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提醒: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家長要做好這3件事

2020-12-26 魅力仙居

孩子手機管理問題已經成為很多學校和家庭非常重視的問題。由於抵制不了誘惑,刷手機導致孩子成績下降、情緒暴躁,親子不睦的情況非常突出。關於手機管理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家長如何具體跟孩子做約定,一起來看這位老師的建議。

1

手機遊戲為什麼

會在青少年兒童中風靡?

1. 智慧型手機的興盛預示了一個藉助移動終端實現的新型媒體時代進入鼎盛時期,社會、家庭、學校中的幾乎所有成員都是手機的使用者,有越來越多的人表現出手機依賴症。

2. 網絡、智慧型手機已浸透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玩遊戲不是原罪,問題的關鍵是孩子的閒暇活動太單調、沒有時間玩、不會玩,所以才會把網絡、把手機遊戲當作玩具而不是工具。

3. 手機遊戲滿足了孩子現實中無法實現的價值需求,遊戲設計者們比父母更懂得抓住青少年的內心需求,很多玩法和設計都會源於生活,甚至比現實更清晰、更容易實現。

2

沉迷手遊,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

1. 影響身體健康

長時間捧著手機玩遊戲會傷害孩子視力、導致孩子失明、影響孩子頸椎等。

沉迷智慧型手機的孩子常常會對運動鍛鍊表現出消極態度,導致運動能力低下,進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2. 導致行為異常

手機遊戲可以時刻陪伴在遊戲者身邊,唾手可得。

遊戲中泛化的虛擬世界,讓遊戲者享受著隔離現實生活之後的、封閉的「遊戲場景感」。

遊戲規則的嵌入性,讓遊戲者感覺是個體在自主地操控身心。

手機遊戲讓遊戲者捲入身心、不可自拔,渾然不覺的「身心塌陷」行為,久而久之,就會表現出恍惚、退縮、無序等異常狀態。

3. 損傷腦神經

手機、平板電腦等無線電設備產生的電磁波輻射對兒童神經系統的傷害遠大於成人,過度接觸電磁波輻射對兒童健康狀況和認知力會產生一定影響。

4. 耽誤孩子學習

網絡世界找到慰藉: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鬆愉悅的信息,對學習感到枯燥,學習成績下降,受到指責後更需要在手機網絡裡找慰藉,形成惡性循環,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慾,產生厭學情緒。

便捷的查詢方式:很多孩子遇到學習困難,不肯深入思考,直接在手機上搜尋答案,導致認知與思考能力減退,產生思維惰性。

5. 導致睡眠障礙

美國一家健康機構做了一項關於手機光線和日常燈光對孩子睡眠影響的研究:讓十位孩子分別進入兩個房間,一個房間的孩子們在看電視後睡覺,28分鐘之內睡著;而另一個房間玩智慧型手機後的孩子,普遍在39分鐘之後睡著(當然,也不建議孩子在睡覺前看電視哦)。

手機屏幕所放射出來的短波藍光對人體視網膜刺激強烈,經常暴露在這種光線下,將導致褪黑激素分泌被抑制,讓人變得非常難以入睡。

四類家庭的孩子容易上癮: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調查《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讀本》顯示——

這四類家庭的共性是都採取了一種忽視型、專制型的教養模式,這種模式導致了父母與孩子親密度降低,父母看不見孩子的需求,孩子又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越冷漠、越嚴控,越容易導致孩子沉迷手機遊戲。

3

遠離手遊,應該怎樣幹預?

1-3歲:儘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

父母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有質量地陪伴孩子;

父母手機中拒絕下載任何遊戲,以防孩子因遊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

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範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正確認知。

3-6歲:儘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遊戲

父母家人手機去娛樂化,即刪除遊戲、音樂、視頻等各類會吸引孩子的APP;

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多與孩子共讀兒童繪本;

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

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必須接受處罰;

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遊戲」,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

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

4

給家長的建議

1. 豐富家庭生活

家長應儘可能多地幫助孩子創造與同伴、自然交流的機會,要有豐富多彩的家庭親子活動,閱讀、散步、運動,去電影院、博物館遊玩或者去餐廳享受美食,甚至在家裡一起打掃衛生、做頓飯。這些經歷能帶給孩子愉悅感、美感、成就感、冒險感和刺激感。

2. 不讓孩子過早擁有手機

建議不要把手機交到12歲以下的孩子手裡。12歲以下的孩子三觀非常不穩定,很容易受到網上不良信息的影響。孩子擁有智慧型手機,意味著他可以脫離父母的管教、隨時隨地使用這些功能,這對缺乏辨別力和自控力的未成年人來說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父母就好像孩子的免疫系統,如果遭到破壞,危害就會侵入,最終造成破壞。

3. 指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

如果孩子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作為家長,指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建立手機使用規則,並堅定執行很重要。

告訴孩子要健康使用手機

不要在黑暗當中玩手機,使用手機時儘量打開房間的燈;每次玩手機的時間不宜過長;睡覺時,不要把手機放在枕頭底下,以免手機輻射危害頭部;不要把手機放在褲子前面的口袋,因為這會對生殖系統產生潛在的輻射風險。

