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傻分不清的坑腩、爽腩、腩底、腩角、挽手腩,怎麼選怎麼做?-下飯神器【柱侯牛腩】

2021-02-07 唯美味

每次在中華超市買牛腩,師傅都問:皮多肉多,還是,肉多皮多?我總是為難得要死,如同面對哈姆雷特的生死之問,難以抉擇。


(圖/LosAngelesTimes)


上海人以前勿大吃牛羊肉的。牛腩這些,都是改革開放之後才進入上海人餐桌的食物。


(圖片來自網絡)


老早聽我媽講,上海的一條弄堂裡,家裡夥食最好的是廣東人,吃得最做人家的是寧波人。中學時代,我細心觀察我所有祖籍廣東的同學,結果發現還真是的:每一個都是白白胖胖的,和印象中瘦削的廣東人相貌完全不同。


(小編註:「做人家」即節儉的意思。圖/新民晚報)


後來改革開放,稍許見了點世面,原來我那些同學,竟是香港寫字間年輕人的翻版:生活算得養尊處優,精於飲食,又不需陽光暴曬下的勞作,面孔上似乎都寫著四個大字:「太平盛世」。不似內陸的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就是「憂國憂民」,即便裝裝樣子,也是要的。好吃懶做,是資產階級可恥的生活方式。


(小編註:舊上海的移民構成中,江浙人佔大比例,其他各地的移民中,廣東人多從事百貨業、餐飲等行業,著名的四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老闆都是廣東人。圖片來自網絡)



太平盛世的富裕之鄉,別說資產階級,即便底層平民,廣東人真是把吃做到極致。哪怕是街頭的雜碎小食。牛腩便是其一。


(圖片來自網絡)


牛有13根肋骨,美國切割法中,前五根為brisket, 6-12根為plate, 13根後為flank.  我以前寫過,如果炒牛柳(嫩牛肉),西冷極好;而喜歡稍微有些嚼勁的,比如幹煸牛肉絲,切自牛側腹的beef flank,或牛的橫膈膜肉beef skirt則更為理想。


( 圖/TheSpruceEats)


(小編註:牛腩大致可分為坑腩、爽腩、腩底、腩角和挽手腩,當中最普遍是坑腩。坑腩屬近腰肋骨的肉。除去肋骨後會出現一條條坑,所以稱為坑腩。其肉質韌性大,肥瘦相間,最適合用作燜或煲湯。牛腩外形呈橢圓形狀,肉塊扁平,其肉中有筋,肌肉間脂肪明顯。性溫,味甘鹹。烹調方法主要為燜、燉、紅燒等。Via 香港餐務管理協會)


正宗的牛腩是坑腩,大體為plate部分,即牛肋骨之間的肌肉和脂肪,貼著肋骨的筋膜,連著牛骨軟膏,用於清燉煲湯。煮燉完畢,軟糯滑溜,唉,那個好吃呀!如果沒有那個細分的條件,一般般的牛腩買回家,那麼,最好搭上一些牛筋同煮才好。



煮牛腩非常簡單,

把牛腩切大塊,先出一潽水,也就是熱水煮開,洗去雜沫。

另取一口保溫的鑄鐵鍋,le Creuset之類極為合適。加入薑片、蔥節和料酒,洗乾淨的牛腩大塊,加水至淹沒牛腩,合蓋燒開,轉中火燉一小時。

關火,燜半小時。此時,可以加入出過水的牛筋。再大火燒開,轉中火燉一小時。關火,燜半小時。


經過兩道間歇火的燉煮後,將食材撈出,切小塊。第一步完成。一次多燉些,分份冷凍。需要時取出,做成蘿蔔牛腩、咖喱牛腩、柱侯牛腩.



