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庵……之間的區別原來這麼大,別再隨便亂叫了

2021-01-13 十三姨談歷史

【寺、廟、庵……之間的區別原來這麼大,別再隨便亂叫了】第一個,「寺」在古代漢語裡有「持續,相續」的意思。本義:古代官署的名稱。秦以官員任職之所,通稱為寺。如:大理寺。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倍受歷代王朝重視,認為佛教的思想有利於統治,並且對民眾有教化作用,因此皇帝把教授佛法並且供僧團居住、學習、修行的場所稱為「寺」。

第二種,廟,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那時,對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隨著佛教的傳入,後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廟字的俗稱。

第三種,庵,古時是一種小草屋,即所謂「結草為庵」。現特指女性修行者居住的寺廟。

第四種,觀,《釋名》云:「觀者,於上觀望也」。一般道教宮廟稱「觀」而不稱「寺」或者「廟」。道教從道家「天人合一」、「身國同治」的思維模式出發,認為了解天象有助於求道證道,得道成仙。所以稱為」觀「,取觀星望月之意,所以常建於山頂。

第五種,殿,堂之高大者也——《說文古本考》。指高大的房屋,特指帝王所居和朝會的地方,或供奉神佛的地方。

第六種,祠,祠堂最早出現於漢代,據《漢書·循吏傳》記載,「文翁終於蜀,吏民為立祠堂。及時(指誕辰和忌日)祭禮不絕。」祠是為紀念偉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相當於紀念堂)。這點與廟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孫祭祀祖先的處所叫「祠堂」。寺、廟、庵……之間的區別原來這麼大,別再隨便亂叫了。

