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10月6日電 通訊:油潑辣子VS炸魚薯條——一場「比拼」中英方言的新書發布會
新華社記者 張代蕾
「老虎吃天沒處下爪」,這是中國作家賈平凹長篇小說《高興》裡主角劉高興說的一句話。如何把這句「油潑辣子味」十足的中國話轉換成「炸魚薯條味」的英倫腔?這是英國翻譯家妮基·哈曼(中文名韓斌)曾經的挑戰,也成為《高興》英譯本發布會現場的熱議話題。
不久前,亞馬遜同步發行《高興》英文版的紙質書和電子書,將其介紹給183個國家的讀者。該書倫敦首發會日前在英國唯一中文書店光華書店舉行。譯者韓斌與眾人暢談翻譯這本書的經歷,交流心得體會,探討如何做好方言的翻譯。
身為英國翻譯家協會聯合主席之一的韓斌深知,文學作品翻譯永無完美可言。因此,她在發布會上特意設計了一個環節,鼓勵現場參與者用家鄉話將「老虎吃天沒處下爪」讀出來,並討論這句話如何更好地翻譯成地道英文。一時間,中國讀者的河南話、湖北話、甘肅話,西方讀者的加拿大英語、美國英語,在這間不大的書店裡輪番上陣,引發陣陣歡笑和掌聲。
一位剛剛買到《高興》的英國讀者對記者說:「我以前不知道中國話居然有這麼多方言,太奇妙了。學中文非常難,但幸好有翻譯文學能幫我了解中國。」
《高興》是一本充滿濃鬱陝西特色的小說。韓斌2008年第一次讀到它時立即被書中主人公所吸引。「劉高興是一個查理·卓別林式的人物,他的對白機智、幽默,我在閱讀時常會忍俊不禁。」她說,陝西方言的對白恰恰是她翻譯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
為了準確、傳神地翻譯這本書,她上網查閱資料,託朋友的朋友輾轉聯繫到一位來自陝西的華人讀者,幫忙確認一些方言的含義。韓斌還把一些重要問題匯總,直接寫信詢問原書作者賈平凹。
「賈平凹的幫助非常重要。比如,我不確定書裡提到的『土灶』是什麼樣子,他就給我手繪了一張畫,非常形象,一目了然,」韓斌說,「到最後,劉高興好像就在我腦子裡和我對話,我聽見他的聲音,翻譯出他的語言。」
韓斌20年前開始翻譯中國文學,翻譯過賈平凹的短篇《倒流河》,也曾把嚴歌苓、虹影、韓東等中國作家的作品譯介給英語讀者。她曾在英國大學教授漢語翻譯,從2011年開始從事專業文學翻譯工作。
她認為,大多數西方出版商不懂中文,譯者應該擔當起出版商和中國作家之間的重要媒介,把好的作品引薦給更多讀者。身為「中間人」,她見證了西方出版市場對中國文學譯作需求的逐年增長。韓斌說,每年12月份她都會把當年出版的英文版中國小說列一份清單。「這份清單『一年比一年長』。」
在發布會現場,說一口流利中文、在倫敦開書店的英國人麥可·謝靈厄姆告訴記者,相比中國當代小說,《紅樓夢》《西遊記》等經典名著在西方讀者中的認知度更高。因此,要推廣《高興》這樣的當代文學作品,以韓斌為代表的翻譯家們的努力非常重要,「像今天這樣的推介會要繼續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