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紅玲青瓷藝術特色:造形清雅 釉色翠青如玉

2020-12-16 人民資訊

梅紅玲,浙江龍泉人,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會員,全國古陶瓷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麗水市第二屆人大代表,浙江省女企業家協會理事。

自參加工作以來,梅紅玲潛心青瓷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和製作。努力提高創作設計水平,積極參加相關學術研討會和各類全國性會展,與其他門類的陶瓷同行切磋技藝,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涵養。經過近20年的努力,梅紅玲設計製作的產品與陶瓷作品深受專家的好評和消費者喜愛。

1998年初出茅廬的梅紅玲即獲第六屆全國陶瓷藝術創新評比三等獎。此後分別獲得第七屆全國陶瓷評比作品《牡丹》餐具獲一等獎、作品《自然》獲三等獎。作品《飛來峰十八羅漢》推薦在中南海紫光閣陳設、作品《故鄉的雲》獲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獲中國工藝美術金獎。作品《春色》獲2002杭州民間手工藝品展金獎、作品《孔子》獲2002杭州民間手工藝品銀獎。作品《彩雲歸》獲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銅獎、作品《青釉鬥笠碗》和作品《秋水碧連天》分別獲第一屆中國陶瓷藝術展銅獎、作品《大漠秋思》獲首屆杭州民間手工藝品展銀獎。

2004年被共青團中央辦公廳授予「全國鄉村青年民間工藝能手」稱號。2005年作品《哥窯關公》在杭州西湖博覽會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獲「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優秀作品獎。2006年作品《寒梅》入選(中國杭州)國際休閒產業博覽會、民間藝人節優秀作品展演。2007年作品《風和小魚》在中國收藏家喜愛的藝術大師和精英評選中獲得金獎。2007年作品《青瓷魂》獲「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

在中國瓷界,梅紅玲以「痴迷、大膽、堅韌」的特點讓人印象深刻,也因35歲就被評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而讓同行稱羨。梅紅玲早期的作品更多地是在生活器皿領域進行模仿創新。在確定主攻方向後,梅紅玲展現出大膽個性。在創作時「辯證性繼承,創造性轉化,開拓性發展」,作品以造形清雅、釉色翠青如玉、聲音如磬而被稱譽。但青瓷的本質是一種藝術,因而藝術之美才是它的靈魂。自1997年開始,梅紅玲把主要精力用於藝術創作並且以人物作為主創領域。她創作的《南海觀音像》身姿飄逸、面相慈祥,《孔子》溫而厲、威而不猛,《周恩來》神態自然、略帶微笑,每一尊都十分地生動,形神兼備。十年磨劍,進入新世紀,梅紅玲進入藝術收穫期。2001年,梅紅玲創作的《故鄉的雲》榮獲了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展金獎。2002年(杭州)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覽會上,她創作的青瓷作品《春色》被評委會授於金獎。

龍泉窯在南宋時燒制出了晶瑩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標誌著龍泉青瓷達到了一個顛峰,此後在藝術上超越南宋成為一代代成泉青瓷藝人的夢想。2008年,梅紅玲成功燒制出青瓷「鳥巢」作品,就技藝而言,梅紅玲也達到了藝術創作的第一個高峰。她認為,要超越青瓷藝術,要從人文內涵上突破。梅紅玲不斷創新求索,提升人文內涵,向國學和美術、書法大師學習,因此,梅紅玲經常帶著自已作品,天南地北、國內國外地去跟名家們對話,通過這些對話,梅紅玲在不斷完善自已的同時,作品的韻味也益發深邃。(文/梅戈 圖/梅紅玲)

