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美君今天要帶大家挖挖這文物鑑定的黑幕

2021-01-08 陶瓷藝美

提起文物鑑定,大傢伙可好,一下子就會把鍋甩給專家了,這都說文物鑑定不正是專家們的事嗎?不知大家還有沒有印象,曾經有這麼一檔節目啊,一眾陶瓷古玩愛好者那是一湧而至,紛紛帶著自己家的寶瓷上場,但是運氣好的也許就升值,這專家要是說你這瓷不是真的,馬上就被主持人用錘子碎了,但專家說的話就真是對的嗎?今天藝美君要挖挖黑幕。

這潭水究竟有多深

浙江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壺王」被專家質疑為贗品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參與杭州「壺王」鑑定的4位專家均出自文物系統,其中張浦生和李伯謙是業內權威,然而質疑者楊靜榮也是故宮專家,文物鑑定「國家隊」內部起紛爭,反映出文物鑑定之難和公信力正在受到嚴峻挑戰,而在文博界,關於鑑定亂象的各種故事也在流傳。

「國家隊」尚且無法取得一致認識,而在社會上,各種文物鑑定培訓班和鑑定機構如雨後春筍,一批批鑑定專家「新鮮出爐」,電視螢屏上,各路鑑定專家輪番登場,為捧著「寶貝」的藏家們掌眼,只是,不少「電視專家」只是在螢屏上風光,據稱,他們中的不少人上了拍賣行的「黑名單」,經其鑑定的文物一律被拒收,按照現行法規,國家承認的鑑定專家只有三類。

一是國家文物局主導的文物鑑定委員會,最為業界認可,二是文化部認證的鑑定專家,三是各省級或市級文物部門主導的鑑定委員會,法院和海關在辦案時首先考慮這三類專家,這些專家只對文博系統而不對社會和私人開展鑑定活動,因此各類鑑定活動和鑑寶節目,只能算是「群眾文化活動」,出馬的專家要麼是來自權威機構「走穴」,要麼就是草根專家。

專家靠不住,那儀器呢

傳統的文物鑑定,靠的是專家眼看手摸,憑感覺和經驗,俗稱「眼學」,然而花樣翻新的造假手段,讓專家們防不勝防,江蘇省古陶瓷研究會會長李紹斌說,陶瓷照X光一秒鐘就可以「變老」100年,很容易騙過熱釋光檢測,通過這種檢測,曾經測出一高仿唐三彩距今3000年的笑話,化學成分分析也不靈驗了,景德鎮明清瓷器釉的配方已被現代科技破解。

在景德鎮,你可以買現成的明代成化年或清朝康熙年的釉料,再在古代窯址取土燒制,做出的瓷器,其化學成分和古瓷完全相同,有專家表明湖南出土的一件陶器,在中科院檢測的年代是距今8000年至1萬年,然而送到牛津大學檢測時卻變成了幾萬年前,原因是該陶器在國內檢測時受到了輻射,顯然,「一次性」的科技檢測結果很難進行驗證,也就不大可靠。

文物鑑定之亂,源自全民收藏虛火太旺;而文物鑑定之亂,又為全民收藏火上澆油,甚至誤導大眾收藏理念,藝術品暴利催生了全民淘寶運動,據估算,全國搞收藏的人數達到8000萬至1億,然而絕大多數人並不是尊重文化,而是把收藏當做投資,窮人希望一夜暴富,富人希望財富保值增值,有的古董甚至成為「雅賄」之物。

在全民收藏時代,鑑寶節目滿天飛,鑑定專家層出不窮,然而在收藏界,文物真假難辨、參與造假、賣鑑定證書等新聞也層出不窮,文物鑑定憑眼力和科技檢測到底靠不靠得住?在收藏紅火、造假猖獗的時代,文物鑑定這潭水到底有多深?因此,呼籲建立行業的退出機制和黑名單制,對那些被多次證明缺乏鑑定能力並惡意擾亂市場的專家,必須摘下他們頭上的「光環」。

