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 譚宵寒,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10月15日,零售連鎖企業名創優品在紐交所上市,最新市值超過70億美元。和大多數上市企業不同的是,在海內外共計擁有4200家店鋪的名創優品鮮少融資,唯一一次融資記錄是在2018年9月,名創優品宣布接受騰訊投資與高瓴資本10億元戰略投資。
「我已經拒絕了100多個投資人了,只要有好的產品,就不怕沒有人投資,」2016年,在創業黑馬社群大會上,名創優品的創始人葉國富演講時表示。據葉國富身邊的人透露,他怕外部資本進來後,幹涉企業的運營權。
根據10月8日更新的招股說明書,因上市攤薄騰訊和高瓴持股比例至4.8%。
在消費賽道裡,名創優品一直是個風評兩極化的「個性選手」,上市期間,其產品質量管控、門店擴張持續性和加盟模式等問題,備受市場熱議。
在名創優品上市之際,本文試圖釐清這樣幾個問題:
1、名創優品真實商業模型是什麼?騰訊和高瓴兩大頭部投資機構為何聯手選擇它?
2、薄利多銷背後,名創優品模式是否具有商業壁壘?
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是一位連續創業者。2004年,葉國富創立了連鎖飾品店哎呀呀,積累了大量上遊製造工廠和下遊加盟商資源。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那時候的葉國富就已深諳庫存流轉重要性。他本人曾公開表示,「快,是時尚行業的基因,不快不潮流。」2012年同行推新品最短周期是12天,而哎呀呀將其縮短到了一周。
名創優品與哎呀呀在商業模式上有非常緊密的內生聯繫,但這種聯繫並不是單純的十元店模式升級。事實上,名創優品和哎呀呀是兩種商業模型,有著非常迥異的區別。
在目標群體上,哎呀呀主打下沉市場,多開在四五線城市、大學城周邊,以便宜為賣點。名創優品則開店在一二三線城市核心商業區,專攻有消費能力的青年群體,以高性價比為賣點。
在產品上,哎呀呀是濃鬱的十元店風格,土味、山寨感強、用戶對產品質量沒太大預期。名創優品則主打日系風,強設計感、主打自主品牌、質量明顯高於路邊小店,甚至跟超市或連鎖品牌的產品打個平手。而日系風+IP聯名策略讓名創優品成功擠進核心商圈,節省了市場教育成本,並獲得一部分擁躉者,同時從一幹「十元店」中脫穎而出,有了品牌認知。
(名創優品官網顯示的加盟商投資條件)
名創優品產品線另一主打特性是高性價比,名創優品95%以上產品在國內零售價格在50元以下,葉國富甚至決定把100元以上甚至59元以上產品砍掉,95%以上產品價格在30元以內,未來也將維持這一價格水平。
關於優質與低價,葉國富2015年在與財經作家吳曉波對話時曾作出一番解釋,傳統實體零售高價暴利致使中國市場的價格體系畸形扭曲,在中國這個不成熟的市場裡根本沒有「一分價錢一分貨」。比如,一件售價一百塊的化妝品,九十塊營銷費用,十塊的產品價值,「為什麼我們很多國人會覺得優質低價是矛盾的呢?難道優衣庫的衣服不優質低價嗎?」
那麼,名創優品從哎呀呀上繼承了什麼?供應鏈能力是其一,確保了它能夠讓優質與低價做到平衡,也是薄利多銷的根基。
供應鏈問題即是成本問題,供應鏈優化無非是要在各個環節做到成本把控,第一是縮短流通環節。
吳曉波曾指出,名創優品撕掉了零售最後一層紙,即零售終端價格的虛高,一是渠道的陳舊與沉重,二是品牌商對價格的貪婪控制,把這兩個打掉,價格的空間就突然出現了。在這個意義上,競爭的要點也許真的不在線上或線下,而是工廠到店鋪的距離。
名創優品實際走的是C2M模式,品牌直連工廠,砍掉中間商,另外中國在輕工業製造上本就具有成本優勢。招股書顯示,至今年6月,有600餘家供應商與名創優品有合作。
