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執導的《海街日記》,將姐妹之間的溫情與陪伴娓娓道來

2020-12-21 泛黃的票根

是枝裕和執導的《海街日記》吸引我的是對「女生宿舍」生活的回憶和嚮往,而是枝裕和個人的風格更是在這部電影中,完全地展現給了觀眾。

電影中,四個同父異母的姐妹,一同住在一間古樸的大房子裡。 在缺少父母關愛的日子裡,四個女孩把他們的生活變成一首充滿溫柔的詩,在這個詩中,充滿了責任、溫暖、幸福和快樂。

缺乏父愛,彼此扶持

在大姐香田幸12歲的時候,她的父親就和母親離婚,並帶著別的女人重組家庭。她和兩個妹妹一直住在外婆家。沒過多久,母親也離開了她們,去尋找自己的新生活。

其實,在大姐香田幸的心裡,自己對父親的感情是很複雜的。她見過父母大肆爭吵的場景,心裡也十分厭惡父親在外營造的形象,他寧願為朋友背貸款,對同情的女人各種傾盡所有幫忙,但唯獨沒有用心的對待自己和自己的姐妹。

但是,她們三姐妹心裡是極度渴望父愛的。例如,大姐幸喜歡上了同事井上泰之,本以為他早已經離婚,所以才會常常去他的單身住所做飯給他吃。幸只知道他曾有過妻子,而且還藕斷絲連。

直到井上泰之跟她說,會和妻子離婚想和她一起出國深造的時候。香田幸才意識到,原來自己也成了自己一直以來最痛恨的第三者。

單純又善良的香田幸選擇了沉默,她把一切的悲傷和煩惱都承受了下來,並沒有選擇質問這個男人。只是回到家裡,跟妹妹坦白了這段情感,並說出了一起出國的邀約。

思考過後的她,決定和井上泰之分開。幸明白,他不一定會選擇和妻子離婚,哪怕自己和他一起去了國外,也不一定會幸福。反而,和三個妹妹一起生活,會更加地無憂無慮。

二姐佳乃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她談了很多次戀愛,但每次都沒有遇到最合適的那個人。她的男友幾乎都靠她掙的錢維持生活,一旦錢花完,便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佳乃每次受了情傷回到家裡,也只有姐妹為自己療傷。

三妹是個活潑又開朗的女孩,她愛上了一個相對靠譜的男孩。但是,這個男孩看起來年齡就比她大許多。不過,男孩的為人處世和生活經歷,讓三妹十分崇拜,她甚至覺得在男友的身上,總能找到自己父親的影子。

在三姐妹的心中,父愛始終是她們最期盼和渴望的東西。可是,她們一直尋找著,卻始終找不到所謂的父愛。

放下執念,擁抱生活

後來,三姐妹得知父親去世,在葬禮上,她們遇到了同父異母的四妹淺野鈴。幸看到鈴的早熟和懂事,還有她不經意間表現出來的膽怯和無助,便讓幸回憶起了當初年少迷茫的自己。

而鈴現在剛剛十四歲,就沒了親生母親,現在父親也離世,可以說得上是孤苦無依。可玲又過於懂事,繼母讓她一個人去接待三姐妹,她就默默地去了,而繼母甚至還提議讓鈴一個人向來賓致謝。

她的乖巧和懂事和幸的經歷是一樣的。幸在小時候,為了帶大兩個妹妹,一直扮演著母親的角色,甚至比她們的母親還要負責。

在她們登上列車,即將離開鈴生活的地方時,幸看著眼前和自己很像的鈴,突然提議,鈴可以搬來鎌倉,和大家一起生活。

聽到這句話後的鈴愣住了,她思考了很久,在列車門關上的一瞬間,終於下定決心前往。

鈴開心又激動地看著列車離開,還跳起來向三個姐姐揮手告別,臉上也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鎌倉這個地方,有著她們父親的生活痕跡,但卻沒有父親離開之後的痕跡。而鈴和父親的生活,也是三姐妹所不知道的,她們也不知道父親的後半生是如何度過的。就這樣,同父異母的四姐妹,通過各自不同的記憶,共同拼湊出了一個完整的父親。

