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肺癌早期表現為肺結節,並且大多數生長緩慢,通過肺結節篩查可以及時發現並監控起來,如果有增大就及時微創手術切除,這樣可以明顯降低晚期肺癌的機率,保障高危人群壽命。
但肺結節發病率很高,很多對肺結節不了解的人會恐慌,甚至把肺結節等同於早期肺癌,引起焦慮,影響生活。
豪大夫今天分享一個肺結節病例,希望能給某些類似的朋友解惑,消除疑慮。
體檢查出磨玻璃肺結節,她有點慌
一位67歲女士,體檢發現右肺純磨玻璃肺結節,她的CT片子很多朋友都會看:
結節長徑1.0cm,形態不規則,內部隱約可見一個小空泡(空泡徵),按照危險等級分類,不屬於高危肺結節,可以先隨訪觀察。
備註:高危肺結節不建議隨訪觀察,應由多學科會診,採取支氣管鏡、增強CT、PET-CT、經皮肺穿刺等手段及時明確診斷,以免延誤治療;而中、低危肺結節可以先隨訪觀察,有進展則歸類到高危肺結節積極手術,這樣可以避免錯殺良性肺結節。
1.高危肺結節如下圖:
2.肺中危結節:直徑在5-15mm,無明顯惡性徵象的非實性結節;
3.肺低危結節:直徑<5mm的實性結節。
中、低危磨玻璃結節,隨訪觀察不會耽誤治療!這裡我們分享兩組文獻數據來佐證一下:
對純磨玻璃結節,Kakinuma等分析了7294例患者,共發現439個直徑≤5 mm的純磨玻璃結節。在>5年的隨訪過程中,只有45個(10.3%)增大,並且只有4個(0.9%)發展成腺癌(微浸潤腺癌2例,浸潤性腺癌2例),而且這4例腺癌患者出現實性成分的平均時間為3.6年。這表明對於<6mm的磨玻璃結節不需要短期隨訪。Yankelevitz等採用CT篩查57496例患者,其中純磨玻璃結節2392例(4.2%),這些純磨玻璃結節中確診了73例腺癌,從發現到治療的中位時間為19個月。22例患者在隨訪過程中出現了新增的實性成分,從純磨玻璃結節到部分實性磨玻璃結節的中位時間為25個月。隨訪78個月後,肺癌患者的術後生存率為100%,表明任何大小的純磨玻璃結節都可以按照12個月的間隔進行安全的隨訪。
但也要注意,我國是肺癌高發國家之一,正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並且菸民數量多,包括二手菸,所以對首次發現的磨玻璃肺結節,安全起見,第一次複查間隔可以短一點。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是,有少部分純磨玻璃肺結節生長偏快。
這位老人聽從醫生指導,回家等待,因為不具備抗生素使用指徵,不需要吃藥。3個月後回來複查CT,結節長徑1.1cm:
我們前面的文章提到過,1年內結節增大超過2mm,才具有確鑿意義(提示為微浸潤腺癌以上),小於2mm時常常不能排除測量誤差,所以還要參考其它細節。看右圖藍色箭頭,有一支很細的小血管似乎進入結節內部,這個叫做微血管徵,良、惡性結節都可以出現這個徵象,但如果血管進入後增粗、模糊,或者變得僵直等,就要提示惡性。
磨玻璃肺結節的手術時機怎麼選擇?
隨著肺結節科普的推廣很深入,很多讀者都學到兩個知識點:
1.長期存在的磨玻璃結節,惡性比例高於良性;
2.年輕人的純磨玻璃結節,直徑>1cm時可以考慮手術治療,老年人可以放寬到1.5cm。
對於磨玻璃肺結節的手術指徵,除了要考慮大小、密度、數量、年齡、空泡徵和血管進入、肺癌家族史之外,病人的心態和意願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
老人與家裡人商量了一下,同意微創手術治療,做了胸腔鏡下楔形切除,術中病理和術後大病理報告一致,是原位腺癌,局灶微浸潤,未累及胸膜和手術切緣。
這種情況切除即治癒,不需要後續輔助化療,出院後定期複查一下就好!
如果是高齡老人,不做手術也是可以的,至少5年之內不會影響壽命。
下面再看一位發展相對比較慢的肺癌:
這是一位84歲老太太,因為咳嗽、胸悶、偶爾胸痛,CT查出右肺腺癌,表現為混合磨玻璃密度,長徑3.4cm。考慮到老人高齡,只做了止咳、止痛處理,今年已經4年了,腫塊增大到4.3cm,並且完全變為實性密度,很幸運沒有遠處轉移。
肺癌治療手段很多,這個時期也可以選用一些微創辦法減輕症狀延長壽命。
晚期肺癌病人的發展速度,也不一樣!有時候也許要看運氣了吧……
快到醫師節了,受疫情影響,身邊很多高三學生報考了醫科大學,用科學手段治病救人,其實很有成就感的!相信用不了幾年,肺癌就能成為慢性病,大家一起努力!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分享小病例,傳遞正能量,歡迎關注!
參考文章:
肺部磨玻璃結節處理原則和共識及手術技巧,呼吸學術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