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令丘山中人面四目的鳥,叫顒

2020-12-18 星語愛讀書

《山海經》南次三經中記載了一座火焰山,山上生活著一種奇怪的鳥,人面四目,貓頭鷹之身。我們先來看原文:

又東四百裡,曰令丘之山,無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條風自是出。有鳥焉,其狀如梟,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其鳴自號也,見則天下大旱。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再向東走四百裡的地方,有一座山叫令丘山,山上沒有草木,到處都有燻燻火焰在燃燒。山的南面有一個山谷,叫做中谷,東北風就從這中谷吹出來。

山中生活著一種鳥,長得很像貓頭鷹,它的臉像人的臉,卻長著四隻眼睛,耳朵也像人的耳朵。這種鳥的名字叫顒。

它發出的聲就像是在喊自己的名字,只要它一出現,天下就會大旱。

這裡說的令丘山在哪裡呢?有一種說法是它在今天的寮國境內,也有一種說法是在廣東和廣西境內。因為無法考證,就權當它在雞山,也就是廣東韶關的桂山再向東四百裡的地方吧。

令丘山上沒有草木,常年有火在燃燒,像是一座火山。那噴湧而出的火焰,是不是地下的巖漿呢?它的溫度是不是與新疆的火焰山一樣,熱得可以將人融化了一樣。

當然,令丘山一定不是新疆的火焰山,因為它在南方,它是南方的火焰山。

山南邊的峽谷裡有風吹過來,這浩浩山風就是東北風,從東北方向刮來,吹向西南方向。

我生長在北方,只知道西北風和東南風。秋天和冬天刮西北風,尤其是冬天,西北風像刀子一樣刮在臉上,給人冰冷刺痛的感覺。春天和夏天刮東南風,微風拂面,像母親的手在撫摸一樣,柔柔的、綿綿的,很溫暖的感覺。

我沒有領略過東北風,不知道東北風颳在臉上會是怎樣的一種感覺。不知道生活在廣東的人們有沒有領略過。

令丘山中生活著一種鳥,名字叫顒。我在想,生活在火山上的鳥,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鳥呢?它是不是火烈鳥呢?

我沒有見過火烈鳥,其實,我見過的鳥沒有幾種,除了麻雀、喜鵲、烏鴉,還有動物園裡見過的孔雀,人們提在籠子裡的八哥、鸚鵡,別的也無處去見。

火烈鳥,我只在圖片上見過,它全身的羽毛像火焰一樣熱烈,鶴一樣的漂亮美麗。

如此想來,這顒鳥,長著貓頭鷹一樣的身體,頭卻不像貓頭,人臉一樣,還四隻眼睛,它簡直就是一隻怪鳥。

怪鳥就生活在怪地方,就如同怪人和怪人生活在一起一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嘛。

是鳥總會叫。我喜歡聽鳥叫的聲音。我的鬧鐘聲音就是鳥叫聲,每天早晨我都在鳥兒的鳴叫聲裡睜開眼睛,迎接新的美好的一天。

這顒的叫聲,像是在叫自己的名字,顒,顒,像是人在趕驢,或者好像在說,愚,愚。我不喜歡這種叫聲。

不光是不喜歡這顒的叫聲,我連這種鳥也不喜歡,儘管它生活在火焰山上,常年被烈火炙烤著,很勇敢的樣子。但它只要一出現,天下就會大旱。

你想,有誰願意讓天下大旱啊,莊稼都被曬焦,到處都是飢腸轆轆的難民,君王的心還不碎了啊!

