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學英語,老師說,警察的單詞是policeman,長大後,我們發現西方社會再也不用這個詞來指警察,因為這個詞帶有#性別歧視#的色彩。
如果你對一個女警察說她是policeman,就是對她非常大的冒犯。因此,稱呼警察,一律用police officer,不管是男是女,職位或高或低。
英語中的性別歧視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直爭議不斷的話題,隨著婦女解放運動的開展,西方社會對於英語中的性別歧視特別敏感,如果有人對女性講話時用了有歧視性含義的語言,就會被指責為「性別歧視者」(Sexist)。
在西方社會,性別歧視雖然不及種族歧視那麼廣受關注,但也不是一個小問題,誰要是被扣上性別歧視的帽子,TA會被整個社會所鄙視,工作和生活都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
婦女解放運動讓女性在社會的各個方面開始扮演越來越多的重要角色,女人也能撐起半邊天!過去的主席都是男的,都稱chairman,但也有女性擔任主席呀,稱一個女主席為chairman,讓女權主義者覺得不妥,於是就有了chairwoman。
同樣,政府部門的發言人之前一般都是男的,所以發言人都叫spokesman,後來出現了女發言人,女權主義者不接受發言人專指男人的內涵,spokeswoman就出現了。
漸漸地,在語言方面體現男女平等就成了一種趨勢。在變化的過程中,英語名詞和稱呼有了新的擴展,「推銷員」從salesman變成了salesperson,「生意人」從businessman變成了businessperson,「郵遞員」從postman變成了postal worker(或letter carrier)。
「家庭主婦」從house wife 變成了home maker(家庭主婦,一家之主?)「手工製作」從man-made變成了handmade,「氣象預報員」從weatherman變成了weather forecaster,「消防員」從fireman變成了firefighter……
此外,現在的「監工(工頭)」supervisor在很多場合已取代了foreman,過去的「垃圾搬運工」garbage men已經被garbage collector所取代了,過去的「空中小姐」stewardess(或air hostess)恐怕都要改成flight attendant了。
這一類的例子很多,在使用英語的時候該多加注意,這些細小的地方也能體現一個人的素質。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隨著男女平等的呼聲越來越高,社會對某些英語詞彙的變化也發生了很多爭論,有許多很有趣的見解。
比如,對男性的稱呼用Mr,人們無法談判這個「先生」是否已婚,而對女性的稱呼卻要有已婚和未婚的區別,如:Mrs和Miss。女權主義者認為這一點不公平,憑什麼男的稱呼就不分已婚和未婚,卻要給女性貼標籤呢?這不就是歧視嗎?
所以在英語中就有了模糊已婚和未婚的稱呼Ms。在Ms剛出現的時候,還真的有人對此不滿,他們譏諷地說:在有些國家,人們無論男女都互相稱呼「同志」(comrade),這不是最公平嗎?要不我們也互相稱comrade吧。
還有人提議,「人類」一詞不可以是man,而應該用human,還有人說human裡面也有man,因此,「人類」應該用people,「全世界的人類」應該表達為the peoples of the world。
這些人還提議將manufacture(手工製作)改為produce。更有人提出了一些極端的例子,例如,建議將history(歷史)改為herstory,理由是英文的「歷史」裡面只含有男的his而沒有女性成分。
還有人質問,為什麼男人man還要佔據女人woman的位置(後三個字母是男人的man)?有人調侃說,人為女人所生,那是正常的。
調侃者又不忘加一句,美國英語的大學一年級學生都是freshman,總不能改成freshperson吧?但極端女權主義者很認真,這些人希望「婦女」一詞用woperson。
這下惹煩了很多人,有人反問,下水道(井蓋兒)的「入口」在英語裡是manhole,肥料(動物糞便)是manure,是不是要把manhole和manure都改成personhole和personure啊?要不要再來一個womanure呢?
其實,什麼事情都不應該走極端。女權主義者為了追求男女平等,很多做法明顯都過界了,甚至有人提議,女人也應該像男人一樣,可以在某些公共場合裸露上身,哎,這又是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