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手錶是傳統手錶,智能手錶是智能手錶。
它們就像機械汽車與電動汽車一樣呈現出兩種形態,但又絕對不是那麼水火不容,機械和電動汽車都能實現代步的功能,而且從能源方面來看比喝油的機械動力更有長遠價值。智能手錶和傳統手錶也是這樣但又不是這樣,儘管它們同屬於一種形態甚至在某些功能方面也有重合,但就現階段來說,除了夠炫夠智能之外,智能手錶還沒有足夠的優勢去衝擊傳統制表行業。而且最本質的是智能手錶出現的目的不是為了替代傳統手錶,它只是智能穿戴設備的一個產物,這與汽油車/電動新能源之間的演進更迭有著本質的不同。
智能手錶開戰 傳統手錶是否會感到害怕?
儘管智能手錶依託網際網路而賦予的眾多新體驗,但它並不是100%可獨立使用。在很多時候我們還是需要藉助智慧型手機,這樣智能手錶記錄的數據才能有地方反饋,也才能讓智能手錶的功能發揮最大效率。基於此目前也有一種不看好智能穿戴的言論,什麼時候智能穿戴設備能夠獨立運行,不再依賴手機等其它產品,這樣的狀態才可以被稱作真正的便捷。
儘管智能手錶更小巧便攜,但目前而言它依然無法完全脫離手機(圖片來自businessinsider)
使用智能手錶你可以互動、可以溝通、可以記錄數據,可以聯網……查看時間變成了一個更容易被忽略的事情。但問題是,如果生活當中你處處離不開手機,如果手機又都能做智能手錶所做的事情,那為什麼你還需要買一款智能手錶?僅僅是因為更小嗎?而在佩戴了手錶之後手機又不可能丟下的情況下,結果更簡化了但實現過程似乎又多繞了彎子。
智能手錶能幹更多的事情,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完全可以捨棄手機(圖片來自網絡)
有人說手機太大我們換個方式吧,於是出現了手環;又有人說手環太簡陋了,於是出現了智能手錶。雖然形式改變了,但手機還是照樣出現在你生活的各個角落,並沒有因為智能手錶的出現而減少使用頻率,反而因為要最大化使用智能手錶而增加手機的操作次數。當然智能手錶作為一個新興事物出現,我們可以嘗鮮,但它並未演進到足以讓人捨棄一切的地步。
所以從目前的使用狀況引述到購買情形,智能手錶尚不足以吸引那些潛在購買用戶,更不要說傳統手錶的目標人群了。或者可以這麼說,在傳統手錶和智能手錶之間可能有人會選擇智能手錶,但真正喜歡傳統手錶的人並不會將智能手錶放入關注名單中。
智能手錶傳統手錶並非對手
那麼為何還要買智能手錶?因為身處快速消費時代想要體驗精緻玩物,痴迷於電子設備散發出來的幽幽藍光,那你可以選擇Apple Watch之類的產品。說白了智能手錶就是智能穿戴設備當中一種新形式而已,只不過它是傳統手錶的「克隆體」,要不然之前的智能手環不也同樣能滿足你使用嗎?儘管屏幕小點但看時間計步記錄軌跡一樣可以完成。
Apple Watch edition昂貴在於材質,並非因為手錶本身所透露出來的典藏價值
但真要涉及到購買手錶,相信沒有太多人會選擇智能手錶。論價格和收藏意義,一大波機械和奢華品牌讓人眼花繚亂。論專業和功能性,CASIO和松拓手錶能呈現的信息和操作遠遠要比Apple Watch更豐富更精準。說白了智能手錶的出現並不是在傳統手錶基礎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它只是相對於之前智能手環等穿戴設備在形態和功能方面的進一步擴充。
