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羅馬騎士的起源,聊聊騎士制度,在歐洲的盛衰

2020-12-13 芳談歷史

騎士在中世紀的歐洲佔著很重要的位置。它普遍出現在歐洲的政治、軍事、文學、歷史等各種著作裡。可以這樣說,不了解騎士制度就不能真正認識歐洲的文化,甚至象塞萬提斯的長篇小說《唐·吉河德》也看不懂。

一、騎士的產生

騎士最早起源於古代羅馬。公元前8——前7世紀,拉丁人在義大利半島臺伯河下遊東南岸邊建造了羅馬城,以後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羅馬帝國就是從這裡發展起來的。當時,羅馬處在父系氏族公社的後期,恩格斯稱之為「王政時代,現在史家稱之為軍事民主制階段。這時由於私有財產出現,階級分化,部落間戰爭頻繁,在部落軍事首長周圍形成了專門從事作戰的親兵集團,其中有騎兵300人,後來增加到600人,它是歐洲騎士的萌芽。

公元前6世紀,羅馬的生產力進一步發展,階級分化加劇,平民和貴族間矛盾日趨尖銳,導致了塞爾維·圖裡阿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不論貴族或平民一律按財產劃分為5個等級。擁有最多財產的第一等級除了出80個重裝步兵百人隊外,還要出18個騎兵百人隊1800人,其它等級則無權充任騎兵。這18個騎兵隊的成員稱騎士。這就是羅馬乃至整個西歐最早的騎士。

從公元前509年「王政」時代結束到公元前3世紀初的羅馬歷史,通常稱為早期共和國。這個時期,平民繼續和貴族進行鬥爭,獲得了擔任各種官職的權力,並通過和貴族聯姻,和原有貴族合流構成新貴族,也稱騎士。

二、騎士階層

公元前3世紀早期,羅馬統一了義大利半島。公元前44年,愷撒去世時羅馬共和國疆域已佔有全部西班牙、北非的一部分、巴爾幹半島和地中海上的許多島嶼。在長期侵路戰爭中,騎士掠奪了大量的奴隸和土地。部分騎士經營農莊,騎士階層興起。羅馬稱霸地中海以後,海外貿易擴大,騎士階層從事商業,販運奴隸,同時承包各省稅收和公共工程,經營高利貸和銀錢兌換。公元前218年,羅馬禁止元老行商,商業金融事業由騎士階層獨攬。於是,騎士階層演變為奴隸社會上層中的商業高利貸貴族。

羅馬共和國後期,奴隸主上層包括元老和騎士。騎士很富有,但在政治上沒有實權。公元前124年,執政官蓋約·格拉古取消元老擔任各種法官的權力,而把這種權力授予騎士。公元前91年,保民官德魯蘇為了緩和階級矛盾,提出元老院增加300名最富有的騎士。斯巴達克奴隸大起義後,騎士民主派的勢力繼續壯大。公元前70年,羅馬執政官宣布,把元老獨佔的法庭審判會改為由元老、騎士和中等奴隸主共同組成。騎士階層在共和國後期的鬥爭中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三、由盛而衰

公元前27年,屋大維掌握了國家大權,建立了元首制從此到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稱為羅馬帝國時期。進入帝國以後,元老和騎士成為屋大維的主要支持力量。屋大維不斷提高騎士的政治地位;放寬騎士的財產資格;大量從騎士中選拔文武官員。這時,騎士與元老關係密切,騎士可以侯補元老,元老之子在取得元老資格以前則為騎士。元老和騎士經過長期鬥爭之後,重新聯合起來,大力支持帝國的元首制,成為羅馬奴隸主帝國的主要社會基礎。

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日耳曼人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了法蘭克王國。8世紀初,國王查理·馬特依靠中小地主組成的騎兵隊鎮壓了內亂,驅逐了外敵。為了長治久安改變了無條件分贈土地的制度,把沒收來的叛亂貴族的土地和教會的土地以採邑的形式分封給那些到前線作戰的將領和統治邊遠省份的官員。後來,國王以下的大封建主也把自己的土地作為採邑,分封給自己的下屬,建立了以中小地主為基礎的騎士制度。8世紀末、9世紀初,採邑分封遍及全國形成了如國王——公爵——男爵——騎士的封建等級制度。由此可見,中世紀歐洲的騎士最早產生於服騎兵役的中小封建主。

