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砂腩, 牛爽腩,牛面珠......究竟是些什麼鬼

2021-02-07 維拉姐的生活隨記

菲力,肉眼,T骨和雪花這些西式切割的牛肉部位大家也許比較熟悉,但說起中式牛肉的切分似乎要更複雜些了。最近朋友圈有食友去順德覓食,吃到一款【牛雙賢粒】



如果您不問度娘就知道那是什麼,那一定是真正的吃貨。先不告訴你們是什麼部位,答案在文末揭曉。


廣東人的食不厭精其他省市只能望其項背了,維拉姐不指望研究得那麼高深,但如果能搞清楚平時去牛腩店吃了點什麼就很已經滿意了。



維拉姐就找一些比較常見的逐個探究一下:

牛爽腩也叫爽牛腩,是牛的小厴(yan) 部分,由兩層筋膜和脂肪包住,肉汁最甜,口感最軟,較肥



維基百科將牛爽腩和崩砂腩混為一談,老外怎麼能理解中華美食的高深莫測。崩砂腩是牛的橫膈膜,入口煙韌彈牙,是牛腩中最有嚼勁的部分。


坑腩,是指牛肋骨部分,肋骨一條條中間的牛腩形成坑狀因此稱為坑腩。坑腩也是最易入味的一種牛腩


牛面珠就是牛的臉頰肉,西式菜譜中也經常出現慢燉牛臉這類菜式,牛面珠最嫩脂肪也比牛腩少。


牛鞭是哪個部位大家應該都知道,那麼維拉姐來延伸閱讀一下。活牛分為兩種:煽牯和生牯。煽牯就是閹割過的牛,我們平時吃的肥牛就是煽牯,但是煽的時間也有講究,時間短就會太肥,上好的牛腩要在小牛一歲時就閹割,養五年後才宰殺。人類真是很可怕! 




行家說生牯的口感會塞牙,而煽牯就不會。這點維拉姐倒是有體會,最近連續吃了兩家人氣牛腩店,第一口就會覺得有塞牙和不塞牙的區別,我還以為是店家燉得不夠腍,做了這個帖子才學習到。 大埔群記的牛爽腩就一點不塞牙,塞牙那家在天后。煽牯香港每天的供應量只有十頭左右,一家牛腩店要始終供應煽牯不知能否做到,群記始終大排長龍是真的。


以上部分文字和圖片來自網絡。維拉姐也是在學習階段,做這個帖子是邊學邊寫,有錯誤歡迎留言指正。



對了公布答案:牛雙賢粒是指牛的第一個胃的第三層肌肉,Word天哪!




