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纖維化發生的機制

2020-12-23 科學網

研究揭示纖維化發生的機制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8 21:11:10

日本大阪大學Shizuo Akira和Takashi Satoh研究團隊合作發現,非造血細胞中核外泌體靶向複合物組分Rbm7的表達失調導致纖維化的發展。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3月17日出版的《免疫學》上。

纖維化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無法治癒疾病,SatMs對於纖維化的發展至關重要。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揭示了將含有分離核的非典型性單核細胞(SatMs)招募到纖維化前區的機制。基於肺纖維化中細胞因子表達的篩選顯示,由凋亡非造血細胞產生的趨化因子Cxcl12對於SatM招募至關重要。

纖維化發生時對肺組織的分析顯示Rbm7的表達增加,Rbm7是核外泌體靶向複合物的組分。敲出Rbm7抑制了博來黴素誘導的纖維化,並在細胞水平上抑制非造血細胞的凋亡。

從機制上看,Rbm7與形成亞核小體(包括Neat1斑點)的非編碼(nc)RNA結合。 Rbm7表達失調導致Neat1斑點的核降解、DNA修復蛋白BRCA1的分解和細胞凋亡的發生。

因此,上皮細胞中的Rbm7通過調控ncRNA降解來產生招募SatMs的趨化因子,從而在纖維化的發展中起關鍵作用。

附:英文原文

Title: Dysregulated Expression of the Nuclear Exosome Targeting Complex Component Rbm7 in Nonhematopoietic Cells Licenses the Development of Fibrosis

Author: Kiyoharu Fukushima, Takashi Satoh, Fuminori Sugihara, Yuki Sato, Toru Okamoto, Yuichi Mitsui, Sachiyo Yoshio, Songling Li, Satoshi Nojima, Daisuke Motooka, Shota Nakamura, Hiroshi Kida, Daron M. Standley, Eiichi Morii, Tatsuya Kanto, Motoko Yanagita, Yoshiharu Matsuura, Takashi Nagasawa, Atsushi Kumanogoh, Shizuo Akira

Issue&Volume: 2020/03/17

Abstract: Fibrosis is an incurable disorder of unknown etiology. Segregated-nucleus-containingatypical monocytes (SatMs) are critic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ibrosis. Here we examinedthe mechanisms that recruit SatMs to pre-fibrotic areas. A screen based on cytokineexpression in the fibrotic lung revealed that the chemokine Cxcl12, which is producedby apoptotic nonhematopoietic cells, was essential for SatM recruitment. Analysesof lung tissues at fibrosis onset showed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Rbm7, a componentof the nuclear exosome targeting complex. Rbm7 deletion suppressed bleomycin-induced fibrosis and at a cellular level, suppressedapoptosis of nonhematopoietic cells. Mechanistically, Rbm7 bound to noncoding (nc)RNAsthat form subnuclear bodies, including Neat1 speckles. Dysregulated expression of Rbm7 resulted in the nuclear degradation ofNeat1 speckles, the dispersion of the DNA repair protein BRCA1, and the triggering of apoptosis.Thus, Rbm7 in epithelial cells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fibrosisby regulating ncRNA decay and thereby the production of chemokines that recruit SatMs.

