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初衷 | 雜誌《小日子》從獨立出版、網絡媒體到實體販售、品牌運營

2021-02-07 浙江美術館

莫忘初衷

雜誌《小日子》從獨立出版、網絡媒體到實體販售、品牌運營


如果你喜歡發現尋常細節的精緻美好,

喜歡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況味

那麼《小日子》這個雜誌,

一定會讓你感到驚喜





講座籤到現場


創刊於2012年的生活類雜誌

《小日子》

是臺灣本土小眾雜誌中最具影響力的刊物之一

數字傳播衝擊紙質媒體

傳統報刊如何能在新時代另闢蹊徑

打造自己的專屬品牌


《小日子》發行人劉冠吟


本場講座《小日子》發行人劉冠吟女士為大家分享在面對中國臺灣實體經濟下滑的現實困境時,怎麼突破重圍,將雜誌發展成特色品牌。



自2012年創刊後,《小日子》在完全沒有數字媒體的情況了持續到2014年,由於整個中國臺灣紙質媒體衰退的大環境,即使當時在同行中銷量領先的《小日子》也虧損嚴重,不得不面臨生存的困境。想要繼續把雜誌做下去,同時又保持雜誌的品質,這樣現實問題擺在劉冠吟她們面前。


講座現場



為了不犧牲雜誌的質量,她們毅然選擇了一條激進而極具風險的道路——轉型開店。沒有人可以保證這條路是否順暢,但是面對困境,想要繼續支撐雜誌的發行,她們沒有選擇。


講座現場




但是實體店其實已經不是新鮮的經營模式了,如何在飽和的市場環境中,樹立自己的特色呢?劉冠吟給我們分享的第一個心得就是:莫忘初衷,堅持做自己,不能被其它的言論所左右。


講座現場


「一開始開店的時候,你就要想清楚你想要走什麼路線,什麼樣子,什麼人是你的客人。這個事情你想清楚了以後,你接下來就要走在這條路上不能夠偏掉,也不要因為誰說,你這邊調一下那邊調一下,因為我們剛開始開店的時候,很多長輩到我們店裡來就會說,你的店很素,好象還沒有裝璜完,白白的。所以這個時候不管你再怎麼不在意的人,他所講的意見對你來說都已經有影響。因為沒有人是開店的,已經開過一百次,就算他開過一百次,他其實再開店也有可能失敗,因為市場是瞬息萬變的。所以在做經營的時候,你要記得你一開始的初衷是什麼,莫忘初衷,你在市場上永遠要做好自己的路線,做好自己的本色。也就是因為這樣,市場才會有序」




「媒體單純依賴廣告商來下廣告的時代真的已經徹底的過去了,因為媒體要存活的話,必須要有多樣的異業經營的能力」。


雖然當初為了支持雜誌的存活而選擇轉型,但是正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使得《小日子》從單純雜誌成長為品牌。


講座現場



店員是店裡的特色


談起店鋪,劉冠吟提到她們的店員是店裡的特色,與其他專注服務和以銷售產品為目的的店家店員不一樣,她們的店員更多是保持自然的工作狀態,給予顧客中肯的意見,保持自己的個性,從而營造一種專屬風格的店鋪氛圍。正因為此,《小日子》實體店才可以在同質化的市場中給顧客新的感受,塑造出自己的品牌形象。





《小日子》實體店經營保持產品、廣告、店這三個形成的循環。店裡的文創來自於她們採訪過的對象,海內外的新秀,來進行一個直接的市場對接,這種未探索到的視角很符合品牌的文藝清新受眾群體的喜好。


講座現場


劉冠吟提到了她們一次有趣的廣告經驗:


與統一的合作,推廣統一肉燥米粉,將為統一的宣傳串進了整個三角形裡面,既做了自有產品,又到店裡面舉行買飲料送米粉的活動,然後最後在雜誌上出現的形態是,她們為統一肉燥米粉舉行擺盤大賽,吸引讀者去參加,你買統一肉燥米粉,或者你到店裡買飲料你獲得統一肉燥米粉,你回家把他米粉煮熟了之後,然後進行擺盤,成功引起了消費者的興趣和關注。


就這樣從獨立出版、網絡媒體到實體販售、品牌運營,在多元化的市場需求下,《小日子》跳脫出傳統紙質媒體進行創新成功打造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形象。

 


劉冠吟就大家對於文創同質化現象,雜誌選題,年輕群體特色等等問題做出解答,觀眾還收到了《小日子》給大家帶來的小禮物。

 

講座現場


講座在觀眾們的熱情中結束了,最後大家還久久不願離去,繼續分享關於雜誌、生活的經驗和問題。

 

合影留念


「設計界」活動還在火熱進行中,

接下來還會有同樣精彩的分享等待大家,

請持續關注請持續關注本次設計界活動。



 


參與活動報名方式:


1.會員報名:浙江美術館之友請關注「浙江美術館之友」微信公眾號報名。

每場活動當周二開始報名。


2.登錄「浙江美術館」官網報名,點擊「活動預告」,選擇活動報名。


會員註冊方式:


實時查詢展覽及活動訊息,免費工作坊,免費講座,免費WIFI,憑積分兌換免費限量展覽周邊等。


請關注「浙江美術館之友」服務號


註冊會員方法請掃上方「浙江美術館之友」的二維碼,點擊「會員服務」的「入會/綁定」,再點擊「註冊成為美術館之友會員」,根據提示註冊為會員。





浙江美術館

杭州市南山路138號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9:00-17:00

周一休館  節假日正常開放

門票:免費





供稿:陳柯羽 

責編:教育推广部

攝影:龔美玲

微小編:狄子涵


相關焦點

  • 從出版雜誌到策劃書展,不熟終於開了一家實體書店
    「獨立」這個詞倒更像描述一個人的性格,或者說是一群人的。2011 年,不熟從出版獨立雜誌開始,堅持至今。漸漸地,他們從紙背走向人前,舉辦線下活動、策劃大型書展,終於在南京開了一家實體書店——不熟藝術書店。
  • 小日子,專注體驗一件事的美好丨雜誌*書店 2
    再後來,我到臺灣必去二手書店,又在一家書店找到同一期,迅速拿下——我現在手上有兩本了。後來,我和同樣熱愛書店的朋友一起收集起雜誌起來,常常互通有無,你給我帶《小日子》,我給你帶《Shopping Design》。再後來,大陸的書店都開始販售起小日子來了,只是稍微比臺灣貴一些,但是可以和對岸同步看到自己喜歡的文章總是好的。
  • {雜誌-自品牌}小日子:「生活風格雜誌」創刊記
    推薦語:《小日子》雜誌作為一個值得推薦的「自品牌」,不僅因為它讓「小日子」概念深入人心,也因為它在這一波臺灣獨立雜誌創刊風潮中,站得最穩,走得最遠,影響力遍及兩岸。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小日子》這個命名是馬世芳(他非常不喜歡被人稱作臺灣首席文青,請留意別當著面這樣叫他,會翻臉)貢獻的, 2011年下半創刊前那幾個月,我和創刊主編楊芩雯(去年夏天到《短篇小說》雙月刊工作)常常跟兩位編輯顧問葉美瑤(新經典文化的發行人,大學時代我編校園刊物時認識的老同學)和馬世芳一起開會討論新雜誌,這個刊名就是某次傍晚的會議馬世芳提出的。
  • 開說繪本,英文親子閱讀 --- 莫忘初衷
    好吧,那就開始說說英文親子閱讀,以後跟兒歌穿插著討論吧。前些時間在網上看到了一位媽媽給兒子讀英文繪本的視頻,她給3歲兒子讀的是The Wheels onthe Bus,讀到每一頁的時候她都會問兒子where is red? where is blue? Where is the door… 孩子有時就沉默著,但媽媽仍不放棄地換各種方式鼓勵兒子回答。
  • 莫忘初衷,繼續轉動
    每當這首歌響起的時候,腦海中都會第一時間浮現起《還珠格格》這個經典的電視劇,也忘不了每個寒暑假跟《西遊記》輪番上演轟炸襲擊的童年,真的是讓人久久難以忘懷。《還珠格格》不光捧紅了林心如、趙薇,這首瓊瑤為了電視劇量身打造的歌曲《當》也直接帶紅了一個由臺灣原住民歌手組成的組合—動力火車。
  • 小日子科技完成Pre-A輪融資 打造「生活方式的米其林」
    中新網2月21日電  在中國,以文藝情懷為產品立足點並上規模的網際網路項目不算多,當消費升級的大潮席捲而來,此類項目將如何在生活服務領域尋找到獨特商業模式?  小日子科技宣布,最近已經獲得來自廣州天趣網絡科技的投資,完成了小日子科技的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金額未透露。
  • 夏文瑤 // 《莫忘初衷》
    還是剛上高中,新學校,新學期,新同學。瑾太喜歡《青春之歌》了,自從十三歲那年暑假,從父母的床肚底下的大板箱裡偷看到那本無底無面缺角少頁的《青春之歌》以後。連做夢都想能看到一部完完整整的《青春之歌》,急忙對玉兒說看完借我看看?玉兒爽然答應,瑾欣喜若狂。後來,《紅巖》、《林海雪原》、《暴風驟雨》……一有好書,就相互傳閱,一來二去她們成了知交摯友。
  • 康泰納仕國際集團在全球推出全新媒體品牌 「VOGUE BUSINESS」
    康泰納仕國際集團(Condé Nast International)於今日宣布推出全新的商業媒體品牌
  • 莫忘初衷
    父親六十年代初高中畢業,他愛好寫作, 本想報考復旦哲學系,卻被老師一句「成績好讀什麼文科」輕易地推到一旁,結果上了南京航空學院。父親認真讀書,成績優異,可惜畢業時趕上文革高潮,沒能如願去北京的研究所, 而是被分配到江西的飛機工廠。父親努力工作,師傅和領導都稱讚有加, 但和母親兩地分居總不是辦法,終於調回家鄉蘇州,工作從飛機設計變成了電視機設計。
  • 禮士會客廳|書店與城市①中國實體書店行業的發展進程
