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爾丹是康熙一生中最強勁的對手,是對大清王朝威脅最大的一個人。同時,葛爾丹在準格爾部內部,也是一個有著「特殊身份」的人,就是他這個特殊身份,逼得康熙不得不以「天子之尊」御駕親徵。
1644年,葛爾丹出生在蒙古準葛爾部落,他的爸爸是準葛爾部的首領巴圖爾。
準格爾部是蒙古衛拉特四部之一,在明朝的時候他們叫「瓦剌」,元朝的時候叫「斡亦剌部」,曾經製造「土木堡之變」,俘虜明英宗朱祁鎮的也先,就是噶爾丹的先祖。
當時,西藏的三世溫薩活佛在準葛爾部進行藏傳佛教的宣揚,他結識了巴圖爾並和他成為朋友。1643年,三世溫薩活佛感覺自己即將圓寂,對巴圖爾的妻子說:「你將來生出的孩子就是我的轉世,他將會成為承襲活佛世襲」。沒多久,溫薩活佛果然圓寂。
1644年,巴圖爾的妻子生下一個男嬰,這個男嬰就是葛爾丹。隨後被盛大的儀式給迎入西藏,被公認為四世活佛。
在西藏,葛爾丹跟隨著四世班禪學習佛法,在四世班禪圓寂之後,他又跟隨五世達賴喇嘛學習。在學習佛法的同時,葛爾丹對武術也很感興趣,舞刀弄槍的,練就了一身的好本領。
1666年,葛爾丹的嫂子策妄札勒姆到拉薩朝拜,隨後,葛爾丹跟隨著嫂子一起回到了準葛爾部。此後的葛爾丹,一直以活佛的身份從事著宗教活動,並用蒙古文翻譯了大量的藏文佛書。
1970年,準葛爾部發生了一件大事情,葛爾丹的哥哥僧格遭到暗殺,部落中的其他將領紛紛倒戈其他部落,準葛爾部陷入四分五裂之中。
此時,葛爾丹正在拉薩,聽到消息後,葛爾丹決定還俗,並帶領20多個親兵收復了叛將,將支離破碎的準葛爾部又重新統一起來。從此,葛爾丹正式成為準葛爾部的首領,也開始了他一生的徵戰生涯。
1676年,葛爾丹擊敗了和碩特部的鄂齊而圖汗,統一了漠西蒙古四部,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準葛爾汗國。
至此,葛爾丹與大清國正式決裂,成立了自己獨立的國家,而不再是大清國的藩屬。
1678年,葛爾丹揮師南下,滅掉了維吾爾人建立的葉爾羌汗國,把整個新疆地區納入了準葛爾的版圖。
葛爾丹的野心在不斷的膨脹,在統一了漠西蒙古,統一了新疆地區,又得到西藏五世達賴喇嘛和俄國人的支持後,他的目光又瞄準了漠北蒙古。
當時漠北蒙古有三大汗,分別是土謝圖汗、札薩克圖汗、車臣汗。葛爾丹在中間不斷挑撥三者之間的矛盾,引發了土謝圖汗和札薩克圖汗之間的大戰。1688年,葛爾丹趁亂出兵攻擊土謝圖汗,統一了了漠北蒙古,其他不願意臣服的漠北蒙古殘部紛紛逃到了長城以南,尋求大清國的庇護。
至此,葛爾丹達到了人生的最巔峰,他控制了漠北蒙古,漠西蒙古,新疆地區,西藏地區,領土面積達到了700萬平方公裡,與大清國的領土面積相當。葛爾丹甚至放出狠話,要和康熙皇帝劃長城而治,長城以南是大清國的領土,長城以北是葛爾丹的領土。
葛爾丹在給康熙的信中寫道:聖上君南,我掌北方。
1689年,葛爾丹再次南下,攻擊漠南蒙古地區,清朝派出大將阿爾尼率領2萬八旗士兵前去應戰,雙方在烏爾會河展開激戰。結果清軍被葛爾丹打的落花流水,全軍覆沒。此後,葛爾丹的兵鋒一路南下,到達了今天內蒙古赤峰地區。像一把鋼刀一樣,直接插入了大清帝國的心臟。
面對葛爾丹的咄咄逼人之勢,康熙皇帝震怒,他決定御駕親徵。
為什麼在此前的平定三藩,擊敗鄭氏集團,打退沙俄的兩次侵犯,康熙都沒有親徵,而這次選擇了親徵?原因有兩點:
第一,以「天子」對「活佛」,氣勢上壓倒葛爾丹,為士兵壯軍威。
