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喊「向我開炮」的志願軍被俘,美軍給他三條路,他選擇最後一條

2020-12-13 迷彩前沿

「向我開炮」這句臺詞已經被不少戰爭類影視劇所引用,甚至成為了一個讓大家廣為熟悉的「梗」。「向我開炮」讓許多小夥伴們所熟知主要是因為亮劍的播出,這個臺詞為亮劍情節的推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給亮劍電視劇增色不少。可這一臺詞最早出現在電影中是在1964年,《英雄兒女》一上映就轟動全國,王成拿著步話機高喊「向我開炮」後衝鋒,不幸犧牲的畫面成了那一代人的共同記憶。而其中王成的形象來源于于樹昌和蔣慶泉,他們都曾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高喊「向我開炮」。

王成的形象更多來源于于樹昌,他們身份和命運一模一樣,簡直是從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一樣,相比之下蔣慶泉卻像是可有可無的那個,畢竟他的經歷不夠完美,還有被俘虜的「不光彩」過去。蔣慶泉在21歲就加入部隊,成為光榮的軍人中的一員,後來進入朝鮮戰場,和於樹昌一樣成為一位步話機員。在攻佔石峴洞北山的戰鬥中,他們的這批軍隊損失慘重,只有幾個人僥倖生還,正當他在戰友保護下向上級通報具體的「開炮」位置時,敵人又來了,他趕緊用步話機高喊:「向我開炮」。可惜沒等到軍隊的支援,自己反而被敵人擊倒俘虜。

當時的美軍給了他三條路選擇,分別是去日本進修,「改旗易幟」,也就是投靠美軍,還有就是被當成俘虜,被美軍關押。蔣慶泉不假思索,直接就選了最後一條。雖然前面兩條肯定比最後一條待遇好,但他永遠忠誠於國家,於是他就被美軍關押起來了,成為俘虜的一員。直到籤訂停戰協定,他才和其他俘虜一起回歸祖國。因為被俘虜的「不光彩過去」,他受盡了委屈,不僅回來後沒接受到英雄的待遇,還被送到管理處進行自我檢討,受到了上級的警告處分。從此他過上了隱姓埋名的生活,再也不提從軍過往,很久都沒忘懷此事。直到2010年被記者採訪,才終於解開心結,放下內心的疙瘩。軍人保家衛國,為國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即使他被俘虜,只要沒背叛國家和人民,依舊是民族的英雄,不能讓英雄既流血又流淚。