告訴孩子使用手機時間有限定

每天要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長,不能聽之任之。明確幾個時間點必須得放下手機:吃飯時不碰手機;寫作業時不用手機;與父母、同伴交流時不看手機;走路時不拿著手機;睡覺前不玩手機。

告訴孩子使用手機時需學會保護自己

網絡世界不是淨土,各種信息良莠不齊,各種誘惑陷阱隨處即是。稍有不慎,就會跌入其中,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傷害。引導孩子保護自己的隱私同時更要指導孩子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增強上網時候的防範意識和自我約束力。

來源 | 教育之江(ID:zjsjytwx)

轉自 | 人民教育(ID:irenminjiaoyu)

相關焦點

  • 老師提醒:孩子手機管理,家長要做好這三件事(附分年齡段建議)
    孩子手機管理問題已經成為很多學校和家庭非常重視的問題。由於抵制不了誘惑,刷手機導致孩子成績下降、情緒暴躁,親子不睦的情況非常突出。關於手機管理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家長如何具體跟孩子做約定,一起來看這位老師的建議。
  • 資深教師提醒:孩子手機管理,家長要做好3件事!
    3. 手機遊戲滿足了孩子現實中無法實現的價值需求,遊戲設計者們比父母更懂得抓住青少年的內心需求,很多玩法和設計都是源於生活,甚至比現實更清晰、更容易實現。沉迷手遊給孩子帶來的危害1.四類家庭的孩子容易上癮: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調查《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讀本》顯示——這四類家庭的共性是都採取了一種忽視型、專制型的教養模式,這種模式導致了父母與孩子親密度降低,父母看不見孩子的需求,孩子又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越冷漠、越嚴控,越容易導致孩子沉迷手機遊戲。
  • 孩子玩手機不睡覺?家長做好這2點,孩子不會沉迷手機!
    一味禁止孩子接觸手機,試圖將孩子和電子產品隔離起來的做法都是註定不會成功的。這種行為反而會激化孩子的叛逆心理,讓他們對手機產生更加持續而濃厚的興趣。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首先要父母率先做出榜樣,合理引導孩子正確的玩手機或者iPad;父母多花時間去陪伴孩子,讓孩子的注意力從手機轉移出來。
  • 華為青少年模式防止孩子沉迷手機讓孩子健康成長
    科技的發展也有它的兩面性,隨著手機的普及,有些孩子也在使用,但因使用不當引起的負面新聞也是層出不窮。華為青少年模式專為孩子們定製,引導孩子們正確使用手機,讓孩子們可以健康成長,不再沉迷手機。  其實想要防止孩子沉迷,現在的技術手段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比如專門為實現兒童數字健康誕生的華為兒童帳號。
  • 孩子沉迷手機上癮?家長做到這幾點,輕鬆做到手機斷舍離
    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智慧型手機也幾乎是人手標配,最近,朋友家的孩子舉辦升學宴,彭老師就目睹了家長教訓玩手機的孩子全過程。「不能再玩兒遊戲了,把手機放下」,「這孩子怎麼回事兒趕緊的」,「手機,手機,就知道手機,你大伯父來了都不知道打招呼」。
  • 語文在80分以下的學生,想提高分數,老師建議家長先做好這3件事
    如果家長很想幫助孩子提高語文成績,作為語文老師,我建議家長先做好3件事,了解孩子的具體語文學習情況,不要光看分數;科學刷題,是有針對性地查缺補漏;語文學習沒有捷徑,有的只是用對了的方法。掌握這3個輔導原則,我們就能幫助孩子提高語文學習成績了,而且在這個輔導過程中,家長仍然要保持一個正常的心態,呵護好孩子的學習自信,幫助孩子去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否則,有可能你做完了這3件事,孩子的語文成績還是不能提高到80分,到那時,家長一定是先於孩子崩潰了。學習沒有絕對的結果,但是有可見的進步,只要有進步,就說明我們和孩子努力的方向是正確的。
  • 教育部對「手機」下手了,家長拍手叫好:沉迷手機毀了多少孩子
    身處網絡時代,如今的人們走到哪裡都需要拿著手機,一會兒沒看到手機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成年人都容易沉迷於手機,何況是小孩子呢?但是家長逐漸發現問題,孩子們沉迷手機,開始上課不認真,放學什麼都不做就抱著手機玩。
  • 和孩子一輩子的健康有關!家長關係這5件事,就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家長關係這5件事,就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特別關注 2020-06-03 0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什麼軟體可以控制孩子玩手機,防止孩子沉迷?
    現在很多孩子基本都有自己的手機,因為家庭的生活經濟條件好了,而孩子也需要通訊工具。所以很多家長會給孩子也配備一個手機。但是,現在網絡技術越來越發達,手機裡面的功能不斷增多,除了聯繫,還能打遊戲、看直播、看小說等等。
  • 網遊害人不淺,如何防止中職生沉迷網路遊戲?
