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
2016年3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對於上班族來說,工作日的晚上通常是這樣的:晚上8點左右回到家,胡亂的吃點東西(通常是冰箱裡存放的食物),看幾集電視劇,然後上床睡覺。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晚上這頓是我們一天之內吃的最充實的飯了。
但是這卻有很大的問題。比如說,2013年一項研究對420名參加減肥訓練營的超重或者肥胖的患者進行調查。他們發現有較晚吃東西的習慣的人(即最豐盛的一頓安排在下午三點以後)體重降低的速度最小。
2005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具有睡前吃東西習慣的人容易得反酸症狀,並會因此導致其它嚴重的疾病。
去年,外科大夫Jamie A. Koufman在《紐約時報》上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回顧介紹,他強調了晚間吃東西並且運動不足的話容易打亂機體消化吸收的運行規律。
畢竟,我們的身體生來並不是為了吃一大堆東西,然後躺在沙發上一動不動而設計的。
研究顯示,"正坐"有助於胃依靠重力維持在較低的位置,而躺臥則會導致胃酸反流,從而造成"燒心"的症狀。
由於胃清理食物大概需要3個小時的時間,因此睡前3小時之內不要進食是較好的生活習慣。
另外,由於大腦每20分鐘就會確認胃是否被填滿,因此,在不進食的時間段內,我們會反覆出現飢餓感。但這時候如果任由大腦的擺布去吃東西的話,就容易過量飲食,不出兩周,體重就會明顯上升。
因此,如果大家想保持體重,並且防止疾病的發生,儘量不要在較晚的時間段內飲食。(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生物谷推薦英文原文報導:Here's why you should never eat right before b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