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提醒:孩子手機管理,家長要做好這三件事(附分年齡段建議)

2020-12-18 北京教育播報矩陣

孩子手機管理問題已經成為很多學校和家庭非常重視的問題。由於抵制不了誘惑,刷手機導致孩子成績下降、情緒暴躁,親子不睦的情況非常突出。關於手機管理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家長如何具體跟孩子做約定,一起來看這位老師的建議。

01

手機遊戲為什麼會在青少年兒童中風靡?

1. 智慧型手機的興盛預示了一個藉助移動終端實現的新型媒體時代進入鼎盛時期,社會、家庭、學校中的幾乎所有成員都是手機的使用者,有越來越多的人表現出手機依賴症。

2. 網絡、智慧型手機已浸透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玩遊戲不是原罪,問題的關鍵是孩子的閒暇活動太單調、沒有時間玩、不會玩,所以才會把網絡、把手機遊戲當作玩具而不是工具。

3. 手機遊戲滿足了孩子現實中無法實現的價值需求,遊戲設計者們比父母更懂得抓住青少年的內心需求,很多玩法和設計都會源於生活,甚至比現實更清晰、更容易實現。

02

沉迷手遊,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

1. 影響身體健康

長時間捧著手機玩遊戲會傷害孩子視力、導致孩子失明、影響孩子頸椎等。

沉迷智慧型手機的孩子常常會對運動鍛鍊表現出消極態度,導致運動能力低下,進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2. 導致行為異常

手機遊戲可以時刻陪伴在遊戲者身邊,唾手可得。

遊戲中泛化的虛擬世界,讓遊戲者享受著隔離現實生活之後的、封閉的「遊戲場景感」。

遊戲規則的嵌入性,讓遊戲者感覺是個體在自主地操控身心。

手機遊戲讓遊戲者捲入身心、不可自拔,渾然不覺的「身心塌陷」行為,久而久之,就會表現出恍惚、退縮、無序等異常狀態。

3. 損傷腦神經

手機、平板電腦等無線電設備產生的電磁波輻射對兒童神經系統的傷害遠大於成人,過度接觸電磁波輻射對兒童健康狀況和認知力會產生一定影響。

4. 耽誤孩子學習

網絡世界找到慰藉: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鬆愉悅的信息,對學習感到枯燥,學習成績下降,受到指責後更需要在手機網絡裡找慰藉,形成惡性循環,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慾,產生厭學情緒。

便捷的查詢方式:很多孩子遇到學習困難,不肯深入思考,直接在手機上搜尋答案,導致認知與思考能力減退,產生思維惰性。

5. 導致睡眠障礙

美國一家健康機構做了一項關於手機光線和日常燈光對孩子睡眠影響的研究:讓十位孩子分別進入兩個房間,一個房間的孩子們在看電視後睡覺,28分鐘之內睡著;而另一個房間玩智慧型手機後的孩子,普遍在39分鐘之後睡著(當然,也不建議孩子在睡覺前看電視哦)。

手機屏幕所放射出來的短波藍光對人體視網膜刺激強烈,經常暴露在這種光線下,將導致褪黑激素分泌被抑制,讓人變得非常難以入睡。

四類家庭的孩子容易上癮: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調查《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讀本》顯示——

這四類家庭的共性是都採取了一種忽視型、專制型的教養模式,這種模式導致了父母與孩子親密度降低,父母看不見孩子的需求,孩子又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越冷漠、越嚴控,越容易導致孩子沉迷手機遊戲。

03

遠離手遊,應該怎樣幹預?