更別說純粹的機械手錶,以北歐制表行業為代表的傳統手錶了,手工的價值永遠不是智能手錶能夠擁有的。就像汽車,賓利永遠不能等同於特斯拉,你可以用特斯拉來彰顯個性,但卻無法獲得賓利的尊貴身份。這也是兩個產品本身屬性早已註定的事情,智能手錶就是電子消費品哪怕它賣的貴一些,而傳統手錶就是價值的體現儘管它一直都這麼貴。傳統制表工藝與收藏價值,這不是智能手錶這種新興事物所能沉澱的。
購買宇舶手錶的人絕對不是為了更多功能或者能夠聯網(圖片來自愛表族)
儘管一些制表行業有些慌張Apple Watch等智能手錶的來臨,但持續時間應該並不會太長。智能手錶的產生是網際網路電子發展的必然,雖然它是手錶,不過卻並不具備傳統機械手錶那樣的價值。而且說到底,現今沒有人在抱怨傳統手錶太重或者只能顯示時間功能太單調,同樣也沒有廠商聲稱自己的智能手錶就是為了改變傳統制表行業。它們兩者並不是正面級的對手,頂多算是更多元化的補充。其實說的傻瓜一些,智能手錶不就是比之前電子手錶有了更多功能並且可以和手機交互了嗎?但你什麼時候聽到過電子手錶衝擊機械手錶的言論?
Apple Watch這樣的智能手錶無疑更加時尚,庫克在發布會中也不止一次提到,找來奢侈品牌進行合作的目的同樣很明顯。或許蘋果找到了一塊機械手錶和電子手錶之間的空白,既保留有手錶的本質,同時又賦予更多的功能,並且又加入更多的材質來豐富選擇。輕奢侈就是如此,說貴不貴,但說便宜又不便宜,完全不像傳統制表業那樣始終偏高的價格和定位。
智能手錶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但還是需要著重說明一下本篇文章並不是在嘲諷或者抹黑智能手錶,因為編輯本人沒有任何一點影響力對此進行抨擊,只是在闡述智能手錶和傳統手錶之間的關係,以及現階段對智慧型手機發展的不明朗來淺析。Jawbone的一個負責人曾經描述過智能穿戴的未來狀態:想像一下你身體上全都是傳感器,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關於智能手錶的前景,同樣值得我們期待。
必須得承認,智能手錶的可應用場景更多(圖片來自transact24)
如果5年以後電池實現了巨大突破,智能穿戴設備將會更有威力。現階段而言並不是廠商有意抑制智能手錶或同類產品的演進,而是諸多因素在限制發展。所以一旦續航等技術上有所成就,未來將會難以想像。到時候不是智能手錶迎合我們,而是我們主動去選擇智能手錶。別的不說,單說遠程醫療這一項就有很大的市場空間。Apple health和醫院的合作就是如此,智能穿戴設備記錄檢測人體身體狀況,有問題時及時反饋給醫院,最終醫生可以及時了解病情並進行主動防治。只不過現在這些剛開始搭架子,一旦衝破壁壘後未來將會很有潛力。
期望更多的智能手錶出現(圖片來自網絡)
智能手錶前景到底如何,最終還要靠市場決定一切。為什麼要這麼說,如果賣不出去沒有人買,就沒辦法積累數據,不積累更多數據的話統計數據就不準確,隨之開發者的積極性也不會高,積極性不高帶來功能變弱,變弱的話又循環到無人購買,自然也就談不上未來發展。所以說現在推出這些產品的廠商以及買的用的人都是英雄,市場和行業需要這樣的先例來推動,任何事物都是經歷不斷嘗試變化後才最終興起。這是一個矛盾共同體,用戶(產品)和市場是相輔相成的,推進了不一定成功,但都不推進那肯定沒希望。
用一句來總結本篇文章吧:智能手錶受眾和傳統手錶受眾根本不衝突。我不受你影響,你也衝擊不了我。儘管前景不明但智能手錶有著很大的潛力,但無論怎麼演進最終它也不會導致傳統制表業的衰亡和消失。
4Apple Watch詳細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