相關焦點

  • 一碗純純的「崩砂腩」原湯麵.
    『  牛腩分好幾個部位,通常我最喜歡拿來紅燒的,是「坑腩」,所謂坑腩,就是把牛胸前那八條肋骨抽掉後緊貼著的部位今天我要跟大家聊的,是另一個很少見的牛腩部位,就是我拿來燉湯下麵的「崩砂腩」,簡單來說,它跟牛肚皮靠得比較近,是牛的橫膈膜,以肉筋為主,粘連著少許的牛肉,崩砂腩只要燉足火候,口感相當彈牙,是牛腩中最有嚼勁的部分,特別是那些透明的牛筋和膠質,簡直爆爽。  』
  • Braised Boneless Finger Meat 廣式燜牛坑腩
    我吃了一口就是這個表情,覺得這鍋坑腩能賣100刀先來介紹下坑腩跟別的牛腩有咩區別:坑腩(boneless short rib,即無骨牛仔骨):牛味最濃,取自牛胸前的牛仔骨/肋排(short rib)或旁邊牛肋條(Finger meat)部位的的肉。
  • 牛難?我管它難不腩
    小編:等等你,等等,跟著我念,牛腩藍藍:牛籃小編:是牛 N-AN腩,牛腩藍藍:對啊,牛籃 N-AN籃小編:那我跟我念,劉奶奶喝牛奶藍藍:牛腩的分類01坑腩(boneless short rib,即無骨牛仔骨):牛味最濃,取自牛胸前的牛仔骨/肋排(short rib)或旁邊牛肋條(Finger meat)部位的的肉。
  • 天域新店 | 港式面道,清晨或深夜都可以選擇的一碗牛坑腩
    留言點讚前10名,每人送1張免費面券去嘗嘗港式牛坑腩 (可選車仔面/雞蛋面/米粉)牛腩是牛腹部下側的肉,細分之下又有坑腩、爽腩、腩底、腩角、挽手腩。其中以坑腩面積最大。牛坑腩是牛肋骨之間的肉,品質上佳。
  • 傻傻分不清的坑腩、爽腩、腩底、腩角、挽手腩,怎麼選怎麼做?-下飯神器【柱侯牛腩】
    (圖片來自網絡)牛有13根肋骨,美國切割法中,前五根為brisket, 6-12根為plate, 13根後為flank.  我以前寫過,如果炒牛柳(嫩牛肉),西冷極好;而喜歡稍微有些嚼勁的,比如幹煸牛肉絲,切自牛側腹的beef flank,或牛的橫膈膜肉beef skirt則更為理想。
  • 牛腩,到底是牛身上的哪個部分 ?
    香港資深食家唯靈先生認為:以前靠農為生,吃牛腩並不太流行,尤其是女人,不捨得吃一起工作的牛。早在戰前,上環九記已開始賣牛腩,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廣東人的牛腩滾,分清湯和潮州滷水,崩沙腩爽滑,清湯煮好;坑腩較粗糙,煲湯更佳。崩沙腩即是蝴蝶腩,我是順德人,叫蝴蝶做崩沙,所以崩沙正字應該是[蟲崩]䖢。牛腩始終是小食,難登宴席之桌。
  • 牛腩,到底是牛身上的哪個部分呢?
    香港資深食家唯靈先生認為:「以前靠農為生,吃牛腩並不太流行,尤其是女人,不捨得吃一起工作的牛。早在戰前,上環九記已開始賣牛腩,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廣東人的牛腩滾,分清湯和潮州滷水,崩沙腩爽滑,清湯煮好;坑腩較粗糙,煲湯更佳。崩沙腩即是蝴蝶腩,我是順德人,叫蝴蝶做崩沙,所以崩沙正字應該是[蟲崩]䖢。牛腩始終是小食,難登宴席之桌。」
  • 這家店僅憑一碗極品崩沙腩面圈粉無數虎門人,價格還real感人!
    不走進店裡還真不知道原來是吃牛腩面的試過後直接被它家的崩砂腩徵服!開在萬達廣場中央滿滿一大碗極品崩砂腩面僅需22元!崩砂腩即爽腩,是牛肚皮的腩位,位於牛的橫膈膜附近,爽腩貴坑腩一半,由於有塊薄軟膠質,爽軟不硬,一隻100斤重的牛隻有約10斤崩沙腩。
  • 牛腩到底是牛身上的哪個部位呢?