相關焦點

  • 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喊出「向我開炮」,卻被人們遺忘
    影片中志願軍戰士王成那句「向我開炮!」也成為了經典臺詞,被人們廣為傳頌。 電影中的王成,其原型正是兩位志願軍戰士,他們分別是於樹昌和蔣慶泉,這兩人都曾在1953年發出「向我開炮」的嘶吼,於樹昌喊出這句話後不幸犧牲,成為了戰鬥英雄,而蔣慶泉則活了下來,卻被人們遺忘了近半個世紀。
  • 美軍顧問15處中彈竟存活,志願軍翻譯:他舍不下180英畝農場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天擇創辦,歡迎關注~當奄奄一息的一個白人穿著早已破爛不堪的軍服被送進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0軍第118師野戰醫院時,所有醫生都認為這個白人肯定活不了,因為他的身上有15處中彈,鮮血染滿了他的全身,而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醫療條件差,像這種重傷員是根本救活不了的,但是被俘的是一個美軍顧問,也是這次戰鬥中唯一還喘著氣的美軍顧問
  • 志願軍對美軍說英語,能聽懂的算他幸運,聽不懂的就是他的死期
    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王順才習慣稱之為「開國第一戰」,為了保密,當時部隊的一切行動都是在絕對機密的情況下進行的。在吉林,一列列軍用列車向東飛馳,又轉而向南,十月的東北大地沒有了綠色,軍運專列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悶罐車廂,王順才倚坐在車廂裡,列車憋足了勁呼嘯前進。
  • 另一個戰場——記志願軍被俘人員堅持鬥爭的事實(二)
    導語:整個韓戰中,中國人民志願軍被俘2.2萬餘人(朝鮮人民軍俘虜另計),談判後期,美軍為甩掉包袱,將志願軍1000多傷病員戰俘遣返。其餘的戰俘,根據朝鮮停戰協定和《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的職權範圍》規定,經我「中國人民志願軍解釋代表團」的爭取、志願軍戰俘的堅決鬥爭,約6000人返回祖國,未回祖國的1.4萬戰俘被挾持到臺灣。
  • 志願軍神炮手的絕活,在敵機眼皮下開炮數小時都未暴露,一天打1.6噸...
    1951年9月,侵朝美軍又向志願軍發起了秋季攻勢。美騎兵一師、步兵第三師共3個團,在20個炮兵營、70輛坦克、22架飛機的支援下,向志願軍駐守的天德山發起了猛攻。駐守天德山的志願軍141師422團與敵展開了血戰。在這場戰鬥中,我軍炮兵發揮了重要作用,並且誕生了一位「全能炮手」譚朝志。
  • 志願軍戰俘營告訴你答案
    彼時,抗美援朝戰爭結束,雙方在板門店交換戰俘,被釋放的「聯合國軍」戰俘們依依不捨地同俘管處志願軍官兵握手告別,他們頻頻回首,高喊著「謝謝!再見!」有21名美軍俘虜以及一名英軍戰俘宣布拒絕遣返回國,選擇到中國生活居住和工作。 然而,令戰俘們如此不舍的志願軍,在美軍中被塑造的形象卻是這樣的:虐待俘虜、被共產黨俘虜了必死無疑。 事實上,真正對戰俘們生命造成威脅的,卻是他們曾經的戰友——美空軍飛行員。
  • 志願軍突擊學英語!土辦法令人忍俊不禁,美軍能否聽懂全看造化
    學習手冊還特意標註了一條:發音以北方話為標準。這些在今天看來令人忍俊不禁的土辦法,在朝鮮戰場上,卻真正派上了用場。每次和敵人短兵相接,"東特安克特"、"喊支阿撲"就此起彼伏。其實志願軍戰士們也都清楚,自己依葫蘆畫瓢描出來的"英語"不標準。何況,志願軍來自祖國四面八方,有東北的,有四川的,喊出來的話也就難免南腔北調了。
  • 志願軍老兵回憶,目睹冰雕連,血戰上甘嶺,見識了戰鬥力最強美軍
    第一步是接敵運動,即從我防禦陣地出發,向敵陣地運動。連長楊永起帶領一排、二排從陣地正面抄近路直插桑洞溝;我帶領三排、四排和炊事班、連部人員沿江邊繞過山腳,到達進攻出發地域,於9時整打響戰鬥。經過5分鐘猛烈火力打擊後,按計劃,部隊應向敵陣地發起猛攻,但一直沒有動靜。
  • 為掩護志願軍主力,曹玉海營與2萬美軍血戰7天,最後全營陣亡
    他們按照提供的地址,按圖索驥,最後在莒南縣縣北找到了一排民居。這排民居的最後一個院子,就是他們的目的地。戰士們的腳步不約而同地慢了下來,這個三十八軍足足尋找了四十九年的人,即將出現在他們面前。戰士們來到最後一個院子門口。院子裡面坐落著三間土坯房,東向、西向、南向各有一間。戰士們又確定了一下地址,沒有問題後,營長讓戰士們等著,自己走進院子,敲了敲門。
  • 志願軍新手掉隊擊落美軍王牌,獲特等功臣,晚年在大學當掃地大叔
    王海將軍在抗美援朝空戰中,共擊落擊傷美軍飛機9架,被空軍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他所帶領的「王海大隊」,與號稱「世界王牌」的美國空軍激戰80餘次,擊落擊傷敵機29架。 有意思的是,歷史開了個玩笑,他要會見的美國空軍參謀長加布裡埃尼上將,正是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被王海擊落的。他在跳傘的瞬間記下了王海的飛機編號。加布裡埃尼對王海幽默地說,我就是當年被你奇蹟般打下來的。
