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的智慧:我的孩子為什麼總是這麼慢?

2021-02-13 結伴用心生活

小倩動作慢。

 

小時說是細緻,每次一大群孩子圍桌吃飯,大家狼吞虎咽,吃得滿嘴滿臉,就她一個細嚼慢咽,邊吃邊擦嘴,食物一掉出來立刻皺起眉,非立刻停下來整理乾淨不可。

 

人家一頓飯用兩張餐巾紙,她可是一大疊都不夠用!如此看在眼裡,我好不羨慕,心裡嘀咕著:怎麼同樣養女兒,人家養出來的這麼有氣質,自己養出來的,卻如此豪放「大氣」?

 

過兩年,大家高高興興地送孩子上幼稚園了,每天早上,總看見小倩的媽拎著白雪公主背包,頻頻回頭,喊著後面慢條斯理的小公主:「快點,你快點好不好,遲到了!」

 

然後,是每一個完整帶去,又因著來不及吃,而幾乎完整帶回來的午餐盒; 是每個下午窩在房間內,窩半天也作不完的功課; 是學校考試卷上明明會卻來不及完成的題目。

 

還有,經常為了出門前拖拉被念到滿臉淚水的衝突,頻頻爆發在母女原本親密的關係上。

 

「怎麼有這麼慢的孩子?她越慢,我就越急,都快得心臟病了!」小倩的媽搖頭嘆氣。

 

又過幾年,時間表上的空處更少,像一般孩子,小倩除了學校越來越多的功課報告要交,還有才藝要練。慢動作,只好跟睡眠借時間,正在成長的孩子,精神不佳,脾氣來了,挫折沒有得到大人的安慰,反而換來更多因為焦急而發出的指責; 嘮叨和催促,已經在母女之間,炸成坑坑孔孔。

 

小倩覺得自己好像真的什麼都做不好,趕不及。

小倩的媽,則賞罰的管教方法都使盡了,只好承認自己是個沒用的媽。

 

有一回,老師告訴小倩的媽,他遇到小倩小學一年級的老師,談起小倩,那個一年級老師的結論是:「哇!小倩還是小倩!」

 

原來老師也是這樣認為的!她聽了,難過得哭了好久,多年來試著要幫助小倩,改變她,可是到頭來,一點進步也沒有,自己這個媽真是徹底失敗呀!

 

小倩的慢掐到媽媽的脖子,因為她的媽媽是個動作快速,利落,能幹的女人,而且,由於爸爸工作忙碌,經常出差不在家,小倩下面還有個小她三歲的弟弟,媽媽期待她是個獨立,甚至可以幫補的大姐姐。

 

慢,在小倩媽媽的心中,是不成熟,不懂事的同義詞。

 

可是對小倩而言,她沒有那種埋頭往前衝的熱情,反倒是左顧右盼收集細節的過程,於她,比達到目的更有趣味和意義,同時,緩慢進行也讓她有安全感和信心。

 

但她總因著慢,被指責批評,因著慢,被說是不專心,浪費時間。慢,變成媽媽勃然大怒,搖頭嘆氣的原因。

 

她不是沒想過要改,只是改不掉,漸漸,連小倩自己也不能接受自己的「快不了」。

 

管教,不一定是改變。

 

管教過程中最大的陷阱,就是把孩子的某些特質當成問題處理,以至於父母筋疲力盡,傷心氣餒,孩子也因此常常陷在挫敗感裡,老覺得正常人不容易作,因為自己怎樣都做不好。

 

是特質,就有正負面,如同果子未成熟以前又酸又澀,生命的特質,常常也在孩子不成熟的年紀裡,顯出負面果效多於正面。

 

而那些一直不能被接受,甚至予以批評,指責的特質,可能自此掛上一張黑臉,掩埋了原來的潛力,成為讓孩子自慚的原因。

 

對小倩的慢,其實,首先要接納,承認這就是小倩的特質,不要處心積慮,把這特質當成仇敵去消滅。

 

