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順因緣

2021-02-19 學山禪師

隨順因緣

        當我們想做一件事時,我們經常會面臨選擇。我們會以故有的思想觀念來揣度做這件事的利弊,結果。以道德準則來評判應不應該這樣做。做了會怎麼樣,不做會怎麼樣。做這件事,會不會給自己帶來諸多麻煩甚至痛苦。不做,可是心裡又特別想做。然後開始糾結,猶豫不決。

        我們都畏懼痛苦。但是,很多痛苦是我們想像出來的。你不去做,怎麼知道你會如何?如果我們因為不想痛苦反而會更痛苦,我們怎麼選擇?去迎接和經歷你以為的痛苦,不然,你只能在那裡不停地糾結、後悔、猶豫!去嘗試有可能被傷害,做了再說,給自己一個了斷。去跟隨心,去順來到的緣而不抗拒,去做心想做的一切,甚至要創造因緣來讓自己安心。畢竟,所有的痛苦和傷害不是最終的結局。無論如何,我們經歷的一切都會把我們帶到安寧。

        我所說的隨緣,隨順和解脫,是因緣來了,你非常想做一件事,而又有所猶豫,然後你會做出一個選擇,然後不住不掛礙,而不是自己憑空在那裡打妄想要去選擇做什麼,一定要做到什麼,然後開始糾結。比如,為了測試自己還有沒有恐懼,我要不要試著去蹦極?然後在那裡擔心和恐懼;為了證明自己坐禪的功夫,我要不要試著坐五個小時或更久?為了精進,我一定要練成不倒單。為了修行有大成就,我要斷淫慾,我要住山,我要獨處,我要出家,我要講經說法,我要利益眾生,我要代眾生受苦,而自己又完全沒有這個緣。沒有這個緣,如果執意去做,除了痛苦和煩惱,什麼也得不到。這一切都不是隨順因緣,而是隨順妄想和執著。沒有緣去做自己想做而做不到的事,而放下自己的妄想,是真正的隨緣,是解脫和智慧。

         不論你做或不做什麼,都如夢如幻,因緣所至,無有對錯。只是,你若了達於此,則如行雲流水,少受糾結煩惱,做與不做,瀟灑從容,不為掛礙。

        真實了達佛性,就會一切自然,順其本性,不刻意為之,而無所執。若不了達佛性,則或認為有我,或認為無我,皆成觀念知見,即會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偏於概念上的我與無我,而起執著。或執著我,處處突顯自己,則為障礙。或執著無我,處處掩飾隱藏,如著虛妄,同於著我,亦處處不得自在。

