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布偶只要變裝後就能成為不同的人物,圖為專用於演出《西遊記》系列的孫悟空及豬八戒布偶。(馬來西亞《中國報》)
中新網3月13日電 據馬來西亞《中國報》報導,大馬峇株巴轄中興閩南戲(又稱中興布袋戲)日前應馬六甲市一間神廟的邀請,在一座小舞臺上公演數天酬神布袋戲,深深吸引了現場觀眾。
布袋戲的主要用具就是形形色色的布偶,它們統稱為小旦、小生等,但也有一些比較獨特的角色如神話人物角色則造型較獨特,也只能用在特定的表演上。
中興閩南戲的布袋戲演員謝阿某(藝名)說,劇本是由自己撰寫,但大多劇本都只是演出前過目一番,演出過程中再和其他演員相互提醒和研究。戲班內的所有成員都是福建人,演出使用的語言都全是福建話。
戲班演出的舞臺上,是以一塊大型的彩色塑料布作為布幕,中間有一個長方形的洞口,讓布袋戲演員將雙手伸在前臺,以手掌操控布偶來演出。
而洞口上方,則有一塊網狀的布幕,讓布袋戲演員能看清前方的狀況,和布偶的動作。戲臺上也會供奉一尊田都元帥和紅孩兒,它們都被戲臺成員視為是戲臺的守護神,讓演出能順利展開。
謝阿某說,布袋戲其實一點也不難學,但要完全掌握「布袋戲」的精髓和人物的神韻,就必須要有智慧和正確的學習態度。
「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布袋戲演員,只要一有時間就會揣摩角色的神韻,不過現在有經驗了,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休息,以便趕路後能馬上就投入表演工作。」
謝阿某說,以前一個要加入布袋戲行列的成員,至少要花上7年的時間來學習,才能算有經驗。參演布袋戲的演員除了要揣摩角色的神韻之外,也須背熟劇本,這樣才能呈現出人物精髓。
戲班發起人黃水城說,布袋戲在峇株巴轄一帶曾經相當盛行,但黃氏也對「布袋戲」的前景並不樂觀,認為布袋戲有朝一日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