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看見的,熄滅了

2020-12-16 羅廷鳳說娛樂

一八七八年,有人問託爾斯泰:「你寫作《安娜·卡列尼娜》的念頭是怎樣產生的?」

他躺在沙發上回答說:

「就像現在這樣,飯後我獨自躺在這張沙發上,吸著煙……我不知道我是在竭力思索呢,還是在與瞌睡作鬥爭,突然有一條非常漂亮的貴婦人的光胳膊在我面前掠過,我不由得仔細看看這個幻影。接著出現了肩膀、脖子,最後是一個美麗的女人的形象,她身穿白衣裳。她那雙含怨帶恨的眼睛看著我。幻影消失了,可是我已無法擺脫它,它日夜跟蹤著我。為了擺脫它,我必須給它找個化身。這就是寫作《安娜·卡列尼娜》的起因。」

作為和《包法利夫人》齊名的不朽經典,《安娜·卡列尼娜》同樣塑造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並且最後她也選擇了自殺。

不同的是,在作者福樓拜的筆下,包法利夫人的形象很容易得到我們理解,也很容易引起我們的批判,她是物慾橫流權貴至上的社會裡必然會形成的畸形產物。

安娜·卡列尼娜則不然,她的「造物主」列夫·託爾斯泰似乎傾盡全力讓我們看到一個幾近完美的女子:她美麗動人,魅力無限,見過她的男人幾乎都為她而傾倒;她出身不凡,舉止高雅,對身邊所見的苦難又有著那麼強烈的同情心;她才華橫溢,靈魂豐盈,毫不矯揉造作……

然而,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女人,卻越來越不能引起現代讀者的認可和理解。

在《安娜·卡列尼娜》的書評列表中,對安娜「自私」「作死「」善妒「」神經質「這樣的評價俯拾可見,而另一條故事線索裡的主人公列文則深得人心。

其實,沒有必要將安娜和列文放在對立的兩端,某種程度上,安娜和列文是一類人:他們同樣在內心懷有接近極端的理想主義,同樣對身邊的人的感受有著強烈的同理心,同樣在理想幻滅的時刻在自殺的邊緣徘徊……

只是列文的理想在勞動和家庭的體驗中完成了自我救贖,而安娜的理想依託的卻是缺乏根基的愛情,當這愛情無法再為她的理想提供養分時,她熄滅了。

仿佛《海的女兒》這個悽美的童話的現實版一樣,只是當我們看到」清晨,王子只找到船舷邊上紅日照耀的發光的一層泡沫「時,會淡淡的嘆息一聲;而當我們看到」她想站起來,閃開身子,可是一個冷酷無情的龐然大物撞到她的腦袋上,從她背上軋過「時,只會感到殘忍和不堪。

在描寫安娜之死的時候,一貫用接近白描的寫實手法記事的託翁卻難得地運用了春秋筆法:

」那支她曾經用來照著閱讀那本充滿憂慮、欺詐、悲哀和罪惡之書的蠟燭,閃出空前未有的光輝,把原來籠罩在黑暗中的一切都給她照個透亮,接著燭光發出輕微的嗶剝聲,昏暗下去,終於永遠熄滅了。「

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找到一個意味深長的指代:」那本充滿憂慮、欺詐、悲哀和罪惡之書「既是對安娜信仰的實指,也是對社會的指控——在安娜所處的上流社會,一個已婚的女子有男人追求並不露聲色地接受他的追求,這在旁觀者看來是件值得稱道的風流韻事。

比如伏倫斯基的母親,在她以為安娜和伏倫斯基的感情止於」風流韻事「的時候,她對兒子的行為是頗為自得的,畢竟,卡列寧的身份使得伏倫斯基也跟著增光添彩。

但是,當安娜主動放棄卡列寧的妻子的身份,對世人公開她和伏倫斯基的愛情以後,她的真情反而遭到整個社交圈的鄙棄,記得兒時讀這本書,序言中也是這樣介紹這段故事情節的,那時的我很不解:

即使在安娜主動公開和伏倫斯基的戀情之前,她的情事已早就被社交圈默認了,為什麼在她公開以後,所得的待遇就和先前有了天壤之別呢?