DOI: 10.1016/j.immuni.2020.02.007

Source: https://www.cell.com/immunity/fulltext/S1074-7613(20)30078-9

相關焦點

  • 「珍藏版」Nature綜述|纖維化:從發生機制到藥物研發
    從遺傳學角度來看,與纖維化相關的特定突變和罕見變體,包括肺纖維化的MUC5B,心臟纖維化的MYH7和杜氏肌營養不良相關骨骼肌纖維化的DMD揭示出抗纖維化靶標以及可用藥物治療的核心通路。此類遺傳學改變表明,非成纖維細胞類型參與了間充質細胞激活的上遊,強調多細胞相互作用在纖維化發病機理中的重要性。
  • 【學術前沿】劉俊平團隊揭示FBW7在肺纖維化發病和幹預中的作用
    【學術前沿】劉俊平團隊揭示FBW7在肺纖維化發病和幹預中的作用 2020-10-21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波/楊英姿/崔樹森合作揭示家族性腕管症候群的發病機制
    腕管症候群多為散發患者,但也有研究表明17~39%的患者具有家族性傾向,同時文獻中也有不少腕管症候群家系被報導。此外,60%左右的患者會出現雙側病症,而雙胞胎研究也提示該疾病的遺傳度大概在46%左右。這些信息說明腕管症候群的發病機制與遺傳因素有著緊密關聯,但一直以來人們僅僅發現神經系統相關的基因突變會導致包括腕管症候群在內的系統性遺傳病(如TTR類澱粉沉積症和腓骨肌萎縮症),而對於由結締組織卡壓導致的大多數腕管症候群病例,其遺傳因素一直不明。
  • 研究揭示拉伸調控皮膚擴張的機制
    研究揭示拉伸調控皮膚擴張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0 14:36:59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Cédric Blanpain和英國劍橋大學Benjamin D.
  • 研究揭示抑制SGLT2保護腎臟的機制
    研究揭示抑制SGLT2保護腎臟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0 14:23:49 日本志賀大學Hiroshi Maegawa、Shinji Kume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SGLT2抑制通過促進酮體誘導的mTORC1
  • 研究揭示光合作用卡爾文循環的催化及調控機制
    5月8日,國際植物研究雜誌THE PLANT CELL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梅/常文瑞組的研究成果,題為Photosynthetic Phosphoribulokinase Structures: Enzymatic Mechanisms and the Redox Regulation of the Calvin-Benson-Bassham Cycle
  • 研究揭示前列腺癌對抗雄激素治療產生耐藥的機制
    研究揭示前列腺癌對抗雄激素治療產生耐藥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7 17:30:03 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Charles L.
  • 研究揭示Poly(A)穩定RNA的分子機制
    研究揭示Poly(A)穩定RNA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11:09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Joan A. Steitz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研究揭示豬膽酸改善葡萄糖穩態的機制
    研究揭示豬膽酸改善葡萄糖穩態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6:18:16 上海交通大學Wei Jia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豬膽酸通過不同的TGR5和FXR信號機制來改善葡萄糖穩態。
  • 研究揭示孕婦感染影響後代神經發育的分子機制
    研究揭示孕婦感染影響後代神經發育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4:58:59 美國哈佛醫學院Jun R. Huh和Brian T. Kalish團隊合作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肺囊性纖維化致病原因是什麼?了解肺囊性纖維化,更好進行治療!
    2、肺囊性纖維化發病機制(1)基因突變結果表明,肺囊性纖維化的發生與跨膜調節因子基因突變直接導致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有關,氣道黏膜阻塞(2)遺傳因素囊性肺纖維化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的先天性外分泌腺病,呼吸道和胃腸道非常容易遭到感染問題,現在肺囊性纖維化發病機制研究已經處在分子的水平上,目前對肺囊性纖維化發病機制的研究已處於分子水平,肺囊性纖維化的基因是第一個僅基於結合分析確定其位置的基因
  • 研究為重度抑鬱症發生機制提供理論基礎
    11月4日,《細胞—報告》在線發表了東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朱筱娟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Tac1神經元參與的伏隔核—蒼白質神經環路調控小鼠快感消失行為的發生,為揭示重度抑鬱症的發生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
  • 研究揭示飛行甲蟲和和撲翼機器人的碰撞恢復機制
    研究揭示飛行甲蟲和和撲翼機器人的碰撞恢復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4 16:30:57 韓國建國大學Hoon Cheol Park和Hoang
  • 科學家揭示TET蛋白底物偏好性機制
    在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教授徐彥輝前期研究基礎上,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藥物發現與設計中心研究員羅成與徐彥輝組成研究團隊,首次報導了TET蛋白對三種DNA甲基化衍生物不同催化活性的分子機制,揭示了TET蛋白底物偏好性機制,為基因組中5-羥甲基胞嘧啶穩定存在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解釋。
  • 揭示TET蛋白底物偏好性機制
    該項研究成果揭示了TET蛋白底物偏好性機制,對研究多種疾病的發病機制,尤其對血液腫瘤(如髓系白血病)治療性藥物開發有重大意義。 這篇題為「晶體結構揭示TET蛋白介導的氧化反應底物偏好性機制」的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TET蛋白對三種DNA甲基化衍生物不同催化活性的分子機制,為基因組中5-羥甲基胞嘧啶相對穩定存在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解釋。
  • 蛋白質組學揭示多囊腎病的發病重要機制
    儘管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礎,但是ADPKD疾病發展的分子機制目前仍然不是很清楚。,研究者運用蛋白質組學技術揭示了NRF2抗氧化通路的受損是氧化應激和囊腫形成的關鍵因素,並揭示了NRF2激活其靶基因的調控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在該雜誌以cover story的形式展示。
  • 揭示自噬調節精子分化成熟的機制
    動物所揭示自噬調節精子分化成熟的機制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李衛研究組的最新研究發現自噬(autophagy)作為重要的調節機制參與精子的分化與成熟,自噬的缺失會導致精子活力衰減,該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6月17日Autophagy雜誌。 據國內精子庫檢測權威報告,我國正常成年男性精子合格率不足30%,WHO關於精子異常病人的鑑定標準也一直在更新,1987年正常形態精子的百分比為50%,而2010年第五版精液分析標準中,這一數值低至4%,引起廣泛擔憂。
  • 卿光焱/李國輝藉助磷脂表面分子手性調控澱粉樣蛋白纖維化過程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分離與界面分子機制研究組研究員卿光焱團隊和分子模擬與設計研究組研究員李國輝團隊合作,設計和製備了一對手性胺基酸修飾的磷脂分子,並以此構築手性磷脂表面,實現了對β-澱粉樣蛋白(Aβ)纖維化過程的精確調控。
  • 研究揭示LARP7介導U6修飾及其在生精細胞mRNA精準剪接和精子發生中...
    研究揭示LARP7介導U6修飾及其在生精細胞mRNA精準剪接和精子發生中的功能 2020-02-04 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 【蟲研捷報】基因研究揭示柑橘鳳蝶幼蟲體色轉變機制
    這種體色的變化跟隨幼蟲齡期增加而轉變的機制於近日被研究者揭示。今年四月,一篇全名為 柑橘幼蟲偽裝圖案的前期形成由三個同源盒基因控制 的文章刊登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 Science Advances 上。研究者以柑橘鳳蝶Papilio xuthus 的幼蟲為實驗對象,通過基因篩選技術,對控制幼蟲體色表達的基因組進行了研究,揭示了三個同源盒基因協調激素分泌從而影響五齡幼蟲體色的變化的調控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