  • 志願軍在朝鮮留下的,不只是「火力不足恐懼症」
    截止到此時,美軍完全沒有辦法遏制志願軍的穿插攻勢。前三次戰役中,美軍一旦成建制被志願軍包圍,就不得不大規模回撤。志願軍的快速穿插和複雜的山地地形,讓美軍的機械化優勢似乎只體現在「快速向後撤退上」。「我們剛才和友軍的無線電通訊中斷了,將軍…」年近60歲的將軍看上去比他還著急:「聽著孩子!別管他媽的無線電了!我來這就是因為你開得太慢了!現在你的部隊由我直接指揮!我命令你以每小時20英裡的速度沿著路開動你的坦克!
  • 全殲美軍「北極熊團」
    聽我的命令,開炮!」隨著一聲巨響,勝利的道路被打開,而對話中的班長卻被火炮巨大的後坐力撞飛後壯烈犧牲。這位班長就是志願軍「一級英雄」——孔慶三。1950年11月27日,第9兵團第27軍第80師炮兵團5班班長孔慶三帶領全班和配屬第238團先頭部隊8連參加殲滅新興裡外圍之敵的戰鬥。
  • 朝鮮戰場上,這位美國少將被俘,在回國的前一天他如何評價中國?
    引言在近代中國乃至近代世界中,由於各個國家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因此許多較為強大的國家就會選擇通過侵略小國的方式,來獲取更多的資源。對於這些發達國家來說,他們雖然在經濟領域內有著不俗的成就,但他們侵略其他弱小國家的行為卻會被全人類所唾棄。
  • 志願軍戰士說的一句話是什麼?美軍士兵為何聽了後卻喜出望外?
    後經過審訊查明,這位名叫賴勒斯的美軍少校畢業於美國著名的西點軍校,他萬萬沒有想到來到南朝鮮軍隊中做了一名美軍顧問後,會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抓獲的第一個美軍俘虜。時,美軍士兵們則在絕望中聽懂了這句英語,頓時在他們的心中生出了一股強烈的求生欲望,於是美軍士兵紛紛舉起了雙手向志願軍戰士投降。 從1950年的11日7日到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發起了第二次戰役,戰役中志願軍共消滅了南朝鮮第7師、第8師、土耳其獨立旅和美軍第7師一部,共斃、傷、俘敵3萬6千多名。
  • 臺北專訪志願軍老兵戰俘趙英魁
    入朝半年,趙英魁在漢城以北不遠處負傷,被追擊而來的美軍虜獲。 1954年1月,近萬名志願軍戰俘被脅迫遣送到臺灣。臺灣當局對外宣稱,朝鮮戰場有一萬四千餘名中國戰俘,拒絕重返大陸,選擇前往臺灣,投奔蔣介石陣營,並為這群赴臺戰俘起了一個名字:」一萬四千個反共義士」。 近期,作者在臺北專訪志願軍老兵戰俘趙英魁,透過趙老現身說法,回溯這段令人刻骨難忘的戰俘故事。
  • 韓戰中,志願軍喊話美軍就投降,僅僅因為美軍是富貴兵嗎?
    美國號稱強國,美軍號稱打不贏的軍隊,可是在韓戰中,這一神話屢屢被打破。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志願軍經常遇到主動投降的美軍,還沒開打就投降,如果採用喊話的方式,則投降的更多,不是一人二人投降,而是成建制,一個連一個連的投降。
  • 志願軍「神槍手」:用1條槍33天斃敵214人,入選世界十大狙擊手
    後來,被俘的美軍也交待:因為「死神」的存在,當時聯軍士兵個個惶惶不敢終日,很多人連上廁所都不敢,就怕一下出去命就沒了。當年在上甘嶺,他在33天的時間裡,用442發子彈擊斃了214名敵人,因此張桃芳被稱為狙擊王,世界十大阻擊高手裡就有他。那麼,張桃芳是怎麼創造這個傳奇的呢?
  • 戰地記者為你講述親歷戰爭史:美軍「北極熊團」是怎樣被全殲的
    我因為一聽有敵機空襲,馬上離開村鎮到河灘,見一顆炸彈向我方位下落,立即打了三個滾兒,一聲巨響,我被炸彈爆起的沙土活埋,沒有負傷,掙扎著從沙土堆中拱了出來,倖免於難。哪知原來是美軍被我九兵團三個軍的分割、包圍嚇破了膽,擔心繼續呆在長津湖畔兇多吉少,於是各部隊就慌張地誰也不管誰,只顧各自逃命,掙脫我志願軍各部隊的分割包圍,向南逃竄。得知敵人要逃竄,只見我軍第27軍一聲令下,饑寒交迫的部隊立即如虎嘯獅吼衝啊殺啊奔向山下,分頭向駐守美軍第七師31團的新興裡發起猛攻,第一天該團就被我27軍打亂了營,上校團長當場被擊斃,中校副團長也相繼負重傷死去。
  • 李承晚不滿美停戰談判,韓軍精銳單幹讓志願軍千門火炮揍沒了脾氣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和中朝(蘇)聯軍經過長達3年的戰爭,雙方損失大量的人員和物資終於將戰線維持到38°一線,美軍已經明確認識到了中朝聯軍的實力和決心。美軍如果長期深陷亞洲戰場將會對美國一直以來以歐洲為中心的全球戰略,同時美國國內反戰情緒高漲。
  • 為志願軍提供上億張手紙,當年美軍宣傳戰被志願軍女兵一首歌完爆
    所以美軍心理戰機構專門印發大量海報,他們聲稱無數德軍官兵的生命被希特勒嗜血的本質消耗掉,徒留下他們的父母,兒女和戀人。當時一首流行曲《莉莉瑪蓮》曾成為軸心國和同盟國士兵共同熱愛的一首情歌,美軍經常用留聲機向德軍陣地播放這首歌,久而久之很多德軍士兵的士氣直線下降,以至於在西線作戰後期經常大量向盟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