相關焦點

  • 【佛教常識】什麼是隨順因緣
    一般來說,佛教徒喜歡把隨緣掛在嘴邊,但能夠真正做到隨緣並不容易
  • 走出陰霾,回到當下,隨順因緣!
    總結這 次經驗,法師面對壓力的方程式 是︰一、忘記過去的掌聲;二、 努力當下;三、隨順因緣。青少年輕生的原因,主要來自學 業的壓力、家庭的壓力、感情問 題,以及情緒病,由於他們不懂 如何面對困難,往往容易鑽牛角 尖,以致看不到其他出路,但其 實只要他們嘗試把煩惱暫時放 下,冷靜一下,便會看見其他可 能性。「一念動,一念生。
  • 因緣和合
    因緣和合,是指世間的任何一種現象都是由「因」與「緣」和合而成的。世間任何一種現象無不是因緣。也就是說,任何事物都是條件決定存在,而不是自己決定自己的存在;這些條件又會有親疏之別,即主要條件和次要條件。其中,因是主要條件,緣是次要條件;就像耕種,種子是因,而土壤、陽光、水分就是緣。
  • 因緣和合是什麼意思?
    因緣和合,是指世間的任何一種現象都是由「因」與「緣」和合而成的。世間任何一種現象無不是因緣。也就是說,任何事物都是條件決定存在,而不是自己決定自己的存在;這些條件又會有親疏之別,即主要條件和次要條件。其中,因是主要條件,緣是次要條件;就像耕種,種子是因,而土壤、陽光、水分就是緣。
  • 佛教:福報的因緣在於內心!
    福報是最重要的財富,福報的因緣在於內心!財富其實有內外兩種:外財富,指一個人擁有的金錢、轎車等外在物質,也是一般人所謂的福報;內財富,指一個人內在的涵養、造詣,諸如智慧、信心等素質。福報的根性在於心,而行於外。一切不是索求,也不是上天賜矛。
  • 口說好話,多做好事,隨順因緣,不執著一切.
    口說好話,多做好事,隨順因緣,不執著一切。hdjcwb@163.com很明顯,鬱達夫、菲茨傑拉德、顧城是情種,汪曾祺適合做老公;北京已經秋天啦?我的世界每天都是冬日驕陽。。。香氣真是一種權力,可以統轄很大片的土地。肉質純白像牛奶,跟紅色的魚皮相映照,煞是好看。
  • 宏圓法師: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指一切的宇宙的物質現相沒有本體、沒有自性,都是因緣所組合、因緣而和合,所以說它沒有自性的空。在般若共利言譯的心經上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五蘊性空」。唐朝的法月法師的譯本中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自性皆空」。這裡說的都非常明白,五蘊沒有此性,都是因緣和合法,自性皆空。都是緣起性空的空。
  • 因緣果報,絲毫不差,學佛後,身上出現3種狀態,說明你走對了路
    第三,隨緣不隨便,放下不放棄,隨順世間因緣。《心經》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幾句簡短的經文,看似矛盾,實際上不矛盾,這叫超越,這是真正的諸法實相。雖說一切法如夢幻泡影,萬法皆空,但是因果不空,人來到這個世間,就是了緣、消業的,所謂人生酬業,無業來不到娑婆世界,所以一定要把人做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若是演砸了,還是要六趣輪轉,因緣果報,絲毫不差。
  • 宿世的因緣
    你要講原因,那是宿世的因緣。   修行,從哪裡下手?從人事下手。諸位要知道,對事、對物比較容易,最麻煩的是人!人的麻煩在哪裡?人的麻煩,這裡頭有宿世的因緣。   每個人、每一樁事情,都有宿世的因緣。不善的業要消除,怨結要化解!所以,六祖講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要不真正通達明了,在逆境裡面你忍不住,你還是跟人家冤冤相報,那你只好等到來生再世,再慢慢地修!   諸位要曉得,我們自己一生當中的遭遇,無論是順境、是逆境,都是有前因的,決不是偶然的。
  • 十二因緣法(合集)
    十二因緣法01十二因緣法02十二因緣法03十二因緣法04
  • 因果律,因緣法
    因緣法不可說,因緣和合不可說。常常有人這樣問:「師父!你看那人病得那麼重,是不是前輩子造惡業?」是啊!他是前輩子造惡業,但前輩子造惡業,只是諸多因緣中的一個因而已。此時,除了因為這些「因」聚集外,還得加上「緣」才會現前,而且緣力必須足夠,才有可能成就這個果,否則也不會成就。所以他「病」,要如何能說得清楚?你也只能很籠統地說是「前因後果」,因緣成熟,業障即至。
  • 什麼是十二因緣法
    外道的因緣觀,裡面的因,不是指如來藏,其因緣兩字和起來,都是指條件。所以佛在楞嚴經裡就否定了一切法是因緣生的,而說都是如來藏性。一切法的直接出生者,就是如來藏,都來自於如來藏,是如來藏輸送的四大種子或者是七大種子直接產生出來的一切法。就像十二因緣法,是十二個鏈條,實際上不是前一個法出生了後一個法,而是所有的法都是如來藏出生,沒有別的法能出生一切法。
  •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No. 183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如是我聞。
  • 十二因緣與三世因果
    而且這種痛苦,我們每人都是無法解決的,這是由於現在的愛取有三支苦因,而感招未來世的生、老、病、死的苦果。古人有一首偈語:過 去 二 支因,現在五支果,現在三支因,未來二支果。概括的說明了十二因緣三世二重因果,佛對緣覺人說這十二因緣法門,就是揭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因果輪迴循環的規律。
  • 成為情侶、夫妻的前世因緣!
    最後是有關居士學佛面對因緣時,建議的態度。愛情本質上世間自古多少人歌頌愛情,讚嘆愛情,更希望愛情能使有情人終成眷屬,浪漫悽美的愛情故事,賺取多少人的熱淚,如中國梁山伯與祝英臺,西方羅蜜歐與朱麗葉,多得不勝枚舉,但是佛教以什麼觀點來解釋呢?以佛教的觀點,愛情本質上是『願力』和『業力』的結合。
  • 一切都是宿世的因緣
    你要講原因,那是宿世的因緣。2 修行,從哪裡下手?從人事下手。諸位要知道,對事、對物比較容易,最麻煩的是人!人的麻煩在哪裡?人的麻煩,這裡頭有宿世的因緣。4 每個人、每一樁事情,都有宿世的因緣。不善的業要消除,怨結要化解!所以,六祖講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要不真正通達明了,在逆境裡面你忍不住,你還是跟人家冤冤相報,那你只好等到來生再世,再慢慢地修!5 諸位要曉得,我們自己一生當中的遭遇,無論是順境、是逆境,都是有前因的,決不是偶然的。
  • 何謂「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又名「十二緣起」,其內容以十二個條件說明緣生緣滅的道理。「因緣」二字,換為現代語是:關係和條件。就一件事物說:它與其他事物都有關係,也可與其他事物互為因果。就個人來說: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都有相輔相成相互支持的關係。
  • 能夠成為情侶、夫妻的前世因緣解說
    如果此時各有各的對象,表示舊緣已了,開始另一段因緣(即使不離婚,舊因緣等於已結束)。  (七)不服輸型:雙方比較學歷高低,賺錢多寡,家世貴賤,地位高下,能力強弱,彼此互不服輸(在修行上,還是互比境界和神通)。好勝心的作用下,生活如戰爭,為了面子一點都不服輸。有些天天界的天人,也有這種習性,故轉入人間時,各方面表現也不錯,但就是『不服輸』沿襲了以前的習性。
  • 常識 | 十二因緣三世二重因果
    十二因緣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初學佛者要學習佛法,首先就得認識三寶、四聖諦及十二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