是特質,就要教孩子管理,而不是拒絕,更改。

 

「Manage it , don’t change it!」(管理它,不要改變它),這是我常常勸周遭喪氣媽媽的話。

 

一個動作慢的孩子,不可能把他改變成利落迅速,但是,作父母的卻可以教導他如何在慢的情況下,出門不遲到,做功課不熬夜,過日子不天天惹得周遭的人氣急敗壞。

 

既然動作慢,就要作時間管理,別人上學只要半小時起床就夠,他要早一小時起床(起不來,就調時差,晚上早點睡); 做功課容易拖拉,可以放個鬧鐘每半小時提醒一次,讓她檢視自己的進度,也可以把一小時才能作完的功課分成兩份,不要一次完成。

 

許多孩子動作慢,是因為拖拉。

 

拖拉,是因為容易分心。

 

所以,「專心」就成為管理這個特質的重要工具。

 

很多父母以為容易分心的孩子就不可能專心,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容易分心是孩子的天生特質,但是專心,卻可以訓練。

 

首先,是環境的處理。

 

我家老二無論在怎樣吵雜凌亂的環境裡,只要情緒妥當,都可以非常專心地把手上的事完成,甚至,可以同時完成幾件事。老大就受不了噪音的幹擾,而且一次只能做一件事。但是,因為她目標導向,所以不會拖拉。

 

老么呢,則是各種感官隨時開放,思考方式如兔---不好好走直線,總是跳來跳去。對他而言,目的,永遠比不上眼前的過程那麼具體,實際,吸引他,所以他很容易把火車開出軌道……

 

不,應該說他人根本不坐在車上,所以沒有軌道可行。

 

做功課,我要他不拖拉,就必須為他管理出一個可以專心的環境。除了沒有人聲幹擾,固定的做功課地方,書桌上面必須沒有其它會干擾他的東西,一枝筆,和正在做的那門作業,其它連別的課本,另外一堂課的習作本都不放在桌上。

 

私塾第一年,我必須把功課分成許多小塊,每一塊約十分鐘可完成,用碼錶倒數計時,等他習慣了可以專心把每十分鐘的功課做完,再慢慢增加每一塊的份量,延長時間。

 

如此反覆習慣之後,這個做功課的模式就定型了。雖然在其它事上他還是很容易分心拖拉,但是做功課卻不再令我傷腦筋。

 

從自己可以專心完成作業的能力裡,老么得著信心,小小的根,在那塊松過土裡建立了伸展的勇氣。

 

有回,我為家中室內植物買了漂亮新盆,把加了肥料的土倒進去時,為了讓植物吃得更飽更肥,就拼命壓,想把整包營養土都壓到不大的空間裡,結果,那可憐的植物嫩根差點沒被我的愛謀殺窒息。

 

孩子的生活土壤過密過實,以致空氣水分不易吸收,幼根也無法伸展,有時鬆土的方法,就是父母少壓少添加。

 

動作慢的孩子當中,有些,是因著父母,尤其是母親的完美主義,要求過高,常常被叨念,催促,提醒,以至對自己的一行一動缺乏把握和自信,總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完善,不夠讓媽媽滿意,所以只好一直拖拉,延緩時間,甚至,不敢「完成」,因為怕被批評。

 

其實,回想自己的成長過程,我們似乎都是被「催」大的。

 

大人,好像永遠無法了解,他們輕易跨出的一大步,是小孩的許多小小步的總和。

 

 

李用的媽媽原本是個職業婦女,有了孩子之後,放棄高薪工作回家作全職媽媽,悉心照顧一兒一女。李用的姐姐學校成績一路優秀,自動自發,而且競爭力很強,常在各項比賽裡拿獎出風頭。

 

偏偏李用讓媽媽操心,因他作什麼事都慢吞吞,老要媽媽在旁邊盯著催促著,磨半天才完成一點點。

 

