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執導的《海街日記》吸引我的是對「女生宿舍」生活的回憶和嚮往,而是枝裕和個人的風格更是在這部電影中,完全地展現給了觀眾。
電影中,四個同父異母的姐妹,一同住在一間古樸的大房子裡。 在缺少父母關愛的日子裡,四個女孩把他們的生活變成一首充滿溫柔的詩,在這個詩中,充滿了責任、溫暖、幸福和快樂。
缺乏父愛,彼此扶持
在大姐香田幸12歲的時候,她的父親就和母親離婚,並帶著別的女人重組家庭。她和兩個妹妹一直住在外婆家。沒過多久,母親也離開了她們,去尋找自己的新生活。
其實,在大姐香田幸的心裡,自己對父親的感情是很複雜的。她見過父母大肆爭吵的場景,心裡也十分厭惡父親在外營造的形象,他寧願為朋友背貸款,對同情的女人各種傾盡所有幫忙,但唯獨沒有用心的對待自己和自己的姐妹。
但是,她們三姐妹心裡是極度渴望父愛的。例如,大姐幸喜歡上了同事井上泰之,本以為他早已經離婚,所以才會常常去他的單身住所做飯給他吃。幸只知道他曾有過妻子,而且還藕斷絲連。
直到井上泰之跟她說,會和妻子離婚想和她一起出國深造的時候。香田幸才意識到,原來自己也成了自己一直以來最痛恨的第三者。
單純又善良的香田幸選擇了沉默,她把一切的悲傷和煩惱都承受了下來,並沒有選擇質問這個男人。只是回到家裡,跟妹妹坦白了這段情感,並說出了一起出國的邀約。
思考過後的她,決定和井上泰之分開。幸明白,他不一定會選擇和妻子離婚,哪怕自己和他一起去了國外,也不一定會幸福。反而,和三個妹妹一起生活,會更加地無憂無慮。
二姐佳乃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她談了很多次戀愛,但每次都沒有遇到最合適的那個人。她的男友幾乎都靠她掙的錢維持生活,一旦錢花完,便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佳乃每次受了情傷回到家裡,也只有姐妹為自己療傷。
三妹是個活潑又開朗的女孩,她愛上了一個相對靠譜的男孩。但是,這個男孩看起來年齡就比她大許多。不過,男孩的為人處世和生活經歷,讓三妹十分崇拜,她甚至覺得在男友的身上,總能找到自己父親的影子。
在三姐妹的心中,父愛始終是她們最期盼和渴望的東西。可是,她們一直尋找著,卻始終找不到所謂的父愛。
放下執念,擁抱生活
後來,三姐妹得知父親去世,在葬禮上,她們遇到了同父異母的四妹淺野鈴。幸看到鈴的早熟和懂事,還有她不經意間表現出來的膽怯和無助,便讓幸回憶起了當初年少迷茫的自己。
而鈴現在剛剛十四歲,就沒了親生母親,現在父親也離世,可以說得上是孤苦無依。可玲又過於懂事,繼母讓她一個人去接待三姐妹,她就默默地去了,而繼母甚至還提議讓鈴一個人向來賓致謝。
她的乖巧和懂事和幸的經歷是一樣的。幸在小時候,為了帶大兩個妹妹,一直扮演著母親的角色,甚至比她們的母親還要負責。
在她們登上列車,即將離開鈴生活的地方時,幸看著眼前和自己很像的鈴,突然提議,鈴可以搬來鎌倉,和大家一起生活。
聽到這句話後的鈴愣住了,她思考了很久,在列車門關上的一瞬間,終於下定決心前往。
鈴開心又激動地看著列車離開,還跳起來向三個姐姐揮手告別,臉上也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鎌倉這個地方,有著她們父親的生活痕跡,但卻沒有父親離開之後的痕跡。而鈴和父親的生活,也是三姐妹所不知道的,她們也不知道父親的後半生是如何度過的。就這樣,同父異母的四姐妹,通過各自不同的記憶,共同拼湊出了一個完整的父親。
沒過多久,三個姐妹的母親回來了。母親認為三個女兒早已經長大成人,終將會有屬於自己的生活,也會各自分開,便向女兒們提議,將老宅賣掉。
佳乃是第一個舉手贊成的,她憧憬和嚮往婚姻生活的。因此,佳乃覺得,自己一個人和男友一起出去住,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辦法。
可是,大姐幸卻據理力爭地反對。在幸的心中,這間老屋是她一直以來想要守護的東西。從小到大,她和妹妹們的所有生活都離不開這間屋子,而這間屋子也充滿了很多珍貴的回憶,尤其還有父親的回憶。
默默聽到這些話的鈴,心裡格外地內疚,她覺得是因為自己和母親的原因,才導致了三個姐姐失去父親。粗中有細的佳乃,發覺了鈴的不開心,便偷偷地提醒了大姐。
大姐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便耐心的同鈴道歉。隨後,四姐妹一同去放了煙花,在煙花的陪襯下,她們之間似乎顯得格外的溫暖與和諧。
雖然,她們只是同父異母的姐妹,但是,這四個姐妹都善良單純,她們彼此之間給予了對方所需的愛、溫情、理解和包容。
在我看來,電影沒有過多的矛盾與衝突,更多的是家人之間的羈絆,講述著日常生活的一些家庭瑣事,展現著那些溫柔、細膩又平淡的美好世間,帶給每個人內心滿滿的溫暖。
其實,我們的生活,就像這部電影一樣,沒那麼多所謂的轟轟烈烈,更沒有那麼多的曲折離奇。有的只是一些平靜的小美好,和生活中的小溫暖。
或許,我們每個人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如意,但要記得微笑,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