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炒九虧?這一屆炒鞋者是「巴菲特」還是「韭菜」

2021-01-09 同花順財經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頡宇星)2019年,一個「炒」字貫穿了整個鞋圈,一雙發售價只有1000元的球鞋轉手價可高達4萬元,一批年輕人懷揣著暴富夢在炒鞋圈裡「廝殺」,還有一批年輕人已黯然離場。人們常說「十炒九虧」是投資的一個普遍現象,那麼2019年這些炒鞋圈裡的年輕人到底賺了多少錢,他們是鞋圈的「巴菲特」還是「韭菜」?

這一屆年輕人炒鞋收成幾何

王曉偉(化名)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中學時期他就喜歡上了球鞋,曾經收藏了多款限量版球鞋。在一次鞋圈的交流中,有人高價購買了他的鞋。通過這次交易,小小年紀的他就賺了近3萬元。從此,他經常關注籃球鞋的發售信息。上了大學之後他乾脆加入了排隊買鞋的隊伍。「發售的球鞋都是限量的,有的球鞋還限定了地區,如果能原價拿到球鞋,那一定會賺錢」。他當時這樣想。

然而,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到現在為止我還是虧著的,大概虧了2萬元。錢主要是從同學那裡借來的,我現在每天從父母給的生活費裡省出一部分還給同學,大概今年6月能還完」。他苦笑著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一次走運不代表次次都能走運,我聽到一些信息透露阿迪達斯的『黑天使』要漲價,於是我買了五雙,但最後也沒漲價,砸手裡了。」

不只是王曉偉這樣的學生,已成為白領的孫樂也加入到了炒鞋的隊伍。「我屬於只想『暴富』的那一類」。孫樂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很多人都是痴迷球鞋才進行炒鞋的,我對球鞋本身沒有什麼執念,就是為了賺錢。城市生活壓力很大,光靠工資難以滿足我在一線城市的物質需求。」

不像王曉偉只有幾萬元的炒鞋資金,孫樂準備了約20萬元。「這是我準備找女朋友過日子的錢。在炒鞋的過程中我承認自己有賭博心態,正所謂『富貴險中求』嘛!但是由於我不懂球鞋,只是聽某些消息說哪雙鞋有可能漲價就高價買了。但後來轉手不成功,只賣了一小部分,很大一部分即使降到很低的價格也沒能賣掉,比如喬丹的『黑紅』、阿迪達斯的『椰子滿天星』。總體算下來,到目前為止還虧了5萬元」。

那到底什麼樣的人能通過炒鞋賺錢?當中國商報記者向上述受訪人員提出這種疑問時,他們的回答都斬釘截鐵:「肯定有人賺到錢了,但我沒見過。」在他們看來,很早進場的那一批人賺到了錢,而且數額很大,自己沒賺到錢只是運氣不好而已。

「如果還有重來的機會,我還是會選擇炒鞋,因為這種錢賺得太容易了,不過我會比以前理智很多。」孫樂說。王曉偉則表示,收集自己喜歡的球鞋,單純地熱愛自己喜歡的東西更快樂,提心弔膽的日子他真的過夠了。

鞋販和品牌商成幕後推手

據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像王曉偉和孫樂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他們都是聽到了某些所謂的內幕後決定豪賭一把。那麼,在這輪炒鞋浪潮中,是誰在推波助瀾?

某球鞋交易平臺鞋款鑑定師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在發售前或發售初期,一些鞋販會發動水軍來高價求鞋,製造 一鞋難求的假象。然後利用消費者的從眾心理、跟風心理進行炒鞋。

據了解,炒鞋者一般分兩類:一類是通過官方渠道搶鞋,並在市場上售賣賺利差的散戶,例如王曉偉和孫樂;另一類是通過大量掃貨、提拉價格等方式左右市場價格的莊家。莊家要對市場有敏銳的判斷,加劇供求不平衡。在這套炒作體系中,掃貨是關鍵。男款的40碼-45碼、女款的36碼-37.5碼,被稱為「黃金尺碼」,是莊家掃貨的主要對象。莊家只需要買斷一兩個「黃金尺碼」就可以提高球鞋的價格,並拉動其他尺碼的價格上漲,從而把控整體價格。

中國商報記者還了解到,明星示範效應也會推動炒鞋熱潮。據報導,明星們上節目穿過的聯名款球鞋,第二天在國內潮流單品交易平臺得物App(原名為毒App)上每雙可以漲價1000元左右。

