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打著「靈修」、「身心靈」等名義出現的培訓團體,其中部分具有精神控制的成分。一些不明就裡的群眾很容易身陷其中難以自拔,造成對自我、對家庭和對社會的危害,而且這些有害培訓往往有發展成為邪教組織的傾向,需要大家提高警惕。本文以此類現象為基礎,較詳盡地分析了膜拜團體的精神控制機制。
國際上關於「邪教」一詞沒有統一的定義,不同的學術背景,不同的政治傾向,不同的文化傳統對其界定存在較大的差異。目前西方對於我們所說的邪教現象使用較多的詞彙是cult,即膜拜團體。膜拜團體總體特徵是冒用宗教、傳統文化的名義,實現對信徒的精神控制,很容易走上異端、極端的道路,變身為具有邪教特徵的組織。膜拜團體一般通過以下幾種方法實施精神控制:
一、神化教主及其核心成員
世界上的邪教教主、膜拜團體、傳銷團體首領,為了提高權威性和增強人們對其頂禮膜拜的效果,無一不是極力神化自己。如日本奧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自詡是「救世主」;人民聖殿教教主吉姆·瓊斯自稱是神的化身;「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刻意編造了許多荒誕離奇的「神跡」:8歲得上乘大法,具大神通,有搬運、定物、思維控制、隱身等功能……功力達到極高層次,了悟宇宙真理,洞察人生,預知人類過去、未來,還將自己改為與佛祖同日誕生,妄圖宣稱自己是「釋迦牟尼轉世」。他們一是完全隱瞞個人真實信息。在其自我宣傳的材料與言說中,沒有其家庭如父母配偶子女等方面的信息,看不到其成長經歷如學習工作學校、單位及其相關的老師、師傅、同學、同行等;二是編造橫空出世的神秘經歷,自幼獲得世外高人如道長高僧等神龍不見首尾師父指點,或者完全自學成才;三是神化其個人能力,基本方法是賦予其超越常人、超越自然的神秘能力,包括各種特異功能,如隔山打牛、不通過手術在徒弟身上安置法輪、預測未來、包治百病、通過與核心人物的性活動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如治療疾病等。
近年來出現的一些有害培訓也是如此。隨著《羊城晚報》等新聞媒體的披露,某培訓組織首領秦某的簡介表述是:
「帶領者***博士:一個成道者。擁有清澈、溫暖、愛、自由而和諧的內在。20餘年來,在道、禪、密宗、西藏脈動、創造藝術、蘇菲舞蹈、藝術治療等諸多方面有深刻的研究與體驗。自90年代初遊歷世界各地,足跡遍及加拿大、美國、印度、德國、日本、東南亞等,傳播道以及對生命的洞見。」
秦某被包裝成為一個擁有美好內在、專業知識深厚且見識廣的成道者的形象,從宣傳的角度看,這無疑是對秦某個人身份、能力、經歷等方面的有效營銷。但是,關於成道者內在的評價標準是什麼?如何知曉他「清澈、溫暖、愛、自由而和諧的內在」的真實存在?他被描述的「有深刻的研究與體驗」的宗教至少涉及到道教(道)、佛教(禪、密宗、西藏脈動)、伊斯蘭教(蘇菲舞蹈)及其不同的分支,還涉及到心理學與藝術(創造藝術、藝術治療)領域,這是否真實呢?他的遊歷經歷與他的能力有關聯嗎?上述的問題是其神化包裝無法完滿回答的難題,其子虛烏有、無法驗證的內在與經歷為其披上了神秘的面紗。不少學員上過秦某的課後,拜他為師,尊稱他為「師父」。在其內部分享網站及QQ群裡,學員們狂熱表達對秦某的熱愛:「師父,一早起來第一感覺告訴我,假如我的心不和您在一起,生命將失去一切意義。」「我想跟師父分享我的喜悅,空氣中到處散播著師父的氣息,愛的氣息,到處都是。」「師父就是整個存在,他已不再是某個人,而是整個存在……」