    ※現在滿街都是牛腩飯牛腩粉面的,日後又吉也會出這麼一個系列的,但是,牛腩到底是牛什麼哪個部位呢?大家有沒有跟吉哥一樣,有時候會有這個疑問呢? 【以前靠農為生,吃牛腩並不太流行,尤其是女人,不捨得吃一起勞作的牛。早在戰前,上環九記已開始賣牛腩。廣東人的牛腩滾,分清湯和潮州滷水。】---香港資深食家唯靈先生 以香港對牛肉的分割標準為例:牛腩大致可分為坑腩、爽腩、腩底、腩角和挽手腩,當中最普遍是坑腩。坑腩屬近腰肋骨的肉。
  • 羊腩是羊的哪個部位?羊腩怎麼做好吃
    羊腩是羊的哪個部位羊腩是貼著羊排骨(羊肚子兩邊的骨)的肉,就是奶脯。牛腩、羊腩基本上對應的是平常說的豬的五花肉那個位置。
  • 吃了這麼久的牛腩,你可知道牛腩到底是牛身上哪個部份?
    牛腩分類:坑腩(無骨牛仔骨):  牛味最濃,取自牛胸前的牛仔骨,或旁邊牛肋條部位的肉。崩沙腩:  牛的橫膈膜,連著少許的肉。爽腩:  又叫「牛白腩」,是牛肚皮的腩位,位於牛的橫膈膜附近。挽手腩:  集坑腩和爽腩的優點於一身,味濃有韌性。腩底:  連著坑腩近牛皮下的一塊肉,又粗又韌。
  • 牛腩是牛的什麼部位 帶你了解牛腩為何物
    牛身上的部位比較多,而牛腩算得上是比較受歡迎的。下面就給你們仔細說一說牛腩到底是牛的什麼部位。牛腩即牛腹部及靠近牛肋處的鬆軟肌肉,是指帶有筋、肉、油花的肉塊,這只是一種統稱。若依部位來分,牛身上許多地方的肉都可以叫做牛腩。
  • 牛部位講解丨「有筋有肉」 — 牛腩肉!
    說起吃牛肉,廣東人頗有心得,他們將牛腩又細緻劃分為坑腩、爽腩、腩底、腩角和挽手腩。坑腩:牛味最濃,取自牛胸前的牛仔骨/肋排或旁邊牛肋條部位的的肉。爽腩:又叫繃紗腩、崩沙腩或蝴蝶腩,是牛肚皮的腩位,位於牛的橫膈膜附近。腩底:連著坑腩近牛皮下的一塊肉,又粗又韌。
  • 又香又糯的燉牛筋腩 牛腩
    超市裡買的牛筋腩,冷水下鍋,加料酒,蔥姜先抄一遍水,水開就可以撈起來了,注意:生牛筋腩特別難切!抄過水就好多了,切好或者用雞骨剪剪成適量大小,放涼後裝袋密封冷凍保存,每次拿一袋出來加工牛筋腩(牛筋多,瘦肉也相對比較多,半筋半肉的感覺) 牛腩 (肥瘦相間,有筋,不多)牛坑腩 (幾乎沒有什麼牛筋 很肥 油特別多)買的時候注意區分啊我喜歡買牛筋腩,一般都是7.99一磅左右的價格,但是這次我無意中看到超市特價才2.99,看起來白花花的一片
  • 新仙雙楠組合+九宮格+腩汁清湯生菜+雞翅+…
    你吃過牛腩,但你不見得知道一頭牛,三部腩的吃法牛腩是靠近牛胸腹的位置其中崩沙腩、爽腩、坑腩是精華部分>崩沙腩是牛的橫膈膜,韌勁十足筋膜連少肉,肥瘦剛剛好是牛腩中有嚼勁的部分,也是精貴的部分坑腩是牛肋骨之間的肉,連著牛骨軟膏肥瘦適中香濃入味但這也是街頭牛腩常見的部位
  • 【富迪三友生活廣場】35元秒殺恆瓏牛筋腩500g
    牛筋腩是指帶有筋、肉、油花的肉塊,即牛腹部及靠近牛肋處的鬆軟肌肉,瘦肉較多,脂肪較少,筋也較少,適合紅燒或燉湯。這樣的肉質特點使牛腩的口味特別勁道嫩滑,再加上味道濃鬱的滷製,味道簡直美極了。富迪三友生活廣場特推出恆瓏牛筋腩500g的限量秒殺活動,肥嫩鮮美,入口滑潤,原價45元/袋,現在秒殺價僅售35元/袋
  • 牛身上這個部位,應該燉著吃還是熬湯?
    靠近腰肋骨的肉,除去肋骨後會出現一條條坑,所以稱為坑腩。爽腩又叫「繃紗腩」、「崩沙腩」或「蝴蝶腩」,是牛的橫膈膜。一層皮,一層膠質,一層肉,三層連在一起。口感帶韌性,爽而脆。牛腱也可以算是牛腩的一種,筋肉多,油少,甚至全是瘦肉。因此一般用來滷,不適合燉湯,更不適合紅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