真希望這令丘山只是《山海經》中記載的一種傳說,它並不存,也希望這奇怪的顒也只是個傳說,不復存在,或者它早已滅絕。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山海經》中很多人面鳥身?其實大有來頭
    《山海經》是一部奇書。因為《山海經》裡所記載的各種生物,絕大多數在現實中很難找到。因此,《山海經》到底是在表述什麼,在後世一直存在巨大爭議。比如漢朝的司馬遷在修撰《史記》的時候,認為《山海經》所記載的內容是不足為信的。
  • 《山海經之南山經》——異獸篇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已失傳。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裡、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 山海經|叫猙的獸五尾一角,叫畢方的鳥是火神,還有一種獸叫天狗
    今天讀《山海經》中的章莪山和陰山。章莪山上有獸叫猙,有鳥叫畢方;陰山上有獸叫天狗。章莪山在長留山向西兩百八十裡的地方。據考證,章莪山在今天的青海湖境內。《山海經》裡說,章莪山上不長草木,但是有很多精美的玉石,還有豐富的青綠色的玉石,而且章莪山上的東西都非常怪異。
  • 比翼鳥是一種水鳥,在《山海經》中它的名字叫蠻蠻
    而比翼鳥就有點難理解了,莫不是兩隻鳥勾肩搭背地在天上飛?這種操作在交通上實屬違規,畢竟飛行是件嚴肅的事,空中禁止打鬧,飛行當保持距離。公子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比翼鳥並不常常在天上飛,他是一種水鳥,類似於野鴨鴛鴦的禽類。《西山經》有云:「西次三經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之澤,西望帝之搏獸之丘,東望淵。有木焉,員葉而白柎,赤華而黑理,其實如枳,食之宜子孫。
  • 崑崙之丘,野生西王母,怎麼就成為了王母娘娘?
    而相關傳說的來源,最早見於《山海經》。薩摩耶的黑流星梳理了一下,整部《山海經》,有三個地方提到了西王母。《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三百五十裡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有獸焉,其狀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見則其國大穰。
  • 山海經:並不是所有動物的腿都成雙,三條腿的鳥還真有
    文/公子唯晨當初魯迅先生在《阿長與山海經》中寫道:「曾經有過一部繪圖的《山海經》,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這一句話裡包含了《山海經》中極具典型的幾個記載,讀了《山海經》全文後,公子不得不說長著人面的動物可真多,以至於我都要懷疑記載中的
  • 老人發現「怪鳥」,專家說是《山海經》裡的鳳凰
    鳳凰,亦稱「鳳皇」,乃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其中雄鳥叫「鳳」,雌鳥為「凰」。鳳凰與龍的形象一樣,都是只聞其名,不見其形的神獸,《山海經》中曾有記載:有鳥焉,其狀如雞,五採而文,名曰鳳皇。數千年來,鳳凰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愈發神秘,只要一有鳳凰現世的消息傳來,無論真假,都會掀起軒然大波。我國深山出祥瑞?
  • 《山海經》:有一種鳥,既是帝王朝思暮想的祥瑞,又像極了愛情
    女床山:鸞鳥《山海經·西山經》從歷山往西南方向走三百裡,就會到達女床山,山上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林子極大,大概囊括了周圍近百裡的地域,裡面的生物也是極其多樣,尤其老虎,豹子,犀牛這類大型動物極多,可是這座山最具靈性的生物卻不是它們,而是一種鳥,這種鳥樣子很像野雞,卻長著五彩的羽毛,它的鳴叫聲也特別奇特,是五音(宮—商—角—徵—羽)。
  • 從《山海經》中的山神形象與祭祀文化,看《山海經》的杜撰性
    《山海經》中皆有備述。這篇文章,我們重點來談談山神的形象和祭祀的文化。一、諸山神形象,完全是一場基因變異的災難性後果。諸山皆有神,諸神皆不同。然大概不出基因混雜與變異兩種情況。要麼動物雜配,要麼人與動物雜配。要麼變異,多頭,多足,多尾,多翼,多種組合與不同。南山第一山鵲山,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
  • 《山海經》:透過蛇、鳥圖騰看上古,華夏的起源到底是什麼?
