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某天我還身處大學校園,刷著手機新聞裡「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820萬人再創歷年新高,是租房市場每年新增的主力」,當時還在感嘆,大學畢業後不僅工作需要面臨競爭,估計租房也是。
僅僅只過去一年,2019年,我就加入了泱泱租房大軍。出生於95後的我目前工作已有大半年,「一線城市租房新增主力」就是我被貼上的標籤。
被訪者 | 95後小桃
寫作者 | 孫小乖
01.
出生在瀋陽的我,大學考到了上海。高中那會兒刮「沙塵暴」,有次差點沒把我撂倒在上課的路上,因為實在扛不住冬天的霧霾,所以當時志願填的清一溜的南方大學,2015年,我如願進入了上海交大。
2019年6月大學畢業,由於我們同寢室的幾個關係一直挺好,所以想離校後也能一起合租。
其中有個室友想考研,所以大家想就近在閔行校區附近的劍川路上租個房子。我們找到了學校附近的某中介公司,最終選中了2套房,一套在校門出門走2個街口的位置,另外一個稍遠些。
因為稍遠些的租金便宜,開始的時候我們和房東協商先租一周進去體驗一下,再考慮是否租三個月,結果卻被臨時放了鴿子。
七八月份的炎炎夏日裡,我們幾個女生實在是受夠了三天兩頭看房的麻煩,氣憤之下,就選擇了那間租金貴但離校近的房子。這是套三室一廳一衛的房子,租金4200元/月,四人分攤費用,整個屋子看起來也不錯,廚房木地板貼牆紙都很新。
02.
這是我們第一次籤租房合同。由於初次租房經驗不足,加上沒能仔細好好看房,為未來埋下了隱患。
中介說要先給五百元定金,才能把房源鎖住,不再讓其他人來看房。於是,我們給了第一筆錢。
等到晚上籤正式合同的時候,我們明確提出只租三個月就考研並且之後不會續租住了。中介說公司沒有籤三個月的合同先例,最短要籤半年,如果實際情況只住三個月,快到期的時候再請中介聯繫轉租即可,押金在七個工作日之內也可退出來。
入住之後,才發現房子有很多問題。才住進去剛三天,衛生間洗手池漏水,洗衣機滾筒不轉和空調漏水等一大堆的麻煩。雖說房東答應了會付物業費和承擔維修,但是每次都等很久才有維修人員上門。
快到兩個月的時候,房東來收下一季度的房租,我們聯繫當時負責的中介轉租,沒想到中介卻反口說不知道有此事。晚上八點再次聯繫上後,他表示期望轉租成功後能給五百元「辛苦費」,可能是發現了我們的猶豫,九點多我們又再次收到了消息,說可以先給兩百,事成之後再給結清。
就這樣,首次租房,我們四個剛出校園就交了一千元的「學費」。
03.
由於996工作的原因,如果繼續住在學校附近,我每天需從5號線劍川路到虹漕路往返2個多小時,路程實在太耗時耗力,我決定在公司附近找個房子住。之後,我也就告別了大學室友,停止了與她們合租的生涯。
由於上一次的租房經驗,這次租房,我提前做了很多功課。
首先是去知乎豆瓣逛了一圈,了解到上海的租房模式大致有幾種:房東自己出租的直租房源,整房合租,廚房衛生間公共使用;還有由平臺來運營維護的房源,需要交一定的管理服務費。
此外,我還聽取了師哥師姐們的經驗:如果找個人房東直租,最好租那種裝修稍微好一點的房子,那麼房東個人也會比較愛惜,如果房子本身就很爛了,後期維修就別想了,房東根本不會管的。遇到人品差的,也能和你扯皮讓你背鍋。
如果租住品牌公寓的話,一定要找正規的口碑好的,尤其要注意規避租賃貸,尤其是應屆生,現在跳槽太普遍了,很多人可能在一個公司堅持不了一年,如此一來,中途解約就會成為麻煩。
04.
於我而言,在選擇房源上,要能離公司近,還期望能看到我的室友是啥樣的,以及合同上寫明能退我全部押金的。
另外,超市、便利店、地鐵站、公交站、餐飲店、快遞代取點這些周邊環境,都是我這個作為95後首要考慮的幾個要點,有了這些才能「懶」的更方便。
於是,對上海已經「輕車熟路」的我,開始了第二次的租房經歷。這次我通過某長租公寓平臺找的房子,被委託的是一套徐匯區的老兩室戶。
我約上了部門同事陪我去看房,巧的是,聽房屋管家說這個75平兩室戶是由同集團其他板塊的一對小夫妻早些年買下來的,2015年買的時候是300萬,現在二手房已經賣到了580萬。他們和平臺籤了5年的長租合同。
房子位於整個小區的最裡面,雖然步行到小區門口要近10分鐘,但是好在六樓的景觀不錯陽光也足,房子裝修簡潔乾淨。主臥帶陽臺近32平,但稍貴些租金3300元,次臥租金2000元,看了陽臺後我果斷選了主臥。不到一周的時間,次臥也被租了出去。
我月收入到手7500元,剛租下主臥兩個月,近1/2的工資交了房租,對於剛踏入職場的我而言生活過的太「困苦」了。有同事提議一起同住,可以分攤房租,起先我還是有些猶豫,雖然這個主臥足夠大,但共享一個房間還是有些膈應。她也看出我的遲疑,建議可利用房間自身的格局和家具,中間用大衣櫥隔開,相當於將房間隔成了2個小空間。
我如果想要作為「新新人類」有獨立的空間就必須付出一半的工資,過上拮据的日子,但如果想要生活有點盼頭,就必須得接受一間房間裡住兩個人。這就是我們當下這一代95後「租房要合租、工作996」的無奈。
我選擇暫和生活妥協。當天晚上我就和新室友在閒魚上淘了個可拆洗的沙發,還添置了二手的微波爐和烤箱,把租房的地方打造成自己的「家」。
我租住的附近有個師範大學,裡面的餐飲店價格相比外面都會便宜很多在,這能省下不少生活費,周邊環境各方面也都很便利。
這次,我終於開始了相對順利一點的租房生活。
05.
總體而言,在半年時間裡我經歷了第一次和中介打交道、第一次接觸租房平臺,與我個人而言也是一種成長。
未來,我應該還會考慮長租公寓平臺,甚至去嘗試租住連鎖集中式長租公寓品牌,範圍內設置咖啡廳餐吧等社交場所,也減少了我的社交的成本。
在我看來,長租公寓有幾大優勢:解決了租客權益被房東、中介人員隨意侵害的問題;服務管理也更好。比起普通民宅出租,更有安全性,而且裝修也更為統一和精緻,這也是吸引我的重要因素。
當然,目前市面上長租公寓也有些問題,品質口碑參差不齊,不同品牌服務質量也不同,而且交通和地理位置沒有宣傳的那麼方便。
越來越多我身邊的95後同齡人,或是畢業1-3年的小白領們,月收入幾乎都達到1萬元/月,我們都願意拿出2000-4000元/月的來支付房租,選擇更好的居住體驗。
畢竟我們95後說的最多的就是,「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來源:丁祖昱評樓市)
【關注百家號樂居財經,洞悉房產市場風雲變化。】
文章來源:丁祖昱評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