正是通過對領導者的神化宣傳,幫助他建立了「領袖權威」,為學員們對他產生崇拜奠定了基礎,奠定其在組織中絕對至上、絕對權威、絕對正確的地位,奠定信徒應絕對服從的心理前提。這是進行精密策劃後的精神控制的第一步,使其信徒拋棄自我思考、評價、批評的能力,喪失自我,對教主產生盲目崇拜、頂禮膜拜,從而言聽計從,絕對服從其指令。
二、神化培訓效果以迎合信徒的心理需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信仰缺失、精神空虛、心靈迷茫等問題等顯現,關於為什麼活著、生活的意義是什麼,每個人都急迫想要找到最終答案,精神寄託成為高級的但難以精確滿足的心理需求。此時,一些培訓機構或精神傳銷團體應運而生,爭先恐後地「佔領」人們的精神家園。
伴隨著「身心靈」的社會熱潮,在社會上湧現了各式的「靈修」培訓機構,如秦某主持的靈修課程,在不同地點舉行的不同類型的培訓,對於受訓者的收穫,其宣傳文件的承諾是:
在銘遠博士的課程體驗中,你將經驗到不可思議的內在體驗和蛻變。只要你放開自己,打開內心的束縛,內在的自由、愛、喜悅、寧靜就會來到,那是多麼大的驚奇!從你的生命中拿出三天的時間,寬厚的對待自己,聆聽你的身體、你的心、你的靈魂要告訴你的,你將有機會遇見內在的自己,全然的和自己在一起!
透過參加「靜心」和「治療團體」,釋放內在的負能量與制約,達到物質與靈魂齊修的境界。使人們生活在所有可能的喜悅中:身體的、心理的、靈魂的。身體的快樂,頭腦的歡喜和靈魂的愉悅--所有人都必須生活在如此的和諧中,以至於一個新的人類從那個和諧中產生。
「靈修」培訓機構總是利用極具模糊的語言,強調玄乎其玄的活動效果,巧妙地利用了人們的內心需求與渴望,迎合了特定人群的心理需要。在節奏越來越快、壓力越來越大的都市社會裡,越來越多的人感到身心疲憊,不堪重負的生活壓力促使其不斷地尋求心靈的解脫。還有各類社會邊緣群體,因失意、失敗、失衡、失落,強烈渴求著救世主的拯救。「靈修精神控制團體」正是抓準了這類人的心理苦楚,推出各類「靈修」課程,宣揚「靈性」培訓,聲稱幫人蛻變生命,提升人的靈性與境界,因此吸引了部分城市白領、社會精英,以及更廣泛的社會邊緣群體。在實施精神控制的同時,利用人類心靈深處對不朽的奢望,逐步激發起信徒們深層的欲望,以達到持續控制利用的目的。
「靈修」的基本含義即「靈性的修煉」,多屬於宗教用語。在很多宗教及其活動中,都存在靈修主張,靈修是其多種宗教實踐的具體方式之一。「靈」相對應的概念是「身」、「心」。從科學角度看,人有身與心,而且心理活動基於身體的存在及其活動。心理學沒有發現除心理之外的、能獨立於肉體存在的「靈」。但是人自古就有永恆的願望,希望有一個特殊的靈,但肉體消亡時能獨立地存在,或者轉世,或者去到超自然世界。基於這一思想,靈修,從字面意思看,即修飾、修正、養護靈魂,被認為是為了靈魂或精神去除束縛它的種種欲望,最終恢復其完美狀態,實現超自然世界的特性,是達到永生、與神合一的境界的有效方式。在不同的宗教中,有不同的稱謂,如道教的「坐忘」、佛教的「坐禪」、基督教的「禱告」等。
三、以顛覆規則擺脫束縛增強對信徒的吸引力
作為社會性動物,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受社會規範的約束。超越規則的所謂無限自由嚮往,對每個人都有著吸引力。多數人遵守規則是因為理智,敬畏於違規的懲罰。在社會規則中,關於兩性性關係,因其涉及到人類基因的傳遞,因而是所有規則中最根本、最深層、最嚴格的規則之一。把人們吸收進「靈修」培訓課程之後,「靈修」團體便把學員們帶進一片「神秘」的迷霧裡。學員進行自我介紹之後,課程導師便向學員們介紹「譚崔」,並以此作為「靈修」的修行方式。課堂上導師指引陌生男女學員配對,玩各種很玄的遊戲,極盡性的挑逗與曖昧。
所謂「譚崔」修行方法,源於印度,鼓勵男女雙修,因其宣揚顛覆道德底線的價值觀,在印度、美國等地已經被確認為邪教。但從另一個層面看,超越性道德和婚姻制度的約束,隨心所欲,對某些人而言,難道不充滿誘惑嗎!