1-3歲:儘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

父母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有質量地陪伴孩子;

父母手機中拒絕下載任何遊戲,以防孩子因遊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

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範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正確認知。

3-6歲:儘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遊戲

父母家人手機去娛樂化,即刪除遊戲、音樂、視頻等各類會吸引孩子的APP;

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多與孩子共讀兒童繪本;

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

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必須接受處罰;

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遊戲」,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

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

04

給家長的建議

1. 豐富家庭生活

家長應儘可能多地幫助孩子創造與同伴、自然交流的機會,要有豐富多彩的家庭親子活動,閱讀、散步、運動,去電影院、博物館遊玩或者去餐廳享受美食,甚至在家裡一起打掃衛生、做頓飯。這些經歷能帶給孩子愉悅感、美感、成就感、冒險感和刺激感。

2. 不讓孩子過早擁有手機

建議不要把手機交到12歲以下的孩子手裡。12歲以下的孩子三觀非常不穩定,很容易受到網上不良信息的影響。孩子擁有智慧型手機,意味著他可以脫離父母的管教、隨時隨地使用這些功能,這對缺乏辨別力和自控力的未成年人來說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父母就好像孩子的免疫系統,如果遭到破壞,危害就會侵入,最終造成破壞。

3. 指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

如果孩子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作為家長,指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建立手機使用規則,並堅定執行很重要。

告訴孩子要健康使用手機

不要在黑暗當中玩手機,使用手機時儘量打開房間的燈;每次玩手機的時間不宜過長;睡覺時,不要把手機放在枕頭底下,以免手機輻射危害頭部;不要把手機放在褲子前面的口袋,因為這會對生殖系統產生潛在的輻射風險。

告訴孩子使用手機時間有限定

每天要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長,不能聽之任之。明確幾個時間點必須得放下手機:吃飯時不碰手機;寫作業時不用手機;與父母、同伴交流時不看手機;走路時不拿著手機;睡覺前不玩手機。

告訴孩子使用手機時需學會保護自己

網絡世界不是淨土,各種信息良莠不齊,各種誘惑陷阱隨處即是。稍有不慎,就會跌入其中,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傷害。引導孩子保護自己的隱私同時更要指導孩子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增強上網時候的防範意識和自我約束力。

