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實現夢想?咖啡館越開越小,最近流行「店中店」

2020-12-26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咖門」(ID:KamenClub),作者:妮可,編輯:金語,36氪經授權發布。

最近,我陸續看了3家超迷你的咖啡「店中店」。

它們開在茶飲店裡、進口超市裡、自行車店裡,最小的只有3平米。

不起眼,但都有穩定的客群,而且出杯量不低。

當實力沒那麼強大時,「店中店」,也許是實現咖啡夢想的好路徑?

3平米超級小店,日出70~80杯

很難找到比這家咖啡店更小的店了。

廣州天河區有一家超迷你的Sheep sheep咖啡,直接把店開在了一家檸檬茶店裡:

3平米,一個檔口,一臺單頭的「辣媽」,一位咖啡師,菜單上只有5款產品。

開在檸檬茶店裡的小咖啡店,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主門頭還是檸檬茶店,如果不留心,可能就會錯過。檔口外面擺了一兩個高腳凳,喝咖啡的時候也可以坐一坐。

但它不是只在檸檬茶店裡加個吧檯這麼簡單,這家小咖啡店,有自己的招牌、菜單,獨立的視覺,海報、杯子都有精心的設計——即使在同一門頭下,也絕不會和隔壁檸檬茶弄混。

杯子、海報都有精心設計,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客單價也很親民。黑咖啡15元/杯,最貴的檸檬氣泡咖啡26元/杯,自帶杯還可以減3元。

我聯繫上了店主兼咖啡師倪子揚。一年多前,他和朋友一起開了檸檬茶店。增設咖啡「店中店」,原本是覺得檸檬茶店座位利用率比較低,不如拿出一些空間來「試驗」自己的咖啡夢想,還能補充檸檬茶店的營業額。

今年年初,他在檸檬茶店裡隔出幾平米的空間,自己研究logo、潮牌,做出一整套的設計,3平米的咖啡小店就這樣開業了。

Sheep sheep在居民區,檔口店,生意註定以外賣和外帶為主,倪子揚統計過,外賣能佔全部出品的60%。

「沒有空間,就要做更多。」除了優化產品,他特別在外賣上下了功夫,生意不忙的時候,他會打電話去詢問外賣顧客的體驗,一點一點做精進。

大眾點評上,不少人給這家小店打了高分,原因是「物美價廉」,豆子和牛奶都讓人滿意。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如今,Sheep sheep的日出杯量已經穩定到了70~80杯。對一家非商圈、只有3平米的檔口小店來說,這一成績已經不算低,甚至比隔壁檸檬茶更好。

倪子揚有個計劃,明年開出一家「大店」,真正把Sheep sheep做成一個獨立品牌。

超市裡的咖啡店,有人連續120次點單

第二家迷你咖啡店 5% coffee,開在鄭州一家商場的進口超市裡。

同樣一個吧檯、一臺機器,這家店稍微大些,有六七平米,通常1~2位咖啡師,吧檯座位有3個,不遠處的餐位區也能就坐。

把咖啡店開在商場和進口超市裡,優勢明顯:客流穩定,而且挨著CBD商圈,客流優質,消費能力強;店中店模式,租金壓力相對較小。

但bug也不是沒有:生意好壞,初期全靠超市帶;商場有統一的空間要求,店招、燈箱、指示牌都不能隨便裝。

不過,2019年10月開業到現在,5% coffee已經沉澱了自己非常穩定的客群,對咖啡品質有專業的把控,能做到日出杯80~90杯。

和負責人小盧聊了聊,我發現5% coffee 的菜單設計很有策略:

