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和廟是一個地方嗎,有何區別?別拜錯了

2020-12-17 李老四聊情感

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總會到寺廟中燒香拜佛,寺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個詞彙,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寺和廟似乎沒什麼差別,人們經常把寺和廟放在一塊兒說,比如有人會說去寺廟燒香拜佛了,這樣看來去寺裡燒香和去廟裡燒香似乎完全是一個意思,其實寺和廟兩者是有區別的,只不過現在的人沒有分得那麼清楚,寺和廟是一個地方嗎?有何區別呢?別拜錯了。

寺現在指的是有和尚並且供奉著佛的地方,在說文解字中對寺的含義有以下的解釋,寺廷也,有法度者也,除此之外,寺更有含義為治也,官舍也,簡而言之,寺原本的意思是官署辦公的地方,在從寺的構造來看,寺字由土與寸兩字組成,寺因為是佛教的用地,於是在寺中會有著很多的佛像,並且有著很多各種教的一些經典書籍也在收藏著,所以在古代也就有藏書閣的作用,在當時是供人學習的地方。

再來看看廟,廟比寺要早很多年,最開始廟是用來祭祀的場所,從最初供世家宗親祭拜的祖廟,到普通百姓對那些有恩於自己大功大德教誨不倦的名人大家供奉的地方,如關帝廟、孔子廟等,還有現在說的祠堂其實也屬於廟的一種,只是普通百姓用來祭奠祖先的地方叫做祠堂,而皇家祭祀祖先的地方則稱為太廟。

