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料理都離不開這碗高湯?

2020-12-21 臻臻園園

味覺感受除了酸、甜、苦、鹹,還有一種鮮(辣已被證實屬於痛覺而非味覺)。

日本料理中的鮮來自食材本身,而要提取這種鮮很大程度上要靠出汁。像用昆布、鰹魚花等熬製的高湯,早已成為日本料理的味覺基礎。

日本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裡都是禁食肉類的,加之島國的特殊地理環境,發展出了與常見的用動物肉、骨熬製的高湯不同的日式高湯,即出汁。

從面類、湯類、鍋料理,再到各種煮製菜餚,出汁在和食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其色清味淡的特點,可更好地襯託出食材本身的色澤和味道,也能讓料理的風味更加豐富。

中國的高湯取材多樣,且通常會經長時間熬煮,但出汁的來源僅限於鰹魚花、昆布、魚乾等幾種基礎食材,經過浸泡、煮、過濾等工序,萃取精華製成的淺金色半透明湯汁就是出汁了。

雖然短時間內就可製作完成,但是製作者能通過對原料品種的選擇和火候、手法的把握,讓看似簡單的出汁產生無窮的變化。

這便是一碗出汁裡的日式美學:純粹、極簡,卻蘊含著變化。

出汁的主要原料:

鰹節與昆布

鰹節 かつおぶし

鰹節即鰹魚乾,又稱木魚、柴魚,由鰹魚經烹煮、燻烤、發酵製成,可以長期保存。

日本鰹節主要產自鹿兒島縣,著名的「宗田節」即以高知縣和鹿兒島縣的特產宗田鰹製成。

△ 《東海道五十三次之內·沼津·名物鰹節製造》,作者為浮世繪畫家歌川廣重,畫中描繪了江戶時代沼津地區製造鰹節的場景

根據原料的體形和使用部位的不同,鰹節的叫法又有許多講究。如用鰹魚的背部製作的鰹節稱為「背節」,也稱「雄節」;而用腹部製作的鰹節稱為「腹節」,也稱「雌節」。

由於鰹魚背部脂肪較少,因此背節味道相對清淡,且可以削得非常薄;腹節味道更為濃厚,但在削制的時候容易出粉。人們通常認為背節的品質更好。

此外,體形較大(3 千克以上)的鰹魚,一條就可以做成背節、腹節各兩份,這種較大的鰹節被稱為「本節」。

因為背節和腹節合成一對,形似龜殼,有長壽的寓意,因此常常被用作禮物。而3 千克以下的小型鰹魚則直接被用來加工成兩份「龜節」。

傳統鰹節的製作包含一系列步驟:首先去除鰹魚的頭部和內臟,依據體形製成本節或龜節後,將魚肉切成適當的大小和份數。之後將鰹魚肉煮熟,去掉魚骨,以燃木燻烤的方式,重複焙乾和冷卻的操作,當其內部水分含量降至26% 以下,即成為「荒節」,也稱為「鬼節」。如將其表面的焦油削去,整形成舟狀,則成為「裸節」。

接種上被稱為鰹節菌的黴菌後,鰹節菌會逐漸吸收掉魚肉內部的水分,使其充分乾燥,並分解蛋白質成為胺基酸,也就是主要的鮮味物質。在表面密生菌絲後將魚肉刷淨,再次接種,這樣重複兩到三次,即成為「枯節」,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鰹節了。

製作傳統鰹節的步驟複雜,最優質的「本枯節」甚至需花費半年以上的時間,因此如今的工廠化生產簡化了部分工序,市場上售賣的「鰹魚花」也以荒節為主,僅有少數作坊還在堅持用古法製作枯節。

昆布こんぶ

日語中的昆布多指幹制海帶,用作出汁的昆布品種主要有真昆布、羅臼昆布、利尻昆布、日高昆布、長昆布、厚葉昆布和細目昆布這七種。

大約90%的日本昆布產於北海道,室町時代北海道產的昆布經日本海,再由琵琶湖運至京都,以京都為中心,在近畿地區以及日本海沿岸的港町,食用昆布的飲食習慣因此紮下了根。