公元11世紀,西歐城市興起,封建主已把土地掠奪完畢,並確立了長子繼承制。沒有繼承權的庶子們無所事事而成為騎士。他們的職業就是戰爭。因此,從11世紀開始西歐騎士制度盛行。到14世紀以後,由於封建制度解體和射擊武器的廣泛使用,騎士的軍事意義喪失而逐漸衰敗。

四、「騎士的愛」

騎士有一套騎士道徳,即「騎士精神」。它的主要內容是榮譽、效忠、護教、行俠、勇武和崇尚女性。這些在法國的《羅蘭之歌》、西班牙的《希德之歌》和英國的《亞瑟王傳奇》等中世紀的騎士文學作品中得到生動形象的描述。其中尊崇女性是騎士的一個重要信條和終生追求的理想。年輕的騎士不僅要保護女性,而且選擇一位貴婦、淑女作為自己崇拜的偶像。這種崇尚女性的感情稱之為「騎士的愛」

我國封建時代的婦女,實際上是家庭的奴隸、生育的工具。為什麼在西歐的封建社會裡會出現尚崇婦女的現象呢?這種特殊的現象是由特殊的條件決定的。根據塔西陀的《日耳曼尼亞志》記載,在日耳曼人那裡,到父系氏族公社時依然保留著母權制時代尊重婦女的習慣:男子重視女子的意見;認為婦女遭受奴役是奇恥大辱;視婚姻為嚴肅而神聖的制度,滿足於只有一個妻子。

日耳曼人和西羅馬帝國的奴隸、隸農聯合推翻了羅馬奴隸制國家後,建立了法蘭克王國;中世紀西歐的幾個主要國家又是在法蘭克王國的基礎上形成的,而且都是日耳曼人建立的。因此,這種崇尚婦女的習慣就被繼承下來了。而且,中世紀的西歐,基督教處於主宰一切的地位。騎士一生下來就接受洗禮,成為基督教徒。聖母瑪麗亞是最神聖的崇拜偶像,女性被認為是聖母瑪麗亞在人間的化身。這種宗教觀念對於維護日耳曼人對婦女的崇拜自然起著重大作用。

騎士在七、八歲後按照自己出身的等級依次到高一級封建主的城堡中去充當領主侍童。侍童要追隨領主夫人左右,按照主人與主婦的吩咐服役;學習吟詩、唱歌和彈奏樂器,以便歌頌軍功和領主夫人的美麗與賢德;還學習下棋、騎馬、遊泳、投射、擊劍和角力。14歲後當領主的侍從,即見習騎士。21歲時方可被授予騎士稱號。其儀式包括:1.祈禱、祭禮和牧師祝福等宗教活動;2.表演武藝,以證實自己有征戰能力;3.宣誓服從教會、尊敬婦女和效忠國王;4.接受騎士職能的象徵物——劍、其它武器或戰車等。

由於貴婦在騎士年輕時就充當了主人和指導者的角色,所以,騎士從小就學會討好婦人的本領,養成一種為女人獻身的精神,甚至心甘情願為女人而死。這些大體上就是所謂「騎士的愛」產生的特殊原因。