以阿迪達斯的Yeezy(俗稱椰子)系列為例,多年以來,該系列一直都是球鞋市場中的「寵兒」。2015年,原價每雙200美元的yeezy,在轉賣市場價格基本穩定在900美元,最貴的一雙鞋更是常年穩定在1800美元之上。

此外,品牌商的限量發售策略也推動了炒鞋熱潮。在電商戰略分析師李成東看來,球鞋漲價的關鍵在於限量。炒鞋和囤茅臺酒類似,消費者看中的是它們的稀缺性。

據報導,耐克等品牌商能較為精準地預測出市場上消費者對某款產品的需求量,進而控制市場上新品的貨量。他們不斷製造話題,將這些限量款產品的話題度炒熱,緊接著開始換配色加大貨量發售,以此達到盈利的效果。另外, 炒鞋可以營造出一種鞋市繁榮的景象,這對品牌價值塑造具有一定的好處。

全球知名第三方數據分析機構艾媒諮詢的一份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二手球鞋市場規模已達到60億美元。其中,中國二手球鞋轉售市場規模已超過10億美元。

一夜暴富只是神話

在鞋販和品牌商的助推下,很多炒鞋圈的「小白」身處迷霧,難以看到真實的市場需求,只能以失敗告終。而最近頻繁爆出「一大學生因炒鞋虧了200萬元,還被人告了」等消息,讓鞋販、交易平臺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

去年7月,得物App發布了倡議書,號召「鞋穿不炒」、理性消費。得物App表示,廣大用戶、潮人與交易者應當尊重球鞋文化、遠離炒賣行為,得物App將優化平臺治理、完善賠付機制等措施來杜絕炒鞋行為。

去年8月,得物App還上線了新的交易規則,規則中明確了對惡意炒鞋賣家的嚴格處罰,以及給買家切實權益的賠付等補償措施。

此外,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社等官方媒體也做出了跟進報導,號召社會「構建理性的球鞋市場與交易環境」。

服裝行業專家劉亮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任何投資品都有共同的特徵,那就是能夠鑑別真偽。然而,目前市面上的球鞋可能連真假都很難鑑別。

劉亮表示,各大運動品牌基本上只負責設計環節,成品全都由代工廠生產,即使是現在被炒紅的喬丹系列也是委託生產,這意味著這種產品有作假的可能性,並且有可能和正品一模一樣。品牌專櫃不提供鑑定服務,一些鑑定師的資質也值得懷疑,所以一雙被熱捧的球鞋可能連正品都不是,不具備溢價能力,更沒有炒作的價值。

此外,劉亮認為,鞋圈是一個小眾市場,一個小眾市場突然火爆起來,這背後也有可能是資本在推動,加上目前網絡媒體的傳播速度非常快,傳播範圍非常廣,讓一些年輕人產生了錯覺,誤以為這是一個趁機撈金的好時機。一旦資本撤出,泡沫破裂,這些風險到最後都要由這些盲目跟風的消費者來承擔。

