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臺新收到一位網友的求職困擾:
我應聘面試時,他們說一個月工資5000+,可是等到上班我才知道變成了2000+。用各種理由給我畫餅,把我騙進了公司,該怎麼辦?
說實話,在現實職場中這是很多公司招聘的常用手段,尤其現在走入職場的都是95後和需要換工作的人了,不總結經驗,非常容易被騙。
我前同事就遇到過,她還是個95後,而且比這個更為狗血。希望你能從他的故事中借鑑參考一下:
她在招聘網上看到崗位工資是8000起,非常開心地就精心準備了簡歷和資料去面試了。一天就面完了初審和覆審,經理就讓她回去等通知。6天以後告訴她通過了,她本來還想在人事面試的時候問一下工資的,沒想到直接就通過了。
但想想標的是8000,也差不到哪兒去,於是就去籤合同了。等她見到合同的時候才傻眼了,合同上的金額縮水了2000.問人事這才知道試用期是6000,她有些不開心地籤了字。畢竟6000也還可以了,轉正了還是能高回來的。辛辛苦苦幹了一個月,發工資的時候她又被結結實實虐了一次,到手只有4000+。
老員工告訴她,因為公司交社保和公積金交得挺多的(她後來發現扣得很多,但公司交得卻不多)。她真心欲哭無淚,但是已經籤了合同又上了一個月的班了,現在辭職再重新找又要費一番功夫,而且既然五險一金交的高,怎麼也是自己的,那就算了吧!於是只好硬著頭皮繼續上班。
3個月以後,她按照流程提交了轉正申請,卻遲遲沒有收到轉正通知。按照以往的經驗,只要試用期表現沒問題,轉正都只是走個過場而已。於是她又去打聽,這回老員工的話真的讓她五雷轟頂。原來這家公司的轉正時間是3-6個月,3個月轉正的是極為優秀的員工,特別好的也是4個月,一般都是5-6個月。
可想而知了,大部分人都是5-6個月。這時候我同事是挺生氣的了,覺得這家公司非常忽悠人。但公司有明確規定員工之間不能私下談論工資,大家似乎也習慣了不會互相打聽和主動告知。所以我同事雖然人緣還不錯,但在這方面還真的沒人提醒她。
最後等到5個月轉正的時候,她看著7000+的帳面工資欲哭無淚,因為去掉五險一金,她只拿得到不到6000塊。她的工作非常辛苦,996都是奢侈了,平時下班幾乎都是看不到落日的。
她用長達6個月的時間才知道了這家公司多麼坑人,最後下定決心還是離職了。雖然總的說來待遇還不錯,但是在工資上這樣層層糾結,她對這家公司已然好感全無。
不僅如此,在離職時因為跟領導鬧得僵,在離職單上,領導給她的批語是:極度不配合。
她氣的渾身發抖,拿到工資後立刻衝到辦公室,伸手就是一巴掌:我面試的時候說好工資八千,上了班了變成四千,給你任勞任怨幹了整整半年,現在落這麼個下場!狗才給你打工!
實際生活中這種情況其實真的還不少。很多人沒看清楚或者在面試時不好意思主動問工資,導致最後被公司騙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猜一下我同事待的是哪家公司,挺出名的)。
作為員工,其實是非常弱勢的。在開始面試或者之前就一定要問清楚薪資狀況。那麼一般情況下帳面工資和實際工資的差距在哪兒呢?
總的來說,實際拿到手的和招聘網開出的工資差距基本都來自加班費、提成或者試用期轉正的差額。
如果是加班費,那就不必說太多了,是當真把人做苦力使。很有可能實際加班的費用還沒有他們標的那麼高,到時候公司也許會說,是你自己加班沒達到他們的標準來搪塞。
如果是提成,就要了解清楚提成的具體結構和計算方式。有些公司的提成很模糊,沒有明確的核算標準,實際也是對我們員工非常不公平的,這種公司也是非常剝削員工的,建議不要去。
如果是試用期轉正,那麼月薪從4000-6000的跨度說明轉正後的員工也會分等級,有的能漲到4000,有的就能漲到6000.那麼轉正的評判標準是什麼,要問清楚。
我那位同事轉正只有7000+(還是帳面工資),就是因為他們轉正還有梯隊分級。
如果在面試詢問工資等級時,人事或者面試的管理層避而不談,或者說得特別模糊、打太極,那麼也要慎重考慮是否加入。
薪資是我們員工最重視的,大家工作都是為了賺錢。將員工的工資清晰化的公司相對來說無論是體制還是企業文化都是相對正面的,起碼代表了他們在為員工考慮。
而什麼都像我同事遇到的那樣,故意什麼都不告訴你,一步步把你帶入陷阱的。這種公司只能算吸血公司了,就算你幹得非常好,極為努力。公司為了自身利益,也不會讓你得到相應的報酬。
這樣的工作千萬不能進。開始就出爾反爾,必然沒有考慮員工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