現在的我終於明白,因為,安娜的行為是對社會潛規則的大膽挑戰,她以一己之力對抗上流社會的虛偽和庸俗,揭下達官貴人們」夫唱婦隨「的遮羞布,引起的必然是上流社會的公憤

更何況,在他人眼中,她早已不是作為一個女人而存在於世人心中的形象,她是妻子,更是母親,在這樣的頭銜下,她理應讓她的婚姻保持原狀。在這樣孤立無援的境地裡,唯有而她的哥哥奧勃朗斯基對安娜的評價讓我動容:

你以為她是位女作家嗎?根本不是。她首先是個感情豐富的女人……

世人看到安娜顯赫的身份,看到安娜離經叛俗的行為,給予她太多的讚嘆或非議,卻唯獨沒有看到她的本質:她首先是一個感情豐富的女人。

所以因循守舊的卡列寧天生和她不是一路人,童年時受盡苦難的卡列寧早已把自己的感受圍在一堵心牆之中,他把這堵牆當作他抵禦傷害的武器,卻也把感受愛和學會去愛的機會也阻攔在高牆之外。

安娜的熱情和真摯,被他用理性解剖得支離破碎,所以當感情行將枯萎的安娜遇到同樣愛得瘋狂而痴迷的伏倫斯基以後,就立刻覺醒並意識到自己無法再和卡列寧生活下去。

在她看來,滿懷對別人的愛意卻留在卡列寧身邊是對婚姻的欺騙,所以她選擇尊重內心的忠誠,而在世人心中,所謂對婚姻的忠誠恰恰是即使婚姻變質,感情破裂,也仍然應當讓這個形式繼續下去。

於是安娜被看作離經叛道,被社交界「驅逐出境」,走上了危險的信仰崩塌的路途,這一路,她試圖不在意世人的眼光,卻無法避免地渴望得到認可;這一路,她試圖通過對窮苦的人施恩來堅定自己的價值,又被伏倫斯基冷漠地否定。

更為可怕的是,她看透了伏倫斯基無法使她的靈魂得到救贖,他原本是她心目中理想的存在,所以她把全部的愛意給予這個投射著她全部理想的對象身上,但當高光褪去,現實的壓力變成籠罩在他們心頭的烏雲以後,她終於發現,她愛的,不過是這世間一個與旁人無異的男子:

安娜這是第一次明白她同他的關係,這一點她以前總是避免去想的。「他在我身上追求的是什麼呀?與其說愛情,不如說是滿足他的虛榮心。」她回想起他們結合初期他說過的話和他那副很像馴順的獵狗似的神態。現在一切都證實了她的看法。「是的,他流露出虛榮心得到滿足的自豪。當然也有愛情,但多半是取得勝利時的得意。他原以得到我為榮。如今都已過去了。沒有什麼值得得意的了。沒有得意,只有羞恥。他從我身上得到了一切能得到的東西,如今再也不需要我了。他把我看作包袱,但又竭力裝作沒有忘恩負義。昨天他說溜了嘴,要我先離婚再結婚。他這是破釜沉舟,不讓自己有別的出路。他愛我,但愛得怎麼樣?熱情冷卻了……

所以,安娜愛上的,與其說是伏倫斯基這個人,毋寧說是愛情本身,她把她畢生對一切美的追求,關於品德,關於藝術,關於情感,關於信仰……全部寄托在愛情之上,因為,畢竟是愛情讓她從不自知的混沌中清醒,她便希望愛情指引她實現她心中的關於美的所有期待。