直到現在,這些地區的出汁還多以昆布出汁為主。而昆布流通到全國則是在江戶時代,甚至還產生了數條被稱作「昆布之路」的航線。

每年 7 月中旬,昆布漁解禁,可一直收穫到 9月 10 日前後。用流水將昆布衝洗乾淨後進入乾燥階段,可利用天然的曬場,也可利用機器熱風乾燥,之後進行整形、分級篩選就可以上市了。

過程看似簡單,其中卻有很多複雜的工序,甚至有「六十道工序」(六十手數)之說。

昆布中的主要鮮味成分是穀氨酸,和來自鰹節中的肌苷酸相結合,能產生更為濃厚的風味。昆布和鰹節在出汁的實際製作過程中常常共同使用。

自己動手:

製作鮮美出汁

出汁的製作方法並沒有嚴格的限制,用水浸泡、熬煮或是像手衝咖啡那樣衝泡,都可以達到提取原料精華的效果。但手法不同,出汁的口感和所適用的料理會有明顯的區別。

最常見的兩種出汁製作方法是水出汁和煮出汁

△ 製作出汁的常用食材:昆布、鰹魚花、幹香菇、魚乾

水出汁

水出汁多以魚乾、乾貝柱、海米為原料,無須加熱,而是用常溫水浸泡,使食材的鮮味自然釋放,味道清爽純粹,可用於製作味噌湯和烏龍麵等食物。

魚乾出汁:

水……500 毫升

魚乾……20 克

① 去除魚乾的頭部和內臟,防止產生雜味和苦味。

②放入密封容器,用常溫水浸泡 3~4 小時。

乾貝柱出汁:

水……500 毫升

乾貝柱……20 克

將乾貝柱放入密封容器,用常溫水浸泡4~5 小時。

海米出汁:

水……500 毫升

海米……20 克

將海米放入密封容器,用常溫水浸泡3~4 小時。

Tips :常溫的情況下需按照固定的時間浸泡,夏天時則需要將食材放入冰箱浸泡一整夜。

煮出汁

煮出汁的原料通常為鰹節和昆布,也可使用香菇,相比常溫浸泡的水出汁,煮出汁的口感更加濃鬱。其中鰹節出汁適合用於煮物及烏龍麵、蕎麥麵等面類的湯汁,昆布出汁則適合用於關東煮及各式海鮮料理。

鰹節出汁

鰹魚花 ......40 克

水......1 升

①在鍋中倒入 1 升水,不加蓋,中火加熱。

②當水中開始出現小氣泡但未沸騰時(約 85℃),加入鰹魚花後關火,放置2~3 分鐘。

③ 用濾網和紗布過濾即可。

昆布出汁

水......1 升

昆布 ......20~40 克

①用擰乾的布輕輕擦拭昆布表面,注意不要用水清洗。

②在鍋中倒入 1 升水,放入昆布浸泡 30 分鐘。

③開中火加熱,在即將煮沸時迅速關火,取出昆布(煮沸會影響口感)。

TIPS:因為昆布表面的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為甘露糖醇,可以增加出汁的風味。