我平日裡不愛吃豬肉,比如紅燒肉之類。反倒喜歡牛腩、羊雜這些上不了臺面的小食。常燒的便是柱侯牛腩,也就是用柱侯醬燒牛腩。


(圖/YiReservation)


柱侯醬,相傳是由佛山廚師梁柱候創製,算得是粵菜裡不可或缺的一種醬汁調料。用柱候醬作主要調料比較經典的菜餚是柱候雞、柱候鵝、柱候豬手、柱候牛腩等。



(圖/TeaCraft)


鍋子燒熱,加入蔥姜和柱侯醬,少許料酒,牛腩,牛筋等,翻炒。每種柱侯醬的甜鹹不同,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適量糖和生抽。加入適量湯水,小火燜燉半小時。改大火收汁,記得不要一下子收得太幹。




這就完成了,柱侯牛腩。老下飯的嘞!再加一碟青菜,小碗豆腐,與我便是太平盛世了!


 


【本文未經許可,請勿抄襲或轉載】


小蘋,出生上海,旅居美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理工背景,美食家傳。從傳統的滬上及江浙美食,到歐美大陸各種美食,涉獵廣泛,中餐西餐,中點西點,喜好理論與實踐相互印證,記憶與現實彼此相聯。更多她的內容,請關注她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chsx