第二是從上遊控制商品成本。葉國富2017年曾提到,做生意隱形成本高,很多企業東西賣得出去但錢收不回來。這種隱形成本往往會轉嫁到產品上面,導致產品價格虛高。「想要找到好的供應商做出優質低價的產品,一把手要親自出馬,用錢砸,不要給人家帳期。」
國泰君安證券研報指出,名創優品與供應商合作模式為「以量制價+買斷定製+不壓貨款」:規模化採購降低成本;與供應商聯合開發商品、深度介入產品設計,買斷版權形成獨家貨源;最快15天回款保障供應商現金流。
中信證券則提及,名創優品保證對供應商下單前結算當月所有貨款,還入股了部分供應商。相比之下,美國「一元店」品牌DollarTree、美國折扣零售商店Dollar General、日本評價零售店的Seria應付帳款周轉天數分別為30、48、33天。
高效的選品上新能力是第二,通過降低庫存周轉天數以提高資金利用率。
名創優品執行的是「711」策略,即每周從10000個產品庫中挑選並推出100個新的SKU,目前名創優品平均每月推出超過600個SKU。
通過組件自有設計和產品團隊,名創優品能夠快速應對市場需求變化;同時通過IP授權對衝快速上新帶來的生產力有限、抄襲爭議等問題。2020財年,公司11大品類8000個核心SKU中,有約2300個SKU來自聯名產品。
精準的選品+上新能力帶來的是較輕的庫存壓力,名創優品招股書顯示,2019財年,其存貨周轉天數為63天,2020財年受疫情影響,存貨周轉天數增至78天。這一存貨周轉天數在零售品牌中表現尚可,Zara母公司Inditex庫存周轉天數72.9天。
騰訊投資執行董事郝瑞在名創IPO現場談到:騰訊最看重的還是名創優品高效運轉的門店經營網絡和供應鏈能力,一方面新SKU的疊加讓用戶不斷在門店有尋寶體驗,另一方面,高效的供應鏈管理實現極致性價比,促進商業交易在線下的快速轉化。
名創優品薄利多銷的另一關鍵是搭建的一套加盟遊戲規則和龐大的門店網絡。
名創優品統一店面設計與裝修很容易讓消費者誤以為其為直營店,但實際名創優品97%店面為加盟店,國內只有7家直營店。
名創優品官網顯示,加盟商每年需支付8萬元特許商標使用金,一次性收取的75萬元貨品保證金,另外裝修由公司統一裝修,裝修費用,租金、人工、電費等雜費由門店自理。
名創優品營收大頭在分潤,門店營收額中會有62%(食品為67%)歸於名創優品。這是對零售品牌極為友好的商業模型,在這種商業模型下,名創優品實際在以輕資產模式運作。名義上門店不承擔太多庫存壓力,但預繳的貨品保證金、房租、分潤變相將成本轉移到了門店身上。
據東吳證券測算,一二三線城市店面年收入分別為650萬元、400萬元、300萬元,加盟商每月盈利分別為2.19、1.34、1.12萬元。
這套商業模型的優勢是易規模化,名創優品已經構建了四千餘家銷售門店,其中包括近1600家海外門店,2020財年海外門店也貢獻了32.7%的營收。
葉國富今年4月提出,要將2020年全球新開600家門店的目標上調為1200家,若能成行,名創優品明年的業績增長可以期待。
名創優品在供應鏈端和銷售端形成了品牌零售一體化模型。這一模式中常被提及的優秀代表是Zara,據和君諮詢統計,Zara每年會推出12000個款式,保持一周兩次上新的頻率,產品從設計到上架的時間不超過3周;同時,Zara利用小批量、多批次的供貨方式,每周兩次向各地專賣店進行新品配送。
不同於外界對名創優品的直觀感受,在消費行業品牌零售一體化模型的商業壁壘一向很高,這同時要求企業在品牌端有客戶洞察以指導生產,在銷售端又擅長零售管理。在一位資深投資人士看來,「很多(品牌零售一體化模型)快時尚品牌會出現這樣的困擾,客觀形勢要求產品快速上新,但一旦產品做得不符合市場需求,又會導致貨品積壓。」
