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清朝唯一的漢族公主!

2020-12-17 萌貨說文史

營口市,遼寧省轄地級市,地處遼東半島中樞,渤海東岸,是中國東北近代史上第一個對外開埠的口岸,是大龍郵票的誕生地和發行地之一,是中國紅十字運動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民族金融業的起興之地。

這裡的望兒山位於營口市熊嶽鎮東兩公裡處,建於明末清初,遠看如一位母親佇立山頭日夜守望大海,盼望遠方的兒子歸來,其修建的慈母館是我國唯一的母親紀念館。這裡的白沙灣位於營口市南部仙人島新區的白沙灣海濱公園境內,以海域風光為主,被譽為「遼東第一灘」,並且盛產白沙灣仙桃,故又被譽為「東北第一桃鄉」。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卞永譽:

卞永譽,字令之,號仙客,隸漢軍鑲紅旗籍,祖籍山東黃縣,遼東蓋平(今蓋縣)人。清代書畫鑑賞家,卞三元之子。康熙間,由蔭生任通政使司知事,歷福建興化知府、江蘇按察使、浙江布政使、福建巡撫,官至刑部左侍郎。著有《式古堂書畫匯考》、《式古堂朱墨書畫紀》。

卞永譽自幼愛好書畫。當時,孫承澤、梁清標、曹溶等鑑藏名家尚在,卞永譽經常「具筆札,就其齋閣,伏聆緒論,目睹手寫,樂此不疲」。博學好古,喜收藏書籍、碑帖、字畫。能書,工畫,曾隨其叔卞三畏學寫山水,善畫水仙、柏石。擅長書畫鑑賞,朱彝尊《論畫詩》有「妙鑑誰能別苗發,一時難得兩中丞」之句,即指卞氏與另一位鑑藏家宋犖。今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有《卞永譽宦跡圖》二十開。

耿仲明:

耿仲明,字雲臺,時人又呼為「耿二」,清初三藩之一,生於遼東蓋州衛,崇禎初為登州參將,毛文龍舊部。

袁崇煥督師薊遼,殺毛文龍,耿仲明被調隸山東巡撫孫元化麾下。崇禎五年(1632年)為孔有德內應,攻陷登州,自稱總兵官。天聰七年(1633年)春,和孔有德一起渡海降後金。

崇德元年(1636年)被清朝封為懷順王,隸漢軍正黃旗;順治元年(1644年)隨清兵入關後,鎮壓農民起義軍;順治六年(1649年)改封靖南王,與吳三桂、尚可喜合稱清初三藩,不久因為私藏逃人,畏罪自縊於進軍廣東途中的江西吉安。

耿精忠:

耿精忠,遼東蓋州衛人(今營口蓋州),清朝靖南王,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詔撤「三藩」,耿精忠反,自稱總統兵馬大將軍,蓄髮恢復衣冠,與吳三桂合兵入江西,被清軍鎮壓,遂降,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亂徹底平息,康熙帝即詔將耿精忠凌遲處死。

耿聚忠:

耿聚忠,遼東蓋州衛人,清初三藩之一、靖南王耿繼茂第三子,耿精忠三弟,漢軍正黃旗人。

清順治十三年(1656),耿繼茂奏遣入侍,與兄耿昭忠留待京師,娶安郡王嶽樂之女和碩柔嘉公主為妻,封和碩額駙,加太子少保。後進太子太保。

孔有德:

孔有德,字瑞圖,遼東蓋州衛(今遼寧省蓋縣)人,原籍山東,明末清初將領。

原為毛文龍部將,毛文龍死後,於崇禎四年(1631年)發動吳橋兵變,不久投降後金。崇禎九年(1636年),受封為恭順王,出徵朝鮮、錦州、松山等地。八旗漢軍成立時,被編入漢軍正紅旗。入關後,隨豫親王多鐸追剿農民起義軍,鎮壓了江南各地的抗清鬥爭。順治六年(1649年)改封定南王,出徵廣西。

順治九年(1652年),孔有德被南明將領李定國打敗,被困桂林,清廷破格予以厚葬,並追諡為武壯。

古尼音布:

古尼音布,滿族,正藍旗人,出生在今營口市紅旗滿族鎮。曾任吉林將軍(從一品),錦州副都統,杭州將軍,福州將軍兼管海關事務。在任期間抗擊沙俄入侵,重修小凌河堤,造福百姓。

孔四貞:

孔四貞,遼寧蓋縣人,清初定南王孔有德之女。順治九年(1652年),李定國奇襲廣西,攻破桂林,孔有德自盡,其家一百二十餘口悉數被殺,只有孔四貞逃往北京,被孝莊太后收為養女,封和碩格格。