李用漸漸長大,功課其實不差,只是不突出,從來也沒聽過他有何理想報負,過日子,好像不出錯沒挨罵就很滿意。媽媽看他這樣,深怕他懶惰浪費光陰,於是把他的時間表排得超滿。和姐姐一樣,除了學科,才藝運動一樣沒少。

 

儘管如此,李用每一樣課外的學習仍舊成績平平,挖掘不出他的強項,只覺得整天被趕鴨似的,從一站,被催到另一站。

 

這別人口中「挺乖」的孩子,看在作母親的眼裡,格外心焦。她常想著,李用是男孩,卻什麼都比別人慢一步,又好像怎樣都無所謂,將來怎麼在大學,在社會上和人競爭,又怎麼養家餬口照顧妻兒?

 

越擔憂,反應出來是更多的嘮叨和催促,緊緊黏在李用身後,像一條又黑又長又毛茸茸的尾巴。

 

直到李用16歲那年,有一天,要去參加一個重要的小提琴比賽,他在廁所裡出不來,其實是肚子不太舒服,可是媽媽氣急敗壞的在外面猛敲門,吼著,當他終於出來了之後,媽媽又跟在後面叨念不已。就在上車前,李用突然間山洪暴發似,對著雙手已經握在方向盤上的媽媽大吼:

 

「為什麼你永遠都在叫我快?快?快?我現在就讓你知道快不了的感覺!」然後,他把小提琴從盒子裡取出來,用力摔在地上。

 

李用的媽媽望著地上的破琴,不知所措。

 

 

受快餐文化影響,我們會有一種不忙不快就沒有效率,甚至浪費時間生命的錯覺。

 

其實,孩子慢,可能只是一種特質,不是因為任何問題。

 

要幫助孩子管理這種特質,就不要把他們的慢,解讀成不懂利用時間,因而為了不讓他們蹉跎光陰,就幫他們填滿時間表,免得他們一事無成。

 

其實孩子慢,就更要小心,別把他們弄到一個景況,讓他們一直在窘況中,作一個失敗者,成天跟在時間表後面,追不上。

 

太多太滿的時間表,讓慢的孩子成天浸泡在挫折感裡; 他們享受不到成就感,只是不斷從一個未完成,跳入另一個未完成裡。

 

有天,三個孩子受邀去朋友家參加生日會,我好不容易把他們「完工」送出門後,家裡繞一圈,發現廚房餐桌上是老么喝到剩一口的牛奶,浴室裡有老么掛了一半的溼毛巾,教室書桌上有他寫了一半的靈修筆記,車庫鞋架旁還有他一隻懸空的鞋。

 

我當然不高興!正嘀咕著這孩子不但動作慢,而且夠邋遢時,突然,天光射入記憶匣子,出門前一個小時的景況,歷歷在目:

 

正在教室裡讀經寫筆記的老么被老大喊著:「幾點了,還不趕快來吃早餐,你要不要去參加生日會?」

 

他從書桌前跳起來,衝進廚房,然後不久,又聽見老二吼著:

 

「怎麼還沒吃完?快呀!去洗把臉,否則我們出門不等你了!」

 

他放下沒喝完的牛奶,衝進浴室。

 

接著,有人猛敲他浴室的門:「我們走了!拜拜,下午見!」

 

他又衝出浴室,拎了一隻鞋上車。

 

果然,電話此刻響了,把我從記憶中喚回現實。

 

「媽媽,我需要另一隻鞋,不然姐姐說我只能坐在椅子上看人家玩。」老么在那頭抱歉地說。

 

是啊!明知道他動作慢,卻要他在短時間內和別人一樣完成那麼多事,結果,他當然一事無成,而且除了慢,還要再添幾項罪名。

 