在秦某於北京舉辦的「靈修」培訓課上,他還公開宣稱「大家將在親密、安全、放鬆的氣氛中藉由每位學員彼此間的合作與信賴來去除對性的恐懼、罪惡感及羞恥感,這將會深化我們的愛、我們的性、我們的關係」,聲稱「經由性,超越性,達到宇宙性高潮……」秦某的駭人觀點就是鼓勵婚外性愛,他說:「婚姻障礙了成為愛的可能性。離婚是一個甦醒的標誌。也是開始愛的標誌。社會不應譴責婚姻以外的性需要,相反地應該尊重並鼓勵人們對性自由的選擇權。」甚至還宣揚「換夫換妻」是女性「解放」的途徑。這都是源於對「譚崔」的繼承和發展。「譚崔」作為印度的一種教派,繼承了印度教中性力派(縱樂派)的思想,認為通過性交可以使人類靈魂和肉體中的創造性能源激揚起來。在中世紀的印度,「譚崔」信徒尋求融合男女教眾,達到感官高潮的和諧。它的儀式中包括群體和個人的性愛行為。這為「靈修」培訓提出了一套循環相證的理論基石。
在課程培訓中,批判性的理性思維被排斥在外,如導師都強調學員應該放下頭腦,把世俗生活中的「理性」思維放下,不要做「頭腦導向」的人,而要用「心」來生活,去全然地感受「一切」。類似赤裸裸的宣講和演示行為貫穿著「譚崔」的教與學,讓學員們在欲望的感官世界中越發地迷失自我。與此同時還大肆鼓吹換妻和濫交等駭人言論,逐漸使學員們成為此理論的精神奴隸。課堂上嚴重背離道德底線的觀點言論、學員們各種極具曖昧挑逗性的姿勢與行為、課程導師公然組織學員集體裸泳等,結果自然是培訓現場呈現出一片淫穢的場景,「靈修」培訓課程也成了一項有組織的聚眾淫亂活動。
四、持續的信息控制以培養對膜拜團體的親近態度
膜拜團體控制信徒的精神世界,往往不能通過一次活動就可以實現和完成。其奧秘之一就是進行持續的信息控制。信息控制實際上包括兩個相反的方面:一是封鎖其它的信息接受途徑,一是接受單一的信息刺激。具體方法包括在一段時間內隔絕膜拜團體愛慕者與外界的聯繫,包括其至親好友的溝通,禁止接觸媒體,持續參與團體的活動,反覆接受教主、核心成員、學習者之間的相互洗腦。在單一信息的連續轟炸作用下,由於缺乏相反信息的刺激,也由於愛慕者本身就缺乏質疑精神,不知不覺就形成親近態度,甚至轉變成為痴迷者。
一家深圳尼奧心視界的靈修培訓機構舉辦的「愛的協奏曲」系列課程,第一期《前奏——野性之美》是公開課程,可免費聽,目的是吸引好奇和感興趣的人們,第二期《開啟——生命的活力》開始收費。這前兩期是在深圳小梅沙一家酒店內舉行,教的是「譚崔」入門,號稱可打開「身體」,前兩期都是為一個月後在泰國舉行的《涅槃——火焰鍊金術》七天「深度譚崔課」做準備。再如秦某主持的「靈修」培訓課程,也有大量系列培訓課程,標榜著更加高級,進行培訓的場所也更加隱秘。「KHAOS國際靜心山莊」,藏在羅浮山深處,秦某準備長期以此為據點進行短期的封閉式「靈修」課程培訓,每天都有緊密的課程安排。
培訓場所由國內的酒店、隱秘山莊更是發展到了國外,無論在哪裡,都製造了封閉的環境,如隱秘山莊地處偏僻,少有課程外的人進出,國外的環境對於出國的學員來說更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實際上以此特殊的環境控制了學員和外界的信息和人際交流。每期的培訓課程都有一定數量的學員參與,營造了一種集體的氛圍。在這種封閉的群體氛圍中,大家都是課程導師信息的接收者,學員們不斷地被給予視覺、聽覺、觸覺等「譚崔」式修煉的指導和理論灌輸,學員們在有限的範圍內和自己的學友進行學習心得交流,久而久之,形成了群體效應,逐步失去了理性和自主性,被徹底激發了欲望的感官世界,拋開了社會的道德規範,釋放著內心的渴望,體驗到了縱樂後的無比興奮與歡愉,自以為修成了「正果」。