前文我們講過,葛爾丹是四世溫薩活佛,後來雖然還俗,但是他活佛的身份還是有很大影響力的,在與清軍的交戰中,很多信奉佛教的士兵聽到葛爾丹大喊一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都會不由自主的放下武器,雙腿跪地向葛爾丹磕頭。
藏傳佛教在滿洲人中間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力的,因此,葛爾丹活佛的身份,成為籠罩在八旗士兵頭上的陰影,讓他們在作戰的時候有所忌憚。
康熙親徵,在很大程度上,是希望用自己「天子」的身份,來克制葛爾丹「活佛」的身份,鼓舞士氣,為士兵壯軍威。
第二,葛爾丹實力太強,稍不留神,大清國就有滅亡的危險。
論地盤,葛爾丹佔據了漠北蒙古、漠西蒙古、新疆地區、還實際控制著西藏地區,以及甘肅,四川部分地區,面積達到了700萬平方公裡,和當時清朝的實際控制面積相當。
論實力,葛爾丹當時得到了西藏達賴喇嘛和俄國人的雙重支持,尤其是俄國人,在雅克薩之戰中,被康熙皇帝給教訓了兩頓,雖然籤訂了《尼布楚條約》,但是俄國人還是賊心不死,暗中支持葛爾丹,為他提供了大量的武器,火炮。
因此,康熙皇帝不敢掉以輕心,安排三路大軍應戰葛爾丹。
第一路,由康熙皇帝的哥哥裕親王福全率領,總共3萬人馬,從古北口出發。
第二路,由康熙皇帝的弟弟恭親王常寧率領,總共2萬人馬,從喜峰口出發。
第三路,由吉林將軍和盛京將軍麾下的1萬人組成,從東往西開進。
1690年,康熙皇帝的三路大軍和葛爾丹在烏蘭布通展開了生死之戰。這場戰爭打得非常的殘酷,清軍死傷無數,康熙皇帝的小舅子佟國綱在這裡戰死。
就在雙方激戰正酣的時候,葛爾丹的大本營發生了叛亂,葛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後方給了葛爾丹一個大突襲,虜去了葛爾丹的妻子和大量的人口,葛爾丹腹背受敵,終於趁福全不備,倉皇逃了出去。
這是康熙皇帝第一次徵葛爾丹。
吃了敗仗的葛爾丹並不服輸,康熙皇帝主動求和要求訂立盟約都被他拒絕了。康熙皇帝一看,軟的不吃,那就繼續來硬的,繼續打。
1696年,康熙皇帝第二次徵葛爾丹,這次仍然是三路大軍,清軍將領薩布素領東路,費楊古領西路,康熙皇帝親自率領中路,在昭莫多,葛爾丹和費楊古的西路大軍相遇,雙方展開激戰,最後,葛爾丹大敗,只帶領著十幾個親信落荒而逃。
1697年,康熙皇帝第三次徵葛爾丹,這時的葛爾丹已經沒有了自己的地盤,手下也都紛紛投降清軍或其他部落,只能到處流竄,在阿察阿木塔臺,葛爾丹病死,年53歲。他死後被火化,他的女兒抱著骨灰投降了清軍。
一時風光無二的葛爾丹,曾經幻想著效仿成吉思汗,一統江山。可惜還是敗在了康熙的手下。
葛爾丹的失敗,除了康熙皇帝的英勇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葛爾丹自己。葛爾丹雖然是活佛,也學習了多年的佛教,但是他的統治卻是非常的殘暴的,而且疑心很重。
烏蘭布通大戰的時候,他後方關押的葉爾羌汗國貴族暴動,他懷疑是自己哥哥僧格的兒子所指使,將其殺害。
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葛爾丹雖然勇猛,能徵善戰,但是終究未能贏得民心,失敗也是早晚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