「一夜暴富只是神話」。劉亮表示,「對於年輕人來說,合理地投資理財是可以的,但是不應該跟風炒作,尤其是在自己的資金儲備較少、抗風險能力較差的時候。」

來源: 中國商報

相關焦點

  • 炒鞋退潮後,炒鞋者怎麼樣了?
    隨後,圈內人士盼著「雙十一」這場消費盛宴能夠激活低迷的鞋市,但現實並沒能如他們所願,雙十一過後,球鞋價格不升反降。「真的很擔心這些球鞋就砸在自己手裡了。」2019年的炒鞋浪潮退去,有的炒鞋者偃旗息鼓,緊緊攥著手中的球鞋,翹首盼望農曆新年能成為下一個拋售時機。也有人覺得目前只是「鞋市」的低谷,判定是進場的絕佳時機,逢低大量買入。
  • 巴菲特的一句話,揭示了韭菜虧錢的真相!
    聽得不少韭菜們蠢蠢欲動,掏出了自己為數不多的家底,要在股票市場搏一搏,想著說不定能單車變摩託,但誰能想到,剛買入沒多久,股票市場就開始往下跌了。其實棟哥對股票了解也不多,但今天還是想就自己所知道的,和小夥伴們聊一聊,希望大家不要盲目的衝進去當韭菜。
  • 炒鞋風險驚動央行上海分行 炒鞋為何越炒越「邪」
    原標題:「炒鞋」風險驚動央行!球鞋一面牆,堪比一套房。。。炒鞋,為何越炒越「邪」?最近幾年,球鞋收藏的話題逐漸火熱,一些球鞋交易平臺也應運而生。不過,這也催生出了一種新的市場現象,那就是——炒鞋。一些千餘元的限量版球鞋,甚至會被炒到上萬元。炒鞋圈,究竟有多瘋狂呢?
  • 炒花炒鞋到炒狗,韭菜泡沫手牽手
    什麼00後炒鞋財富自由,95後炒鞋月入百萬,留學生炒鞋付清學費。我都快分不清這到底是編出來的段子還是真新聞。更魔幻的是,不少商家看到了炒鞋的火熱,推出了各種球鞋交易平臺。打開球鞋交易平臺的APP,竟然跟炒股軟體一樣,細心地標出了球鞋的各種價格走勢圖,歷史成交。
  • 炒鞋或涉及傳銷,央行點名十多個炒鞋平臺!
    可是說到這炒鞋, 黑馬真的就不太懂了~ 炒鞋, 顧名思義就是裹上麵包糠雞蛋液 不過,黑馬不懂球鞋文化啊, 不知道哪些鞋會跟著市場漲價啊, 這還怎麼炒鞋買賣球鞋呢? 別慌, 炒鞋APP收割機早已為大家準備好了方法。
  • 央行評炒鞋現象:鞋穿不炒!上集還是「炒鞋」的誘惑,下集可能就是...
    一些人通過炒鞋輕輕鬆鬆賺了不少錢,甚至發出了「10年前錯過炒房,5年前錯過炒比特幣,難道你現在還要錯過炒鞋嗎?」這樣充滿誘惑性的語言。炒鞋行業真的可以快速賺錢?還是只是「絢爛的泡沫」?經營一家製鞋工廠的老闆拿出十多萬元資金炒鞋,一年下來也賺了十幾二十萬。據了解,放在他辦公桌上的那款鞋生產成本只有四五百塊錢,但為了炒鞋賺取利潤,他還是用1萬多元的價格買了一雙。一個月之內,這雙鞋上漲了4000元,而如果通過製鞋,至少要做2000雙鞋才能賺到4000元。
  • 韭菜炒雞蛋,分開炒還是合一起炒,3個步驟,教你韭菜翠綠炒不老
    韭菜炒雞蛋,分開炒還是合一起炒,3個步驟,教你韭菜翠綠炒不老韭菜和雞蛋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食材,不僅味道好,而且炒出來的菜品也是很美味。購買那些鮮嫩的的韭菜,這樣子炒出來的韭菜炒雞蛋味道也會相對來說更好一些。
  • 韭菜炒雞蛋,分開炒還是一起炒別弄錯,韭菜翠綠炒不老的竅門
    春天的韭菜是不容錯過的,老話說:「春日佳蔬韭為先」、「春食則香,夏食則臭」,說的就是現在的韭菜,初春的韭菜鮮嫩的一掐都出水,辛辣味也相對來說比較淡一些,就算是小孩子也不會嫌辣,韭菜不管單獨炒,烤,還是搭配肉類炒制、做餡料都是一種上佳的食材
  • 炒鞋這門生意 真的有毒
    「刷信用卡然後分期來炒鞋,最近行情不對,價格跌了不少,鞋市好像要崩,每天精神都在崩潰的邊緣。」  畢竟什麼鞋會跌,什麼鞋能漲,什麼是被低估的黑馬,什麼鞋市預售前的虛高,這些散戶根本無法判斷,只能根據平臺的導向跟風下注。虧與不虧,很多時候,三分靠努力,七分看運氣。
  • 抑制炒鞋,毒APP「鞋穿不炒」背後有何玄機?
    抑制炒鞋,毒APP「鞋穿不炒」背後有何玄機?首先是韭菜們。韭菜們生來就是被割的。他們看到炒鞋很火很賺錢,什麼「 25 歲,靠炒鞋年入百萬;賣一雙鞋賺 24 套房……」很心動,也想去試試。然而沒想到的是,剛一進場,鐮刀還沒拿起來就反被割。據媒體報導,在球鞋市場中,10 個玩家 9 個虧,虧的基本上都是韭菜。其次是鞋販子和資本大佬們。