========================

這是中國千年不斷傳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傳的智慧,

更是書寫在血液裡的祖先密碼。

您且留步來聆聽這生活的脈搏,

關注我們,一同感受陶瓷藝美。

相關焦點

  • 大爺帶撿來的佛珠鑑寶,鑑定後價值100萬,上交獎勵250
    圖片採集自藝站鑑定評估中心 公號:藝站專家介紹到,大爺戴的這串佛珠,其實是朝珠。大爺表示,自己的祖上並沒有什麼出名的人物,這串佛珠是自己在地裡幹農活兒的時候撿來的,當時覺得好看,以為是一件寶貝,能換錢,就帶了回去。
  • 現場如何斷真贗,「遺產日」探訪上海民間收藏文物鑑定
    今天(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作為上海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亮點活動之一,上海市社會文物行業協會於今天下午1:30開啟面向社會的「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服務」活動。這標誌著自2017年,上海面向社會開展常態化民間收藏文物免費鑑定諮詢服務試點工作以來,又新增一處試點,上海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鑑定諮詢服務機構達到5家。
  • 最低調的文物:專家3次鑑定都為贗品,他50元買走,如今價值上億
    西安是數朝古都,陝西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據說當地老百姓以前種地隨便一鋤頭下去都能發現文物或者寶貝,實際上也是如此,當地很多農民在不經意當中就發現了數千年前的文物。而我們今天要講的也是一件在陝西不經意間發現的一個文物。
  • 2020「盛世收藏」文物鑑定正式收官,「金繕」絕技讓瓷器「復活」!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聶燦冬日午後,深圳文物鑑定現場讓人大飽眼福。穿越古今之餘,更領略中華技藝之美。2020年度深圳試點開展的民間收藏文物諮詢鑑定活動16日下午在修葺一新的深圳書城中心城北區盛大收官。此次活動由深圳市文物考古鑑定所聯合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資產運營分公司 、深圳商報「文化廣場」欄目、深圳市收藏協會共同舉辦。本場活動的主題是陶瓷、書畫和雜項,邀請到鑑定諮詢專家、廣東省文物鑑定站副站長何鋒、原深圳市文物考古鑑定所所長任志錄、深圳博物館副館長郭學雷和原深圳市文物管理辦公室調研員劉濤為廣大藏友現場「鑑寶」。
  • 遺產日民間文物鑑定熱鬧非凡:「來這裡,只為聽一句實話」
    圖說:位於多倫路的上海市社會文物行業協會,成為第5家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鑑定諮詢服務點 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攝 下同今天下午1點半,上海市虹口區多倫路145號(中華藝術大學舊址)的院子裡支起了遮陽棚,高溫擋不住預約鑑寶的市民,許多提著陶瓷書畫預約排隊的收藏者告訴記者,來這裡掛「專家門診」就是為了聽一句「實話」,到底我的祖傳收藏算不算寶貝
  • 上海民間收藏文物鑑定無償為你掌眼
    位於多倫路145號的上海市社會文物行業協會成為第五家面向社會開展常態化的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服務的機構這是6月13日下午,在上海市多倫路145號,社會文物行業協會正在開展的「上海市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服務」活動的一角。鑑定諮詢包括書畫、陶瓷器、玉器、雜項、錢幣、古籍和名人信札等8個傳統收藏門類。
  • 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12月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鑑定...
    受陝西省文物局委託,我館作為陝西省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單位之一,面向社會開展常態化民間收藏文物公益性鑑定諮詢服務。02鑑定諮詢承擔部門及專家儲備此活動由我館藏品管理部文物徵集科負責具體事宜,同時根據預約情況決定是否邀請外聘專家。
  • 收藏家喜訊:國際文物書畫珠寶鑑定委員會在香港成立
    2008年,3月3日,為了規範藝術品市場,維護收藏者及投資者的正當利益,世界藝術家聯合總會旗下常駐深圳的國際文物書畫珠寶鑑定委員會日前在香港舉行成立儀式委員會匯集海內外一批傑出大師,宗旨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加強國際藝術文化交流合作,規範市場行為,為促進文化藝術和國際文物收藏鑑定交流健康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 這挖挖、那挖挖,不破不立的城市之痛