責編:葉壯

相關焦點

  • 天青色、天藍色、梅子青、粉青到底都是什麼?其實它們屬於青瓷
    青瓷,一直以來都是古代瓷器中最名貴的瓷器之一,早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原始青瓷,三國兩晉南北朝後,南方和北方所燒青瓷開始各具特色。我國歷代所稱的縹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這種瓷器。唐代越窯、宋代官窯、汝窯、龍泉窯、耀州窯等,都屬於青瓷系統。有「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之美稱。
  • 龍泉青瓷 | 胡兆雄:散論青瓷的'玉德'之美
    唐代陸龜蒙的《秘色越器》中道: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到了唐、宋,青瓷比較普遍地達到了玉的意境,元、明、清以來,燒制的青瓷更是巧奪天工,釉色晶瑩的光澤達到了精美絕倫的高峰。龍泉窯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就將青瓷的玉器質地之美表現的淋漓盡致,由於釉層的高溫粘稠加強,釉層厚而不流,利用釉中微小氣泡所造成的折光散射,形成豐滿優雅、如玉的美感。粉青的釉色呈現粉嫩的青綠色,如半透明的青玉;梅子青的釉色碧綠瑩潤,似碧玉的色澤。
  • 龍泉青瓷——青於外,美於魂
    ,無不對龍泉青瓷的藝術美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宋人對釉色的反覆執著,更是得以創造出粉青、梅子青這兩種令後人驚嘆的傳世傑作。 周華《將軍罐》 青瓷中的這抹「青」也是讓人如痴如醉,近似於綠,而又有著如玉的釉色,同「翠玉之色」一般,清靜
  • 歷芬:青瓷流韻
    一直覺得青瓷這個詞是安靜嫻雅的,一如撫摸青瓷瓶那光滑如玉般的胎骨一樣,那樣的舒服與愜意,給人以一種靜重的虔誠。  因了此瓶,也知曉了它的製作。應是和一種鈷的顏料有關,去除它料中的雜質,便可看到悅目的藍,進而讓人更明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道理,更驚喜地知道它這幽亮雅致又繁複的製作。
  • 青韻天成:宜興青瓷大師談志堅從藝50周年回顧展
    「青韻天成——談志堅從藝50周年回顧展」12月18日在宜興市博物館開幕,為期三個月的青瓷藝術展覽將集中展示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正高級工藝美術師談志堅在宜興青瓷藝術園地悉心創作的成果。都宜興擁有紫砂、青瓷、均陶、精陶、美彩陶等「五朵金花」,而青瓷素以古老而富有特色享譽海內外。曾經擔任地方國營宜興青瓷廠廠長的談志堅作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宜興青瓷製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承擔著青瓷美學、材料學、工藝學、熱力學及釉繪、手堆貼花、異形瓷器成型工藝等方面的繼承和發展項目。
  • 中國瓷器以青瓷為最早產物,約兩千年前的「青瓷之王」令人驚嘆
    (青瓷羊形燭臺,三國) 青瓷,由內及外的清雅 釉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瓷器的顏色釉色就像是覆蓋在瓷器表面的一層「面霜」,面霜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底色與面霜之間卻也是一種相愛相殺的關係。常識可知,膚色淺的人塗擦了美白霜會顯得更加美白,而膚色深的人效果則並不理想。 因此,古代工匠們通過對瓷土中氧化鐵、氧化鈦含量的控制,使燒成的瓷胎呈現青灰、淡灰色。
  • 讓「東方的藍寶石」在宜興閃光 青瓷大師談志堅從藝50周年回顧展...
    12月18日,由江蘇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江蘇省陶瓷行業協會、宜興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主辦的「青韻天成——談志堅從藝50周年回顧展」在宜興市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是對談志堅先生50周年從藝歷程的回顧總結,主要展出談志堅先生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創作的部分陶瓷藝術作品,其中大多數為青瓷作品。
  • 千年傳承,天下龍泉——海外首個龍泉青瓷展示角在首爾啟幕
    人民網首爾12月10日電(記者 張悅)海外首家「龍泉青瓷展示角」8日在首爾中國文化中心正式成立,45件龍泉窯青瓷精品將通過互動展覽、文旅交流、學術對話等形式向韓國民眾展示龍泉青瓷的文化內涵、歷史沿革和燒制技藝,進一步深化中韓陶瓷藝術交流和互學互鑑。
  • 奪得千峰翠來——龍泉窯梅子青與粉青
    商周時期原始瓷器的青黃釉色是青釉的初級階段,漢代已燒制出釉色純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創燒於兩晉時期的龍泉青瓷被譽為青瓷翹楚。其中又以龍泉窯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最為經典,皆有「青瓷釉色與質地之美的頂峰」之讚譽。
  • 聽,青瓷在說話!海外首個龍泉青瓷展示角在首爾啟幕