孔四貞出身將門,隨父軍中,性情剛烈。嫁給孫延齡後,在丈夫面前趾高氣揚,孫延齡心機頗深,最初對孔四貞百般恭敬,孔四貞遂為他在宮廷遊說,使孫延齡得寵朝中。康熙四年(1665年),孫延齡慫恿孔四貞請求朝廷準許他們「就食廣西」,康熙帝批准。後來孫延齡夫婦舉家南下,孫延齡便漸次排擠了孔四貞,夫妻感情惡化。

三藩之亂爆發後,孫延齡首鼠兩端,終被吳世琮所殺。後來吳三桂把四貞接到雲南,以為籠絡原定南王部屬,事實形同軟禁。孔四貞待在昆明八年,直到「三藩之亂」被平定後,才輾轉返回京師,晚景悽涼。

你還知道哪些營口歷史名人呢?

相關焦點

  • 廈門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終生未婚的「萬嬰之母」!
    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湧,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這裡的南普陀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始建於唐朝末年,稱為泗洲寺,宋治平年間改名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蕪,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
  • 張家界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張家界史上唯一的狀元!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張兌:張兌,原名張文悅,張家界市慈利縣五雷山麓張家塌人。元朝至正元年(1341)進士,著有《溪堂集》等書。他能文、能武、能醫,先後在山東德州、江蘇丹徒、湖南茶陵等地作過官,後因不滿朝政腐敗,隱居道教名山五雷山,做了第二代道長,留下不少奇聞軼事。
  • 康熙所有公主中,唯一嫁給漢人的公主,結局如何?
    在清朝歷史上,有四位公主嫁給了漢族人。 前三位嫁給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的和碩恪純長公主(皇太極第十四女)、嫁給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隆的順治帝養女和碩和順公主和嫁給靖南王耿仲明之孫耿聚忠的順治帝養女和碩柔嘉公主。最後一位是康熙皇帝與漢人結婚的唯一公主:和碩愨靖公主。 康熙一生有許多孩子,包括20多個女兒,但只有8個倖存下來結婚。
  • 鄒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第一位有徽號的皇后!
    始建於南北朝時期,距今有1500年的歷史,是一個叫莊嚴的法師創建的,當時名為龍臺寺。唐中宗時寺僧仁萬重建寺院,寺院落成之日,洽東山有一泉湧出,中宗賜名「醴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自古就有「品重醴泉」之說。北宋文學家範仲淹曾在繼父友人的引薦下在此讀書。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資興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資興史上第一位進士!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曾中生:曾中生,原名曾鍾聖,湖南省資興市人,軍事家。1926年6月,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前敵總指揮部組織科科長。他是共和國36位軍事家中開始軍事生涯較早的一位,也是軍事論著最豐富的一位。撰寫《與川軍作戰要點》、《遊擊戰爭要訣》、《與「剿赤軍」作戰要訣》等多篇軍事著作,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軍事思想。
  • 龍港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南開大學數學系的創始人!
    這裡不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陳堯英:陳堯英,字秀伯,溫州學者葉適稱之為「平陽豪士」。出生於陳營裡(在今江山辦事處),從小便有安邦濟世大志,對尸位素餐的名公巨卿一向鄙視。高宗紹興六年(1136),獨自奔赴行在(臨安)上書,陳述了十二道治國之策。
  • 無錫歷史名人,個個家喻戶曉,最後一位竟是華太師的原型
    無錫別名梁溪,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它地處長江三角洲,江蘇省東南部,滬寧鐵路中段,古運河正好穿過,在惠山腳下,太湖之濱。無錫的名勝、人文景觀也很多。有88米高的靈山大佛,聞名遐邇的天下第二泉,江南第一山的惠山,久經滄桑的龍光塔,人來人往的錫惠公園,太湖隹絕處的黿頭渚,四季飄香的梅園,珍奇細巧的蠡園……這裡不僅環境優美,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要離:要離,春秋時期吳國人,生活在吳王闔閭時期。
  • 老照片:清朝最後一位公主,相貌顛覆想像;王爺的兒子清秀帥氣
    1840年之後的清朝遭受著屈辱的侵略,底層百姓過著貧困的生活。在其滅亡之前,社會狀況究竟怎麼樣呢?今天我們通過一組老照片一探究竟。
  • 陽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
    原名「葦澤關」,因唐朝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於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 故得今名。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赤章曼伯:赤章曼伯,又名赤章曼枝,春秋戰國時仇猶國(今盂縣)大夫。
  • 重慶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愛國民族女英雄!
    重慶,簡稱「渝」,別稱山城、巴渝、渝州、霧都、橋都、江城,是中國省級行政區、中西部唯一直轄市,因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這裡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