包含意式咖啡、創意咖啡、手衝,以及楊枝甘露、熱可可、抹茶牛奶,不到20款產品,但能兼顧3種顧客。

  • 對超市隨機用戶,熱可可、抹茶牛奶不能少,畢竟進口超市裡,一定會有很多帶孩子出來採購的顧客。

  • 對普通咖啡用戶,他們能提供傳統拼配的意式咖啡,也有手衝,店裡常備3大產區的豆子,坐下來喝一杯,不會讓人失望。

  • 對能沉澱下來的精準咖啡用戶,他們設計了「香草狂想曲」這個獨家拼配系列,宏都拉斯+耶加,能感覺到明顯香草奶油和酒香,口味非常有記憶點。

「就算是我們搬家了,老用戶憑藉口味也能認出我們。」小盧說。

5% coffee 的價位,集中在15元~35元。即便是香草狂想曲系列,一杯澳白也只要26元。

同樣由於空間有限,5% coffee 重點發力外賣,在外賣上做了各種滿減,活動力度最大的時候,外賣一杯美式不到10元。曾經有顧客連續下單120多次外賣。

「門頭沒辦法引流的時候,外賣平臺就是一種宣傳手段。」小盧說。

和普通咖啡館相比,5% coffee 像是商業配套的一部分,能提升整體空間的調性。因為在超市裡效果不錯,前陣子,其他商業體主動邀請5% coffee 去開店,目前已經落地。

小盧告訴我,現在對「店中店」,5% coffee 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經驗,會對接一些商業資源,結合不同形式的商業體去實現,而且能根據不同的空間,去做吧檯設計及產品設計,呈現完整的體驗。

自行車店裡的咖啡館,即將開80平獨立門店

「過幾天,我的獨立門店就要開業了!」熊棘告訴我這個消息時,語氣裡是掩飾不住的開心。

他創立的藍蓮咖啡開在山東德州,此前一直「蝸居」在朋友的自行車行裡,30平米的店鋪,一半賣自行車,一半賣咖啡,互相引流、互相幫襯。

和自行車店共用空間,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幹了兩年,今年9月底,他遇到一個店面,位置好,在兩家醫院中間,剛需人群足夠多,而且租金可控。

第一天去看,第二天約房東談,第三天就籤約了,而且一口氣籤了10年。

這份自信,來自這兩年「蝸居」開店,熊棘培養出一大批忠實用戶,他的店裡,90%以上都是老顧客。

除了和顧客做朋友,熊棘還有個絕招:推咖啡周卡,也就是小型儲值卡。

一次7杯,最低能優惠到6折以下。儲值卡不好推,但他會直接跟顧客說,一張周卡100多塊錢,就算我跑路了,你也就100多塊錢損失。而且,不滿意無條件退錢。

這不僅是預消費,還能通過周卡統計顧客數據,建立自己的「顧客信息庫」,做大數據分析。

得益於這個「顧客信息庫」,遇到新店面時,他發現新店位置方圓1公裡內,有20~30個每周都去他店裡喝2杯以上咖啡的高頻顧客。

「這還等什麼?肯定能開,這在我們四線小城市絕對足夠了。」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在熊棘看來,前兩年的店中店,是一段調整、磨合產品的時間。這個過程中,他更換升級了設備,豆子升級100%阿拉比卡,產品迭代了好幾次,磨出一套適合當地用戶的產品體系。

他不怕換位置,「老顧客都成朋友了,一定會跟著走。」

店中店,實現咖啡夢想的新方式?