五、利用大幅投入引導信徒痴迷態度內化
在膜拜團體組織的活動中,信徒的投入包括三類,一是時間,一是金錢,一是精力。有些信徒只投入一或二,有些則是三者兼備。膜拜團體對信徒參與其團體活動的基本要求也包括三方面:時間投入、精神投入、金錢投入。
時間投入的基本要求是每天都要閱讀其教程,練習其儀式,複習其功法。另一方式是要求數天甚至更長時間的封閉性訓練。精力投入的基本要求是信徒禁絕生活中其它的活動,或至少減少到必須的程度,將其餘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所謂的修煉活動之上。金錢投入的常見形式是收取高昂的培訓費用,或者的出售價格不菲的書籍和產品,或者是上交個人收入的大部分甚至全部。
參與者如果真的按照膜拜團體頭目的要求進行了高強度的投入,他自己必須給自己一個解釋,即為什麼個人會如此沉迷其中,原因則一定是該類活動有極其重要的價值與意義。得出這一結論的心理前提是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是聰明的,所做的選擇是正確的。我目前做出了這樣的選擇,那麼這一選擇就應該是正確的、值得的。當這樣的自我評價與判斷出現之後,心理上的自我強化開始發揮作用,旁觀者的幹預,如指出這類痴迷行為的可笑與危害時,因威脅到當事人良好自我評價,總是被當事人牴觸拒絕。
培訓機構招收了眾多學員,心甘情願地奉送昂貴的培訓費用,實際上成就了「靈修」團體的巨額非法收入。查閱相關招生宣傳的收費內容,可以發現收費包括兩類:一是培訓課程價格,一是個案費用。無論是課程價格,還是個案費用,根據地點時間的不同有區別。「被中央電視臺曝光的兩家『身心靈』培訓機構,一家在2007年至2010年培訓學員2470人,非法斂財13799900元,一家從2005年到2010年搞非法培訓斂財4609203元。」
除了課程培訓,「靈修」培訓機構還出售價格不菲的產品和書籍。在一些網站上,能量礦石、靈性彩油等身心靈產品被冠以「提升能量、靈氣,對身體、情感、心理、心靈、人格等有治療效果」的名號而被大肆炒賣。如一瓶50ml的「靈性彩油」在電子商務網站上賣500元。而在一家名為「智慧之光,身心靈產品旗艦店」的淘寶店內,一款美國「Aura imaging」牌的人體氣場檢測儀價格高達79800元,其宣稱只要把手掌放在感應器上,就會顯示各種健康能量的信息,包括個性氣質的色彩判讀、身心靈色彩的屬性和穩定度、生命能量的流暢度、器官功能的能量、陰陽能量指數和平衡度、五行經絡個別和平均能量指數、生命能量的位階層次、五行能量虛實及平衡等。在某些課程現場擺放的書架上,擺放著數十本「性交大師」奧修撰寫的書,學員們去參加課程都會被遊說購買一大堆書籍。
通過以上方法,膜拜團體實現了參與者的精神控制,參與者「心甘情願」地為團體首領「奉獻」金錢或身體,一步步失去自我。當這樣的膜拜團體發展到一定程序,首領野心膨脹,很容易發展為邪教組織,這時,參與者進一步成為首領實現個人目的的工具。
原標題:《【平安銅川】反邪宣傳|膜拜團體實施精神控制的主要方法》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