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袁增偉通訊員周圓趙壯傑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在防控疫情阻擊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月14日,該院收治湛江首例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29日康復出院,系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首例康復出院患者。1月30日,中共湛江市委授予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危重醫學黨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記者近日深入採訪,聽他們講述一個個穿著厚厚防護服背後的故事。
感染科護士李麗莎:為省時間一整天不喝水
「全體護士取消休假,即刻返回市區待命!」除夕前夕護士長的一條簡訊通知,感染內科全體護理人員放棄休假,全部無條件返回市區待命上班。收到信息的那一刻,李麗莎有少許失落,但疫情就是命令,她當即取消了春節回老家探親計劃,立即返回醫院上班。「此刻心想我不是女兒、母親、妻子,而僅僅是一名被使命選中的護士!」
大年二十九,李麗莎的科室接收了湛江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人。為了不浪費穿脫防護服的時間及節省緊缺的防護物資,上班期間李麗莎不敢喝水,並穿上成人尿不溼,穿梭在負壓隔離病房,一呆就是一整天。「下班了脫掉這全身武裝,臉上全是護目鏡壓到的壓痕,刺痛刺痛的。」她指著臉上說。
年初六晚上醫院通知報名去湖北支援,她第一時間就報了名。「我之前也參加了2003年的非典工作,我是有經驗的,所以大家放心,我一定會安全歸來的!」
危重症科醫生袁彬凡:有些事是必須要去做的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副主任醫師袁彬凡日常工作需要接觸呼吸道感染、非感染的危重患者,插管搶救、支氣管鏡檢查、留取分泌物送檢和治療都是家常便飯。
近日,他接診了一名有家屬從武漢歸來後出現家庭成員群居性發熱的患者,在給他做咽拭子留取分泌物標本的時候,被患者面對面噴了一口痰。儘管醫護人員會嚴格按照規定做好隔離防護措施,但是感染風險還是存在的,幸好後來檢測結果出來是陰性。「有些檢查和治療是很迫切的,不能拖延,風險再大也要做。」他說。
袁彬凡出身醫生世家,父母都是醫生,妻子也是該院耳鼻喉科的醫生。對於他報名馳援武漢的事,他的妻子非常支持。妻子對他說:「作為醫生,作為黨員,能為國為民出一分力是義不容辭的。」
而當他跟父親說去湖北支援的想法時,父親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總要有人去的,隨你吧。」「其實我知道父親很擔心,但有些事是必須要去做的,即使我不做別人也會去做。那就從我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