今年陸續接觸了很多不同形態的「店中店」,這種模式的利弊非常明顯。

優勢在於「共享」:房租水電都有人分攤,成本能降到最低;客流來源廣,和其他業態能相互引流;空間共享,能提供更豐富的體驗。

局限性也很突出:容易被忽略,顧客不好找;空間視覺、門頭宣傳,甚至吧檯設計,都受到限制;一旦所在店面的生意有變動,自己就會受到影響。

綜合來看,「店中店」適合在品牌初期過渡,也可以成為獨立品牌的分店。而獨立門店,始終是獨立品牌最完美的呈現方式,

「店中店」越開越小,也讓我有了一些開咖啡館的新思考。

1、咖啡夢想越來越理性了

越來越多的咖啡館老闆,把開咖啡館當作一次理性的商業策劃,而不是懷抱著一個夢想,盲目入局。

他們開始用店中店的模式,去打磨產品、找價格帶、培養用戶,不斷加碼成功的概率,減少開店的風險。

2、喝咖啡的人越來越多了,空間已經不是必選項

越來越多的顧客去買咖啡,真的只是為了喝一杯專業的好咖啡,不是為了「找個地方坐下來談事」。

檔口小店的生存,是建立在咖啡需求上,而不是空間需求上。

空間已經漸漸不是一家咖啡館的必選項,有誠意、有記憶點的產品,和用心的顧客維護才是。

3、家裡沒礦,也開得起咖啡館了

店中店模式,像是開咖啡館的一次「低成本彩排」,或者「權宜之計」。

熊棘把店中店總結成4個字:投石問路。先把品牌做起來,再去開店。

「當你對未來方向摸不準、實力沒那麼強大時,店中店是一種降低運營、試錯成本,去摸清市場的規律的方式。」

試錯成本降下來,就算家裡沒礦,也能先從「店中店」開起來。

總之,店中店提供了一種實現咖啡夢想的可能:不在一開始就all in,先證明這條路能走。

相關焦點

  • 3㎡實現夢想?咖啡館越開越小,最近流行「店中店」!
    導語:最近,我陸續看了3家超迷你的咖啡「店中店」。它們開在茶飲店裡、進口超市裡、自行車店裡,最小的只有3平米。不起眼,但都有穩定的客群,而且出杯量不低。當實力沒那麼強大時,「店中店」,也許是實現咖啡夢想的好路徑?
  • 為什麼我們都有一個開咖啡館的夢想?
    畢業對未來充滿迷茫的時候,甚至有想過,實在不行就開一家咖啡館吧。花店、書店、咖啡館,好像是所有人都曾有過的美好夢想,尤其在打工人與內卷頻頻被提及的當下。最近工作裡遇到了很多已經擁有製作咖啡技能的人們,他們雖然還沒有自己的咖啡館,卻在為這個曾經被擱淺的夢想,做著準備。
  • 一天內讓52萬人實現開咖啡館的夢想,它是怎麼做的?
    連咖啡在它的小程序裡上線了個「口袋咖啡館」,讓那些夢想開咖啡館的人們過了一把癮,大家精心設計起了自己的咖啡館,並紛紛曬在朋友圈裡——從數據上來看,在52萬個咖啡館中,10%以上的實現了真實銷售,普通用戶中最多的一天賣出了200多杯咖啡,網紅指數達到2000+,整體效果還是很不錯的。2. 它不僅是在賣商品,它玩的是社交。
  • 南京最小的咖啡館都在這裡,小到3㎡的路邊攤(附全國小咖啡館集合)
    只有3㎡,I U CAFE是南京最小的一家咖啡館。十六元的卡布奇諾、十八元的法式風味拿鐵,價格在新街口地區也是相當親民了。老闆自製了許多乾花布置在店裡,很有格調,有時也會送一些給買咖啡的客人。創意咖啡是這家店獨有的特色,墨西哥拿鐵滑順的口感中加入了墨西哥辣椒,像是透著辣椒孜然燒烤味的咖啡;加州日出是在咖啡中加入了橙皮;南非茶拿鐵有清淡的木香,入口又是奶茶的柔順;奧爾良咖啡無論是外觀還是口感都令人驚豔。咖啡豆都是老闆自家烘焙的,可以在店裡直接買老闆烘焙的豆子。