夫人記得有個教會的姊妹,就有慢動作的特質,如果先生臨時打電話來說要帶客人回來吃飯,她會像熱鍋上的螞蟻般,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好像是一個不曾下廚房做菜的妻子。但是,給予時間,其實這姊妹可以好好做出許多精緻的小點心,而且她家的鍋子一個個亮晶晶又沒有刮痕,用十年好像上個月才買,因為每天飯後,在沒有時間的限制下,她很願意慢慢地,享受地把每個鍋子小心徹底地刷乾淨。

 

讓孩子經歷由自己特質散發出來正面果效,是管理特質的目標,千萬不要把焦點放在減低特質的負面影響上。

 

 

 

如果孩子是學習慢,除了個性特質,缺乏自信之外,可能是基礎功沒有打好。

 

這個基礎功,主要是學習習慣的奠定。

 

例如潦草要重做,功課要先完成才有娛樂,固定的做功課地點,每一份功課都要徹底完成,做功課時不可以接電話,吃點心。這些好習慣,都是幫助孩子學習起來更輕鬆,更有果效的方法。

 

如果孩子沒有這些好的基礎,我認為爸媽暫時不要把焦點放在效率或成績上,反而應該儘可能放慢速度,幫助孩子重新建立基礎功。

 

這時,管理孩子的慢,需要的恐怕不是耐性,而是想像力; 一個短期間不能飛的孩子,要讓他走得巧,走得妙,走出自信和勇氣。

 

 本文摘選自《管教的智慧》,馬睿欣著。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睿欣老師圖書。


馬睿欣,筆名私塾夫人,美籍華人,三個孩子的全職母親。


15歲出國留學,成長過程經歷三種不同文化的教育薰陶,婚後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又經過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和私塾的三種不同教育方式。


對教養,她有不同觀察;對生活,她有許多嘗試;對世界,她有不同的看法;對生命,她有篤定的信仰。
著有《管教的智慧》、《理家理心》、《直面網絡》和散文集《遊子足音》(繁體版)。

