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發表高質量染色體級醋慄番茄基因組序列

2020-12-23 騰訊網

醋慄番茄是栽培番茄的野生祖先種,以其優異的抗性、濃鬱的風味、可與栽培番茄直接雜交、快速轉育優良性狀等特點,廣泛用作現代番茄育種的重要種質資源。其基因組和遺傳多樣性的研究,對充分挖掘該野生種質資源的育種潛力和價值,促進番茄產業發展意義重大。因此,醋慄番茄的基因組研究受到研究者關注,此前已有個別基因組草圖發布,但是,這些草圖並不完整,高度碎片化,限制了它們在育種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該研究採用PacBio + Hi-C策略,組裝了一個高質量染色體級的醋慄番茄LA2093基因組序列。LA2093是一個重要的醋慄番茄品系,擁有優良的抗病性、抗逆性和高番茄紅素含量等優異性狀,被用作父本材料,參與構建了一個重組自交系群體,廣泛用於抗性和果實品質相關的基因定位。通過LA2093與現代栽培品種Heinz 1706的參考基因組的比較分析,鑑定了92000多個基因組結構變異(SVs),其中包括11個長度超過一百萬鹼基對的超大型SVs。研究人員利用約600個包括野生和栽培番茄品系在內的基因組數據,比較分析番茄馴化、改良和現代育種中被選擇的SVs,發現大量受選SVs與已知的重要育種性狀相關基因重疊,包括果實重量、果實成熟、番茄紅素含量及含糖量等,這些SVs對相關基因的表達水平有顯著影響。表達數量性狀位點(eQTL)分析可以檢測到一些熱點區域,這些區域含有控制重要性狀的主要調控因子。該研究利用基於SVs的eQTL分析發現了影響類黃酮生物合成和表皮蠟質積累等的熱點區域和主要調控因子,對改良果實品質和延長貨架期具有潛在應用價值。

該研究得到的高質量醋慄番茄LA2093基因組及鑑定得到的SVs為將來的番茄生物多樣性育種和相關的科學研究提供了豐富資源。相關成果於近日以Genome of Solanum pimpinellifolium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tructural variants during tomato breeding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美國康奈爾大學及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武漢植物園為論文共同完成單位,武漢植物園園藝植物基因組與分子改良學科組研究員高磊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圖1 醋慄番茄LA2093基因組及結構變異