相關焦點

  • 俗語「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寺、廟、觀、庵,有什麼區別?
    寺、廟、觀、庵到底有什麼區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種說法準確嗎?寺、廟、觀、庵差別挺大的,雖然我們常把「寺廟」連著說,現在也經常以寺廟指和尚居住的地方,但在最初,寺廟根本是兩個概念,所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嚴格來說是不準確的。我們分別解釋一下,寺、廟、觀、庵的意思吧。
  •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種說法正確嗎?寺和廟有什麼不同?
    其實不是的,和尚僧侶這一類的人物通常是生活在寺裡。所以說寺廟其實我們分得還是很清楚的,只是到現在寺廟成為一個詞語,代表一種宗教層面的文化,所有的現代人會比較分不清楚寺和廟之間的區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個說法,現在看來肯定也是不準確的,可能只是因為說著順口才出了這麼一個俗語,準確的說法就應該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寺,畢竟和尚是住在寺裡的。
  • 寺和廟是一個地方嗎,有何區別?別拜錯了
    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總會到寺廟中燒香拜佛,寺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個詞彙,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寺和廟似乎沒什麼差別,人們經常把寺和廟放在一塊兒說,比如有人會說去寺廟燒香拜佛了,這樣看來去寺裡燒香和去廟裡燒香似乎完全是一個意思,其實寺和廟兩者是有區別的,只不過現在的人沒有分得那麼清楚
  • 寺、廟有什麼區別,「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這種說法準確嗎?
    小時候也就是從這樣的印象裡學到了一個道理,就是生活中千萬不要隨便欠別人的東西。一個是自己心裡會不舒服,還有一個也是萬一還不上會導致這樣很嚴重的後果。下面轉到正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種說法對不對呢?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們平常見到和尚是不是在廟裡見到的呢?其實不是的,和尚僧侶這一類的人物通常是生活在寺裡。
  • 寺和廟到底有什麼區別,一字之差竟有這麼大含義
    如果要說我們國家信什麼教派的最多,那大家肯定都會想到佛教,在封建社會,佛教已經在我們國家深入人心,因受上一輩人的影響,導致了現在很多年輕人也開始信奉佛教,那如果要說我們國家有多少座寺廟,肯定沒有人最多,畢竟國內有太多了,但對於寺和廟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一字之差竟有這麼大含義。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兩者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弄清
    ▲雞但是禽類也是有講究的,如果隨便抓了一隻野鳥送給別人,一定要把鳥頭給擰過來,才能送出去,目的也是為了防止它啄傷別人。但如果是自己家養的禽類,就不必這樣做了。所以大家都說「佛」的本意其實應該和「擰」字有關。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古代兩者可不是一種地方!
    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講寺廟其實是「寺」和「廟」的合稱,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並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我們不明所以地將兩者混為一談,恐怕早晚會鬧出進錯寺廟拜錯菩薩笑話。一、寺的出現與演變1.古代官員辦公的場所《漢書》記載:「凡府庭所在皆謂之寺」,寺在古代是官署的名稱。《唐書·百官表》:「漢以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司農,少府為九卿。
  •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說法可能並不正確
    不論在哪個地方旅遊,基本都逃不過與教派有關的寺、廟、觀、庵。而大多數人都不是信徒,所以看過也就稀裡糊塗地過了,直到現在仍有不少人還分不清這些地方吧?所以我們今天來聊聊寺、廟、觀、庵的區別。令人感到最頭大的可能是「寺」和「廟」吧,人們普遍認為寺和廟都是和尚宣講法事,吃齋念佛,修行居住的地方,二者並無區別。我們一般直接把這些地方統稱「寺廟」,而很少對它們進行細分。要想區別寺和廟,可能還要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民俗和神仙觀中找找線索。
  • 有哪些許願靈驗的庵觀寺廟?
    可以許願的地方有庵、觀[guàn]、寺、廟、祠,按照這樣的順序念著比較順口。庵很好理解,就是尼姑庵,屬於佛教的建築。比如湖北黃梅縣的蘆花庵,廣東肇慶的梅庵。《笑傲江湖》中恆山派不是有個無色庵嗎?在武俠小說或短打平書中,尼姑庵往往是收留落難女子的重要場所。