更多牛肉做的美味,點擊圖片


更多調味的好醬,點擊圖片


想自己做柱侯牛腩?點擊底部【閱讀原文】吧



如何與我們聯絡

直接私信本號

私信我們的服務號【唯美味商城

發郵件給我們:business@vmeiwei.com




相關焦點

  • Braised Boneless Finger Meat 廣式燜牛坑腩
    我吃了一口就是這個表情,覺得這鍋坑腩能賣100刀先來介紹下坑腩跟別的牛腩有咩區別:坑腩(boneless short rib,即無骨牛仔骨):牛味最濃,取自牛胸前的牛仔骨/肋排(short rib爽腩 (Skirt Steak):又叫繃紗腩、崩沙腩或蝴蝶腩,是牛肚皮的腩位,位於牛的橫膈膜附近,爽腩貴坑腩一半,由於有塊薄軟膠質,爽軟不硬。腩底:連著坑腩近牛皮下的一塊肉,又粗又韌,很難炆。腩角:爽腩和坑腩中間的一塊肉,分量極少。四面都有軟膠質,非常爽脆。挽手腩:集坑腩和爽腩的優點於一身,味濃煙韌。
  • 天域新店 | 港式面道,清晨或深夜都可以選擇的一碗牛坑腩
    留言點讚前10名,每人送1張免費面券去嘗嘗港式牛坑腩 (可選車仔面/雞蛋面/米粉)牛腩是牛腹部下側的肉,細分之下又有坑腩、爽腩、腩底、腩角、挽手腩。其中以坑腩面積最大。牛坑腩是牛肋骨之間的肉,品質上佳。
  • 牛腩?牛難?我管它難不腩
    若依部位來分,牛身上許多地方的肉都可以叫做牛腩。國外進口的是切成條狀的牛肋條為主,取自肋骨間的去骨條狀肉,瘦肉較多,脂肪較少,筋也較少,適合紅燒或燉湯。02爽腩 (Skirt Steak):又叫繃紗腩、崩沙腩或蝴蝶腩,是牛肚皮的腩位,位於牛的橫膈膜附近,爽腩貴坑腩一半,由於有塊薄軟膠質,爽軟不硬。
  • 吃了這麼久的牛腩,你可知道牛腩到底是牛身上哪個部份?
    以香港對牛肉的分割標準為例,牛腩大致可分為坑腩、爽腩、腩底、腩角和挽手腩,當中最普遍是坑腩。坑腩屬近腰肋骨的肉,除去肋骨後會出現一條條坑,所以稱為坑腩。其肉質韌性大,肥瘦相間,最適合用作燜或煲湯。爽腩:  又叫「牛白腩」,是牛肚皮的腩位,位於牛的橫膈膜附近。挽手腩:  集坑腩和爽腩的優點於一身,味濃有韌性。腩底:  連著坑腩近牛皮下的一塊肉,又粗又韌。
  • 牛腩是牛的什麼部位 帶你了解牛腩為何物
    牛身上的部位比較多,而牛腩算得上是比較受歡迎的。下面就給你們仔細說一說牛腩到底是牛的什麼部位。牛腩即牛腹部及靠近牛肋處的鬆軟肌肉,是指帶有筋、肉、油花的肉塊,這只是一種統稱。若依部位來分,牛身上許多地方的肉都可以叫做牛腩。
  • 紅燒牛腩怎麼做 做紅燒牛腩的材料
    如果是在冬天裡能吃到熱乎乎的紅燒牛腩那該是怎樣一種享受。那麼問題來了,紅燒牛腩怎麼做,做紅燒牛腩的材料是什麼。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下關於紅燒牛腩怎麼做以及做紅燒牛腩的材料。5、防癌抗癌:牛腩能加快體組織細胞的再生與代謝,能減少病毒對身體細胞的傷害,從而也就抑制了癌細胞的生成,讓癌症的發病率明顯下降。五、牛腩小知識牛腩即牛腹部及靠近牛肋處的鬆軟肌肉,是指帶有筋、肉、油花的肉塊。牛腩只是一種統稱,如果依照部位來分,牛身上許多地方的肉都可以叫做牛腩。
  • 崩砂腩, 牛爽腩,牛面珠......究竟是些什麼鬼
    廣東人的食不厭精其他省市只能望其項背了,維拉姐不指望研究得那麼高深,但如果能搞清楚平時去牛腩店吃了點什麼就很已經滿意了。維拉姐就找一些比較常見的逐個探究一下:牛爽腩也叫爽牛腩,是牛的小厴(yan) 部分,由兩層筋膜和脂肪包住,肉汁最甜,口感最軟,較肥
  • 牛腩,到底是牛身上的哪個部分呢?
    香港資深食家唯靈先生認為:「以前靠農為生,吃牛腩並不太流行,尤其是女人,不捨得吃一起工作的牛。早在戰前,上環九記已開始賣牛腩,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廣東人的牛腩滾,分清湯和潮州滷水,崩沙腩爽滑,清湯煮好;坑腩較粗糙,煲湯更佳。崩沙腩即是蝴蝶腩,我是順德人,叫蝴蝶做崩沙,所以崩沙正字應該是[蟲崩]䖢。牛腩始終是小食,難登宴席之桌。」
  • 一碗純純的「崩砂腩」原湯麵.