    當然,與很多老城區居住的人相比,這也算幸福的,至少,沒有遭遇三改一通一落地重大民生工程和背街小巷改造提升。遇到這種情況,心情會好嗎?老實說,非常不好。誰希望自己回家的路,這裡一個圍擋,那裡一個圍擋呢?不用迴避,不用粉飾,誰要是說很高興,一定是睜眼說瞎話。
  • 藝佳聯合陝西文化藝術品司法鑑定中心打通「雲鑑定」通道
    絲路藝佳國際文化藝術品交易平臺(以下簡稱「藝佳」)與陝西文化藝術品司法鑑定中心合作,開通線上「雲鑑定」服務通道,為廣大文化藝術品投資收藏者提供便捷高效、專業權威的鑑定評估通道。藝佳與陝西文化藝術品司法鑑定中心自2019年5月20日起,在文化藝術品鑑定評估、人才培訓、學術交流、宣傳推廣、大數據等多個層面開展長期、深入的戰略合作,獲得了良好的業界口碑和社會認可。正本清源,共建行業規範發展真偽難辨、價值難估、鑑證難定是藝術品市場的三大難題。
  • 大爺帶9萬買的金棺鑑寶,專家皺眉:您膽子真大
    圖片採集自藝站鑑定評估中心 公號:藝站大爺向大家介紹了這件金棺的來歷,說道,自己和老伴都是河南洛陽的農民,祖祖輩輩都是靠種田為生。家裡有五個孩子,都已經成家立業。圖片採集自藝站鑑定評估中心 公號:藝站九萬塊可不是個小數目了,所以當時也覺得這件金棺值得這些錢。
  • 當年因專家鑑定失誤,導致王剛誤砸2億文物,最終是如何收場的?
    在中國,文物一詞,最初的記載出現在《左傳》中,且含義與今相比大為不同,代指的是當時的禮儀樂章制度,而至唐代,在杜牧等詩人的筆下「六朝文物草連天,天淡雲閒今古同」這裡所指的文物含義,才更接近於現代大家所理解的「文物」。
  • 今天朗閣君要教大家怎麼用英文罵人!
    要嘛你就去做, 不然就給我閉嘴.有些人就是出那張嘴, 只會出意見, 此時就可以說, Put up or shut up. 要注意的是, Put up字典上是查不到"自己去做" 的意思, 但是見怪不怪, 很多筆記本上的用法都是字典上查不到的. 比方說今天你在寫程式, 有人明明不懂卻喜歡在一旁指揮你, 這時候你就可以說, Put up or shut up.
  • 廣東開展民間收藏文物諮詢鑑定試點工作 市民可來免費「鑑寶」
    廣東開展民間收藏文物諮詢鑑定試點工作 市民可來免費「鑑寶」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20-07-04 鑑定意見僅供參考,不予估價,
  • 國際收藏|以局限的館藏品標準鑑定文物:是文物界的大問題
    瓷器的真偽鑑定一直是困擾文博界和藏家的大問題,鑑定市場的主體是專家,專家的認知水平是所謂標準器認知量的多少。 一些標準器一般是目前的館藏品,目前形成的瓷器鑑定的定論或學說就是館藏品這塊基石,現在要問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各代官窯瓷器生產了多少?有多少在現在的博物館中?
  • 大姐帶「面碗」鑑寶,專家滴了一滴水後,驚得說不出話
    大姐帶了一個「面碗」,外面很普通,碗內有三條魚的紋飾,非常生動,看上去就是一個十分古樸的碗。大姐介紹說,這是她出去旅遊的時候買的,討價還價後花2.9萬成交了。專家仔細鑑定了這個碗,經過一番討論之後,最後斷定這個碗是出自遼三彩,而且在碗的中央有一個非常小的開片,這個細節完全能夠證明碗的年代,而且還是一件上好的文物。
  • 在今日頭條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考古君讓小眾"考古"也能變大眾
    但在大量盜墓題材的小說與影視作品的流行下,大眾對於考古的理解變成了片面的"考古就是官方盜墓,考古隊員是持證盜墓",這也成為了80後考古工作者"考古君"劉志巖,在今日頭條平臺對考古知識進行答疑科普、對有興趣的公眾進行專業引導的主要原因。
  • 這場文物博覽會來了很多「寶貝」,還有專家免費為您鑑寶
    展廳裡,最「火爆」的要數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的展位。今天下午四點,展位前排起了曲曲折折的長隊,記者數了數,隊伍裡約等著五六十位參觀者。排在隊尾的小楊是玉石方面的專業藏家,他對在古玩城舉辦的文物博覽會可以說是「期期不落」。「東西多,水平也好,每年我都來」,小楊說。 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業務部副經理董琪介紹,這次他們一共帶來了3000件「寶貝」,包括瓷器、玉器、雜項等,價格親民,「從幾千元到上萬元都有。」
  • 贗品被專家鑑定為文物,博物館斥資百萬買下,真相卻赤裸打臉
    我們知道近幾十年前的時候,文物販子其實還是非常活躍的,盜墓現象也非常的多,為此當時市面上出現了許多文物售賣活動,這也是為什麼當時許多文物專家喜歡去古董街閒逛的原因,其實就是去撿漏,希望可以發現什麼好的寶貝。
  • 「黑幕」和「black」一點關係都沒有!那「黑幕」用英語怎麼說?
    今天天氣真真好呀,太適合今天的文章了吧!大家知道,顏色的諺語總是層出不窮的,在這個春暖花開,草長鶯飛的季節裡我們就開始學幾個中文裡帶顏色的英語表達吧。1)「黑幕」用英語怎麼說?第1個要學的叫做黑幕,但「黑幕」和「black」一點關係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