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藍鯨財經
4月推出Red Ciry城市計劃,5月發布《2020端午小紅書旅遊趨勢報告》,6月發起「端午種草周邊遊」直播活動……一連串緊鑼密鼓的操作下,以「種草」為核心賣點的小紅書算是正式殺入了旅遊領域。在線旅遊產業鏈條長,玩家多,新玩家小紅書要扮演什麼角色?帶貨效應能覆蓋到旅遊品類嗎?有搞頭嗎?
6月中旬,小紅書與平臺內旅遊博主在上海、廣州、西安、成都四座城市及周邊,發起「端午種草周邊遊」直播活動。7月10日,小紅書宣布與小豬短租達成戰略合作,小豬短租在小紅書開放預訂入口,預計將為小紅書帶來超2000家民宿。此前,今年3月小紅書已經和「訂單來了」達成合作,200多家民宿品牌入駐小紅書,並開通直接預訂功能。
在小紅書布局旅遊業的過程中,有三個繞不開的關鍵詞:周邊遊、直播和民宿。事實上,周邊遊是小紅書在內容缺乏結構化能力的情況下的階段性選擇。直播是今年小紅書商業化嘗試中推出的「新武器」,其變現能力尚未得到足夠的驗證。民宿則是小紅書真正的布局所在,除了小豬民宿和訂單來了,近期小紅書還與花築旅行達成合作,打通預定功能,多點開花,全面滲透,小紅書布局民宿的決心很堅定。
但是,民宿能夠成為「撬動地球的那個支點」嗎?在進軍旅遊業的路上,擺在小紅書面前的至少還有三個問題。
直播帶貨模式對民宿管用嗎?
從3月份開始,梁建章就走遍大江南北賣力直播,cosplay、海草舞、變臉、貫口玩了個遍。據攜程的數據統計,過去15場攜程直播,成交總額達6億元,觀看總人次共計4000萬。看上去效果頗豐。那麼這意味著旅遊行業直播帶貨的春天來了?
並不是。
首先是ROI(投資回報率),直播帶貨賠錢賺吆喝在行業裡不是新鮮事,在攤位費、刷數據和高退貨等因素的驅使下,對買單方來說相當於投了個品牌廣告。東呈國際集團副總裁來世明就曾在某活動上表示,扣掉折扣、佣金、成本,東呈的直播確實是在賠錢賺吆喝。
對大品牌來說,「賠本賺吆喝」依然划算,而且這還是推廣新品的好機會。但對於經營品類單一,規模普遍較小,品牌附加值有限的民宿來說,這種花錢賺名聲的玩法划得來嗎?
其次,旅遊產品不是標品,也不是孤立產品,而是一整套產品+服務的組合。旅遊消費決策過程所需的信息也更加複雜。例如遊客在預訂一間酒店時,需要獲取周邊景點、購物、交通、餐飲等方面多方面的信息,因為酒店好而預訂出行,就像因為一個餐廳筷子好看而進去吃飯一樣,在旅遊消費中發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旅遊單次消費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高,這決定了其背後的決策成本也高,並且決策流程長。旅行決策不可能像口紅、眼霜一樣看幾分鐘直播就衝動下單,小紅書僅靠一篇筆記,幾張圖片,如何有效形成轉化,也很成問題。
第三是價格,議價能力是直播帶貨的核心能力,也是這個模式得以成立的前提,消費者買完以後發現別的地方更便宜,商家就會面臨被投訴等一系列的麻煩。
梁建章能成功,因為攜程作為OTA(在線旅行社)龍頭,在旅遊供應鏈中有足夠強大的話語權,能夠拿到有競爭力的產品價格。而對於小紅書而言,它對旅遊供應商幾乎沒有任何議價能力,價格優勢、服務保障更是無從談起。
第四,內容帶貨本身對內容能力要求很高。要實現內容帶貨,一方面要了解市場需求和痛點,另一方面要能理解並闡述資源優勢,這對內容創作者的專業化水平要求極高,小紅書跨界的美妝博主大概足夠了解P圖軟體,卻對旅遊產品和服務缺乏理解。
同時,旅遊內容生產成本極高,單位時間能夠覆蓋的SKU與實物電商相比更是少得可憐。KOL沒有足夠的動力,品牌主又很難達到內容質量的要求,小紅書在實物電商領域積累的內容形態,想要拷貝到旅遊市場,難度相當大。
笨拙的交易鏈條