  • 杏鮑菇炒韭菜,這道素菜炒好了比肉還好吃!
    韭菜是春季的時令蔬菜,俗話說:「正月蔥,二月韭。一畦春韭綠,十裡稻花香。春季的韭菜吸足了水分與養分,和著早露而勃發。
  • 都2020了,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與此同時,大量與炒鞋、炒盲盒相關的App、創業項目也隨之誕生。當那些「瘋狂炒鞋月入百萬」、「盲盒最高可賺39倍」等消息不斷出現時,聰明的朋友已經開始在喧囂中嗅到了一絲「韭菜」的芬芳……進入2020年,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 莆田鞋,是炒鞋經濟的噩夢嗎?
    在平臺掌控趨嚴的當下,賣假鞋還是很容易備平臺限流和封號。大多數莆田鞋販都會做企業認證,來降低封號風險。有做企業認證的中介成,只要提供快手抖音帳號就能一手包辦。有了封號風險低的帳號後,莆田鞋販並不滿足,在抖音快手上想獲得流量,投放廣告莆田鞋也能做。違規投廣告吸引流量廣告代理商因為有營業執照的資質,所以基本不會被封,即使被封號,廣告代理商會更換帳戶來繼續為莆田鞋做投放廣告。
  • 是潮鞋的誘惑,還是炒鞋的泡沫?
    「千元球鞋轉手就四萬」「二十五歲炒鞋月入百萬」「1面牆頂一套房子的話」……一個個發財致富的財富神話露出水面,「潮鞋江湖」更加繁榮昌盛,「炒鞋」更加是越來越激烈,原來,鞋也是是可以炒到天價的!
  • 「炒鞋」有風險 參與需謹慎
    主要由炒鞋商戶從實體店或線上旗艦店、炒鞋平臺等渠道購買限量版單品,在「毒」等炒鞋平臺中發售,或者直接在炒鞋群轉手賺取差價,消費者在其中參與競價。部分炒鞋App還設置了實時報價、寄存、漲跌幅、比價等功能。
  • 莆田鞋是炒鞋經濟的噩夢嗎?
    在平臺掌控趨嚴的當下,賣假鞋還是很容易被平臺限流和封號。大多數莆田鞋販都會做企業認證,來降低封號風險。有做企業認證的中介稱,只要提供快手抖音帳號就能一手包辦。有了封號風險低的帳號後,莆田鞋販並不滿足,在抖音快手上想獲得流量,投放廣告莆田鞋也能做。違規投廣告吸引流量廣告代理商因為有營業執照的資質,所以基本不會被封,即使被封號,廣告代理商會更換帳戶來繼續為莆田鞋做投放廣告。
  • 周一風沙大 來盤肉末銀牙炒韭菜
    頭兩天,李小廚竟教夥伴們做葷菜啦,今天咱們來點清淡點的小炒菜——肉末銀牙炒韭菜。步驟八:關火,加入韭菜段,攪拌均勻,用餘溫把韭菜煸熟。步驟九:把炒好的銀牙韭菜放入盤中。步驟十:再把炒熟的肉末澆在銀牙韭菜上即可。
  • 為何炒鞋APP會被CCTV點名
    一、鞋是載體,炒是關鍵球鞋的二手交易很早就有,但是網際網路炒鞋是個新東西。但是,我們拋開表現看本質,就會發現所謂炒鞋這個新東西,不過是一些舊炒作方式的借屍還魂。所謂炒鞋,與趙本山時代炒普洱茶,80年代炒君子蘭,荷蘭人炒鬱金香是一脈相承的。鞋只是載體,關鍵在於炒鞋的APP。現在的炒鞋app通過閃購等手段,讓你虛擬交易。
  • 教你韭菜炒豆芽,先炒豆芽還是先炒韭菜?這道菜成本不足2元
    今天,從超市購買了5毛錢綠豆芽和5毛錢的韭菜,回家做了一道豆芽炒韭菜,不需要加什麼特別的調味料,只放點鹽和油就足夠了,吃起來非常美味,而且一盤菜的成本還不足2元。  用料:  綠豆芽,韭菜,紅椒,鹽,油。    做法:  用清水清洗乾淨綠豆芽和韭菜,切成小段。紅椒去蒂去籽,用刀切成細絲。
  • 韭菜炒雞蛋,到底分開炒還是一起炒,原來一直搞錯了,難怪不好吃
    韭菜炒雞蛋,網上一直都有這樣的爭議,無非就是兩種,一種是分開炒,誰先炒的問題;另一種就是合起來炒,怎麼炒的問題。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在我認為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有人喜歡分開炒,有人喜歡合在一起炒,只要您炒出來的雞蛋滑嫩,韭菜鮮香不老不發黑,那就是您的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