相關焦點

  • 歐洲中世紀騎士從何而來?又是怎麼煉成的?
    誠然,就像中國的君子、日本的武士,在西歐,騎士則是人們心目中完美的形象——勇敢、忠誠、浪漫、優雅,騎士精神是西歐國民精神的縮影,直至今日仍然惠澤頗深,本文將討論,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制度和騎士精神。
  • 中世紀歐洲的騎士教育體系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階層的形成有著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特色,從古希臘時期莊嚴的武器授予儀式,具有忠誠關係的親兵制,以及具有依附關係的古羅馬庇護制中誕生的維繫領主和軍事力量之間的正式紐帶關係,形成了騎士制度和文化體系。
  • 歐洲騎士之間的戰爭:將敵人從馬上打落即可,不必取其性命
    商業與人口的同步增長隨著新拓定居點的延伸和興起,在中世紀後期,歐洲掀起了一場意義非凡的邊疆擴張運動。商品化使城市化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很多脫離莊園的農奴來到城市成為自由公民。從這種意義上說,城市就是公民的產物。在貨幣時代,國王不得不出賣部分權力以換取歲入,大憲章開創了以和平方式約束權力的先河。 城堡是封建制度的產物。
  • 西方民主制度天然帶有優越感?其實不過是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翻版
    而西方自認其制度帶有優越感,也不過是自我感覺良好罷了,西方的民主制度不過是古希臘和古羅馬制度的翻版而已世界上最早的民主制度是古希臘的城邦制國家在公元前9世紀的古希臘,他們已經普及了民主制度,在在眾多古希臘城邦制國家中,幾乎有著民主制度形式,比如著名的雅典,他們當時就有推崇法律之上
  • 馬鐙的發明造就了中世紀歐洲騎士的輝煌時代,重裝騎兵席捲歐洲
    戰爭新模式的必要前提由此誕生,西歐面貌的改觀由此幾成定局,由封地貴族主導的歐洲突然獲得了一種全新的專業戰法……而成全這一切的因由非馬鐙莫屬。 馬鐙之後,一支新型軍隊、乃至一種新的制度和社會結構冉冉誕生,這就是騎士制度。歐洲騎士制度源於中世紀加洛林朝的法蘭克王國,後逐漸推行到歐洲各國。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末期,中央對地方已經失去控制,撒克遜人攻入萊茵地區的法蘭克尼亞,阿瓦爾人進入巴伐利亞。
  • 明明是防禦裝備,為何歐洲鎧甲會被譽為騎士精神的象徵?
    是東方威風凜凜的將軍還是西方英姿颯爽的騎士?不過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西方的鎧甲暫不論東方。那你有沒有有想過,為什麼提到歐洲鎧甲就會馬上想到騎士呢?而不是戰馬或者頭盔,佩劍呢?我們看看兩者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一、鎧甲與騎士聯繫 鎧甲是因為戰爭而產生的,但是很顯然鎧甲的對象是士兵。
  • 歐洲騎士文化與塔羅
    騎士(Knight、Cavalier)原指歐洲中世紀時受過正式的軍事訓練的騎兵,後來演變為一種榮譽稱號用於表示一個社會階層。 在騎士文學中,騎士往往是勇敢、忠誠的象徵,每一位騎士都以騎士精神作為守則,是英雄的化身。
  • 最具有騎士精神的非騎士-薩拉丁
    騎士,最初僅僅是對騎兵或騎兵首領的一種稱謂,後來慢慢衍化為一種榮譽稱號。與之伴生的便是騎士精神。公元8世紀,法蘭克國王查理東徵西討,參加大小53次戰役,使法蘭克的疆域幾乎擴大一倍,建立東起易北河和多瑙河,南至庇里牛斯山和義大利,西起大西洋,北至北海的龐大帝國。被教皇加冕為「偉大的羅馬皇帝」。
  • 中國武俠、日本武士和歐洲騎士,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共性和差異
    這點也非常近似於歐洲的騎士制度之形成。 因為日本中央集權的瓦解,大貴族藤原氏擅權,天皇淪為傀儡。地方上盜賊橫行,地方諸侯崛起,各自為了保護自己莊園和領地,他們把僕從和莊民武裝起來。 乃至於後來這部分人,逐漸脫離了農業耕作,單獨成為專門從事武裝保護活動的武士階層。
  • 《唐吉訶德》:騎士制度已一去不復返,為何西班牙社會還在幻想它
    經過一番遊歷,他認識到自己從前是個瘋子,那些騎士小說都是胡說八道,在無盡的悔恨中離開人世。這樣一個看似荒誕的故事背後,有它獨特的社會背景。西班牙經過光復戰爭,顛覆和驅逐了阿拉伯人的統治,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同時又依靠其龐大的騎士隊伍,雄霸歐洲,遠徵美洲,造就了西班牙的「黃金世紀」。
  • 勒高夫:中世紀騎士的真實與想像
    戰鬥中作為先鋒的騎士。著名的刺繡品「巴約掛毯」(11世紀末)展示了作為諾曼騎兵的騎士砍殺撒克遜步兵的情景。畫面著重突出了他們的武器裝備——頭盔、長槍、盾牌和馬鐙。戰爭的現代化進程是騎士制度的起源之一。來源:巴約,巴約大教堂寶庫。十字軍東徵被看作是基督教騎士參與的「新鮮而歡快的」聖戰。