  • 杭州寶成寺:廟不在於大,有國寶則名
    對於隱藏在杭州吳山下的寶成寺而言,「廟不在於大,有國寶則名」,的確如此。杭州的寶成寺,雖然在吳山下,要找到還是挺難。老鄭去過幾次後,習慣從鼓樓出發,沿著十五奎巷一直往前,進入丁衙巷,再往前走約200米左右。地圖如下:進入丁衙巷後,到底怎麼走?
  • 太白山北南穿越記,第三天,從明星寺到將軍廟
    從明星寺到放羊寺,走了不到2個小時,3小時走到文公廟,再用1小時到大爺海。最後用了4個小時走過跑馬梁,走過蓮花石,走到將軍廟。至少走70華裡。6點即起,收好帳,吃飯。7點20啟程。挾翼讓我們先走,他處理完垃圾後追上來。天晴了,露水很重。今日任務艱巨,一路很少歇息,9點就到了放羊寺,遠遠看見小廟前的帳篷,判定是奔霄和翻羽,一陣歡喜。
  • 百家故事 太平庵和庵灣墩上
    柳陽池,飛燕灣,豪豬灣,棠梨灣,庵灣裡,巖壩崗,還有就是庵灣墩上。有人可能會對庵灣墩上的「庵」好奇,這裡是不是有廟呀?還真讓您給猜中了。庵灣墩的頂頭,就是遠近有名的太平庵。當年每年逢年過節,玩獅子舞龍燈,就是從道山頭到太平庵,然後到馬頸崗,最後到道羅尖,才算熱鬧。所以這裡算是當地沅桃兩縣五溪四界的一個地標所在。是不可不拜的靈山道場。
  • 江南旅行:進入南朝「四百八十寺」第一廟——雞鳴寺
    當然,大多數佛教寺廟都建在首都(現在,杜牧說是「四百八十寺」,後來在清朝,一個叫劉詩琪的好朋友寫了《南朝寺考·序》:「梁世合寺二千八百四十六,而都下(南京 )乃有七百餘寺」 。 當然,四百八十寺也好,七百餘寺也罷,反正當年佛法在南朝、在江南是興盛之極,而今天我們就去那座 始建於西晉, 自古有「南朝 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 」之首寺的美譽的雞鳴寺看看吧!
  • 原來低筋、中筋、高筋麵粉的區別這麼大,用途大有不同,別再用錯
    其實麵粉可分為四大類,那就是低筋麵粉、中筋麵粉、高筋麵粉和特高筋麵粉,區別就在於每一種所含蛋白質的分量不一樣,原來低筋、高筋麵粉的區別這麼大,大有不同,別再用錯。第一種:低筋麵粉這種筋性比較弱的麵粉就比較適合用來做蛋糕,像戚風蛋糕、虎皮蛋糕等都是要用低筋麵粉來製作,其做出來的效果及味道才會好。
  • 沒想到「房子」還有這麼多種叫法
    3、「府」指的是大官、貴族住的地方,府字頭上是個廣字,那給人感覺是這個住所很大吧!這可不是我們老百姓住得起的地方哦!3、「宅」這個才是我們老百姓住得起地方,現在比較有名的詞就是「宅男」了,現階段能在城裡有個宅就已經很不錯了,可惜很多還在為這個宅努力著。
  • 同是青椒,「厚皮」和「薄皮」的原來區別這麼大!以後別再瞎買了
    青椒的種類有很多,平常我們最常見的青椒無非就這兩種,厚皮的和薄皮的,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兩種買哪個都一樣,只要是青椒就行,但大家卻不知道,裡面還有很多門道呢,同是樣是青椒,「厚皮」和「薄皮」的原來區別這麼大!下次別再瞎買了。
  • 同樣是白糖,「白砂糖」和「綿白糖」區別這麼大?以後別再瞎買了
    白糖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用到的一種食材,白糖主要是用甘蔗或者甜菜榨出的糖蜜製成的精糖,純度高,甜度大,是人體所需糖類的來源之一。以前我也不知道這兩種白糖到底有什麼區別,因為我們平時走親戚或者家裡用的基本都是白砂糖,綿白糖用的很少,所以每次買白糖我也都是選擇白砂糖。昨天逛超市,逛到糖品區就準備買點白糖回來,平時煮綠豆湯時可以用上,剛好旁邊的推銷員阿姨在整理貨架,我們就隨便聊了幾句,我就問她這兩種白糖有什麼區別,因為阿姨平時就是負責糖品這一塊的,所以對各種糖的種類區別和食用方法都很了解。
  • 廟有陰陽之分,陽廟拜神,陰廟拜鬼
    昨天我們講了「寺」與「廟」的區別,「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今天我們來重點講一講「廟」。生活中常聽人說要「去廟裡燒香」此類的話,可見普通認知中廟只是燒香拜佛或者求神祈願的地方,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廟是分陰陽,不可亂進,陽廟自然可以燒香拜神,只是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誤入陰廟。
  • 同樣是紅薯,「紅心」和「白心」的區別這麼大?知道後別再瞎買了
    但是我們去菜市場或者超市裡買紅薯時就會看到有紅心和白心的兩種,我以前除了知道白心的更糯,紅心的更甜,其他的也一概不知,每次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隨便買。昨天去超市準備買幾個紅薯回來早晨煮粥吃,剛好旁邊的阿姨正在整理貨架,就跟阿姨閒聊了一會,因為阿姨長期負責紅薯這一區域的食品,所以對紅薯的品種和吃法都比較了解。
  • 老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為何一個人不能進廟呢?
    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一人不進廟現在人經常喜歡把寺和廟混為一談,其實這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寺是屬於佛教建築,裡面是有和尚居住的;而廟是祭祀天地神或者祖宗的地方,裡面只有泥胎雕塑或者牌位;還有一個觀,觀是屬於道教建築,裡面是供奉仙的,比如三清之類的,當然觀裡面也是有道士居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