    『  牛腩分好幾個部位,通常我最喜歡拿來紅燒的,是「坑腩」,所謂坑腩,就是把牛胸前那八條肋骨抽掉後緊貼著的部位,抽掉牛骨後就呈現出一條條的「坑」,因此而得名,坑腩在整頭牛的牛腩中當,分量最多,屬於最常見的牛腩,肥瘦相間,拿來做紅燒或者清燉都是上好的選擇。
  • 牛腩到底是牛身上的哪個部位呢?
    【以前靠農為生,吃牛腩並不太流行,尤其是女人,不捨得吃一起勞作的牛。早在戰前,上環九記已開始賣牛腩。廣東人的牛腩滾,分清湯和潮州滷水。】---香港資深食家唯靈先生 以香港對牛肉的分割標準為例:牛腩大致可分為坑腩、爽腩、腩底、腩角和挽手腩,當中最普遍是坑腩。坑腩屬近腰肋骨的肉。
  • 又香又糯的燉牛筋腩 牛腩
    超市裡買的牛筋腩,冷水下鍋,加料酒,蔥姜先抄一遍水,水開就可以撈起來了,注意:生牛筋腩特別難切!抄過水就好多了,切好或者用雞骨剪剪成適量大小,放涼後裝袋密封冷凍保存,每次拿一袋出來加工牛筋腩(牛筋多,瘦肉也相對比較多,半筋半肉的感覺) 牛腩 (肥瘦相間,有筋,不多)牛坑腩 (幾乎沒有什麼牛筋 很肥 油特別多)買的時候注意區分啊我喜歡買牛筋腩,一般都是7.99一磅左右的價格,但是這次我無意中看到超市特價才2.99,看起來白花花的一片
  • 羊腩是羊的哪個部位?羊腩怎麼做好吃
    羊腩是羊的哪個部位羊腩是貼著羊排骨(羊肚子兩邊的骨)的肉,就是奶脯。牛腩、羊腩基本上對應的是平常說的豬的五花肉那個位置。
  • 牛腩,到底是牛身上的哪個部分 ?
    默識先生 回答:「牛腩」一詞是方言,常見於粵語,可能客家話和一些其他南方方言裡也這麼叫。香港資深食家唯靈先生認為:以前靠農為生,吃牛腩並不太流行,尤其是女人,不捨得吃一起工作的牛。早在戰前,上環九記已開始賣牛腩,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廣東人的牛腩滾,分清湯和潮州滷水,崩沙腩爽滑,清湯煮好;坑腩較粗糙,煲湯更佳。
  • 也常叫做牛腩的牛肉部位-前胸部
    前胸肉適合長時間熬煮成紅燒、燉煮湯料理,或做成肉絲、絞肉,「牛腩」也經常取用此部位,「牛腩」只是一種統稱,許多地方都可以叫「牛腩」。 牛腩是哪個牛肉部位?牛腩是中文名稱,不是美國牛肉切割的部位名稱,牛腩的這個「腩」字的意思是腹部的意思,牛腩就是牛的腹肉,牛腩是指「牛的腹部或肋骨附近柔軟的肉」。
  • 牛部位講解丨「有筋有肉」 — 牛腩肉!
    說起吃牛肉,廣東人頗有心得,他們將牛腩又細緻劃分為坑腩、爽腩、腩底、腩角和挽手腩。坑腩:牛味最濃,取自牛胸前的牛仔骨/肋排或旁邊牛肋條部位的的肉。爽腩:又叫繃紗腩、崩沙腩或蝴蝶腩,是牛肚皮的腩位,位於牛的橫膈膜附近。腩底:連著坑腩近牛皮下的一塊肉,又粗又韌。
  • 118元搶原價315元新仙清湯牛腩豪華雙人餐!新仙雙楠組合+九宮格+腩汁清湯生菜+雞翅+…
    你吃過牛腩,但你不見得知道一頭牛,三部腩的吃法牛腩是靠近牛胸腹的位置其中崩沙腩、爽腩、坑腩是精華部分>崩沙腩是牛的橫膈膜,韌勁十足筋膜連少肉,肥瘦剛剛好是牛腩中有嚼勁的部分,也是精貴的部分新仙清湯牛腩很不一樣,這壺裡裝的可是牛!骨!湯!這喝湯也是如此的講究啊!清湯牛腩有三寶:牛腩、高湯、白蘿蔔。
  • 太原專做牛腩的火鍋!腩潮鮮養生火鍋一周年店慶5.8折!
    不!想!出!門!窩在家裡享受暖氣才是上上選如果非逼著我頂著360º環繞立體風迎「腩」而上的  就只有吃腩潮鮮牛腩養生火鍋了!腩潮鮮盛湯底的容器選用的是砂鍋,這樣煮出的湯底味道更加鮮美,湯底精選小米、金瓜、蝦仁、蟲草、枸杞、黨參、紅薯粒、紅棗、豬骨湯,經過數小時的熬製才得到這鍋色澤鮮亮,濃稠養胃的金湯。這個季節在大快朵頤前來上一碗,滋補又養胃。
  • 燜牛腩有哪些步驟?怎樣才能做出軟爛美味,醬濃味鮮的燜牛腩?
    怎麼做呢?好幾個步驟呢!燜一道好吃的牛腩這是一道偏向於粵式醬味的燜牛腩做法,口味較為濃鬱。[ 香料:] 八角 2個、桂皮 1塊、香葉 3葉[ 具體製作流程:]1、挑選牛腩牛腩是針對牛肉某一部位的總稱,吃貨兄弟還能對它進行細分出坑腩、爽腩、崩沙腩、底腩等等,
  • 如何煲清湯牛腩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