  • 只想開一家小小咖啡館——也許這是最容易實現的夢想
    譬如今年10月再次去曼谷,認真地去逛了當地的咖啡館,顛覆了我對這個城市的固有印象。曼谷不僅是熱帶島嶼的中轉站,這裡還有著數量驚人的咖啡館。它們各具特色,多數充滿設計感,而且幾乎每家店都能做出一杯足夠好的咖啡。
  • 世界級咖啡大師林東源:夢想,不能只是開家咖啡館……
    很多人都有開咖啡館的夢想,但如果真的開了咖啡館,你是否知道如何讓店成功經營下去呢
  • 一個獨立咖啡館的教訓:菜單越厚,反而越賺錢?
    最近,和幾位咖啡館老闆聊天中,我發現一個新趨勢:過去推崇的菜單簡潔、精細,越來越不好用了。拋棄時髦的IPAD,「退化」到更寬、更厚的冊子菜單,不僅效率變高了,連營業額一月都增加了好幾萬。看完下面這些案例,你可能需要準備換菜單了。
  • 我開了兩家咖啡館,都沒賺到錢
    很多人心裡有咖啡館夢,因為覺得這工作輕鬆、有情趣、還賺錢。其實開咖啡館這件事呢,情趣是有的,輕鬆談不上,賺錢嘛,呵呵。夢想有時候真的挺貴,不努力就賺錢這事,那得運氣好到什麼地步啊?作為專業補刀專家,就喜歡看你們被扎時的小確喪。想看這種刀刀見肉的文章,可以掃碼關注我的小號:艾小羊生活會。
  • 開哪種店現在最有前景?2020年開什麼店賺錢?
    2、雞排店雞排小吃具有口味多樣、食用方便、出餐快等特色,深度契合當下社會人們高節奏的日常生活,因此成為眾多消費者鍾愛的休閒美食。炸雞排小吃投資小、回本快,成為很多初次創業者和小成本創業者的投資首選。3、幼兒園每名幼兒每月學費100元計算,一年10個月約為1000元,招收30名幼兒的年收入約為30000元。農村人現在也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如果你能歌善舞,富有愛心,家裡住房寬敞,可考慮開辦一家幼兒園。開幼兒園的主要投資是購置玩具,可量力而行。
  • 肯德基母公司在上海開家咖啡館,也想當網紅店
    6 月初,上海人民廣場出現了一家新的咖啡店:白色的室內設計,藍色霓虹燈招牌 COFFii & JOY,如果不是收銀系統顯示「上海肯德基有限公司」,可能很少有人發現這是肯德基和必勝客的母公司百勝中國開的咖啡館。
  • 一天新增50萬+咖啡館,這款0成本開店賣咖啡的遊戲,是怎麼玩的?
    開家夢想中的咖啡館,是很多人深埋心中的小理想。然而,幻想中的風花雪月終究敵不過現實的柴米油鹽,夢想往往止步於夢想。但最近,連咖啡上線了一款小遊戲,可以在手機裡不花錢開店賣咖啡了。值得興奮的是,這個想法現在可以實現了——最近,連咖啡上線了一款「口袋咖啡館」的小程序,用戶可以在手機裡開家專屬自己的咖啡館,並且真的可以在線上售賣咖啡!
  • 超大店:1200平獨立咖啡館、挨著星巴克開,這是什麼玩法?
    Sugarman素飲·糖人(以下簡稱糖人),是我採訪過最大的獨立咖啡館。1200平面積,還大膽地開在了星巴克隔壁。開業4年,年營業額做到了800萬。在「能開小就不開大」、10平小店盛行的咖啡圈,這種「特大型咖啡館」是怎樣生存的?
  • 開個淘寶店:興趣、夢想還是生意?
    大師相繼隕落,明星人設崩塌,萬事皆成談資,夢想已成笑話,從小確幸到喪文化,從中年焦慮到佛系人生。周圍「喪」的氛圍此起彼伏,雙十一、雙十二的年度狂歡,也沒有為繁忙的年末增色太多。工作越是忙的時候,越容易羨慕那些不用上班的人 。
