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9戰鬥機是三代機中一個比較獨特的存在,這一款飛機突出了高空高速性能,跨音速格鬥也很不錯,高速攔截作戰,甚至可以和美國F-15戰鬥機一拼高下,但是這一款戰鬥機也存在很多很多死點,比如航程短,內油少,航電落後等,經過改進後,還是能滿足大部分國家的需要。
最近,網絡上出現了南美洲秘魯空軍米格-29戰鬥機的圖像,這一些圖像,直接顛覆了米格戰機的高速低阻流暢線條的絕世風範,結論只能是,設計師是豬頭!這種設計,甚至比中國殲-8D加裝空中加油管還慘烈,基本廢了超音速飛行能力,淪為波音客機一樣角色!
秘魯空軍米格29,這種愚蠢的加油管,直接廢了飛機的高速飛行能力
從座艙蓋和全機特徵來看來看,雙垂尾,粗大的邊條,楔形雙進氣道,可以看出,這是一款米格-29UB雙座戰鬥教練機,飛機機頭有一個很小的黑頭,這代表飛機沒有裝雷達,但是很神奇的是,這一款飛機在機頭左側增加了一個空中加油管,用於給飛機空中飛行補充油料,空中加油對戰鬥機來說算是一款常用的增加航程航時以及載重的有效手段,受到了全世界空軍的重視,但是這一款飛機加油管設計,卻讓人感覺啼笑皆非。
從形狀來看,加油管都是圓管制造,從飛機邊條上表面伸出,伸出1米多後做了一個支座支撐,向上延伸出一個L型,尖端安裝標準受油錐形探頭,這種固定設計在很多飛機上都能看到,並不稀奇,但是這一款飛機中間轉折段設計完全失敗,基本廢了飛機的超音速能力,根本原因是,飛機採用了垂直機身的設計,而且是圓管截面,這種設計在高速飛行帶來了巨大的阻力和噪音,而且管子位置在座艙附近,給飛行員帶來了巨大的困擾,而且這種管子設計也帶來了很大的振動,可以給一個結論:文盲設計。
在同一機場,另外幾架米格-29A單座戰鬥機的加油管設計就基本正常
更稀奇的是,在同一場地,另外還有4架改裝外露空中加油管的米格-29A戰鬥機,這些管子雖然也是外露設計,但是中間連接段採用了比較合適的後掠設計,很好控制了噪音和振動,勉強算及格,從實際來看,極有可能不是米格-29戰鬥機的原廠所為,原因是,米高揚設計局水平沒有這麼差!
迄今為止,米高揚設計局設計過2款空中加油管設計,一款是給馬來西亞米格-29戰鬥機設計,另外一款給米格-29K艦載機設計,後來成為新型米格-29戰鬥機的標準配置,設計從米格-31戰鬥機的機頭伸縮加油管移植而來,高速飛行時收起,不帶來任何附加阻力和振動問題。
這是馬來西亞空軍的米格29加油管設計,後來普及到米格-29SMT飛機改造上
第二款設計雖然具有很多好處,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需要大量改進座艙設備和儀表,增加油路,為伸縮加油管提供空間,由於飛機機頭艙空間緊張,這種改裝比較麻煩,不太適合很多國家的老飛機,所以米格設計局最常用的還是採用第一種設計,採用一個半保型的設計,加油管可以收起來貼在飛機機頭上,配合一個小尺寸的整流罩,帶來的阻力很小,噪音問題也不突出,算是一種比較好的解決辦法。
或許這是秘魯空軍從第三國請的低價設計團隊所為,要知道,秘魯空軍這一批米格-29從白俄羅斯購買的時候,前總統騰森和情報局局長蒙特西諾斯吃了不少回扣,變成一個超級醜聞,騰森下臺後,秘魯空軍還不得不繼續使用這一批質量低劣的飛機,加裝空中加油管設計估計也是類似操作,誰報價低誰回扣高就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