然而,愛上愛情是危險的,愛情本來就是動物兇猛的世界裡,難能可見的奢侈品,大部分人相信它存在,一些人認為自己擁有,而少數人在擁有以後又不斷驗證,然而唯美的夢是經不起拿現實去反覆驗證的,否則只會得到空虛。

我們需要相信,也渴望擁有,並應該珍惜所擁有的。如是,才能於靈魂的黑暗森林中一步步走出。

因為,很多時候,愛是嫉妒,愛是懲罰,愛是困頓,愛是選擇,愛是所有細微的旁觸,卻偏偏不是愛本身。

年少時,我不懂為什麼在安娜死後,託翁還要花大量的篇幅去寫列文的思想鬥爭和內心獨白,如今再讀,看到列文在幾乎連最親密的妻子都無法察覺的精神困境裡無法自拔,卻因為一場驚心動魄的大雷雨忽而發現自己對妻兒本能的珍惜時,突然明白:

安娜和列文,都渴望在生活中找到他們想要的答案,但其實生活沒有答案,因為,這世上本就沒有完全相同的現實問題,只有同樣的理想歸屬。正如這本書開頭所寫: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們唯有腳踏實地活下去,為自己的生命賦予獨一無二的色彩,直到走到生命的盡頭,才會恍然發現:

生活本身就是答案,它是我們生而為人最重要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安娜·卡列尼娜》合集
    安娜·卡列尼娜出身於名門貴族家庭,她家教良好,舉止優雅,熱愛文學和藝術,儘管已經育有一子,仍然美得像個不諳世事的少女。 她的丈夫在政府機關擔任要職,被人們稱為「傳說中的卡列寧」。他們住在豪華的莊園裡,夫妻和睦,孩子懂事,是那時所有人都羨慕的「幸福的家庭」。 但悲劇也從此誕生。
  • 重溫經典《安娜·卡列尼娜》:一場愛而不得的愛情悲劇
    《安娜·卡列尼娜》就是一部活的生活啟示錄。《安娜·卡列尼娜》從平淡的貴族社交和瑣碎的鄉村生活展開,作者通過高超的人物描寫技法,塑造栩栩如生的鮮活人物形象,人物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張複雜而龐大的關係網。作者以安娜和渥倫斯基的愛恨糾葛以及列文的故事和人生思考為主線展開了一系列對愛情、家庭、倫理道德、社會義務乃至生命的意義的追問和探索。
  • 《安娜·卡列尼娜》——俄羅斯近現代文學與文化崛起的裡程碑
    這是兩個國家不同的文學傳統,但是,《安娜·卡列尼娜》是一個例外,無論在情節結構還是文字表達上,它都是無可挑剔的,對於《安娜·卡列尼娜》全世界的作家都是服氣的。談起《安娜·卡列尼娜》,大家經常會說它有一種拱形的結構,一邊是安娜和伏倫斯基的關係,一邊是列文和吉娣的關係,這兩個情節開頭各自發展,最後逐漸靠攏,形成一個拱頂。
  • 真愛的盡頭 再讀《安娜·卡列尼娜》
    這是託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開篇的一句話。從這句話讀起,回想上次讀這本書的時間應該是三十年前了。但是,在之後,我在喜馬拉雅聽過兩次,這是在聽完第二次之後,再次讀《安娜·卡列尼娜》。當然,三十年前讀這本書與現在讀,在理解上完全不同,再說時間隔了這麼長,忘記的也差不多了。只是,通過音頻,託翁筆下的那些人物,跨越百年,來到我面前。再讀,他們在我的世界裡活了。
  • 高清放映《安娜·卡列尼娜》| 回到一八七八,重溫託爾斯泰創作的心路歷程
    這就是寫作《安娜·卡列尼娜》的起因。」當然,《安娜·卡列尼娜》的創作動機不會這樣簡單,安娜這個光豔照人的形象也並非產生於一次偶然的幻覺。託爾斯泰創作這部小說是著實費了一番功夫的。《安娜·卡列尼娜》創作於十九世紀七十年代(1873—1877),當時俄國正處於歷史大變動時期,古老的封建地主俄國受到西歐資本主義浪潮的猛烈衝擊。書中說道,「一切都顛倒了過來,一切都剛剛開始建立。」
  • 如何快速熄滅艾條,艾條用水熄滅
    艾灸之後艾條的熄滅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人,有時候是只用了一半,剩下的半截需要熄滅,有時候是一直用完了,最後剩下一點沒有燒完也需要熄滅;因為艾條本身是不容易熄滅的,如何熄滅艾條成了一個問題,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聊聊關於艾條熄滅的問題。
  • 【戲劇影展】《安娜·卡列尼娜》:俄語音樂劇高清影像恢弘再現 戰鬥民族浪漫起來也是很炫酷的
    安娜·卡列尼娜》《蔚藍深海》《海達·高布樂》……在這一系列企圖掙脫婚姻與家庭束縛、追尋自我的女性作品序列中,列夫·託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以其小說背景中19世紀後半葉沙皇俄國大地上的風雲變遷而著稱,成為細膩又不失歷史縱深的恢弘之作。
  • 豆瓣評分9.2《安娜·卡列尼娜》,在宿命與欲望的漩渦中掙扎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盧梭01、每一個渴望愛和被愛的靈魂,都要讀一讀《安娜·卡列尼娜》。哪怕你沒讀過《安娜·卡列尼娜》,你也肯定聽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著名的名言就出自這部小說的開場白。《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大文豪列夫·託爾斯泰的經典名著。豆瓣評分高達9.2分,在作家圈裡,沒人敢輕視《安娜·卡列尼娜》。
  • 電影安娜·卡列尼娜:述了貴婦安娜追求愛情,最後無奈自殺的故事
    文章內容包括小編觀點旨在傳播娛樂正能量,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標題與內容相符且無虛假/誇大/誘導/不友好電影安娜·卡列尼娜:述了貴婦安娜追求愛情,最後無奈自殺的故事!給大家推薦《安娜·卡列尼娜》這部電影。安娜並沒有真正的愧疚,也沒有誰對誰錯,只是選擇而已。