相關焦點

  • 睿智燈塔app-孩子總是發脾氣怎麼辦,如何管教發脾氣的孩子
    孩子總是發脾氣怎麼辦?在家的時候,明明孩子上一秒還好好的,下一秒突然就又哭又鬧起來,搞的大人也一頭霧水,又想安撫孩子,又被孩子氣的不行。那麼,如何管教發脾氣的孩子呢?很多人認為孩子發脾氣是因為被家長寵壞了,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 不服管教的孩子怎麼辦?用對「正面管教」3步驟,理解是關鍵
    相信家長們都會好奇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總是不服管教該怎麼辦?有的家長會認為只要打孩子幾頓就好了,只要下手足夠狠,孩子自然會聽話。有的家長卻認為動手打孩子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這樣孩子雖然可能表現得比較聽話,但是會越來越叛逆,還會慢慢疏遠家長。
  • 管教讓孩子懂規矩,但管教過度,孩子反而放縱,如何把握其中邊界
    在家庭裡,不乏聽見這樣的話語:「下來,別上去」、「這你都錯,怎麼這麼笨?」、「跟你說過沒?這裡應該這樣……」看似合理的管教,卻讓孩子受到了束縛,被各種命令語言控制。 群裡一位媽媽委屈地說,她家孩子手指頭被磕破了,可自己明明已經就這件事說過好幾次,別去桌子旁邊玩,但最終還是發生了。
  • 《正面管教》Day2:正面管教才是好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什麼是正面管教?如何做到和善與堅定並行? 「嚴厲型」管教會讓孩子變得反叛或盲目順從,「嬌縱型」管教方式會造成孩子不健康的依賴,這都不是我們希望的結果,那麼如果既不想嚴厲,也不想嬌縱,該怎麼辦呢?有時候會對孩子說「我想要一個擁抱」,讓彼此心裡好受些,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位媽媽和善而堅定地讓孩子體驗到不吃飯的後果,而且在此過程中既沒有羞辱,也沒有說教。這就是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合為一體,並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人生技能。
  • 聖經教我們怎樣養育和管教孩子:愛與管教並行
    我想這一定不是我個人的經歷,做父母的都需要去尋求教養孩子的真智慧,這就需要從改變我們的生命開始。01 檢查你的動機現在請你想一想,你在管教孩子時,是因為他犯下了上帝不喜悅的錯誤呢?還是只因為某些行為讓你感到不舒服、尷尬、或是麻煩呢?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你是否常常會站在神的位置按自己的思想來審判孩子?
  • 現在的孩子真不好管教!有「三種管教方法」可供參考!因材施教!
    現在的孩子真不好管教!有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管教方法?我也希望答案是肯定的,以前我也曾推崇過「順其自然」的快樂教育,也推崇過所謂的「正面管教」、「愛的教育」,現在也認可,但我覺得人性是複雜的,而每個孩子又是不同的,在不同而階段,遇到具體的問題,可能需要的管教方法可能會不同。可能對這個孩子有效的方法,對另外的孩子就無效。
  • 【正面管教工具卡之大師智慧篇】30、擁抱 –簡.尼爾森 中英文對照
    我的經驗證明你是絕對正確的,謝謝你把擁抱的力量教導給別人! 後來瑪麗發現如果她讓女兒在前一天晚上挑選自己的衣服會減少第二天早上的慌亂。因為這樣做她覺得自己對自己有掌控權,而不是總被告知該怎麼做,總是被告知只會帶來反叛。這個例子說明,即使擁抱可以用來聯結關係並改變行為,但是一些不當行為,其實在初期就可以用將主動權交給孩子的方法來避免——例如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
  • 慢下來的智慧
    這時,奶奶去幼兒園接五歲的孩子回家了,媽媽在做晚飯。媽媽就跟寶貝說,寶貝,媽媽今天買了你最喜歡吃的蘋果,在桌子上,你自己去拿吧。寶貝特別開心,謝謝媽媽,然後去桌子上一看,兩個蘋果一手抓了一個,很開心的走到廚房間去"媽媽,我拿到蘋果啦!"這個媽媽突然想到,哎呀,我的孩子現在這麼可愛,看看他是不是會孝順我呢?媽媽就問了一句,寶貝,那你可不可以給一個媽媽吃呢?
  • 家長管教孩子常犯的10種錯誤,你中過幾條
    孩子這種小東西,總是不按套路出牌,家長的應變能力不強,脾氣上來的時候,很多育兒信息一下子都跑到九霄雲外了,導致家裡經常出現雞飛狗跳的情況。其實,經常出現親子矛盾,不能把鍋都丟給孩子,有很多時候,是家長一手造成的。父母管教孩子中,最常犯的10種錯誤,你中過幾條?
  • 教育學博士:懲罰和驕縱都不好,正面管教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
    簡·尼爾森也是正面管教體系的提出者,她表示世界上沒有哪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變得優秀,沒有哪一個父母不為了孩子而拼盡全力,但是這樣美好的願望不一定會給孩子一個最好的結果。有的家長為了孩子不再犯錯誤,選擇狠下心來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有的家長溺愛孩子,當孩子犯錯時總是選擇容忍和放縱。
