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貪嗔痴慢疑」

2022-01-01 mailycloud

貪——貪愛五欲

指貪婪,貪心,貪念多,不知足,沒有節制,沒有界限。

嗔——嗔恚無忍

指怨恨;經常生氣;對什麼東西都分得很清楚,這是我,這是你的;愛較真。

《分別心 不滿怨恨生氣發脾氣惱火》


痴——愚痴無明

指容易把自已的想法加到別人身上;痴迷;迷戀自己,覺得自已就是對的;一門心思、一相情願地認為事情就會往自已所設想的方向發展。

《固執己見 較勁 不開悟》

慢——驕慢自大

指怠慢;傲慢;輕慢;對外界不敏感,或者對外界沒興趣,只對自已的東西感興趣;或者是慣性思維,原來我是對的,現在也應該是對的;缺乏激情,缺乏學習精神。

《看不慣瞧不起 看不上 不願理》

疑——狐疑猜忌

就是懷疑、疑心重,不信任對方,老疑神疑鬼。

這五毒是有順序的。「疑」排最後一位,表示這一「毒」危害最大。

對於一個人來講如果有「疑」,表示一個人疑心重,不信任任何人。

一個家庭如果中了「疑」毒,表示夫妻之間不信任,老婆懷疑老公出軌,老公懷疑老婆出軌等。

可見一旦中了「疑」,這個家離破碎就不遠了。

對於一個社會有講,如果有「疑」毒,就意味著信用體系破產,大家互相不信任。

現在的中國,大概就是因為「疑」,才導致各種假證、假學歷、假論文、假貨,各種各樣的「假」泛濫成災。

 