  • 沒有用完的艾條怎麼熄滅,用不完的艾條怎麼熄滅
    每年都有朋友問我沒有用完的艾條怎麼熄滅,尤其是剛艾灸的朋友容易遇到這個問題,今天寫個文章跟大家分析一下這方面的問題。艾灸沒有用完的艾條怎麼熄滅?如果只剩下追後一點火頭,可以把它插入隨身灸裡當作艾柱繼續艾灸,如果沒有隨身灸或者艾條只用了一半的話就可以考慮熄滅。
  • 讀書 《安娜·卡列尼娜》可以治牙痛,《百年孤獨》能治怕死
    《小說藥丸》(埃拉•柏紹德/蘇珊•埃爾德金 著 )如果你為偷情的衝動所困,可以去讀《包法利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但你是否注意到《安娜·卡列尼娜》還寫到了牙疼?
  • 印光大師:熄滅淫慾的簡便方法
    更何況那些違背天理、淫亂人倫、生前成為衣冠禽獸、死後墮入三途惡道的下流之徒,又怎能全都被人知道和看見!噫!色慾之害,真是殘酷熾烈,令人心驚可怕之極!忽然看見一個少婦,姿色無雙,美豔絕倫,三人一同追趕捉拿。這時少婦突然變臉,七孔流血,舌頭拖出一尺多長,兄弟三人同時被活生生嚇死。第二天家人找到了他們,救活一個,才知事情具體經過。被救活那一個,其後大病了幾個月才好,這戶人家從此禁止子孫夜晚再捉蟋蟀。這個美麗少婦沒有變臉之時,三人見後愛入骨髓,非要滿足淫心不可,待到少婦變臉之後,卻一下子被她嚇死,愛心立即化為烏有。
  • 不要因為澀味而熄滅對葡萄酒的好奇心
    不要因為澀味而熄滅對葡萄酒的好奇心 不要因為澀味而熄滅對葡萄酒的好奇心。 當你接受這個口感之後, 你會發現,葡萄酒比你想像中的更好!
  • 晚安英語丨別讓蠟燭熄滅
    別讓蠟燭熄滅A man had a little daughter—an only and much-loved child.
  • 菲利普·雅各泰詩歌精選|當我們的燈熄滅,誰在那兒歌唱?
    菲利普·雅各泰詩歌精選|當我們的燈熄滅,誰在那兒歌唱?誰在那兒歌唱,當我們的燈熄滅?沒有人知道。只有那顆心能聽見——那顆既不想佔有也不追求勝利的心。「夜是一座沉睡的大城……」夜是一座沉睡的大城,風吹著……它從遠方來,直到這床的避難所。這是六月的午夜。
  • 小學生優秀作文賞析——《生命之火的熄滅》《愛》《吹泡泡遊戲》
    生命之火的熄滅姥爺已故四年零五個月了,而今天又是清明節,我回到老家來祭拜姥爺。到了墓前,我一抬頭,看見那冰冷的石碑上刻著:何xx之墓。我不禁熱淚盈眶,回想到了往事。7歲那年,我開始去上補習班了,回家已很晚,每次一下車,就看見姥爺在路口等著我,路邊那排路燈還亮著,亮的耀眼,他還像以往一樣,一隻手牽著我的手,另一隻手捬著我的背,步伐穩健;不知什麼時候,路邊的燈滅了幾盞,姥爺也不再到路口來接我而是在遠遠的車站等我,我不以為然,還開玩笑得說姥爺變懶惰了,姥爺也只是笑笑不說話,殊不知姥爺已得了胃病;又過了不久,路口的燈至少有十盞滅了,而姥爺的病情也又近一步加劇了
  • 香火突然熄滅預示邪物纏身?
    我們也都知道上香是人與神之間的溝通方法,但如果香在中途熄滅了怎麼辦呢?拜到一半發現香熄了或是沒點著,可能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會感到很慌張,認為是不詳的預兆。其實不妨換個角度想,如果把香視為電話,沒點著或熄掉代表信號不好,那就重新點一次就好。
  • 《安娜·卡列尼娜》中絕世珠寶,展現動人的瞬間,讓人一秒淪陷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非常時尚的文藝電影。故事背景是風格華貴的歐洲宮廷生活,描述了上流社會階級的奢侈和繁榮,貴族們身上穿著各種各樣名貴的珠寶和服飾,成為電影中一大看點。接下來介紹一下出自該電影的一些珠寶,一起來欣賞來自西方宮廷的珠寶。
  • 燃氣灶打著火鬆手就滅或燃燒一會就熄滅是怎麼回事?
    燃氣灶的打著火燃燒一會又熄滅了?相信有不少的網友遇到這種情況,一般燃氣灶能打火但是突然熄滅是什麼原因導致?應該怎麼解決呢?今天蜜罐蟻小編給大家介紹下燃氣灶打著火燃燒幾秒鐘後又熄滅的常見原因和解決方法。1、電池不足燃氣灶如果電池用的時間長了,您開啟燃氣灶打火可能打著火也可能偶爾出現打不著的情況,打著火的時候有的時候燃燒一會又熄滅了,這個可以試著更換新的電池,如果更換電池不行,再想其它方法。
  • 《安娜·卡列尼娜》:99%的出軌女人受不了男人說這句話,女人的婚外情比火更熱比死更冷.
    《安娜·卡列尼娜》的女主就是如此。如果三十歲之前要讀兩本書,這本建議每個女人讀一遍。它會讓你受益無比,比任何情感讀物、雞湯成功學都管用。01.喪偶式婚姻《安娜·卡列尼娜》講述的是貴族婦女安娜追求愛情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