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網站2日發布《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149號(教育類006號)提案答覆的函》,針對委員提出的應懲治教師嚴重失德敗德行為的建議,教育部表示,將推動各地各校把師德師風建設的各項制度要求轉化為具體任務舉措,以打造政治素質過硬、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時代教師隊伍。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有政協委員在提交的《關於加強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提案》中,提出了健全完善教育培訓機制、切實加強監管機制建設、嚴厲懲治教師嚴重失德敗德行為等建議。
對此,教育部在答覆中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教育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系列重要精神,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建立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將師德師風推向制度化、法制化、常態化軌道。
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印發了《關於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建立起教育、宣傳、考核、激勵、監督、懲處、保障七大機制,以切實解決師德突出問題,引導教師立德樹人,為人師表。同時,還制定了《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明確教師不可觸犯的師德禁行行為。
次年,教育部又出臺《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建立起教育、宣傳、考核、監督與獎懲相結合的高校師德建設工作機制,劃出了對高校教師具有警示教育意義的師德禁行行為「紅七條」。
此後兩年,教育部又先後印發《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的規定》《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堅決糾正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嚴重損害人民教師形象的教育行風問題。
2018年,教育部印發《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以及與之配套的《關於高校教師師德失範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等文件,明確新時代教師職業規範,針對主要問題、突出問題劃清基本底線,使懲處機制更具針對性、操作性。
去年,教育部等七部門又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堅持高位引領與底線要求相結合、嚴管與厚愛並重,圍繞重點內容,針對突出問題,壓實各方責任,強化多方協同。
這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構成了完備的師德師風建設制度體系,為基層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指明了目標路徑、提供了實踐依據,促進了師德師風建設的制度化、法制化、常態化。
同時,教育部還持續做好人民教育家、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等先進個人推選表彰和宣傳,不斷加大違反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問題查處和公開曝光力度,引導廣大教師牢固樹立底線意識,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不斷涵養高尚師德,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
委員在提案中提出的切實加強監管機制建設、嚴厲懲治教師嚴重失德敗德行為等建議,對持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十分重要。
教育部將在下一步工作中,推動各地各校把師德師風建設的各項制度要求轉化為具體的任務舉措,把各項措施辦法融入到教師管理的各環節,落實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構建中央與地方、學校與社會齊抓共建、協同推進的師德建設工作體系,著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時代教師隊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