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調侃說世界上最薄的三本書分別是義大利戰爭英雄,美國歷史,還有就是英國菜譜。
這個說法的確巧妙,英國假如要拍一部《舌尖上的英國》,大概真的只需要兩種食物,那就是魚和薯條。
炸魚薯條也叫fish & chips,是一種在英國已經流傳了幾百年的傳統食物。
時至今日,無論是英國的街邊小攤還是五星級大飯店,菜單上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它最早起源於18世紀末的工業革命時期,出現在英格蘭北部。
地屬島國的英倫盛產大塊的馬鈴薯和肉質鮮嫩的鱈魚,由於兩者便宜的價格,他們便成為了工頭提供的工作便餐。
在常年陰雨連連的英格蘭北部和北海海岸,熱騰騰的炸魚薯條組成拼盆的吃法,一直流傳至今。
有的人認為這樣簡單的搭配過於粗糙,於是在做法上也進行了改良。
為了保持其肉質的新鮮,他們發明了將這種魚裹上美味的漿粉進行炸制,食用時配上香脆的薯條和各種時令蔬菜沙;再輔以千島醬,甜辣醬等各種不同口味的奇特醬料,使其口感外脆裡嫩,細嫩潤滑。
淺淺的白色託盤上放著一整塊兒煎炸好的鱈魚,在店內溫暖的陽光下閃著燈光,卻絲毫沒有油膩之感,旁邊小山一樣堆著粗粗短短的薯條。
薯條的邊緣炸成了深色,盤子上邊還點綴著一小塊檸檬。
有樣學樣的將檸檬汁擠在魚肉上,一瞬間一股混合著水果清香,魚肉鮮香的味道便勾起了肚子裡的饞蟲。
當然,炸魚薯條的美味與它精細的製作工序是分不開的。
馬鈴薯要先經過機器的脫皮,再放入專門的炸條機將其自然處理,然後放入180°高溫的油爐裡,炸至顏色金黃才可以從油鍋中撈出。
魚肉的選擇也同樣重要,在英格蘭鱈魚是最常見的選擇,但是其他魚種,例如黑線鱈、歐鰈、鰩、角鮫也十分常見,在英格蘭北部和蘇格蘭地區就屬黑線鱈的味道最受好評。
就這樣將整塊的新鮮魚肉切成條狀或塊狀,滾上一層薄薄的油炸粉,整條放入170°的油溫裡,聽到譁譁的聲音後,就讓它們翻個面,直至魚肉全部浮起,魚皮呈現金黃色,炸魚便大功告成。
狄更斯在《霧都孤兒》中第一次寫到了炸魚薯條,從此後高唱著hey Jude的披頭四樂隊也酷愛這道菜,就連我們喜愛的英國玫瑰們閒暇時也會親自去品嘗最正宗的炸魚薯條。
它漸漸變成了一種無處不在的英倫符號。
多年的休閒快餐積澱,形成了炸魚薯條這道美味,漸漸地這道美食由歐洲流傳至美洲和澳洲大陸。
由於它新鮮美味而又方便快捷,幾百年來它一直是歐洲大陸和澳新地區老少皆宜的一道海鮮美食。
在盛產魚類的澳洲,售賣炸魚薯條的店鋪比比皆是,甚至星級酒店下至沙灘旁的快餐店,你都可以找到炸魚薯條的蹤跡。
其令人喜愛的大眾化程度甚至已經遠遠超過了它的發源地英國。
2006年由英國政府部門發起的英格蘭象徵評選顯示,除了板球和圓頂硬禮帽以外,炸魚薯條成為了公眾心中英格蘭的第一象徵。
無論世人如何詬病它的蒼白無味或是簡單粗糙,它都淡然自若地出現在英國人每一天的飯桌上,像一個優雅的伯爵一般,以一種一成不變的尊貴姿態守護著那一份已然流傳了幾個世紀的英倫味道。
#嚮往的美食#
關注公號「愛拼夢職前派」 獲得更多精彩
編輯:讓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