在過去的時候,人們供神的地方也可以稱之為是廟,好比龍王廟、土地廟,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廟的含義也發生了改變,從規模上來說,寺也是遠遠大於廟,更加氣勢恢宏,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名稱上還是出現的時代,或者兩者的作用上來看,寺和廟都有本質上的區別,但是經過歷史的變遷和文化的融合,寺廟就被認為是一個地方了,但是其實還是有區別的,不知道大家的印象中認為寺和廟是不是一樣的呢?歡迎留言說出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古代兩者可不是一種地方!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把僧侶們修行居住的地方稱之為「寺廟」,如今在中國廣闊的土地上遍布著許許多多的寺廟,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遊客前去遊覽禮拜,寺廟也已經成了佛教場所的代名詞。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講寺廟其實是「寺」和「廟」的合稱,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並不能一概而論。
  • 寺、廟、庵……之間的區別原來這麼大,別再隨便亂叫了
    【寺、廟、庵……之間的區別原來這麼大,別再隨便亂叫了】第一個,「寺」在古代漢語裡有「持續,相續」的意思。本義:古代官署的名稱。秦以官員任職之所,通稱為寺。如:大理寺。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倍受歷代王朝重視,認為佛教的思想有利於統治,並且對民眾有教化作用,因此皇帝把教授佛法並且供僧團居住、學習、修行的場所稱為「寺」。第二種,廟,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那時,對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隨著佛教的傳入,後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廟字的俗稱。第三種,庵,古時是一種小草屋,即所謂「結草為庵」。現特指女性修行者居住的寺廟。
  • 俗語「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寺、廟、觀、庵,有什麼區別?
    寺、廟、觀、庵到底有什麼區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種說法準確嗎?寺、廟、觀、庵差別挺大的,雖然我們常把「寺廟」連著說,現在也經常以寺廟指和尚居住的地方,但在最初,寺廟根本是兩個概念,所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嚴格來說是不準確的。我們分別解釋一下,寺、廟、觀、庵的意思吧。
  • 寺、廟有什麼區別,「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這種說法準確嗎?
    這裡邊的和尚也不是住在什么娘娘廟啊,土地廟啊這些廟裡,而是住在一個寺裡,就是當時比較著名的靈隱寺嘛,蘇軾在杭州的時候也是和靈隱寺的和尚交遊甚密。所以從這裡面我們可以看出來寺是一個佛教徒的地方,裡邊住的是佛教的信徒,也就是俗稱的和尚。寺裡面供奉的主神是佛或者菩薩。
  •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種說法正確嗎?寺和廟有什麼不同?
    其實不是的,和尚僧侶這一類的人物通常是生活在寺裡。所以說寺廟其實我們分得還是很清楚的,只是到現在寺廟成為一個詞語,代表一種宗教層面的文化,所有的現代人會比較分不清楚寺和廟之間的區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個說法,現在看來肯定也是不準確的,可能只是因為說著順口才出了這麼一個俗語,準確的說法就應該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寺,畢竟和尚是住在寺裡的。
  • 寺和廟到底有什麼區別,一字之差竟有這麼大含義
    如果要說我們國家信什麼教派的最多,那大家肯定都會想到佛教,在封建社會,佛教已經在我們國家深入人心,因受上一輩人的影響,導致了現在很多年輕人也開始信奉佛教,那如果要說我們國家有多少座寺廟,肯定沒有人最多,畢竟國內有太多了,但對於寺和廟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一字之差竟有這麼大含義。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兩者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弄清
    曾有有這樣的一句話:「獻鳥者佛其首,畜鳥者則勿佛也」意思就是,如果想要給別人送禮,根據你的財力不同,收禮者的身份不同,要奉獻不同等級的物品。其中有一個比較常見的禮物就是禽類,把鳥或者鴨子作為禮物,送給他人。
  • 廟有陰陽之分,陽廟拜神,陰廟拜鬼
    昨天我們講了「寺」與「廟」的區別,「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今天我們來重點講一講「廟」。生活中常聽人說要「去廟裡燒香」此類的話,可見普通認知中廟只是燒香拜佛或者求神祈願的地方,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廟是分陰陽,不可亂進,陽廟自然可以燒香拜神,只是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誤入陰廟。
  • 俗語「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竟然是錯誤的,為什麼?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句話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可其實這句話是錯誤的,和尚並不住在廟裡。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寺。」大多數人都認為「寺」和「廟」並無區別,只是稱呼不同,可實際上,兩者有著嚴格的區別。廟,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古時,對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禮記》中說:「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
  • 你真的能分清寺廟觀庵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說法可能並不正確
    不論在哪個地方旅遊,基本都逃不過與教派有關的寺、廟、觀、庵。而大多數人都不是信徒,所以看過也就稀裡糊塗地過了,直到現在仍有不少人還分不清這些地方吧?所以我們今天來聊聊寺、廟、觀、庵的區別。令人感到最頭大的可能是「寺」和「廟」吧,人們普遍認為寺和廟都是和尚宣講法事,吃齋念佛,修行居住的地方,二者並無區別。我們一般直接把這些地方統稱「寺廟」,而很少對它們進行細分。要想區別寺和廟,可能還要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民俗和神仙觀中找找線索。
  • 江南旅行:進入南朝「四百八十寺」第一廟——雞鳴寺
    當然也從另一個角度說,南朝時期很多寺廟的修建是因為佛教興盛,皇帝崇尚佛教,他們的后妃和公主在修建寺廟和城樓方面也很興盛。所以南朝的寺廟很多,大部分都是用木材建造的。當然,大多數佛教寺廟都建在首都(現在,杜牧說是「四百八十寺」,後來在清朝,一個叫劉詩琪的好朋友寫了《南朝寺考·序》:「梁世合寺二千八百四十六,而都下(南京 )乃有七百餘寺」 。
  • 杭州寶成寺:廟不在於大,有國寶則名
    對於隱藏在杭州吳山下的寶成寺而言,「廟不在於大,有國寶則名」,的確如此。杭州的寶成寺,雖然在吳山下,要找到還是挺難。老鄭去過幾次後,習慣從鼓樓出發,沿著十五奎巷一直往前,進入丁衙巷,再往前走約200米左右。地圖如下:進入丁衙巷後,到底怎麼走?
  • 老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為何一個人不能進廟呢?
    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一人不進廟現在人經常喜歡把寺和廟混為一談,其實這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寺是屬於佛教建築,裡面是有和尚居住的;而廟是祭祀天地神或者祖宗的地方,裡面只有泥胎雕塑或者牌位;還有一個觀,觀是屬於道教建築,裡面是供奉仙的,比如三清之類的,當然觀裡面也是有道士居住的。
  • 太白山北南穿越記,第三天,從明星寺到將軍廟
    最後用了4個小時走過跑馬梁,走過蓮花石,走到將軍廟。至少走70華裡。6點即起,收好帳,吃飯。7點20啟程。挾翼讓我們先走,他處理完垃圾後追上來。天晴了,露水很重。今日任務艱巨,一路很少歇息,9點就到了放羊寺,遠遠看見小廟前的帳篷,判定是奔霄和翻羽,一陣歡喜。我們呼叫著奔過去,出乎他們預料。他們估計我們10點到,沒想到能提前一個小時。
  • 「洗衣粉」和「洗衣液」有何區別?看完就明白,以後洗衣別再亂用
    導讀:「洗衣粉」和「洗衣液」有何區別?看完就明白,以後洗衣別再亂用!
  • 除了三塔兩浮橋,當塗城內這三寺兩廟,土著都不一定知道
    然而,積澱了深厚歷史底蘊的姑孰城內,不只有三塔兩浮橋,曾經還有著名的三寺兩座廟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南禪寺 在以前介紹當塗「九街十八巷」的那篇文章中,小編曾提到過其中之一的南寺巷,如今的南寺中路段,它因古有南禪寺而得名。
  • 肯德基和麥當勞有何區別?資深吃貨:這幾點,別不知道
    肯德基和麥當勞有何區別?資深吃貨:這幾點,別不知道。很多人應該都到肯德基和麥當勞的店裡就餐過,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兩家店裡賣的東西如初一置,再加上口味也相差不大,所以很多人都會把這兩家店誤認為是一家的,只不過名字不同罷了。
  • 被罵「跪舔」韓國,劉雯真的「拜錯了年」?
    然而,劉雯真的拜錯了年嗎? 劉雯在INS拜年遭罵:「跪舔」韓國 2月18日,也就是大年初三,劉雯在社交網站上曬出一張和鄧文迪的合影,配文「Happy Lunar New Year!!!」拜年,沒想到竟引來責罵。
  • 一本和二本有何區別?
    根據辦學層次的不同分為本科教育和專科教育;根據學校領導行政級別的不同,在辦學地位上有中央直管高校、國家部委屬高校、省部共建高校和省屬高校、地方高校的區別;根據辦學主體的不同分為公辦院校和民辦院校;根據高考錄取批次的不同,分為一本、二本和三本。這些區分讓人眼花繚亂,不知道該如何取捨。尤其是在高考志願填報時更是讓人捉摸不透,難以決定。下面,小編就來說一說一本和二本到底有何區別的問題。
  • 璧山區丁家立山寺-華巖寺宏亮老和尚中興之道場
    據清同治《璧山縣誌卷一寺觀》載,「歷山寺,縣南六十裡」。從丁家鎮往西行約3裡,有山坵渾圓,狀若覆缽,名曰麒麟山,山雖不高,卻通體青翠,林雖不茂,草木清幽。光緒十八年寺住持僧自宣□□遭不法之僧加押寡租,浪費一空,經地方紳糧稟逐□訟連年沐前趙之主堂諭正等,自宣愚昧,另覓人副理嗣舉僧永川代管,又年□醉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