  • 中世紀的騎士究竟是什麼?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有些類似我們古代的士
    壹墨帶你走進歷史長河,發掘沉睡在時間中的秘密(原創文章,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關注)想到騎士,我們第一印象就是歐洲的中世紀。像我們代中文的騎士一詞,指的就是西歐的騎士。騎士,在中世紀的歐洲,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許多年輕人,都想成為一個騎士。
  • 紳士風度與騎士精神
    "紳士"由於中世紀的大多數歐洲封建制國家的"騎士"發展而來。騎士是封號,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和培養,通過嚴格的宣誓效忠儀式,由領主授予,騎士制度初期的目的是保障封建主的兵源,後來演變為一種榮譽稱號用於表示一個社會階層,騎士生活在歐洲上流社會的下層,他們的身份往往並不是繼承而來的。
  • 步兵與騎士之爭:步兵改革為何能夠終結騎士時代?
    與騎士制度相對應的是步兵改革,也正是因為步兵改革,最終騎士被步兵擊敗,曾經的榮耀也不復存在,那麼步兵改革為何能夠終結騎士時代,結束騎士的榮耀而且成為貴族階級衰落的開始呢?一、中世紀騎士的優勢地位在漫長的中世紀之中,騎士制度成為西歐中世紀的重要組成部分,騎士制度的建立標誌著騎士榮耀的開始,隨即整個社會掀起了對騎士的崇拜,在文學上表現為騎士抒情詩,不少女子心儀的對象都會是那位騎著白馬的英雄,同樣騎士也成為了當時社會上的完美擇偶對象,許多男子也會為了這份榮耀紛紛加入騎士行列之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為促進了騎士制度的延續性。
  • 騎士精神:歐洲代表的精神文化,核心思想與今日世界文化相牽連
    在歐洲中世紀之初,騎士精神主要指的是騎士階層的精神信仰,這個時候的騎士精神是作為封建制度的組成部分而存在。這種信仰要求信守它的士兵(騎士)將維護國家利益作為最高信仰,其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到了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發展迅速,他們對騎士階級的精神思想做了補充,這個時候的騎士精神更加完善。
  • 騎士的風骨——騎士八德
    而在歐洲,騎士絕對的效忠是出了名的。 歐洲舊時許多君王的情婦都交由騎士護送,當時不得其解,這一時竟忍俊不禁了。因為騎士的誓言是可以保證他們絕對謙卑而不評判他人的過失,而他們能做到絕對的守口如瓶。是啊,做好一名騎士首先要問自己有沒有一個能夠留住秘密的心。
  • 歐洲騎士的板甲到底怎麼做的?
    而一件包括全身的板甲,可能是一般人眼中,歐洲騎士最為標誌性的裝備了。但實際上,直到14世紀中葉,歐洲騎士們依然主要裝備鎖子甲或內襯甲片的鐵甲衣,最多是某些四肢或頭盔等部位得到了板甲形配件的加強。經過統計,在山下清點後被排成橫列的貴族和騎士屍體是1542具,法軍騎士的實際損失可能超過2000人、剩餘的騎兵、十字弩兵和步兵的傷亡數字未得到確切統計,但可以確信數量極大。被殺的人當中甚至包含波希米亞國王、洛林公爵、法蘭德斯以下的十位伯爵等身份顯赫的貴族。此戰的戰敗,直接導致法國元氣大傷,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於劣勢。不過,痛定思痛的法國騎士們也開始全面裝備起了本文的主角——板甲。
  • 我研究、編譯中世紀史,關於騎士和騎士精神,問我吧!
    我研究、編譯中世紀史,關於騎士和騎士精神
  •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中希斯·萊傑的小丑幾乎有一個起源故事
    當華納兄弟在找《黑暗騎士》的編劇們改寫角色時,希思·萊傑的小丑計劃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起源故事。華納兄弟最初想給希斯萊傑的小丑一個基於《黑暗騎士》改編的故事。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的第二部《黑暗騎士》是2008年票房最高的影片,但是也受到了大眾廣泛的批評,尤其是希斯·萊傑對小丑的黑暗刻畫。
  • 中國俠客與歐洲騎士相比,一個是民眾的心聲,一個是貴族的利刃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訓練體系變得越發成熟和全面,騎士也得以大量誕生。此外,在小國林立、貴族各自為政的環境下,奴隸主們對騎士的數量、質量等都有著更高的要求,這再度推動了歐洲騎士的流行與普遍,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騎士文化。從這點上來看,騎士作為一個經歷過完整訓練的群體,能夠擁有比普通人更高的武藝與思想水平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