    今年3月31日,河北省邯鄲市一對兄妹玩手機遊戲,認為從高處跳下來不會死,所以從家中四樓樓頂跳下,最終兩人全身均出現多處骨折,父母悲痛萬分。為了防止未成年沉迷網遊造成危害,國家早在2018年出臺了相關規定:《關於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
  • 三年級語文掉隊,家長別急,期末複習做好3件事,能輕鬆追回成績
    小學生家長們最怕碰到的「三年級現象」如果發生了怎麼辦?老師說的都是如何去避免「三年級現象」做好準備,可是,三年級現象來臨了,家長卻不知道如何應對了。孩子上課表現不佳,常常跟不上老師的講課。生字詞聽寫,10個生字詞錯5、6個,寫作業拖拖拉拉,書寫不規範,常受到老師的批評。
  • 手機青少年模式漏洞多 藍小咪防沉迷給家長監管打補丁
    結果確實也彈出了提醒沉迷的消息,遊戲限制後,遊戲中的收益也會降低,如果超時也會自動下線,但是一旦下線,隔一段時間再上線後,帳號依然能登錄。小編也嘗試登錄了幾款加入了「防沉迷」機制的遊戲,其中一款遊戲凡是登錄的玩家都要實名驗證,一旦被查出為未成年人,就會受到監督和控制。然而小編在輸入個人信息時,亂填了姓名和證件號,在驗證時選擇「非中國大陸居民」居然也認證成功。
  • 教育部對手機「下手」了!孩子沉迷手機,危害到底有多大?
    孩子喜歡玩手機這件事,相信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都是十分頭疼的問題。 有數據顯示,我國小學生使用手機的佔比已經高達64.2%,初中生為71.3%,高中生為86.9%;未成年人接觸網絡的年齡越來越呈低齡化。
  • 如何預防孩子沉迷網絡?家長一定要學會這些招數
    各位老師家長,這樣的場景有沒有似曾相識—— 教育部前年發出《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要求各地傳達到每一所學校、每一位家長,切實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信中還有「防迷網」三字文,朗朗上口,便於記憶。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成績一落千丈!家長該怎麼辦?老師:試試這個
    每次我們看到學生玩遊戲耽誤學習的話題時,有些人也總能給遊戲背上黑鍋,只要孩子在學習上出現任何一點點的問題,人們都會將這一切的過錯都加之在遊戲的身上,在他們認為遊戲就是罪魁禍首,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已經嚴重的影響了遊戲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甚至有些家長直接認為玩遊戲的孩子都不是好孩子,這一點我想實在是有點太片面了。
  • 孩子得了水痘家長怎麼辦?家長要及時做好這5件事!
    孩子得了水痘,家長總是特別著急,不知道該怎麼解決,水痘是自限性疾病,做好護理就能夠痊癒。 1、先做好隔離 水痘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傳染源就是水痘患者本身。所以當孩子得了水痘以後,家長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讓孩子在家隔離,不要讓孩子去學校了,也不要去走親訪友,接觸一些其他的孩子。也不要去接觸一些沒有長過水痘的成人,因為成人也是會被傳染上水痘的。
  • 學生上課玩手機被勸退:孩子沉迷手機,「三十六計」中有方法
    功能機時代,手機對我們而言只是一個方便溝通交流的工具,隨著智慧型手機的迅猛發展,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多的人逐漸被手機掌控,很多人甚至沉迷其中無法自拔,這其中,自制力稍差的孩子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 藍小咪防沉迷控制孩子借網課玩手機
    上網課的這段時間著實是喜了孩子,苦了家長。作為中國式父母,家長既擔心沒有正確使用手機給孩子帶來的危害,又擔心沒有正確限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而耽誤了孩子的學業,一不小心讓孩子輸在了網課上。前不久的一則報導更是加重了家長的愁苦情緒。
  • 孩子沉迷手機?家長別擔心,了解原因幫孩子防沉迷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所作所為反應的都是家長日常生活中的樣子,當孩子沉迷手機時,思索下家長平時到家是否就是時時抱著手機,盯著手機。陪伴和溝通是孩子生活中日常不可獲取的部分,而手機網絡世界可以連接各式各樣,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人,僅僅需要打字就可以進行溝通交流,避免了一些靦腆內向孩子去直面溝通,讓他們可以擁有一個逃避的小淨土。是否要果斷給沉迷手機的孩子斷舍離?具體危害在哪裡?
  • 家用手機信號屏蔽器如何選擇-防止小孩沉迷手機
    隨著暑期來臨,各地中小學開始放假,而對家長的考驗卻相繼而來-孩子沉迷手機聊天怎麼辦,孩子不好好休息半夜玩手機遊戲怎麼辦,孩子整天抱著手機對別的事漠不關心怎麼辦?這些都是最近我收到的最多的問題。遇到這樣的諮詢,一般我都會推薦家長與小孩好好溝通,讓小孩學會自律,但是一些家長也反映了實際的難處,希望能購置家用的手機信號屏蔽器,用來幹擾/截斷手機信號。昨天有位哥哥希望妹妹能專心學習,自己都犧牲掉玩手機的樂趣而購置手機信號屏蔽器,心裡還是挺暖的!那麼接下來我們聊聊家用(防止學生沉迷手機)手機信號屏蔽器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