  • 靠賣炸雞實現了開Supreme店的夢想?為熱愛而努力才算是真潮人!
    但它和Supreme又有什麼關係呢,難道Supreme最近搞起了炸雞?當然不是。今天給大家講一個關於Supreme和炸雞的故事,也關於夢想和現實。上面這個這個名叫大臉雞排的炸雞店老闆張力剛是一位Supreme的忠實粉絲,同時他也一名板仔,在2004年就開始做起了滑板生意,可惜收入低微,不足以支撐他維持自己的夢想,於是他決定租一輛餐車,推到學校周邊賣起了炸雞,想在夢想和現實之間尋求共存。令他沒想到的是,由於他的策略越做越好,產品也逐漸有了特色,慢慢地打響了自己的名氣,自然而然也引來了許多加盟商。
  • 韓劇粉捧紅韓式咖啡館 杭州上半年開出7家店
    今年年初起,杭城咖啡愛好者之間口口相傳的「流行」,已從大眾耳熟能詳的歐美咖啡大牌,轉移到了一家家以「氛圍」為賣點的韓式咖啡館。  繼Caffe bene(中文名為「咖啡陪你」)入駐杭城之後,漫咖啡、Homewood等多家印有「我來自韓國」標記的咖啡館,已經接二連三在杭城跑馬圈地,試圖讓全城氤滿咖啡香。
  • 夢想咖啡館
    在家有個很壞的習慣,但凡坐著,就忍不住躺下,像葛優一樣癱在椅子上。嘗試過葛優躺的人應該知道,躺多了腰酸背疼得不像話,而且渾身無力,深感時日無多內憂外患。 於是儘可能去咖啡館,一開始去市區的,有家green&safe的簡餐店常去,椅子不舒服,咖啡也一般,人巨多,還都是帶小孩來的媽媽。
  • 《浪姐》沈夢辰攜良品鋪子開奶昔店神秘菜單曝光,滿屏越吃越瘦黑科技
    這兩天,一家「越吃越輕盈奶昔店」突然冒出,微博上引發關注,據傳和《乘風破浪》中被認為「輸了C位 贏得漂亮」的沈夢辰有關聯。明星創業不奇怪,好奇的是其創業的打開方式。沈夢辰不僅自身保持輕盈身材,還讓準男友杜海濤成功減掉30斤。據傳沈夢辰奶昔店神秘菜單,是號稱」能越吃越瘦「的奶茶,讓不少小姐姐好奇什麼來頭。
  • 山谷間開了一家絕美咖啡館,​ 老闆是把生活過成了詩!
    黃山氣象臺2021年1月14日天氣:晴16℃/3℃在這個遍地都是奶茶店的時代人手一杯奶茶似乎成為一種習慣
  • 街邊的雞排店真的賺錢嗎?全國的門店越開越多,靠的是什麼?
    在很多人眼裡,雞排店的利潤並不高,因為現在一塊不小的雞排只賣十塊錢,甚至還會送一瓶飲料。但是很多雞排店的門店都是在開在優質地段,租金很貴。而且在城市中,雞排店的競爭也很強,幾乎走幾步就能看到一個,再加上雞肉成本、人工費用等等,賣雞排的利潤空間似乎被縮小很多了。
  • 娃哈哈開茶飲店,人均15元,要開一萬家店!
    娃哈哈開茶飲店了!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那個中國最大、全球第五名的食品飲料巨頭娃哈哈。近日,娃哈哈在廣州開出首個直營茶飲店,主打「AD鈣奶+水果」的組合;定價也比較「美麗」,人均15元。董事長宗慶後還專門飛到廣州,為娃哈哈茶飲店站臺。宗慶後曾說:「開茶飲店屬於娃哈哈的『第三次創業』,並關乎生死!」國民度如此高的娃哈哈開出茶飲店,會有什麼不一樣?它有沒有機會在如今的茶飲紅海中突出重圍呢?主打「AD鈣奶+水果」組合,人均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