沒過多久,三個姐妹的母親回來了。母親認為三個女兒早已經長大成人,終將會有屬於自己的生活,也會各自分開,便向女兒們提議,將老宅賣掉。

佳乃是第一個舉手贊成的,她憧憬和嚮往婚姻生活的。因此,佳乃覺得,自己一個人和男友一起出去住,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辦法。

可是,大姐幸卻據理力爭地反對。在幸的心中,這間老屋是她一直以來想要守護的東西。從小到大,她和妹妹們的所有生活都離不開這間屋子,而這間屋子也充滿了很多珍貴的回憶,尤其還有父親的回憶。

默默聽到這些話的鈴,心裡格外地內疚,她覺得是因為自己和母親的原因,才導致了三個姐姐失去父親。粗中有細的佳乃,發覺了鈴的不開心,便偷偷地提醒了大姐。

大姐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便耐心的同鈴道歉。隨後,四姐妹一同去放了煙花,在煙花的陪襯下,她們之間似乎顯得格外的溫暖與和諧。

雖然,她們只是同父異母的姐妹,但是,這四個姐妹都善良單純,她們彼此之間給予了對方所需的愛、溫情、理解和包容。

在我看來,電影沒有過多的矛盾與衝突,更多的是家人之間的羈絆,講述著日常生活的一些家庭瑣事,展現著那些溫柔、細膩又平淡的美好世間,帶給每個人內心滿滿的溫暖。

其實,我們的生活,就像這部電影一樣,沒那麼多所謂的轟轟烈烈,更沒有那麼多的曲折離奇。有的只是一些平靜的小美好,和生活中的小溫暖。

或許,我們每個人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如意,但要記得微笑,好好生活。

相關焦點

  • 是枝裕和《海街日記》:不止於家,四季更迭中感受海街的生命力
    《海街日記》改編自吉田秋生同名漫畫,該片為日本導演是枝裕和2015年的作品,曾獲得第68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在日本的沿海小城鎌倉,香田家的三姐妹相依為命地生活著。15年前,她們的父親與情人遠走,母親無法接受現實也選擇離家。大女兒幸、二女兒佳乃、三女兒千佳跟隨外婆一同居住在鎌倉老屋。
  •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平淡如水下鏡頭下的歲月靜好
    如果你喜歡看日本的溫情電影,那一定知道是枝裕和。對於日本這位導演,他的作品總是以展現現代社會家庭中的溫馨主題為主,對他的作品大家可能更熟悉曾獲得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不過我卻對《海街日記》情有獨鍾。《海街日記》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有的只是四個姐妹相依為命的日常生活,平淡的就如同我們每天記錄的日記一般,沒有大事發現,但卻是最真實的生活,這也是為什麼電影叫《海街日記》的原因。
  • 1CM領譽電影私鑑會|李佳洋解讀《海街日記》的四姐妹生活
    本期1CM領譽電影私鑑會,由李佳洋帶大家領略一幅充滿日本鎌倉風土人文氣息的畫卷——由是枝裕和執導、豆瓣評分8.8分的電影《海街日記》。伴隨著大海般乾淨純粹的藍色畫面,電影中三個姐妹和同父異母的妹妹的關係漸漸轉變,從客人般生疏到親密無間,伴隨著四人各自的情感,電影完成了細膩的群像刻畫。
  • 《海街日記》:體會是枝裕和的治癒系主題和「物哀美學」
    《海街日記》是一部治癒系電影,它本身除了讓觀眾從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汲取生命力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呈現了日本治癒系電影的經典美學:物哀美學。是枝裕和用一如既往溫暖而細膩的筆觸,通過對生活的細節的捕捉,將四姐妹相處的日常一幀幀記錄下來。