相關焦點

  • 貪嗔痴慢疑
    佛教有貪嗔痴慢疑痴痴也稱之為愚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稱為痴。不明事理就是對世間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覺,比如人是怎樣來的?死後怎樣去?我們統統不理會,不以為然,甚至嘲弄他人對此有興趣等都是痴。對於真理、自己與他人能修行解脫等不相信,感到好笑或無知,都是痴的表現。還有一種愚痴就是對是非不分明,人家跟我們講對的,我們以為是錯;人家跟我們講錯的,我們卻以為講對。總之,自以為是,過於執迷於自我的一切都為痴。
  • 元音老人講如何消除貪嗔痴慢疑
    一九九五年六月十七日講於杭州弟子問:「如何消除貪嗔痴慢疑?」貪嗔痴慢疑屬於思惑。
  • 只有通過打坐禪修 才能去除你內心痛苦的原因貪嗔痴慢疑
    我們經常聽說貪嗔痴三毒,很少聽說貪嗔痴慢疑五毒。不管是貪噌痴,還是貪噌痴慢疑,在佛教佛法裡面都稱為毒。是我們內心的毒瘤,是我們內心的毒素。必須把它們徹底去除。貪嗔痴慢疑五毒,不是某些人才有,而是所有人都有,所有人都有貪嗔痴慢疑。這是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以後,得到的又一個真理。
  • 1143【佛學傳播】什麼是「貪嗔痴慢疑」
    微信ID:jiese360『於君相伴相行,正身養德,遠離淫邪,精進提升,健康生活,體驗創新戒色服務』 www.jiese360.com作者: 來自網絡              編輯:小戒   佛家有「貪嗔痴慢疑
  • 【貪嗔痴慢疑】
    慢 疑】這是一個古裝女子群像用古裝女子分別詮釋貪,嗔,痴,慢,疑這一次我開始大膽的給我筆下的人物制定人設希望他們鮮活起來 有自己的故事也能讓你們更好的感受到他們的情緒【痴】多為財、色、名、食、睡五欲之貪
  • 般若五度和「貪嗔痴慢疑」五毒的一一對應關係是什麼?
    沒錯,般若一共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但其實最後的般若就是無上智慧的意思,說明你已經到達了彼岸,若是你能到此境界的話,什麼五毒,六塵,七苦都和你沒關係了,哪裡還用得著什麼一一克制呢?而另外的五度,其實就是五條通向「般若彼岸」的法門,正好和「貪嗔痴慢疑」這五毒一一對應,每一條路走到底,就可以徹底克制一種心魔(也就是毒)。
  • 貪嗔痴慢疑,實乃地獄五條根!
    佛門把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它們會使人造作惡業,像毒藥一樣妨礙人們的修行,故稱為五毒。貪有很多種,主要有財色名食睡五欲之貪。人這輩子就在其中打滾,很難醒悟出離。慢指傲慢、我慢,看不起別人。疑則是指對佛法真理、善惡業力、因果輪迴以及世間一切真理,都疑而不信,杜塞善門,滋生邪見。從果報上來講,貪表現為水相。例如,貪圖美味就會流出口水。眾人皆貪,其共業會感召水災,別業則會感召地獄惡報!嗔表現為火相。例如,生氣發怒會使臉色緋紅。眾生皆嗔,其共業會感召火災,別業則會感召地獄惡報!痴表現為風相。
  • 貪嗔痴慢疑……心理學視角下,我們如何面對人性陰暗面?
    佛教也有五毒:貪、嗔、痴、慢、疑。不管是上帝還是佛祖,都給人類定了一堆原罪,那我們又該如何對待這些經常作祟的人性陰暗面呢?貪嗔痴慢疑,你善良嗎?從心理學角度上來看,佛祖所說的貪嗔痴慢疑,其實我們普遍能夠遇到。貪,指貪婪。小則貪吃、貪睡、貪喝、貪玩;大則貪財、貪權、貪名、貪色。
  • 讀書有感:唐僧如此大德,西遊記中緣何時時表現出貪嗔痴慢疑
    佛門把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為有了它們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覺將會被遮蔽,肯定就不可能明心見性。引言:大德高僧的形象,往往是無私無畏行正道,持正氣浩然天地間,普度眾生,潛心佛法,丹心座蓮花,金光護法身,這才是大德高僧之風範。還有很多故事中的高僧都是睿智豁達,拿得起放得下,六根清淨,五毒不侵,不問俗塵,一心向佛。
  • 西遊記中的貪嗔痴慢疑
    什麼東西可以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大能通天,小則如繡花針呢?不就是人的氣度嘛。煉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濁亮心眼,所以,八卦爐燒不死孫悟空,反而讓煉就火眼精金。孫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徵著心眼明亮了,孫悟空一個跟鬥十萬八千裡,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五行山壓住孫悟空,象徵著世俗五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樣強大地壓住了那顆上天入地的心;五行山也象徵著佛學中的貪嗔痴慢疑,佛祖說這五個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孫悟空依舊逃不出這五個字,鬧天宮時的孫悟空正是被這五毒所困。
