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包括小編觀點旨在傳播娛樂正能量,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標題與內容相符且無虛假/誇大/誘導/不友好
電影安娜·卡列尼娜:述了貴婦安娜追求愛情,最後無奈自殺的故事!
給大家推薦《安娜·卡列尼娜》這部電影。安娜並沒有真正的愧疚,也沒有誰對誰錯,只是選擇而已。可悲的只是她的情人沒有和她做出相同的選擇而已。這是一種卡在中間的尷尬吧,控制不了離經叛道,卻捨棄不了傳統觀念和社會生活。女人不能為男人放棄尊嚴,放棄自己的世界,除非那個男人也願意扔掉原本擁有的一切,和你去一個全新的世界,一起從新開始,否則那個男人的愛將成為女人唯一擁有的東西,女人終將變得過於敏感。
男人永遠不會理解,女人一無所有的不安,男人終將對她失去興趣,而男人需要做的只是讓她相信,他不會離開,他只有她一個女人,那麼安心的女人將會毫不計較地支持他的工作,愛他的家人,因為她知道他們在愛情上是彼此的唯一,於是便願意在生活中成為一體,感同身受。然而安娜的情人卻不懂,他和旁人一起歧視那個因他才成為眾矢之的的女人,大概在他的家人也對安娜指手劃腳的時候,作為安娜唯一擁有的東西,他也沒有堅定地捍衛她,他懦弱的退縮,摧毀了安娜用愛情的勇敢打造的盾牌,終於讓安娜支離破碎。
誰人無過?兩個人是否能長長久久在於相遇後的選擇,而不在於相遇前各自的選擇。安娜大可回到原配的懷抱,不是原配不原諒她,只是她無法原諒自己,也是她不死心,不願意回歸平淡,她始終對情人抱有希望,如果她真心承認曾經的過錯,也決心改過,那將會有最好的結局。但她根本不想改過,所以原配對她的原諒就是一種負擔,她不希望被原諒,她只想被放逐。可惜她的情人並不渴望這樣的瘋狂,她的情人只享受地下情的刺激,她的情人想要的是兩全其美,把包住火的紙捅破了的安娜註定是葬身火車輪下的。
電影和原著是有差別的,沒時間讀原著而選擇快餐式的電影的我早就了解並接受了這一點。看完電影,我感覺安娜真是妥妥的湊不要臉,丈夫已經原諒她一次,她還繼續放肆。認為自己和渥倫斯基是真愛就不得了了,肆意去傷害別人的感情。而和渥倫斯基在一起時,有懷疑他和別人有肉體關係。我認為這種猜忌是由於她和渥倫斯基的關係就是建立在欲望之上的,所以她才會猜想渥倫斯基和別人的交往都是淫亂不堪的。至少在電影裡我沒有看出來他倆精神層面的志同道合,完全是兩個臉控。在她死之前,我就覺得她死的不會怎麼好看。
我又參考了《西方文學十五講》中對於原著的簡述,發現電影裡第二個缺失是並沒有塑造出卡列寧反面的性格,我看到的是其他貴婦說他是莫斯科的良心,各種誇耀,;他對妻子的一忍再忍,甚至撫養妻子和情婦所生的孩子。大部分時間在讀書,充其量給人以嚴肅沉悶的感覺。認為安娜拋夫棄子去找樂子,完全是自己作妖。而沒提到的,是他的虛偽,他對等級比他低的人敷衍了事,平級的人漫不經心,高級的人的諂媚逢迎。
就連發現妻子不忠後,他也否認自己是嫉妒,因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是不能起嫉妒之心的,按照《神曲》中的說法,嫉妒者是要下地獄的。所以他說服自己他對妻子的包容是在挽救另一個基督徒,就連安娜和他攤牌時他說的話都是那麼居高臨下,我看的時候也不免著急,好像被戴綠帽子的不是他一樣,如此平靜。我真想給他一個綠帽俠的稱號。了解了卡列寧的虛偽性格,安娜的所作所為也不像只看電影時那樣毫無道理了。
電影安娜·卡列尼娜:述了貴婦安娜追求愛情,最後無奈自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