  • 《海街日記》:「生活本無意義,意義都是我們賦予的。」
    2015年由是枝裕和執導,由綾瀨遙、長澤雅美、夏帆、廣瀨絲絲等主演的日本劇情電影《海街日記》(Our Little Sister),該片改編自吉田秋生創作的同名漫畫,講述了三姐妹在父親去世後接納同父異母的妹妹共同生活的故事。
  • 豆瓣8.8,電影《海街日記》溫情治癒,是枝裕和得力之作
    是枝裕和,一位日本導演,2018年執導《小偷家族》獲得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但是今天要講的不是這部獲獎作品,而是他的另一部作品《海街日記》,豆瓣36萬人給出了8.8分,榮獲39屆日本電影學獎,提名68屆坎城電影金棕櫚獎。
  • 溫暖乾淨的日系電影《海街日記》:日子緩慢,生活美好
    今天給大家安利一部夏日小清新影片——《海街日記》( Our little sister)。夏日必做之事,一定少不了,躺在涼爽的空調房裡,吃著冰凍大西瓜,搭配一部清涼治癒的夏日系電影。這部暖心的片子,沒什麼大喜大悲的故事情節,日本鎌倉真的很美~看的過程中,感覺時光慢了下來,《海街日記》又一部是枝裕和導演的溫暖親情片,電影的畫面是乾淨的鎌倉小鎮,夏日與海風、老屋和四季。
  • 《海街日記》:淡如菊美如畫,四姐妹平淡生活之下的人生哲思
    《海街日記》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改編自吉田秋生創作的同名暢銷漫畫,上映於2015年5月14日,豆瓣評分8.8,這部影片其實算是一部小眾的電影,充滿著是枝裕和濃濃的親情風格,平淡如水下卻是引人嚮往,誘人思索,人生就像是枝裕和作品所展現的一樣,平靜卻溫暖,即是電影,也是你我的生活,這也是它為何能在有如此之高的評分原因所在。
  • 金棕櫚獎導演是枝裕和:拍電影之餘也寫了不少好書
    本期節目要跟大家聊一聊最近執導電影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的導演,是枝裕和。是枝裕和的名字對大家來說也許並不陌生,《海街日記》《如父如子》《步履不停》……是枝裕和的鏡頭總是對準生活中繁瑣的細節,在愛和暖意的底色中延宕開絲絲凝重的愁緒。除了拍電影,是枝裕和還寫了不少好書,這也是他高中時的理想。
  • 是枝裕和出品的好電影,不止《小偷家族》一部喲!
    是枝裕和的細膩更多是來源於生活的細節,就像一杯平淡無味的白水,嘗過之後又仿佛嘗過了百般滋味。《小偷家族》是是枝裕和今年在國內上映的第二部影片,第一部是《第三度嫌疑人》也是他首次嘗試懸疑題材的作品,而且在國內也是限定上映的並沒有引起很大的反響。
  • 四個技巧拍出是枝裕和《海街日記》的日系少女風,春天就要拍拍拍
    《海街日記》曾在第39屆日本奧斯卡獲得最佳作品、最佳導演榮譽,可以說是是枝裕和的又一部代表電影了。這部電影改編自一部很受歡迎的漫畫,講了住在鎌倉的三姐妹,在父親去世之後,把同父異母的妹妹淺野鈴接到鎌倉一起生活的故事。電影中沒有大起大伏的情節,著重描寫家人之間的羈絆,情感細膩,平淡樸實卻溫暖。
  • 推薦名導是枝裕和感動人心的電影,你最喜歡哪一部?
    推薦名導是枝裕和感動人心的電影,描繪各種風格的家庭形態,你最喜歡哪一部?名導是枝裕和用獨到的眼光,描繪了各種風格的家庭型態,創造了一個充滿張力和情感的故事,從《無人知曉》、《海街日記》到最新的作品《真相》,探討了什麼才是人與人之間真正的情感連接?那一部作品最能打動你的心?1、《真相》是枝裕和首次離開日本到海外拍攝的最新作品。
  • 這部豆瓣8.8分的治癒電影,充滿了是枝裕和導演的個人風格
    是枝裕和執導的《海街日記》吸引我的是對「女生宿舍」生活的回憶和嚮往,而是枝裕和個人的風格更是在這部電影中,完全地展現給了觀眾。 她見過父母吵架的場景,心裡恨父親「老好人」的形象,為朋友背貸款,對同情的女人想方設法幫忙,但唯獨沒有帶給她們三姐妹更多溫情的回憶。