    揭露洪荒隱秘,盡在夜述封神大家好,歡迎收看《山海經》系列第26期,本期夜述封神將和大家一起探討上古文明的圖騰。其實上古的歷史早就消失在時間的迷霧裡,我們如今僅僅靠猜測、臆想和自認為合理地推理來儘量還原這段歷史,今天夜述封神根據《山海經》為大家還原一下。
  • 《山海經》記錄神話大盤點
    雖然我沉迷於扯淡,但是我發現我真的沒有的人會扯啊,有些人真的沒有人任何根據的胡扯,居然把盤古開天、女媧補天說是山海經記載的神話故事,盤古這個人山海經裡面連提都沒提過,女媧倒是提了,大概是講女媧的腸子縱橫交替地躺在路上,這十根腸子最後變成了山海經裡多次提到的十巫。
  • 《山海經》中的五大神鳥,重名鳥僅排第四,第一位其實是一條魚
    我們熟知的鳳凰、朱雀等神獸都是鳥類,除了這些,《山海經》中還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神鳥。它們的一些習慣更是讓人匪夷所思,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山海經》中最奇怪的的五大神鳥。第五名:鸞鳥鸞鳥是古代傳說中的神鳥,因為在鸞州生長而得名。《異苑》記載:「鸞睹鏡中影則悲。」
  • 山海經鑑真·赤鱬:一種會鳥叫的美人魚丨這可能是一條假的美人魚.
    山海經鑑真                     赤鱬:一種會鳥叫的美人魚古火拉茲出生於1995年夏末秋初懷悲憫佛心,行紅塵俗事,願做孤魂我對《山海經》異獸鑑真的主要方式,是從古籍記載中抽絲剝繭,依據歷代典籍的真實記錄,參考漢字造字及演化的基本規律,在這種文字考察的基礎上進行生物學對應,而不是單純地依賴《山海經》或者少數典籍的固定記載。我把這種基於漢字發展的鑑真方式稱為「文字考古」。
  • 《山海經》異獸:1魚2鳥2獸,見了就是吉兆,原來現代也都能見到
    《山海經·西山經》記載:泰器山的東方有一片海,海中有很多文鰩魚,形體像鯉魚,有鳥翅,頭白紅嘴,能在海中遊,也能在夜裡飛翔。叫聲像雞,味酸甜,吃了可以治療癲狂,見之豐收。這樣的魚類看起來很怪,但仔細想想,現代也存在同樣的物種——飛魚。
  • 《山海經》裡的萌獸,這也太可愛了
    《山海經》中有很多神奇的妖獸,這期,我們就來看一下萌化的妖獸都長什麼樣吧。天吳:「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吳」,是傳說中的水神。看這個形容,有八個頭,八隻腳,老虎的身子,還有這麼多尾巴,在想像中應該更像一個怪物。但是圖中的天吳真的好可愛,一臉委屈不服的樣子。
  • 山海經中的十大人面獸!有的吞噬火焰,有的還能抵擋雷劫!
    最早記載於《山海經·西次三經》:大海之東青水之西有一種大鳥叫畢方。它是人面鳥身,木精所生,兩翼一足,只要是它出現的地方必然會有火災,所以人們都很避諱它。 黃帝與蚩尤大戰時,曾有賴於畢方出手才破了蚩尤和靈媒組成的亡靈軍團,一統四海。
  • 《山海經》中的「火鳥」,終於被找到,專家:它們最近還出現過
    在我國古老燦爛的文明之中,有一部名為《山海經》的典籍尤為神秘,令後世學者無不為之傾倒與折服。《山海經》是一部記錄古代時期世界面貌的重要史籍,同時也是一部富集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山海經》之傳世版本,共計有18卷之多,其中《山經》5卷,《海經》13卷,其中內容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藥物巫醫,祭祀神話以及動植物等等。
  • 《山海經》這種怪鳥有多厲害?黃帝用它做軍旗,趙武靈王獎勇士
    它就是《山海經》中記載的鶡鳥,黃帝戰旗指定專用圖像,趙武靈王照它的樣子做成頭冠,用來獎勵表現突出的勇士。文/希夷符號帝國獨家原創血戰到底,至死方休這可能是畜生界最熱血的動物,也是古代帝王和軍界用得最多的形象。它就是鶡(jiè)鳥,最早出自《山海經》中的輝諸山。
  • 《山海經》原來可以這麼有趣
    提到《山海經》,你最先想到什麼?魯迅先生在《阿長與山海經》一文中曾提過,他的一個遠房親戚有過一部繪圖的《山海經》,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這部奇奇怪怪又充滿誘惑力的繪圖書,成了他年少時最渴求的東西。
  • 日本的著名妖怪,原型都來自《山海經》,不愧是上古奇書
    而下面咱們就來看一看幾個來自中國的有名妖怪,並且它們還都是出自同一部上古書籍《山海經》。姑獲鳥此鳥的原型最早見於中國的《山海經》,傳說這種鳥是難產而死的人所幻化的,所以只有雌性沒有雄性。在傳說中,這種鳥一般會在盛夏時節的晚上出現,手拿紙傘,身穿羽衣,是一個婀娜多姿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