  • 汝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近現代警察制度的創始人!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劉希夷:劉希夷 ,唐朝詩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漢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高宗上元二年進士,善彈琵琶。其詩以歌行見長,多寫閨情,辭意柔婉華麗,且多感傷情調。
  • 茂名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茂名名字的由來!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高力士: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馮元一,祖籍潘州(今廣東省高州市),唐代著名宦官,冼夫人第六代孫。曾祖馮盎、祖父馮智玳、父為馮君衡,曾任潘州刺史。由於曾助玄宗平定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亂,故深得玄宗寵信,累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齊國公。一生忠心耿耿,與唐玄宗不離不棄,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寶應元年(762年)三月,得知李隆基駕崩,吐血而死。追贈揚州大都督,陪葬於泰陵。
  • 上海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的一生為何如此複雜?
    如此繁華的都市,自然也誕生了不少歷史名人!徐光啟:徐光啟,字子先,號玄扈,天主教聖名保祿,漢族,上海縣法華匯(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官至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潘允端:潘允端,字充庵,上海人,其父潘恩,字子仁,號笠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書。潘允端留給世人最大的貢獻就是修建了豫園。
  • 海寧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之一!
    (關於潘閬的故事,詳見小編其它作品)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陳元龍:陳元龍,字廣陵,號乾齋,浙江海寧人,清朝大臣。康熙二十四年一甲二名進士,授編修,直南書房。五十七年,擢工部尚書。六十年,調禮部。乙丑科會試開始施行殿試十本進呈之制。
  • 撫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海上四妖」之一,張大千的恩師!
    這裡有王安石紀念館、湯顯祖文化藝術中心、湯顯祖紀念館、湯顯祖墓、曾鞏讀書巖、曾鞏紀念館、譚綸墓、陸象山墓、樂史墓、吳澄墓,舒同書畫博物館,還有數條以撫州名人命名的街道。歷代到撫州為官或週遊的文人墨客如顏真卿、王羲之、白居易、陸遊、謝靈運等,為市內留下了大量詩詞、文賦、字畫、雕塑、摩巖石刻。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 壽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竟陵八友」之一!
    這裡的巨澱湖是濰坊最大的天然溼地,壽光市唯一的天然湖泊,也是壽光自然面貌保持最原始的地方。歷史上也寫作鉅定湖、距澱湖,原稱青丘濼,又稱作清水泊。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清水泊戰役就是發生在此地。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馬保三:馬保三,山東省壽光市牛頭鎮人,曾化名張炳炎。
  •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照片:活到04年,臨終前說一句話,讓世人敬佩
    清朝最後一位格格照片:活到04年,臨終前說一句話,讓世人敬佩 2004年8月9日百位弔唁者在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送別了清朝的最後一位格格愛新覺羅韞歡(又名金志堅)。這是一位有著極為尊貴出生的格格,她是最後一位皇帝溥儀最年幼的妹妹、是醇榮王府最受寵的七格格。
  • 洪江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現代戲劇批評之父!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一些歷史名人!王繼賢:王繼賢,字翰城,洪江黔城長坡村人。幼聰慧,12歲應童子試,曾兩度入長沙嶽麓書院受業,由稟貢生赴京都入國子監。受工部侍郎何凌漢的器重,延至其家授業子孫。不久以便補導援列入任中書科中書,前後達16年。
  • 清朝最後一位公主——2004年去世,臨終前說出溥儀不敢說的話
    歷朝歷代,前朝天潢貴胄很少能夠獨善其身,大多都會成為眾矢之的,難以善終……然而,這位大清王朝最後的格格,是名副其實的公主,雖然滿清王朝的覆滅讓她失去了倚仗,但是她卻能夠平安度過一生,安享晚年一直活到2004年才去世,那麼這位亡國公主是誰呢?她便是愛新覺羅韞歡,也叫金志堅。
  • 漢中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四大妖姬之一!
    這裡的褒斜道,古代穿越秦嶺的山間大道,為古代巴蜀通秦川之主幹道路,在中國歷史上開鑿早、規模大、沿用時間長。棧道始於戰國範睢相秦時,前314(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秦派張儀、司馬錯伐蜀,大軍即經此道,原來的谷道此時已開鑿成能通過大部隊和輜重的棧道了,此後,褒斜棧道一直是南北兵爭軍行和經濟、文化交流必行之道。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