  • 一篇溫柔以待生活的《海街日記》,一首成長中愛與包容的歌
    六月的鎌倉有盛開遍布小鎮的紫陽花,有橫穿整個鎮子的小火車,有滿是水汽的海街。海街上有古舊的木屋、安靜的庭院、還有一顆55歲的梅子樹。這是一場盛大的旅行,是一個夢一樣的烏託邦。《海街日記》是2015年是枝裕和執導的日本劇情電影,由
  • 是枝裕和—另類出圈記
    更早些時候,由其執導的《海街日記》也曾在北影節掀起熱議,這可以算是是枝裕和在國內人氣急劇上升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 可以說,比起北野武等前輩,或是同輩的黑澤清、河瀨直美等同樣在國際享有盛名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無疑是和當下中國電影市場距離最近的一位。
  • 「平凡大師」是枝裕和
    更早些時候,由其執導的《海街日記》也曾在北影節掀起熱議,這可以算是是枝裕和在國內人氣急劇上升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  可以說,比起北野武等前輩,或是同輩的黑澤清、河瀨直美等同樣在國際享有盛名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無疑是和當下中國電影(600977,股吧)市場距離最近的一位。  不過,相對其在國際的威望,在日本國內,是枝裕和也有相對尷尬的處境。
  • 日本電影《海街日記》:活著的東西都是費工夫的
    這句話是日本電影《海街日記》裡,姐妹們的外婆說的話。原本是說青梅樹的。何嘗又不是說每個人的生活呢。生活中是有刺的,你得拔掉,得費功夫。這部電影於2015年上映,由是枝裕和執導的日本劇情電影,綾瀨遙、長澤雅美等主演。
  • 是枝裕和:和演員一起創作人物
    對中國觀眾來說,是枝裕和已經是一位不需要特別介紹的導演。他的電影作品《下一站,天國》《無人知曉》《步履不停》《如父如子》《比海更深》《海街日記》《第三度嫌疑人》等,都在國內擁有眾多影迷。2018年,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獲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是枝裕和導演的最新作品是由凱薩琳·德納芙、朱麗葉·比諾什、伊桑·霍克主演的法語電影《真相》,入圍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 回家之路:從「是枝裕和熱」看日本電影的價值堅守和美學表達
    童年,家鄉和父母是一位導演的胎記,終生附體,揮之不去,從《如父如子》《步履不停》《海街日記》到《比海更深》,是枝裕和的電影是同一棵大樹樹幹上分出的不同枝杈,蔓延滋長,卻殊途同歸。是枝裕和,靜水深流。他執導的電影沒有票房奇蹟,卻始終深度存在。他的影片積澱了本人成長的真實情感,保持著對日本社會和時代問題的敏感關注。
  • 教程丨《海街日記》色調日系寫真前後期詳解
    攝影成長之路攝影 / 化妝 / 後期免費由於非常喜歡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尤其是在日本鎌倉拍攝的《海街日記》,一直想模仿這部電影的風格拍攝一組寫真,所以今年夏天特意和朋友去了海邊,完成了這組作品的拍攝。為什麼喜歡這部電影,因為它總是讓我想到我的童年,海邊,煙花,青梅酒,西瓜,風扇,穿著短裙的少女,一起嘻鬧的姐妹,電影裡到處都是舊時光的氣息。所以這也是我這麼想致敬這部電影的緣由,當然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精髓我是難以企及的,攝影前後期的技術上也有很多的不嫻熟,有什麼不足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