  • 反話管教孩子的7大影響,如何正向教養減少孩子負能量?
    當孩子調皮、我們說也不聽時,大部分的父母也許會脫口說出:你再不聽話,我就不理你,或者你再跑跑跳跳,等一下跌倒活該等類似情緒用語,然而,我們利用反話責備孩子真能達到管教目的嗎?對親子關係可能帶來哪些影響?
  • 按年齡段管教孩子的最好方法(家長必看)
    對待這麼小的小寶寶,書上提供的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導、繞道為主。安全第一:不要告訴孩子不許玩不許碰。你自己把該鎖起來的鎖起來,該扣好蓋子的扣好蓋子。生活規律:餓了、渴了、累了、困了、悶了,孩子就容易發脾氣。你應該摸索孩子的生活規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導致壞情緒的陷阱之前,採取恰當措施,比如讓孩子吃飽、睡覺、帶到其他地方玩等。
  • 是管教孩子還是毀掉孩子?教育的最大誤區千萬要注意
    你是在管教你的孩子,還是在毀掉你的孩子呢?錯誤的管教,有的時候就是在毀掉你的孩子。芳芳是個全職家庭主婦,從懷孕開始就在家安心養胎,生育之後也沒有再重返職場,安心在家帶孩子。大寶是個女兒,小時候見她的時候感覺乖巧懂事,是個文靜的小女生。我們家和芳芳家因為孩子年齡相仿,經常會一起出去玩。
  • 父母管教模式與青少年成長的反思
    憶起我自己的青少年時代,回想自己與父母的相處模式與現在是毫不相同的,我的青少年時代,正處於七八十年代,家裡都有比較多的兄弟姐妹,父母忙於養家餬口,對子女的管教模式大多屬於放養寬鬆型的,孩子只要不犯大錯,父母基本上不會管教,而我們的這一代的子女以獨生子女居多,父母的精力全都放在了這唯一的孩子身上,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管教與矛盾也日益尖銳化了,父母管教模式對青少年成長的心理健康,社會化,人格發展
  • 《正面管教》:當孩子向你發出求救的時候,你是否能感受到?
    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總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在我們身邊總會聽到家長們時不時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唉……現在的孩子太難教了,我都不知道怎麼來應付孩子出現的種種問題,為什麼優秀的孩子總是別人家的?面對孩子各種煩惱,家長也是絞盡腦汁,說起孩子總免不了要吐槽一下,「我太難啦」。
  • 正面管教介紹
    一、什麼是正面管教正面管教(PD)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養育孩子的方法,它以尊重與合作為基礎,倡導父母通過營造和善而堅定的溝通氛圍,培養孩子自信,自律,合作,有責任感,有自主感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是一個根植於阿德勒心理學,以科學研究為基礎的兒童指導模型的家庭教育體系;更是一套專業的父母培訓體系。
  • 父母管教孩子時,管不住自己的暴脾氣?來學學這幾招!
    文/鑫媽育兒日記這兩天,總是有家長面帶愧疚地跟我說,覺得自己在小朋友犯錯的時候,真的很難抑制住心中的怒火,常常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有時候罵得不過癮,把孩子拉過來,照著屁股就是幾巴掌。其中有個媽媽說讓她覺得更難過的是,她發現自己的暴脾氣,在兒子那裡越來越不起作用了。李玫瑾老師說,「所有的殘忍,都是孤獨無助熬出來的。」
  • 《正面管教》——父母的愛是真的,傷害也是真的!
    養育一個健康陽光的孩子,是所有父母學習的功課。於是他們總是小心翼翼,生怕犯了一點錯就破壞了孩子的快樂,影響了孩子的人生。但是孩子總是突發狀況不斷,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加上工作的壓力,自己還有一堆問題沒有解決,沒有一個父母能夠對孩子做到百分百的耐心。什麼樣的教育方式,能夠讓父母放下壓力,給孩子最大的尊重和最好的引導呢?
  • 放大孩子的優點,才是正面管教
    我曾經看過一本叫做《正面管教》的書,書中提到過,當一個人把80%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積極的方面,那麼它的負面情緒以及負面狀態就會消失。同樣的道理,當父母在孩子考試成績差的時候,盡力地表揚孩子做得對的地方,那麼孩子只會越來越優秀。
  • 伯爵書院孩子不聽話怎樣管教
    伯爵書院孩子不聽話怎樣管教?前幾天附近超市買東西,排隊結帳時,前面是一對母子。孩子看到收銀臺旁放著各色恐龍蛋的玩具,指著說要買。媽媽倒是爽快,說:「好啊,你自己選一個顏色吧!」孩子很堅定地指了指紫色,媽媽說:「幹嘛要紫色?你是男孩,選一個藍色或者綠色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