畢竟,自有渠道模式下,沒有龐大的分銷商體系可以幫助消化庫存。一旦前段商品銷售不及預期,企業銷貨壓力就極大。
由此,許多零售企業都是只抓一端,比如運動品牌耐克、阿迪達斯將渠道銷售交由百麗國際旗下經銷商滔搏;美妝連鎖店妍麗的上遊是各大品牌商,在渠道上不具有排他性。
在上述投資人看來,相比服飾行業相比,日用品零售行業對商品時效性要求略好一些。而名創優品高頻次的上新率及選品能力,恰是它的核心競爭力。
「不同於生鮮超市,對手想模仿只需要把商品名單抄一遍給供應商採購就能複製的七七八八。名創優品這種商品高流轉企業,就算把它現有的商品全部複製一遍,也無法追趕它的上新迭代速度,競品想複製它的產品很難。」
騰訊和高瓴此前很少對外界評論名創優品,但近期騰訊投資披露的大消費行業投資邏輯或可作為參考——騰訊看好中國長期且持續滲透的消費升級機會、結構性消費升級機會、以及消費賽道科技化、數位化和線上化結合的趨勢。
在這個框架下,投資拼多多、興盛優選、誼品生鮮、名創優品都是把握住了結構性的投資機會。
不難看出,名創優品分利用中國強大的生產能力提供高性價比產品,通過對供應鏈進行升級實現了利潤差。同時,基於對年輕消費群體的精準把握,名創優品抓住了結構性消費升級的機會,成功從「低線」市場走向「高線」市場,趟出了一條迥異於「十元店」的新商業路徑,「品牌渠道一體化」模式更在短期內難以被複製。
此外,相比「賺快錢」的項目,騰訊也更願意挖掘具備長期發展潛力、希望持續輸出商業價值的投資案例,這或許與名創優品不謀而合。
葉國富本人是一位連鎖零售行業的持續創業者,從哎呀呀創立到名創優品上市,他已經探索了12年。在哎呀呀上的得與失,最終變成了打造名創優品模式的關鍵靈魂:葉國富汲取了供應鏈、高效選品、加盟模式上的寶貴經驗,以自有品牌打法切入到一二三線市場,並率先將名創優品做到了規模化。
另一方面,上市也不是葉國富零售王國擴張的終點,他在近期的內部信中寫道:「名創優品要做真正的長期主義者。未來,要將極致性價比做到更極致,堅持持續創新。」
據騰訊表示,投資一般會從戰略價值、財務價值和社會價值綜合考慮。以類似思路去看名創優品:
在戰略層面,名創優品是結構性消費升級機遇下跑出來的代表案例,騰訊無疑願意扶持這種產業鏈升級過程中的排頭兵。
在財務層面,2018年騰訊投資10億人民幣入股名創優品所持有的股權(上市後變為4.8%),按照10月21日收盤價20美元對應的60.8億美元總市值計算,該筆投資對應市值約為19.45億人民幣,財務收益明顯。
在社會價值層面,名創優品中國生產,全球銷售的品牌零售一體化模型,打破了以往中國輕工業代工廠的低附加值困境,同時也幫助上遊企業脫離了單純依賴外貿出口的高風險模式,降低了疫情帶來的行業衝擊。
可以說,名創優品是一個優缺點都相當鮮明的標的,優點在於供應鏈端、渠道端的規模化優勢,並搭建起了品牌零售一體化模型。不過對於剛剛成功IPO的名創優品來說,後面的路還很長。
葉國富近期在內部公開信中所說,極致性價比、持續創新、全球化戰略,做這三件事很難,但是很有價值,名創優品堅持做難而有價值的事情。
疫情對海外市場開店擴張戰略的影響、國內市場日趨飽和後的戰略轉型、以及上遊供應商的產品質量等不穩定因子,都決定了下一階段名創優品的發展路徑。
名創優品在談及未來發展策略時也表示,公司將會「抓住低線城市的機會,提高整體滲透率」,葉國富也將海外疫情衝擊,解讀為低成本拿下核心地塊難得一遇的機會。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得用戶者得天下。上一個階段,名創優品無疑比它的競爭對手更懂用戶心理和供應鏈。未來,誰能持續把握這點,誰就能在這個龐大市場上擁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