    數據來自《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2019-2020),中國書店大會百道新出版研究院編寫。受網際網路影響,運營壓力增大在民營書店發展的初期,線下實體書店是廣大公眾了解、購買書籍的唯一渠道,經營者普遍能獲得較為豐厚的利潤回報。然而隨著書店行業運營壓力越來越大,民營書店陷入「倒閉潮」。
  • 書店觀察|從藝術書展看二線城市的獨立書店
    書展上,卷子帶來了她在疫情期間創作的第一本zine(愛好者雜誌)《Book or Game》。談起成立這家書店的初衷,卷子說,她關注對設計、藝術和生活三者關係的思考,希望打造一個展現國內年輕設計師、插畫師、藝術家作品的社區空間,匯聚喜愛紙本讀物、喜愛印刷藝術的人們。
  • 法國獨立攝影雜誌《PRIVATE》和中國攝影師視頻交流
    2010年12月11日下午2點,法國獨立雜誌《PRIVATE》在三影堂藝術中心圖書館和中國攝影師及媒體進行視頻交流。    法國攝影雜誌《PRIVIAE》是一本小規模獨立雜誌,成立於1992年,無任何外界資助和廣告,由Oriano Sportelli創立,現有Véronique Poczobut擔任圖片編輯,另有幾位義務編輯一同工作。
  • 一家出版品牌從幼崽到文青的6年
    02從哪裡來:這些都是「未讀」✎作為圖書品牌的「未讀」,不走尋常路我們是從這本耗費百萬卻無人能讀懂的天書開始的,這本書81年出版,為什麼一直沒有引進到中國?因為書很難讀懂,而且從義大利進口到中國,會增加13%的關稅,這本書想賺錢是極難的。
  • 正式停刊決定 老牌模型雜誌「電擊HOBBY」轉戰網絡媒體
    正式停刊決定 老牌模型雜誌「電擊HOBBY」轉戰網絡媒體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5-04-27 11:36:59
  • 書業訪談錄︱練小川:美國大眾出版面臨洗牌,亞馬遜將更強大
    在這篇訪談中,我們與身在美國的紐約佩斯大學出版系教授練小川聊了聊疫情影響下的美國出版業,採訪人彭珊珊。練小川教授認為,美國近幾年出現的「獨立書店復興」可能會到此結束,幾大出版集團有意維持的紙電平衡在一夜之間被疫情打破,傳統出版業將被迫轉向網絡書店和電子書,亞馬遜或成最大贏家。此外,在目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下,中美在科研領域的競爭可能會導致科技論文出版成為熱點。
  • 設計師平臺ICY即將推出獨立雜誌,講述中國人的穿衣文化
    圖片來源:ICYICY首期雜誌共計有超過60位時尚行業從業者參與編寫,包括10餘名行業資深老師,20餘名時尚媒體從業者,以及30餘名獨立設計師。在聚焦過往20年的版塊中,ICY邀請了不同領域的行業領袖分享從業心得,包括時尚媒體人及品牌顧問崔丹、復興銳正資本董事總經理劉方未以及SUSAN FANG、SHUSHU/TONG、FENGYI TAN等獨立品牌設計師。此外,現代傳播集團時尚編輯總監、yehyehyeh創始人葉曉薇則會對時尚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提出自己的想法。
  • 荷蘭獨立雜誌設計專題之一 |Works That Work
    在這樣一個互動媒體與自媒體交織的時代下,做傳統出版和找死估計沒有什麼區別,做雜誌就更不用說了,如果您不是會燒錢的媒體大亨,
  • 品牌|一個臺灣面膜品牌如何用7年徵服大陸消費者?
    2016年12月16日,森田藥妝將於上海中航虹橋泊悅酒店召開年度代理商答謝盛會,此次主題為「不忘初衷,相攜致遠」,各大代理商將齊聚一堂,一同回顧過去一年在中國大陸取得的驕人業績,分享最新成果、上市新品及推廣方向,總結傑出代理商代表的成功經驗,共同鑄就在新經濟常態下的榮耀2017。
  • 百事公司正式收購百草味 後者將作為獨立品牌運營
    與此同時,百草味方面也發布內部信,確認百事公司收購百草味的交易獲批,百草味正式牽手百事公司,且成為百事公司亞太區與百事食品、百事飲料等並列的業務單元,保持獨立品牌、獨立運營,百草味原有高管團隊及運營模式不變。
  • ,《Dazed》雜誌中文版來了
    1991年,英國攝影師Rankin與英國資深媒體人Jefferon Hack創立了《Dazed & Confused》雜誌,2014年雜誌更名為《Dazed》。2016年,擁有《NYLON》、《T Magazine》中國版等雜誌的出版集團栩栩華生曾與《Dazed》合作推出《Dazed China》雜誌,當時@DazedChina官方微博還發出了首刊封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