    海外首家「龍泉青瓷展示角」日前在首爾中國文化中心正式成立,45件龍泉窯青瓷精品將通過互動展覽、文旅交流、學術對話等形式向韓國民眾展示龍泉青瓷的文化內涵、歷史沿革和燒制技藝,進一步深化中韓陶瓷藝術交流和互學互鑑。此次活動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首爾中國文化中心、龍泉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
  • 龍泉鐵骨冰花瓷的清雅美和韻味美
    《周禮.考工記》中說:「材有美,工有巧」,青瓷材料的質地、硬度、屬性和色澤不同,製作出東西就不同。青瓷結晶體的細密度,細膩溫潤者如和田羊脂白玉,潔白晶瑩,靈性永存。青藍者深沉靜穆,端莊清雅,飄逸脫俗。美的青瓷一定是使用觀念、造型、氣韻、質地、紋飾等全都俱佳的青瓷,其中展現著豐富的精神世界,也具有淳樸熱情的審美取向。
  • 海外首個龍泉青瓷展示角「落戶」韓國首爾
    在「龍泉青瓷展示角」,共展出45位龍泉青瓷藝術大師精心創作的青瓷精品,並將舉行互動展覽、文旅交流、學術對話等活動,增進中韓陶瓷藝術交流和文旅貿易。中國駐韓國使館文化參贊兼首爾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王彥軍致辭表示,陶瓷藝術作為中韓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環,在中韓人文關係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 龍泉青瓷大師徐建新茶葉末釉容山蓋罐
    嬌嬈而不俗,豔於花,美如玉,範為瓶,最養目。 龍泉青瓷大師徐建新茶葉末釉容山蓋罐 由於其是由高溫還原焰燒制而成,釉面呈失透狀,釉色黃綠摻雜好似茶葉細末,綠者稱茶,黃者稱末,因此被稱為茶葉末釉。
  • 如何識別瓷器釉色,看這篇就夠了
    早期瓷器均屬青釉系統,著名的青釉有被譽為「千峰翠色」的唐代越窯青釉,唐、五代時期創燒的秘色,宋代龍泉窯燒制的粉青與梅子青,明代永樂的翠青、冬青,清代雍正的粉青、豆青等等。龍泉窯是青瓷燒造中的翹楚,其中以粉青和梅子青為上佳釉色。粉青呈粉潤的青綠色,比梅子青、冬青、豆青都淺一些,青綠淡雅,釉面光澤柔和,如半透明的青玉。
  • 一件少見的越窯青瓷賞析
    年代:唐窯口:越窯高:18釐米底徑:14.1釐米越窯青瓷濫觴於原始青瓷。越窯青瓷以生產各類日用器皿如碗、盤、罐等為主。多胎體厚,造型端莊。同時也生產一些文房用器等細路瓷器。如硯滴、水盂、粉盒。這一類作品胎體輕薄、修胎規整。一些動物造型的器物,更是栩栩如生,對所描繪對象的形態把握準確生動,極具藝術感染力。越窯瓷器的釉多為玻璃質透明釉。釉色有青、青灰、青綠、青黃幾個色系。施釉較薄,極少開片。
  • 五代至清代龍泉青瓷特點總結
    常見的紋飾是團花、纏枝花等,構圖簡潔大方,線條粗放有力,釉色和耀州窯、臨汝窯等頗為接近。二、北宋龍泉青瓷特點北宋時期的龍泉青瓷胎體厚重,質地較粗,釉層透明較薄,有大氣泡,釉面光澤度好,釉色為淺青色,底足露胎處見赭褐色窯紅,玻璃質釉,帶有越窯風格。紋飾題材崇尚簡潔之風,多用蓮瓣、荷葉。
  • 冰心玉壺——竺娜亞的青瓷天地
    如冰似玉,是青瓷的審美品格,似玉,也是文人君子一貫追求的品德,是中國藝術所追尋的氤氳澄明的狀態。青瓷是中國陶瓷史中的一門重要體系,它含納著中國傳統文化,傳統工藝以及審美。龍泉青瓷作為中國青瓷體系中的代表窯口,它承載了上千年的文化史與工藝史,並在這個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地方,將傳統的技術與審美得以傳承。釉色依然溫潤,質地依然清明。
  • 「釉」惑:中國瓷器釉色大全
    所謂"青釉",顏色並不是純粹的青,多為青中泛黃、泛灰或者泛綠。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綠、翠青等20多種派生的青釉顏色。 青釉成熟於康熙,經過雍正的發展,在乾隆年間達到精緻,應該說這一時期的青釉瓷的稍早技術已經達到了歷史最高峰。青釉特點為釉色古雅、沉穩,釉面均勻、滋潤,釉質堅緻、細膩。
  • 一件汝窯青瓷水仙盆的前世今生
    然而能剛剛好承載這分凌波仙子的秀麗之色的,莫過於那一件古樸端淳,柔麗天青的汝窯青瓷水仙盆了。汝窯瓷器,淡紫色香灰胎、胎質緻密、滿釉支燒、 釉面呈淡淡的天青色,溫潤如玉 。天青釉之名出自世傳五代後周柴世宗對柴窯的批語「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
  • 龍泉青瓷大師手作,熹谷文化與您相約廈門茶博會
    隨著熹谷展區展覽場地和硬體的提升,本次展臺的軟實力也再上臺階,不只是茶器品類和傳統龍泉青瓷的匯聚,更是青瓷文化的弘揚和龍泉傳統工藝的傳播。  同時,展會中等數十位龍泉青瓷大師將攜其精品手作亮相展會,其中包括葉克偉(古兒)老師的傳世哥窯、廖道康老師的南宋乳濁粉青釉系列作品、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葉小春老師的冰裂紋系列作品、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王傳斌老師的雪裡青作品、麗水市工藝美術大師張浩老師的金獎作品--枝頭玉系列茶器、嚴衛恩老師的弘一法師、思維菩薩等雕塑作品都將在展臺展出,展品在造型設計、生產工藝等方面獨樹一幟,優美大方、刻畫流暢細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