相關焦點

  • 日式料理中,高湯有多種,只有這一碗最霸氣,成為日本料理的靈魂
    日式料理中,高湯有多種,只有這一碗最霸氣,成為日本料理的靈魂看過日本治癒系列夜劇《深夜食堂》,在這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夜宵店裡,幾道簡單的本土料理,襯託出劇情人物的質感和厚度,讓人在深夜追劇的同時,掰著指頭想想自己夜宵的著落。
  • 烏龍麵關東煮味噌湯雞蛋卷的美味秘訣都在這鍋日式高湯裡
    日本料理中有一種迷之相近的味道這個迷之味道
  • 法式料理的靈魂-高湯(一)
    雞高湯高湯給我的感覺是一種很玄妙的東西,在烹飪的時候代替水,卻能使得菜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湯是烹飪中最常用的輔料之一。高湯的做法很多,有葷有素,主要有雞高湯、貝類高湯、牛高湯、魚高湯、蔬菜高湯、甲殼高湯(蝦高湯)等。高湯的法語是「Fond」,意思是「基礎」,是法式料理不可或缺,即是法餐的靈魂。
  • 【料理基礎】基本牛骨高湯
    爆炒很難吃出好味,沒有鑊氣的小炒不要也罷,也不想炒菜十分鐘,打理廚房一小時,加之對於料理有了許多不同的理解和想表達的東西,這幾年會越來越偏愛燉煮類的料理。【料理食譜】日式素煮物的美味,從高湯開始:菌菇昆布冷泡高湯&八方汁&若竹煮天氣冷了也輪到了牛骨高湯登場,越是經常活動的部位,如筋或踝
  • 拉麵的美味都在這碗湯裡了
    也可以是創新的番茄湯、咖喱湯...一鍋湯底需燉煮15-20個小時,湯汁的口感會隨著溫度從熱到冷而改變,每一口都與眾不同。1910年東京淺草開了一家中華料理店,名為「來來軒」。當時菜單上主要是拉麵、餛飩、燒賣等,有人說這家店正式拉開了日式拉麵的帷幕,東京風味的醬油拉麵從這裡開始。日本拉麵屬醬油風味最多。
  • 日式烏龍麵湯的做法——日本料理
    日式烏龍麵湯的做法——日本料理2011-02-16 16:59:01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食譜原料:  烏龍麵200克,削過皮的胡蘿蔔1~2個,甜洋蔥4個,條狀蘑菇一包或傘狀蘑菇6~8枚,大石味林(即日本的雞精,超市有售
  • 什麼名貴料理,都不如這一口銷魂!
    這道飯,做完後噴噴香,像是有股現烤出來的香甜爆米花味,ins上的日本媽媽們都在做~因為真的很簡單啊,原料只要一根黃玉米和一片黃油😂玉米切下小粒,注意玉米杆不要扔~淘好的米加水,然後再加 2-3 克鹽巴(就是家庭調料勺 1 小勺)。我這裡用了 150 克的米,水米比在1:1.1 。
  • 整鍋蟋蟀燉高湯,日本推出「昆蟲拉麵」記者試吃點讚
    日本最近也出現吃昆蟲的專門餐廳,以蟲入菜各類日本料理。根據日本媒體「TBS NEWS」報導,從小就對昆蟲特別有興趣的日男筱原佑太,小時候便曾喜歡吃昆蟲。今年六月,他開設以昆蟲為主力食材的餐廳「ANTCICADA」,將他熟悉的「昆蟲美食」分享給其他人。
  • 都是日本差距卻如此巨大?!關東、關西日本料理的文化差異
    日本雖然幅員面積並不算太大,但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獨特的文化,甚至就連天氣都會因地區而異。一般大多會將日本劃分為關東及關西兩個區塊,一個是以日本政治與經濟的東京為中心,另一個則是包含大阪及古都京都的關西。雖說這兩個地區僅一線之隔,卻從語彙、食物、禮儀等日常生活上就有許多差異。
  • 都是日本差異卻如此巨大!關東、關西日本料理的文化差異
    日本雖然幅員面積並不算太大,但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獨特的文化,甚至就連天氣都會因地區而異。一般大多會將日本劃分為關東及關西兩個區塊,一個是以日本政治與經濟的東京為中心,另一個則是包含大阪及古都京都的關西。雖說這兩個地區僅一線之隔,卻從語彙、食物、禮儀等日常生活上就有許多差異。
  • 日本料理被黑得真慘
