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胡洪泉,2017年,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惠水縣好花紅鎮三聯村任駐村工作隊長,剛到村裡時,沒有可以依賴的產業,年輕人都出去打工,村裡就剩老人孩子,為群眾找到一個能夠致富的產業,是我駐村工作的重心之一。 2019年,到三聯村駐村將近兩年的我,按照鎮黨委、政府的安排,將佛手瓜種植項目引入三聯村。
因受到疫情的影響,錯過了種植的最佳時節,前期雖然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但群眾們仍然不能打消顧慮、不願承擔風險,總是顧慮種不好、賣不出,哪怕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作出承諾,只要認領,種出來,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就以村合作社保底收購的方式,解決大家銷售問題,但群眾仍然不願接受。最後,只能以村合作社與農戶籤定租地,我及村支書、主任認領種植面積的方式來完成項目種植。 在種植佛手瓜的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多困難,面對家人反對、自己沒有種植經驗、不能抽出太多時間管理等難題,我沒有放棄也沒有氣餒,通過不斷的向家人解釋,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向有經驗的村的幹部、群眾去取經;抽出自己的休息時間進行田間管理。 自從開始種植佛手瓜,群眾們總是能在田間地頭看到我的身影,因為是第一年、第一次種植,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種植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自己去學習、去實踐、去摸索,只有自己真正的掌握了每步的知識,才能再下步的種植中,去指導別的農戶更好的發展佛手瓜種植,才能讓這一扶貧、富民項目真正落戶三聯村。 看著在田間地頭忙碌的我,當地群眾有讚揚的、有質疑的,面對不同的眼光,我只能更加耐心的作出回應,鼓勵、引導他們積極的參與進來。
經過我的帶動,我村2020年種植的70多畝佛手瓜已基本成活,並有兩戶群眾參與到佛手瓜種植中,共認領了50多畝的種植面積,在申報2021年佛手瓜種植項目中,全村共有40餘戶群眾報名種植,種植面積100餘畝。 看到越來越多的群眾加入到佛手瓜種植,我知道我得到了群眾的認可,我這一年的辛苦沒有白費。在後續的駐村工作中,我將繼續結合村裡實際,真正解決當地群眾「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真正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的問題,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力量。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楊 整理
胡洪泉
編輯 施昱凌
編審 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