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市,遼寧省轄地級市,地處遼東半島中樞,渤海東岸,是中國東北近代史上第一個對外開埠的口岸,是大龍郵票的誕生地和發行地之一,是中國紅十字運動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民族金融業的起興之地。
這裡的望兒山位於營口市熊嶽鎮東兩公裡處,建於明末清初,遠看如一位母親佇立山頭日夜守望大海,盼望遠方的兒子歸來,其修建的慈母館是我國唯一的母親紀念館。這裡的白沙灣位於營口市南部仙人島新區的白沙灣海濱公園境內,以海域風光為主,被譽為「遼東第一灘」,並且盛產白沙灣仙桃,故又被譽為「東北第一桃鄉」。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卞永譽:
卞永譽,字令之,號仙客,隸漢軍鑲紅旗籍,祖籍山東黃縣,遼東蓋平(今蓋縣)人。清代書畫鑑賞家,卞三元之子。康熙間,由蔭生任通政使司知事,歷福建興化知府、江蘇按察使、浙江布政使、福建巡撫,官至刑部左侍郎。著有《式古堂書畫匯考》、《式古堂朱墨書畫紀》。
卞永譽自幼愛好書畫。當時,孫承澤、梁清標、曹溶等鑑藏名家尚在,卞永譽經常「具筆札,就其齋閣,伏聆緒論,目睹手寫,樂此不疲」。博學好古,喜收藏書籍、碑帖、字畫。能書,工畫,曾隨其叔卞三畏學寫山水,善畫水仙、柏石。擅長書畫鑑賞,朱彝尊《論畫詩》有「妙鑑誰能別苗發,一時難得兩中丞」之句,即指卞氏與另一位鑑藏家宋犖。今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有《卞永譽宦跡圖》二十開。
耿仲明:
耿仲明,字雲臺,時人又呼為「耿二」,清初三藩之一,生於遼東蓋州衛,崇禎初為登州參將,毛文龍舊部。
袁崇煥督師薊遼,殺毛文龍,耿仲明被調隸山東巡撫孫元化麾下。崇禎五年(1632年)為孔有德內應,攻陷登州,自稱總兵官。天聰七年(1633年)春,和孔有德一起渡海降後金。
崇德元年(1636年)被清朝封為懷順王,隸漢軍正黃旗;順治元年(1644年)隨清兵入關後,鎮壓農民起義軍;順治六年(1649年)改封靖南王,與吳三桂、尚可喜合稱清初三藩,不久因為私藏逃人,畏罪自縊於進軍廣東途中的江西吉安。
耿精忠:
耿精忠,遼東蓋州衛人(今營口蓋州),清朝靖南王,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詔撤「三藩」,耿精忠反,自稱總統兵馬大將軍,蓄髮恢復衣冠,與吳三桂合兵入江西,被清軍鎮壓,遂降,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亂徹底平息,康熙帝即詔將耿精忠凌遲處死。
耿聚忠:
耿聚忠,遼東蓋州衛人,清初三藩之一、靖南王耿繼茂第三子,耿精忠三弟,漢軍正黃旗人。
清順治十三年(1656),耿繼茂奏遣入侍,與兄耿昭忠留待京師,娶安郡王嶽樂之女和碩柔嘉公主為妻,封和碩額駙,加太子少保。後進太子太保。
孔有德:
孔有德,字瑞圖,遼東蓋州衛(今遼寧省蓋縣)人,原籍山東,明末清初將領。
原為毛文龍部將,毛文龍死後,於崇禎四年(1631年)發動吳橋兵變,不久投降後金。崇禎九年(1636年),受封為恭順王,出徵朝鮮、錦州、松山等地。八旗漢軍成立時,被編入漢軍正紅旗。入關後,隨豫親王多鐸追剿農民起義軍,鎮壓了江南各地的抗清鬥爭。順治六年(1649年)改封定南王,出徵廣西。
順治九年(1652年),孔有德被南明將領李定國打敗,被困桂林,清廷破格予以厚葬,並追諡為武壯。
古尼音布:
古尼音布,滿族,正藍旗人,出生在今營口市紅旗滿族鎮。曾任吉林將軍(從一品),錦州副都統,杭州將軍,福州將軍兼管海關事務。在任期間抗擊沙俄入侵,重修小凌河堤,造福百姓。
孔四貞:
孔四貞,遼寧蓋縣人,清初定南王孔有德之女。順治九年(1652年),李定國奇襲廣西,攻破桂林,孔有德自盡,其家一百二十餘口悉數被殺,只有孔四貞逃往北京,被孝莊太后收為養女,封和碩格格。
孔四貞出身將門,隨父軍中,性情剛烈。嫁給孫延齡後,在丈夫面前趾高氣揚,孫延齡心機頗深,最初對孔四貞百般恭敬,孔四貞遂為他在宮廷遊說,使孫延齡得寵朝中。康熙四年(1665年),孫延齡慫恿孔四貞請求朝廷準許他們「就食廣西」,康熙帝批准。後來孫延齡夫婦舉家南下,孫延齡便漸次排擠了孔四貞,夫妻感情惡化。
三藩之亂爆發後,孫延齡首鼠兩端,終被吳世琮所殺。後來吳三桂把四貞接到雲南,以為籠絡原定南王部屬,事實形同軟禁。孔四貞待在昆明八年,直到「三藩之亂」被平定後,才輾轉返回京師,晚景悽涼。
你還知道哪些營口歷史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