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朋友夜裡老磨牙,他老婆每晚都被他吵到睡不好,都快神經衰弱了。所以不想跟他睡覺了,要分房睡。
一位朋友心想:「聽別人說,磨牙是因為肚子裡有蟲!把蟲弄出來我就不會磨牙了吧?」
的確,磨牙是蛔蟲作祟的觀點深入人心,我們常會聽到「夜裡磨牙,肚裡(蛔)蟲爬」這種說法,但事實上,如今的衛生條件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真正因為體內有蟲而磨牙的人少之又少。
如果真的懷疑自己體內有寄生蟲的話,可以去醫院的消化內科體檢後進行驅蟲治療,千萬不能自己隨便買打蟲藥吃。如果是因為其他原因而產生的磨牙,吃打蟲藥非但不能起到效果,反而會增加健康風險。
中醫對磨牙的研究,最早可見於《金匱要略·痙溼暍病脈證治》中,古人稱為「齧齒」,表現為人上、下牙齒相互磨切、格格有聲的樣子,像半夜裡啃東西的老鼠一樣令人討厭。
如果排除了肚子裡面有寄生蟲這種情況,那麼夜間磨牙,有可能是以下問題引起的:
食滯胃腸:是由於飲食不節,內傷乳食,停滯不化,氣滯不行,傷及脾胃引起。以不思飲食,食而不化,打臭飽嗝,脘腹脹滿,形體消瘦,大便不暢,便臭穢為特徵。
睡覺愛磨牙的人回想一下,你是不是喜歡吃宵夜或晚飯吃很多?中醫認為「胃不和,臥不安」,消化不良、積食等脾胃不和的表現容易引起磨牙。這個和大腸經有關。
大腸經是反映腸道情況的,它從手指開始,順著胳膊一直到達牙齒,所以胃腸功能稍有變化,就有可能反映到牙齒。磨牙,正是胃腸功能弱,人體處於脾胃不和的表現。
小兒磨牙也多是因脾胃不和引起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積食。還有一種原因是孩子正處在換牙期(6-13歲),這時人體為了適應上下牙齒磨合會出現磨牙現象。
成人磨牙的原因除了食滯胃腸,還有心脾積熱,這是由心脾火熱引起的。表現為心煩、口臭,口渴思冷飲,口舌生瘡,舌紅苔黃少津等。
這種情況常與壓力大、焦慮等心理因素相關,這種類型的人要注意「養心」,平時不要太計較得失,也不要想得太多,多多放鬆精神、釋放壓力,在中醫裡叫「情志調養」,把心火平息了,磨牙也能得到緩解。
在我們的臉部,有兩個可以緩解磨牙的穴位:頰車穴與下關穴。有些人睡覺愛磨牙,那麼在睡前艾灸或按揉這兩個穴位,能夠起到改善的作用。
位於面頰部的頰車穴,有降胃火、通絡的作用,該穴在下頜角前上方,耳下大約一橫指處,咀嚼時肌肉隆起時出現的凹陷處。
沿著頰車穴往上,到耳朵前邊,用手摸有一個凹陷,一張嘴這個凹陷裡面就有一個包被頂出來,這個包就是下關穴。
歷代醫家認為,下關穴具有疏風清熱、消腫止痛、通關利竅之功。由於離耳朵比較近,又是胃經和膽經的交會穴,所以下關穴可以通調胃經和膽經兩條經上的問題,像引起磨牙的兩大因素——食滯胃腸和心脾積熱,都是和脾胃相關,艾灸下關穴就可以起到一個調理脾胃的作用,能改善磨牙症狀。
脾胃不和的人要多灸足三裡和中脘穴,可以昇陽益胃,補益後天之本。還要記住三餐不宜吃得過飽,特別是晚餐,吃個7、8分飽足矣,油膩煎炸等難以消化的食物最好別碰,多多「管住嘴」。
另外,上文說成人磨牙還可能是因為心脾積熱造成的,那為什麼會「積熱」呢?
其實就是人體的陰液不足了,在中醫裡面「陰」是指主靜、主潤的物質基礎,比如精、血、津、液等等,陰在體內起到濡潤、滋養的作用,如果陰液不足,不能制陽,就是我們說的「陰虛則熱」,所以如果是心脾火熱引起的磨牙,還要注意滋陰。
滋陰首先要補水。喝白開水就行,當然適當喝點蜂蜜水更好,為人體補充水分的同時還能滋陰潤燥,但蜂蜜水不宜空腹喝,建議飯後飲用。平時還要多艾灸可以滋補腎陰的穴位,如復溜穴。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復溜穴與水液的代謝有關係。古人認為,它可以讓身體趨於乾涸、凝滯的水液,重新流動起來,因此取名為復溜。艾灸這個穴位具有滋陰的功能,若能一併艾灸附近的水泉穴與太溪穴,對於調通水道、滋陰補腎的幫助更大。
中醫認為齒介齒即磨牙多屬胃經有熱,可用中藥、針灸、耳穴埋針、推拿等手段治療,具體中藥治療磨牙方法請往下看:
1、鮮枸杞菜(連梗先煲)半市斤、黃花菜20條(去蒂)、蜜棗2~3個、豬胰腺1條,煲湯,有利於緩解磨牙的症狀。
2、每晚睡前吃一塊生桔皮或者用陳皮泡水,連吃2至3天,可治小兒及成人睡覺磨牙,對早期磨牙剛剛發生時尤其有效。
3、生地黃1兩,澤瀉3錢,灸甘草3錢,烏梅3錢,山茱萸4錢,遠志3錢,牡丹皮3錢,山藥4錢,五味子3錢,香附5錢,靈磁石1兩,(先煎)燈芯草2錢,(引藥)(煎服),有利於磨牙的治療。
4、服用宣風散以清熱殺蟲:檳榔6克,陳皮、甘草各2克,黑醜(炒)12克,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次2克,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對磨牙的治療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