    壽喜燒,燒才是靈魂壽喜燒為什麼不能被稱為火鍋,得從日本的鍋子料理說起。日本料理中並沒有火鍋這個說法,那些食材和煮食材的鍋子打包一同上桌的料理,被統稱為「鍋物」。這道將片薄的食物在味增高湯裡涮熟並蘸醬食用的料理,起源於京都祗園的老牌料理店十二段家。相傳該店某代繼承人在北京吃了涮羊肉,一口入魂,就將其復刻到了日本。除了把羊肉換成牛肉,還以水燒開的呷哺聲為這種日式涮涮鍋命名「しゃぶしゃぶ」。
  • 料理 | 冷凍高湯塊使用法則
    在上一篇料理文中,我們演示了西式蔬菜高湯的做法。
  • 神田裕行:用水墨畫來詮釋日本料理
    比如日本著名工業設計師黑川雅之、無印良品藝術總監原研哉、曾為蘋果進行過品牌設計的深澤直人、著名服裝設計師三宅一生……雖然來自不同領域,但他們的設計都體現著「用最少的設計,看似簡單,卻能夠恰如其分地滿足人的需求」。 其實,不只是日本設計,日本料理也是如此。東京米其林三星餐廳「神田」的主廚神田裕行認為:「日本料理就是『食材』。
  • 一道有名的日本料理美食,「蝦子天婦羅蕎麥湯麵」,光看著就眼饞...
    「蝦子天婦羅蕎麥湯麵」,其實這道日本料理我在臘月24、5的時候就想做了,但是由於臨近年關,家裡又有很多事要忙,就暫且擱置了,哪曾想這一擱置就是一個多月,時間太久,搞的自己都忘得一乾二淨。就在昨天,媳婦告訴我再過3天就是我媽的生日,可現在是特殊時期,蛋糕店也沒開門,自己在家做吧,又缺很多東西,然後就想起來這道料理,為什麼呢?因為它的寓意不一樣!日本有個習俗,每年12月31日跨年當天都會吃蕎麥麵,因為蕎麥麵又細又長被人們比作長壽麵,所以跨年吃蕎麥麵,也寓意著新的一年健健康康。
  • 日本四大料理都有什麼講究?
    我告訴他:「日本高級料亭所有菜的味道,都是從原始食材中提煉出來的,你要味精,等於是侮辱了他。」最後,當這位朋友從包包裡掏出麻辣粉撒在生魚片上的時候,我望著服務員的臉,知道從此再也無法踏進這一家店。朋友也沒錯,因為一天不吃麻辣,難受,只是我安排錯了地方。中國料理根據做工與味道的不同,分成八大菜系。
  • 舌尖上的日本:京都必吃的「春懷石料理」
    這是過去在禪寺修行的日本僧侶,打坐時為了忍住飢餓,在懷裡放置烘烤過的溫熱石頭,以達止飢禦寒的效果。 懷石料理本來是日本茶道中,由主人招待客人喝茶之前的菜式。為了不讓客人等待時餓肚子,也要避免濃茶傷胃,所以在飲茶前奉上簡素的料理;一般來說是一汁三菜、強餚、八寸、湯。發展至今,已不限於此,轉變為高檔日本料理的代名詞。
  • 備受日本人愛戴的蕎麥麵,請好好享受這道庶民料理吧(下集)
    備受日本人愛戴的蕎麥麵,請好好享受這道庶民料理吧(下集) 日本有三大麵食:拉麵、烏龍麵和蕎麥麵,對於大和民族來說,蕎麥麵是最傳統,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日本料理,作為大和民族的「食之魂」,也有著更加不同尋常的意義。
  • 這些神奇的日本調味料,是你成為「料理之神」的通關秘籍!
    澳洲的亞洲超市裡基本都有專門賣日貨的專櫃,裡面的調料林林總總,光是醬油就十幾種,讓人眼暈頭大。其實,日本是個不折不扣的調料大國,據有關數據,在全日本的調料貨架上,知名大品牌和獨門秘方的各種調味料加起來有2600多種。在日本,只要想到一個菜,就會有專門的調料,只要用對了調味料,廚神級料理變得和做方便麵一樣簡單!
  • 為何日本人不運動身體卻很好?日本網友:離不開這3個習慣
    很多人說到日本這個國家,腦海中應該會蹦出很多詞彙吧?諸如壽司、拉麵、溫泉、和服、京都和動漫之類的詞語,因為這些都是日本出了名的事物。然而小編想到的東西就比較特別,那就是為什麼日本的老人都那麼長壽?為什麼日本幾乎不運動身體卻很好?日本網友:離不開這3個習慣。這三個習慣是什麼呢?
  • 真愁人,日韓料理咋這麼多碗碗碟碟
    看看隔壁踐行分餐制,碟碟碗碗鋪滿全桌,吃個飯就像搞餐具展示的韓國和日本,那才真正讓人頭大。的確,「西方分餐,東方合餐」的固有印象該被打破了,東方人分餐起來,可比西方人精緻講究得多。緣起中國的分餐制傳統的日韓料理常給人「菜少碗多」的鋪張感,原因之一,便是分餐相比合餐,需要的碗盤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