  • 佛教中說人有三條毒龍,就是人的貪嗔痴,人一輩子都在和他做鬥爭
    老陽按:在佛教之中,有三皈依五戒,首先要防的就是貪嗔痴三毒,佛教理論之中,認為人的種種惡行都是從這裡面發出的。「如須陀洹身見」,須陀洹是初果羅漢,斯陀含二果,阿那含三果,阿羅漢四果。初果羅漢證到了以後,貪嗔痴慢疑就薄了、淡了。但是貪嗔痴慢疑薄了淡了,就可以證果嗎?
  • 我=貪嗔痴慢疑=輪迴
    我,凡夫認為什麼是我呢,身體,思想是我,可是聖人知道身體不是我,只是我暫居的一所房子而已,愚痴眾生不明就裡,每天化妝,減肥,打扮,擦香抹粉,其實就是在裝修這個房子,但這個房子毀壞的速度是很快的,和咱們住的居民樓差不多。你再怎麼呵護它,它還是要死給你看。所以把房子當自己是十分愚痴的,很沒有必要做這個費力不管用的事。那你說心是自己嘍,思想是我,哲學家不是說了嘛,我思故我在。
  • 佛說貪嗔痴慢疑,誰又不貪不嗔?
    貪嗔痴慢疑,在佛法中被稱為五毒,障礙我們的修行,所以要想有成就,真修行就要降服心中的貪嗔痴慢疑,才會有內心的安寧和清淨。貪嗔痴慢疑是屬於我們的心理行為,是習氣也是最深得人性,是人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慾,在沒有成聖成佛以前,都有自己的習氣,都有自己的貪嗔痴慢疑;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能夠除去人性中的惡,保持清淨善良的一面,就是人格的修養,就是諸佛菩薩和聖人的境界。
  • 「貪嗔痴慢疑」這五毒·一切心病的源頭。(益陽華林寺)
    一切心病,都源於五毒,分別為貪嗔痴慢疑。如果不能降服五毒,則心病不斷,身病也會不斷。所謂修行,就是通過一些方法去修正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所謂修,就是修理。為什麼要修理?因為壞了才需要修理。所以沒有什麼煩惱是會永遠存在的,故而我們不能被暫時的假象所擊倒,要看破它,才能消滅它。2、止觀雙修之法。所謂「止」,就是止息妄念;所謂「觀」,就是觀察自己的身心及外界事物,並從中發現其根本和實質,如通過觀察,發現生命的無常,世間萬物的變化,從而開闊自己的胸襟,不去患得患失。
  • 嗔痴慢疑是惡的念頭,感得的這些疾病
    摘自《淨土大經科注》第577集   災難,身體細胞變成帶那個毒,帶什麼毒帶貪嗔痴慢疑五毒。貪嗔痴慢疑這個念頭不好,這是毒念。常常有這個念頭的時候,我們身體就得病,就帶這些病毒。所以這樁事情,我們要小心謹慎,不能不知道。  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眾生的病有三大類:第一類的病是生理的病,飲食不調,穿著不宜,受了涼了、受了熱了, 這都是病因,這是生理的病,醫生可以幫你解決。
  • 禪修七天,體悟如下,破除我執,遠離貪嗔痴慢疑,才能洗盡煩惱
    聽人提起「坐一支好香」,但什麼是好香,我完全不懂;雖然聽過法師開示,但自己實在無法體會。雖然如此,我仍然想著:即使沒有坐到好香,也可以在七天當中,將學佛的目的探究清楚。坐香的過程果然在意料之中──兩條腿真是痛啊!自己只好使用酸痛藥膏、藥布、精油……無所不用其極。雖然雙腿疼痛,但是早、晚課誦卻讓自己感到歡喜。
  • 什麼是女人的貪嗔痴?
    什麼是女人的貪嗔痴?賈平凹在《暫坐》中說:別說我愛你,你愛我,咱們只是都餓了。《暫坐》講述了一群城市中單身女人們的生活,她們是城市中靚麗的風景線,在光鮮亮麗的表面上,深層次講述她們的為人不知的內心世界和背後的生活。《暫坐》是賈70歲前最後一部長篇。
  • 避開佛教「貪嗔痴慢疑」五毒,讓親子相處「零壓力」,孩子快樂
    痴又稱無明、無知、是非,稱為痴。不是慢就是傲慢,我慢,我心高,看不起別人,叫慢。懷疑就是懷疑。佛教的真理、善惡業,以及世間的一切事實,都不能誠實、無疑、杜塞善門,滋生邪見,製造是非惡業。了解了上述名詞後,方法很簡單,審視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態度、語言、行為等細節。
  • 從貪嗔痴轉為戒定慧,是佛法修行的必由之路
    網圖所以學佛修行,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將障蔽我們明心見性的貪嗔痴三毒轉化為戒定慧三學,從而使自己的心性復歸於清靜,獲得圓融無礙的無上菩提妙道,話雖如此,但是其轉化的關鍵是什麼呢?首先我們要弄清楚貪嗔痴三毒是什麼?佛法教義中的三毒,是指六道眾生所染上的三種根本毒害貪嗔痴,認為世間眾生之所以會淪落於苦海,遭受諸多煩惱而不得解脫,都是因為有這三毒的障蔽所致,因為這三者如同毒蛇般危險,所以被稱為三毒。
  • 貪嗔痴慢疑,佛教講的五毒是怎麼一點點毒害人的心靈的?
    佛教講的五毒,指貪、嗔、痴、慢、疑五種習性,這五種習性不是毒藥,但對人的危害甚於毒藥,是人各種痛苦、煩惱的根源。而佛教就是要通過修行,改變人這五種習性,剷除人的煩惱和痛苦的根源。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下這無毒,無毒何以有毒,又是如何毒害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