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
貪嗔痴慢疑
指的是五種煩惱心又稱為五毒心:
貪有很多種,普通來講我們有財、色、名、食、睡五欲之貪。
人一輩子就是在這其中打滾,從而度過我們的一生。因為我們貪著五欲,所以心甘情願被它束縛,成為它的奴隸,甚至心安理得地讓它牽著鼻子走。我們除了晚上睡覺,從早到晚為生活奔波,忙工作,忙於發財、享樂,同時又追求種種名譽、地位,有的還不擇手段,不講道德。到了某一段年齡又對色慾(淫慾)有種種的貪求,為了追求感觀享樂,可以不講家庭責任和社會道德。如果再廣泛一點講,修行過程中執著、沉迷於某一狀態或境界也為貪。
嗔就是生氣的意思,生氣有很多種類,比如人家罵我們,不能忍受,起嗔心,繼而將矛盾升級。雖然有時我們表面上不聲張,內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種嗔。嗔與貪剛好相反,貪是遇到快樂的境,我們拼命追求和貪戀;嗔是遇到不快樂、不喜歡的境,我們要拋棄它,但又丟不了,所以嗔。
痴痴也稱之為愚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稱為痴。不明事理就是對世間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覺,比如人是怎樣來的?死後怎樣去?我們統統不理會,不以為然,甚至嘲弄他人對此有興趣等都是痴。對於真理、自己與他人能修行解脫等不相信,感到好笑或無知,都是痴的表現。還有一種愚痴就是對是非不分明,人家跟我們講對的,我們以為是錯;人家跟我們講錯的,我們卻以為講對。總之,自以為是,過於執迷於自我的一切都為痴。
慢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內心高舉,看不起別人,稱為慢。比如做了官發了財後,就覺得了不起,到處向人炫耀、賣弄。或是有人養了一隻漂亮的狗,覺得了不起,帶著那隻漂亮的狗招搖過市;或是向人炫耀自己的名、利、能力和財產等,都稱為慢。有些人很有能力,地位、才華洋溢,高人一等,結果看輕別人也是慢。虛榮心強,愛攀比,當自己比別人差又不認輸,卻認為他人沒什麼了不起,這也是慢。凡有自我膨脹的都是慢,比如修行人中也有"慢",以為自己已有證悟,有了一定的智慧神通,瞧不起別人等都是慢。
疑是懷疑不信。對佛教真理,善惡業力,以及世間一切實事實理,都不能誠信無疑,杜塞善門,滋生邪見,造出是非惡業。
但五毒纏身者,雖受盡業火灼燒,
卻無法察覺。
但很多人也正因為五毒而有了目標,有了活下去的欲望。
哪怕是佛法,
它的背後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不淨。
所以才不立文字,生怕後人誤解。
曾有人問惡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而善人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成佛。
那是因為善人之所以為善是懼怕人性之惡,
不願讓自己身上沾染上一絲惡,
而對他人進行「無時無刻善意」的幹預,
那是更大的惡,是比暴行更為嚴酷的惡意。
而惡人拿起屠刀是因為接受人性之惡,
以惡代善。
以不言的純粹之惡,
在層層「善意幹預」的包圍下,努力尋找自我。
而當放下屠刀時,已經從「我執」中幡然醒悟,
人是互相轉化得。
而惡人的存在也註定了,
善人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因為善人無時無刻都在釋放自我,釋放自我的「慾念」,來控制,幹預他人,甚至聯合他人去傷害他人,
那是滔天的大惡。
所以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成佛。
在我這裡無論善還是惡可以互相轉化,
互相對立統一,不存在也在。
這便是我認為的「 禪、道、」
我認為「欲」無好無壞,只有程度。
認為萬物皆虛,萬事皆允,
昨日便是另一種形式的今日,人在悠長的循環中忘記過去,以為明日是新的一天。
人被困在自我的無我中,
無我的自我中自相矛盾的活著。
當一位位大師修行一生追求真理時,
真理會將時間奪走,換來一位位的死亡,
便以死亡為節點,得到啟迪。
其實說實話,真理本不存在,而追求真理便是真實存在得。正因為人有追求探究的大腦,才區別於動物,變的孤獨且需要慾念來維持自己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