圖2 受選結構變異及其對番茄紅素累積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

圖3 基於SVs的eQTL分析

來源: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相關焦點

  • 科研人員破譯中華蟾蜍大型基因組揭示其「成功」的秘訣
    與其他動物相比,兩棲動物的基因組破譯較困難,這主要是由於其基因組普遍較大,無尾兩棲類(anurans)基因組的大小多數範圍在2到8 Gb之間、蚓螈(caecilians)多數達~5-10 Gb、蠑螈(salamanders)多數達~20-60 Gb、基因組最大的是一種洞螈(Necturus lewisi),為137 Gb;重複序列佔比較高也是造成測序和組裝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 科學家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39:49 德國哥廷根大學Nils Stein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 哈佛醫學院Church等團隊開發新的方法,可快速組裝染色體
    單倍型解析或分階段的基因組組裝可提供基因組及其複雜遺傳變異的完整圖片。但是,當前用於分階段裝配的算法要麼不生成染色體尺度的定相,要麼需要譜系信息,這限制了它們的應用。該研究證明了染色體規模的分階段裝配對於發現結構變異(SV)的重要性,包括數千個新的轉座子插入,以及高度多態性和醫學上重要的區域,例如人白細胞抗原(HLA)和殺傷細胞免疫球蛋白樣受體(KIR)區域。DipAsm將促進高質量的精準醫學以及個體單倍型變異和種群多樣性的研究。
  • 科學家完成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
    科學家完成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6 17:42:09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Adam M. Phillippy等研究人員合作完成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組裝。
  • 人類基因組DNA環高清4D圖譜繪成
    人類基因組DNA環高清4D圖譜繪成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 (記者聶翠蓉)最新一期《細胞》雜誌以封面文章刊登了美國貝勒醫學院、萊斯大學、史丹福大學和布羅德研究所聯合科研團隊的重要成果:他們為基因組在細胞核內摺疊成環狀結構繪製出高清4D圖譜。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在小白菜基因組及其重要形態性狀進化分子基礎...
    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中心白菜課題組在植物學領域國際知名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IF=8.154)在線發表了題為「Assembly of the non-heading pak choi genome forbid comparison with the genomes of heading Chinese cabbage
  • 芡實與金魚藻三代基因組揭示早期被子植物演化
    2020年2月24日,國際著名植物學研究期刊Nature Plants發表了題為」Prickly waterlily and rigid hornwort genomes shed light on early angiosperm evolution」的文章,該研究公布了被子植物的兩種早期演化分支代表種:芡實和金魚藻的染色體水平基因組序列
  • 科學家在基因組尺度上測量出DNA力學
    科學家在基因組尺度上測量出DNA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7 14:55:19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aekjip Ha小組在基因組規模上測量了DNA力學。
  • 南京13項科研成果獲國際關注!
    在科學創新的進程中,學術論文的撰寫發表是反映基礎研究進展的重要渠道,也是反映高校科技創新實力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南京林業大學的最新科研成果頻頻出現在國際期刊上。本期推送,就來了解一下南林這一年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的那些硬核科研成果吧!
  • 冰島人基因組揭示歐洲人存在尼安德特人血統
    基於來自一個群體的全基因組序列數據,該研究揭示:5萬多年前,現代人祖先與古人類之間混種繁殖,對當今人類的遺傳特點產生了影響。總體來說,這些研究發現支持了科學家們之前的猜測,即非洲以外的大多數現代人約包含了2%的遠古血統,這主要是由於智人不同群體和多個尼安德特人之間反覆接觸和混種繁殖的結果。研究結果還顯示,來自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組片段比預期的更多。
  • 新冠患者復陽,是因為病毒整合到了他們的基因組?
    最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為新冠患者復陽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釋:他們通過體外細胞實驗,發現新冠病毒(SARS-CoV-2)的核酸片段能整合到感染細胞的基因組中。這篇未經同行評審的論文於2020年12月13日發表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1]。 「這篇文章有趣,也有潛在意義,但需審慎對待。
  • 科學家開發出評估病毒基因組質量和完整性的新工具
    科學家開發出評估病毒基因組質量和完整性的新工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2:27:01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Nikos C.
  • 研究人員構建高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圖譜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解析了迄今為止最完整的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圖譜,為研究二倍體馬鈴薯自交衰退分子機制和培育二倍體自交系提供了數據基礎,也為其他雜合基因組的組裝和分析提供了借鑑。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上。
  • Y染色體未來恐不復存在
    這也就意味著,Y染色體上的基因並不能夠進行遺傳重組,而在每一代中所發生的基因漂移重組或許能幫助消除損傷性的基因突變。遺傳重組會給機體帶來一定益處,而Y染色體的基因則只會隨著時間不斷退化,最終將會從基因組中消失。儘管如此,最近有研究表明,Y染色體能夠進化出一些令人信服的機制從而減緩退化,這就能夠降低基因丟失的速度。
  • 萬種鳥基因組圖譜提供重要線索
    2014年12月12日,《科學》期刊以專刊形式發表了8篇成果;此後,《現代生物學》《自然·通訊》《基因組生物學》等著名國際期刊也相繼發表了多項進展。目前,基於第二階段「科」級別的363種鳥類基因組數據,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捷及其團隊聯合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哥本哈根大學等,圍繞系統發育關係的推斷和鳥類物種多樣化格局背後的遺傳機制等多個核心科學問題開展一系列科研攻關。此次《自然》發表的研究工作,是該計劃第二階段「科」級別的最新研究成果。
  • 讓桑樹基因「遣詞造句」 這個完成桑樹基因組的科研團隊來自重慶
    受訪單位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25日18時訊(記者 秦思思)近日,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西南大學的「桑樹基因組生物學研究」成果榮獲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此次專訪到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桑資源與功能基因組研究團隊,一窺「桑樹基因」的奧秘。
  • 過去1萬年的社會不平等,刻印在Y染色體上
    對 Y 染色體的研究顯示,當時的一位男性在廣闊的領土上能留下上千萬直系男性後代。有證據顯示,在成吉思汗曾經佔據的領地上,約 8% 的男性有著特徵性的 Y 染色體序列和突變非常少的相似序列。兩項分別由 Toomas Kivisild 和 Mark Stoneking 主導的研究工作,分別比較了在 Y 染色體序列和線粒體 DNA 序列上的 Star Cluster 分析數據,並且得到出乎預料的結果。基因突變會隨著時間不斷累積,並通過基因序列上鹼基對的差異來呈現。
  • 利用單細胞鏈測序和長讀取實現全階段人基因組組裝
    利用單細胞鏈測序和長讀取實現全階段人基因組組裝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07:05 德國杜塞道夫海因裡希·海涅大學Tobias Marschall和美國華盛頓大學Evan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