作者丨趙紀華 杭州市西湖教師進修學校教師,杭州市西湖區中小學德育教研員,杭州市優秀輔導員,杭州市教壇新秀

來源丨教育之江 轉載丨人民教育

責編丨唐莉莉 主編丨雷玲

相關焦點

  • 老師提醒: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家長要做好這3件事
    孩子手機管理問題已經成為很多學校和家庭非常重視的問題。由於抵制不了誘惑,刷手機導致孩子成績下降、情緒暴躁,親子不睦的情況非常突出。關於手機管理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家長如何具體跟孩子做約定,一起來看這位老師的建議。
  • 資深教師提醒:孩子手機管理,家長要做好3件事!
    孩子手機管理問題已引起很多學校和家庭的重視。由於抵制不了誘惑,刷手機導致孩子成績下降、情緒暴躁、親子不睦......那麼,關於手機管理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家長該如何具體跟孩子做約定呢?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必須接受處罰;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遊戲」,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
  • 孩子自控力差怎麼辦?做好這「4件事」,幫孩子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但是因為自控力差,到了家之後就會被電視、零食所吸引,而把學習這件重要的事情往後拖,從而導致孩子每晚寫作業都要到後半夜。孩子自控力差怎麼辦呢?我建議家長做好這4件事情,幫助孩子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讓孩子有自我管理能力,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我推薦這套《好孩子好品質系列》,它非常適合幫助孩子樹立優秀品質。這套書是由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祝士媛女士傾情推薦,家長可以放心買給孩子,因為這套書的內容質量和品質都很有保障。
  • 語文在80分以下的學生,想提高分數,老師建議家長先做好這3件事
    如果家長很想幫助孩子提高語文成績,作為語文老師,我建議家長先做好3件事,了解孩子的具體語文學習情況,不要光看分數;科學刷題,是有針對性地查缺補漏;語文學習沒有捷徑,有的只是用對了的方法。掌握這3個輔導原則,我們就能幫助孩子提高語文學習成績了,而且在這個輔導過程中,家長仍然要保持一個正常的心態,呵護好孩子的學習自信,幫助孩子去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否則,有可能你做完了這3件事,孩子的語文成績還是不能提高到80分,到那時,家長一定是先於孩子崩潰了。學習沒有絕對的結果,但是有可見的進步,只要有進步,就說明我們和孩子努力的方向是正確的。
  • 討好老師不如做好這4件事,老師會更願意關注孩子的成長!
    一位家長表示,語文老師馬上就要結婚了,他建議大夥湊湊錢,給老師買一輛車。這樣就可以讓老師更方便,有更多的精力去教育孩子了,詢問各位家長的意見。這位家長還說,只要群裡的每一位家長,都貢獻一千塊錢,這事兒就可以成了。很明顯這些信息,是和教育孩子沒有什麼關係的,但因為老師在班級群裡發了請帖,有的家長就開始腦洞大開了。
  • 這位校長說,做好手機使用管理至少有四重教育價值,老師家長看過來...
    原標題:這位校長說,做好手機使用管理至少有四重教育價值,老師家長看過來! | 觀點民小編說如何讓學生正確、合理地使用手機是教育者面臨的一大難題,手機管理的過程可謂是與孩子「鬥智鬥勇」的過程。其實,手機管理並非簡單地控制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其中還蘊含了很多教育的價值。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同時3~6歲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曾有育兒研究人員將孩子這個年齡段的性格比喻成「潮溼的水泥」,意思就是說,只要你想它可以塑造成各種形狀,所以家長如果想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性格,在這個時間段一定要對孩子嚴加管教。
  • 孩子得了水痘家長怎麼辦?家長要及時做好這5件事!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導致的急性傳染病,雖說可發生在人的任何一個年齡段,但是在小孩身上比較常見。在長了水痘以後會有發熱的情況,並且會出現丘皰疹和水泡,常常伴有瘙癢。孩子得了水痘,家長總是特別著急,不知道該怎麼解決,水痘是自限性疾病,做好護理就能夠痊癒。
  • 和孩子一輩子的健康有關!家長關係這5件事,就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家長關係這5件事,就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特別關注 2020-06-03 0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身高猛長的兩個信號,家長做好這幾件事,娃再多長五釐米
    春天萬物復甦,溫度逐漸轉暖,人體新陳代謝和生長激素逐漸增多,所以老人常說:春天是孩子長個好時間,但孩子有長個子的三個黃金期,你知道嗎?抓住這三個黃金期,有助孩子身高增長。第一階段:3—6歲。孩子的第一個黃金生長發育階段;第二階段:8—14歲。一般在這個時期,女生身高增長比較快;第三階段:14—18歲。這個年齡段,男孩子身高增長比快,女生反而緩慢下來。這個三個黃金期,家長為孩子做好這幾件事,孩子的身高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 三年級語文掉隊,家長別急,期末複習做好3件事,能輕鬆追回成績
