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親愛的暖粉們,不知不覺已經來到大長長長假的第6天啦。靈魂拷問:您胖了幾斤吶?
這幾天在家又練習了幾道拿手好菜?眼看10.1~10.8打卡有禮活動,僅剩最後3天了,沒搶到的暖粉趕緊拉至文末~
前幾天趁著我加班,暖暖那饞嘴的婆婆,偷偷從超市抱回一個大西瓜。吃完之後,結果和暖寶一起上吐下瀉的,可把我心疼壞了。
聽完醫生的建議,才知道:秋分後天氣轉涼,有一些食物最好不宜再吃,傷脾又傷胃!
尤其是,一入秋就忙著貼秋膘,各種硬菜、燉湯、燉肉吃得不亦樂乎的朋友。暖暖溫馨提示:秋天雖然正是養生的好時節,但可不要一把胡抓瞎吃,選對食材才是關鍵所在。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這個「虛」包含脾虛、胃虛和氣虛。所以我國一貫有「秋季進補」的習俗,但可不是大魚大肉,應以清補、素補為主,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否則,這個秋天可能就會成為你的「多病之秋」。
今天暖暖就將秋分後不適合吃4種食材和秋分後必吃的三寶列出來,暖粉們,學會後記得轉發給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哦~
1、西瓜等,寒涼類食物
俗話說「秋瓜壞肚」,西瓜本身性涼,也叫「寒瓜」,秋分後,我們的腸胃道對寒涼食物的適應力下降,多吃易傷脾胃,引發其它疾病。
2、辛辣燒烤食物
秋季宜養肺,辛味食品吃的過多會使肺氣旺盛,進而還會傷及肝氣,所以秋天飲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
3、溫熱食物或藥物
秋季應以清補、素補為主,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別過多食用溫熱食物或藥物,如羊肉、人參、肉桂等,否則極易加重秋燥。
4、生薑:生薑屬熱性,食後易上火,中醫上也有「八九月不食姜」的說法。但並非烹飪時一點也不能加,關鍵不能肆無忌憚的「胡吃海吃」。
看到這,估計很多暖粉肯定要問:那秋分後該吃什麼呢?
秋季應該遵循潤肺祛燥的原則,暖暖諮詢營養專家,首推的就是以下這四寶,潤肺、止咳、補水...好處多到數不清,特別適合秋季養生。
紅薯也叫地瓜,是便宜又對身體有益的粗糧。《本草綱目》也記載:「甘薯補虛,健脾開胃,強腎陰」,自古以來它都被認為是「長壽食物」。
富含膳食纖維、飽腹感強且熱量低,適合老人小孩吃。十一期間暖暖家早餐最多的就是地瓜粥,地瓜的甜配上白粥的糯香,雖然不是什麼大餐,但在暖暖這也算得是人間美味。
俗語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10月新鮮的蘿蔔上市,鮮甜又好吃。
秋季氣候乾燥,皮膚咽喉易感不適,多食水分飽滿的蘿蔔,可緩解秋燥。而且蘿蔔素有「小人參」之稱,李時珍還極力主張每餐必食蘿蔔。尤其是和魚類、肉類入湯慢燉,既鮮美又營養~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若要問秋季養生吃什麼,首選一定是鱸魚,又稱花鱸、寨花、與長江鰣魚、太湖銀魚並稱為「四大名魚」之一。
鱸魚秋後始肥,到了秋末冬初,體內積累的營養物最豐富。味甘性平,是淡水魚中含DHA相對較高的品種,還含有易消化的優質蛋白。相比於其他淡水魚,刺也少。
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佳的人群來說,有非常好的滋補作用。它秋後始肥,到了秋末冬初,體內積累的營養物最豐富。非常適合孩子和老人食用,是個不錯的補腦益智的食材。
銀耳性平無毒,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的作用,還可以滋陰潤肺、美容養顏,其藥用價值與人參、鹿茸齊名,有「菌中之冠」的美稱。歷代皇家貴族都將銀耳看作是「延年益壽之品」、「長生不老良藥」。
銀耳對秋燥造成的皮膚乾燥、瘙癢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所以,秋分後多吃銀耳可以使皮膚變得白嫩且富有彈性,愛美的暖粉別錯過~
近期比較火的菜譜都在這裡
(點擊圖片就可以看到完整視頻+做法了)
▲吃1斤它,等於喝9杯牛奶!補腦、增強記憶力還解饞,錯過就要再等1年!掃描下圖二維碼,關注「吃什麼研究室」+回復關鍵詞「補腦」即可揭秘☟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