為隨著男性的成熟,鬍子的生長,也變得更加旺盛,有很多男性每天都需要刮鬍子,一天不刮鬍子就會顯得特別「邋遢」,最近一段時間,還流傳出這樣一種說法,說男性刮鬍子的次數越多,壽命也就越長,這讓很多懶惰的男性都開始慌張
  • 人類真的在「引爆」生物大滅絕?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在地球上,生物的種群非常大,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受到的威脅很小,而在人類一系列的活動之下,不少的科學家都在警告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已經出現,並且正在加速之中
  • 比愛因斯坦還聰明的生物,腦容量無人能比,滅絕原因撲朔迷離!
    比愛因斯坦還聰明的生物,腦容量無人能比,滅絕原因撲朔迷離!要說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很多人的腦海中會浮現出愛因斯坦。他作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窮極一生,為社會做出卓越的貢獻,如果沒有愛因斯坦的存在,或許人類文明會倒退。
  • 石炭紀真的有3米長的巨型蜈蚣嗎?為什麼?
    這個時期的生物為什麼有如此大的體型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幾個問題。石炭紀的「巨型蜈蚣」考古學家確實挖掘出了石炭紀巨型多足生物的化石,但是它是巨型馬陸,並非巨型蜈蚣。因為,嚴格意義上說,馬陸和蜈蚣並非同一物種。
  • 演化還是滅絕: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開始了?丨文化客廳
    人類給野生動物的定義的背後是蘊涵著一定的社會價值、科學價值和重要生態價值的,所以大家稱它為「三有動物」。「三有動物」曾經還有一個定義,是指它們都是有益的。這些詞彙其實都有些模糊。因為不同的評價體系裡,有益、社會價值、科學價值和重要生態價值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大家在水塘裡看到的小蝌蚪,大多是中華大蟾蜍的蝌蚪,這也屬於「三有動物」。抓蝌蚪拿回家養實際上已經觸犯了法律,這說明在執法上,難度是比較大的。
  • 像松鼠這樣的小體型動物,能否進化出智慧?為什麼?
    先說答案再分析——體型很重要,而且足以支持智慧的最小體形可能與我們現在的體形差距不大,大約在50公斤左右。腦的體積重要嗎?我們的大腦當然不是最大的,但是真的是最強的。體型越大的動物,控制身體所需的神經元也越多,因此單純的腦容量不能反映什麼。
  • 不是封建迷信,有科學依據
    相信很多讀者朋友們都是能說出一兩個這樣的奇異的但是又是現階段科學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來。就比如海市蜃樓之類的,這些都是目前的科學無法解釋的,科學家們只是作出了一些相對合理的推測,並沒有確切的證據。然而各位讀者朋友們是否知道呢?
  • 科學家:生物大滅絕或會出現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還記得小時候家喻戶曉的兒歌「兩隻小蜜蜂,飛在花叢中……」蜜蜂作為很常見的昆蟲,人們對它還是很熟悉的。但正是因為熟悉,才往往容易被忽視。如果蜜蜂消失在這個世界中,後果會是什麼呢?蜜蜂是昆蟲,而且還是完全變態昆蟲。
  • 額頭越大的人越有福氣?這並不是迷信傳說,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額頭越大的人越有福氣?這並不是迷信傳說,而是有科學依據的!相信有很多網友都聽說的額頭大的人會比較有福氣,因為天庭飽滿,很多老一輩在看到剛出生的孩子,如果額頭是非常飽滿的,就會說這個孩子將來肯定會很有福氣,如果孩子的額頭是非常窄小的,那麼老一輩的也會說這樣的孩子將來可能會不順,那麼這些到底是不是迷信要傳說呢?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
  • 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物保護區禁捕後,舌尖美食䲘魚失蹤三年再現
    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流域的水生生物有4300多種,其中魚類有400多種,特有魚類有180多種。長江流域的魚類資源曾經十分豐富,最高峰佔到當時全國淡水捕撈總量60%。 2020年初,長江白鱘滅絕的噩耗傳來,意味著「20後」的小朋友,再也見不到這種體型可達7米,重逾千斤的中國淡水魚之王。
  • 小山村驚現古老生物:早已滅絕的三葉蟲?
    撰文| 銘哥愛科學 排版 | 銘哥愛科學作者原創,禁止轉載,違者必究!不久前我國四川彭州的一個小村莊裡。突然出現了一些「三眼怪物」。大家以前從未見過這種奇怪生物。長相和早已滅絕的古老生物三葉蟲非常相似,但是沒有人敢相信它就是這種億萬年前的古老生物三葉蟲。對它的身份,村民們眾說紛紜,有人猜測這是一種新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