    小學生家長們最怕碰到的「三年級現象」如果發生了怎麼辦?老師說的都是如何去避免「三年級現象」做好準備,可是,三年級現象來臨了,家長卻不知道如何應對了。孩子上課表現不佳,常常跟不上老師的講課。生字詞聽寫,10個生字詞錯5、6個,寫作業拖拖拉拉,書寫不規範,常受到老師的批評。
  • 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知道
    孩子做了件很得意的事,但是被家長、老師一通否定,孩子肯定不會有自信;有時候孩子雖然收到了家長、老師的鼓勵,但他內心有些懷疑自己的能力,或者不喜歡這件事情,那麼孩子也不會有自信。一個不自律的孩子,對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沒有什麼概念,往往在一些娛樂、消遣的事情上浪費大量時間,很容易一事無成。孩子自律能力的提升,單純靠提醒、訓斥是沒什麼效果的,必須要跟「合理的目標、成就感、興趣」三方面結合起來。有一個實現起來比較容易的目標,孩子才感覺有奔頭;學習過程中嘗到一點甜頭後,才能激發進一步努力的興趣;當孩子為自己的興趣而努力的時候,抗幹擾能力也便增強了。
  • 孩子和家長如何順利度過「學段銜接」的焦慮期,老師您有什麼建議?|...
    @山東省德州市禹城新湖小學  何燕:成長是件快樂的事在孩子升入高年級時,家長往往會給孩子講一講學習的困難,認為這樣足以引起孩子的重視,但是,這樣做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更加焦慮。每一屆學生升入初中之前,我都開一個主題班會,告訴他們「成長是件快樂的事」。具體內容:一、每天進步一點點。
  • 給老師送錦旗、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不洗腳這事叫家長過分
    但是大家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有些東西可能沒法考慮的那麼周全,所以將心比心,學校跟家長配合一下,一起為了孩子的未來做貢獻嘛。看到大家都在說家長,我想從老師的角度說一說。這件事雖然是家長一時衝動,但老師未必就沒有過錯。因此,在我看來:可以理解學校老師需要家長「協同教育」;但是這個「協同教育」也應該有個度。
  • 要開學了 你和孩子準備好了嗎?一起來看看各階段老師們的建議
    距離秋季開學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各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如何做好入學前的準備工作?近日,記者採訪了不同階段中小學校的老師,看看他們都給出了哪些建議。  對於其他年級的小朋友,家長應該和往常一樣,和孩子一起調整作息,做好即將進入上學狀態的準備。  防疫準備  可以通過觀看視頻動畫,查找相關資料,關注學校的官微宣傳,關注社會新聞,了解疫情的發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溫故知新,複習在幼兒園和小學學到的相關防疫知識,教會孩子做好自護。
  • 想讓孩子記憶力「拔尖」,三歲是一個分水嶺,這4件事要做好
    文|美芽媽媽(文章純屬原創,歡迎媽媽們轉載分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個說法,小孩子不記仇。因此在他小的時候該打就打,用不了多久孩子就忘了。的確,孩子在三歲之前記不住太多事情,但0~3歲卻是孩子大腦發育最快的事情。
  • 老師頭痛!家長尷尬!小學生講髒話三年級易冒頭?這6個方法解難題
    3 家長老師做好這6點,幫孩子擺脫出口成「髒」 孩子說髒話怎麼辦? 作為家長和老師,要幫助孩子成熟起來,學會以更好的方式來表達情緒。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告別出口成「髒」呢?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5件事家長定要做(別讓自己後悔)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還不改變以前的習性和慣性去控制孩子,沒有意識去調整自己的話,孩子的青春期問題會越來越嚴重。李玫瑾曾在文章中寫道: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改變你的教育模式,做到5件事。首先,父母要改變你的教導模式早年你可以說快寫作業去,走我們上學去。到這個階段不要這樣了。告訴孩子,你現在長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幫助時你就說話,你如果不說的話,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
  • 孩子各年齡段身高標準出爐,你家娃達標了嗎?長高需要做好這三點
    同學家長有點擔心道:「那可得當心了,現在男孩子身高矮可不好找對象,趁孩子現在還在發育,趕緊想辦法補補身高。」媽媽回去科普了一下,林木一米四的身高在這年齡段真的是屬於偏矮了,也怪不到人人見到都說:「你家孩子怎麼還是那麼點高。」現在一想別人也算是提醒自己了,孩子身高補救行動刻不容緩。
  • 這三個年齡段是孩子長高黃金期,家長要幫娃把握住,娃將來個子高
    父母不高,孩子就一定長不高嗎?9歲的明明身高130cm,鄰居好心提醒明明媽「這孩子偏矮了,趕緊帶孩子看看吧!」明明媽總是不以為然,「我和孩子爸個子都不高,這孩子遺傳上就沒有優勢,我們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了,他就是長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