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優惠來襲
K+Live Express課程全球持續火熱招生中,預定3周 K+Live Express 課程可享受免費送1周,把握機會,純正英美課堂搬回家!
英國常被調侃「除了炸魚薯條真沒什麼可吃的」,這道由炸魚和薯條組成的常見小吃,卻是英國人心中的國粹美食,地位非比尋常。
在一份「你認為什麼東西最能代表英國?」的調查投票中,炸魚薯條打敗了披頭四樂隊、莎士比亞、下午茶、英國女王和白金漢宮,成為英國人心目中的最高象徵。
1.為什麼是炸魚?
其實英國人不是很愛吃魚,在中世紀的英國民間,或許受意識形態的影響,人們普遍認為魚肉是比牛肉和鹿肉低一等的食物,曾廣泛認為魚肉「營養不良」,多吃無益。
莎士比亞在《亨利四世》中就有提到:「這種不苟言笑的孩子從來不會有什麼出息……他們平常吃的無非是些魚類,所以他們都有一種貧血症。」
吃魚能吃出貧血,中世紀英國人民的碰瓷能力也是相當了得。
炸魚最早出現在17世紀,做法來源於猶太人,在猶太人的傳統裡,安息日不能做飯,於是周五提前做好便於保存的炸魚成為猶太人的習俗。
19世紀,英國工業蓬勃發展,對數以萬計工廠的工人階級來說,新鮮又便宜的魚肉是其補充蛋白質性價比最高的選擇。隨著猶太人大量移民到英國,安息日保存炸魚的傳統無疑推動了炸魚文化在英國的進一步發展。
2.為什麼是炸薯條?
薯條是誰發明的?對不起,不清楚。作為一種全球化的食物,薯條的身世撲朔迷離,法國和比利時都爭著要當薯條的爸爸。
在19世紀薯條已經傳到了英國,英國工人階級每天不得不接受高強度的工作,工人們急切需要方便快捷、高熱量的食物來維持體力,所以方便快捷又便宜又能充飢的薯條是一種非常適合的食物。
依據英國BBC公司的統計,在1881年,英國每周人均土豆消耗量是6公斤。
按照英國牛津英語辭典的記載,「英式薯條(chips)」一詞最早出現在查爾斯·狄更斯的《雙城記》裡:「將薯條入油、充分炸透。」炸魚薯條裡的薯條算是英式薯條,與美式快餐裡的細炸薯條略有不同。
3.魚和薯條組CP,走向飲食巔峰
在工廠門口的炸薯條攤位擺出後不久,猶太人也擺出了自己的炸魚攤。兩種攤位一開始競爭客源,針鋒相對,不久頭腦靈活的猶太人就醒悟過來:為什麼不把兩者合二為一來賣呢?
不得不說猶太人民確實具有非常好的商業觸覺,在19世紀下半葉的社會環境中,炸魚和炸薯條的合作逐漸形成了。英國第一家炸魚薯條店的經營者約瑟夫·馬林是個羅馬尼亞猶太人,1860年他在倫敦Old Ford街擁有一家叫做Marlin's 的店。
炸魚薯條對英國人來說是件大事。曾經以油墨報紙包裹的包裝,據說還一定得是當天的泰晤士報,這樣就可以一邊吃著美食一邊看新聞了。曾經的報紙包裝早已被更環保的紙餐盒替代,簡陋油鍋支起的攤位也已變身成連鎖規範的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