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初衷
雜誌《小日子》從獨立出版、網絡媒體到實體販售、品牌運營
如果你喜歡發現尋常細節的精緻美好,
喜歡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況味
那麼《小日子》這個雜誌,
一定會讓你感到驚喜
▼
講座籤到現場
創刊於2012年的生活類雜誌
《小日子》
是臺灣本土小眾雜誌中最具影響力的刊物之一
數字傳播衝擊紙質媒體
傳統報刊如何能在新時代另闢蹊徑
打造自己的專屬品牌
《小日子》發行人劉冠吟
本場講座《小日子》發行人劉冠吟女士為大家分享在面對中國臺灣實體經濟下滑的現實困境時,怎麼突破重圍,將雜誌發展成特色品牌。
自2012年創刊後,《小日子》在完全沒有數字媒體的情況了持續到2014年,由於整個中國臺灣紙質媒體衰退的大環境,即使當時在同行中銷量領先的《小日子》也虧損嚴重,不得不面臨生存的困境。想要繼續把雜誌做下去,同時又保持雜誌的品質,這樣現實問題擺在劉冠吟她們面前。
講座現場
為了不犧牲雜誌的質量,她們毅然選擇了一條激進而極具風險的道路——轉型開店。沒有人可以保證這條路是否順暢,但是面對困境,想要繼續支撐雜誌的發行,她們沒有選擇。
講座現場
但是實體店其實已經不是新鮮的經營模式了,如何在飽和的市場環境中,樹立自己的特色呢?劉冠吟給我們分享的第一個心得就是:莫忘初衷,堅持做自己,不能被其它的言論所左右。
講座現場
雖然當初為了支持雜誌的存活而選擇轉型,但是正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使得《小日子》從單純雜誌成長為品牌。
講座現場
店員是店裡的特色
談起店鋪,劉冠吟提到她們的店員是店裡的特色,與其他專注服務和以銷售產品為目的的店家店員不一樣,她們的店員更多是保持自然的工作狀態,給予顧客中肯的意見,保持自己的個性,從而營造一種專屬風格的店鋪氛圍。正因為此,《小日子》實體店才可以在同質化的市場中給顧客新的感受,塑造出自己的品牌形象。
《小日子》實體店經營保持產品、廣告、店這三個形成的循環。店裡的文創來自於她們採訪過的對象,海內外的新秀,來進行一個直接的市場對接,這種未探索到的視角很符合品牌的文藝清新受眾群體的喜好。
講座現場
劉冠吟提到了她們一次有趣的廣告經驗:
就這樣從獨立出版、網絡媒體到實體販售、品牌運營,在多元化的市場需求下,《小日子》跳脫出傳統紙質媒體進行創新成功打造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形象。
劉冠吟就大家對於文創同質化現象,雜誌選題,年輕群體特色等等問題做出解答,觀眾還收到了《小日子》給大家帶來的小禮物。
講座現場
講座在觀眾們的熱情中結束了,最後大家還久久不願離去,繼續分享關於雜誌、生活的經驗和問題。
合影留念
「設計界」活動還在火熱進行中,
接下來還會有同樣精彩的分享等待大家,
請持續關注請持續關注本次設計界活動。
參與活動報名方式:
1.會員報名:浙江美術館之友請關注「浙江美術館之友」微信公眾號報名。
每場活動當周二開始報名。
2.登錄「浙江美術館」官網報名,點擊「活動預告」,選擇活動報名。
會員註冊方式:
實時查詢展覽及活動訊息,免費工作坊,免費講座,免費WIFI,憑積分兌換免費限量展覽周邊等。
請關注「浙江美術館之友」服務號
▼
註冊會員方法請掃上方「浙江美術館之友」的二維碼,點擊「會員服務」的「入會/綁定」,再點擊「註冊成為美術館之友會員」,根據提示註冊為會員。
浙江美術館
▼
杭州市南山路138號
▼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9:00-17:00
周一休館 節假日正常開放
▼
門票:免費
供稿:陳柯羽
責編:教育推广部
攝影:龔美玲
微小編:狄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