儘管已經與小豬民宿和「訂單來了」達成合作,但是從目前的產品形態看,小紅書上民宿的交易閉環並沒有打通,還有大量用戶在評論中諮詢如何預訂,而作者指向大眾點評,有指向攜程,還指向第三方民宿APP。
在信息碎片化,消費節奏快的今天,從一個平臺上看信息,再到另一個平臺上下單,期間的轉化鏈條不僅意味著電商行業不可承受的交易漏鬥,還有轉化結果的不可驗證。
圖:小紅書旅行評論
合作方的小紅書帳號也體現出了小紅書在旅遊產品種草方面的笨拙—:從3月份發布第一條筆記至今,420條筆記,總粉絲量1.5萬。另一個合作方花築旅行發布筆記384條,粉絲3.2萬,平均下來每條筆記點讚量不超過10次。
此前有媒體報導攜程在小紅書上註冊了官方帳號並開通了預定功能,截至發稿時,這些帳號基本上都已經停更,粉絲也寥寥無幾。
小紅書也許還沒有意識到,在旅遊業,它面臨的不再是可以被「降維打擊」的競爭對手,而是一群經歷過殘酷戰場千錘百鍊在線旅遊企業。目前的在線旅遊市場格局,是經過慘烈的價格戰、兼併戰、阻擊戰等一系列市場競爭而形成的局面:一方面是收去哪兒、並藝龍、投途家,大包大攬的老牌大廠攜程,另一方面是依託大量消費數據,作為生活服務第一消費入口的美團,還有背靠阿里,帶著電商基因優勢的飛豬。如今小紅書想從巨頭手裡搶蛋糕,絕非易事。
內容戰場優勢何在?
旅遊內容領域的發展由來已久,除了人們熟知的旅遊圈頭號內容玩家馬蜂窩,大佬攜程也從未放棄對旅遊內容的嘗試,先後收購蟬遊記,試水「氫氣球」,把APP上最優質的資源位傾斜到攜程旅拍飛豬則直接拿下淘寶的直播體系,拉攏平臺商家大搞旅遊直播。小紅書要在這一垂類上與他們硬剛,必然會引起一場正面交鋒。
與小紅書不同的是,不管是攜程、飛豬還是馬蜂窩,他們的用戶群體都高度垂直,是旅遊消費的精準人群,在內容形態和內容沉澱,用戶轉化路徑,供應鏈管理能力等方面,行業深耕多年的旅遊企業們也比小紅書更勝一籌。
同時囿於自身產品形態,目前小紅書的旅行頻道與其他頻道一樣,以信息流的形式呈現,輔以tag(標籤)的形式增加細分入口。
但是由於tag本身是用戶自定義的,不但入口隱蔽,內容也很隨意,很難起到結構化的作用,城市主頁的指南也很單薄。這一點,比起攜程、美團、馬蜂窩等老玩家來說仍處於初級階段。
還有一個問題來自小紅書自身,小紅書的內容質量問題尚且舊傷未愈,又如何在旅遊這一新品類中獲得信任?
去年下半年,繼「刷量」「筆記造假」等醜聞後,小紅書在各大應用商店全面下架,雖然兩個月後重新上架,但是已經元氣大傷。截至目前,小紅書代寫服務在各種網絡平臺上仍是隨處可見。本月中旬,《每日經濟新聞》在曝光新銳國貨品牌「被造假」時,小紅書也被點名。
旅遊消費過程中,遊客要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前往陌生的城市和目的地,選擇自己的消費體驗。這一過程中,信任對於旅遊品類的消費決策尤其重要,而這正是小紅書的軟肋。
信任大廈的崩塌是一瞬間的,要重建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一方面要打壓代寫、造假內容,另一方面要穩住內容基本面,避免高壓政策造成內容供給不足。小紅書要補的功課多。
的確,小紅書在這個時間點切入旅遊不失為一個好時機,但是如何明確自身定位,如何應對多面夾擊,如何重建信任,一系列問題擺在眼前。做旅遊,小紅書是真的想給用戶創造價值,還是疫情之下「為賦新詞」的權宜之計?在內容層面,如何避開用戶對內容的不信任感,不讓商業化過度侵蝕用戶視野?在旅遊產品層面,小紅書又該如何滿足用戶的全品類預訂需求?
至少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小紅書在旅遊業務中的「穩準狠」,反而讓人質疑操之過急。這步棋小紅書怎麼走,還需要仔細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