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浙江省轄縣級市,由嘉興市代管。位於浙江省北部,錢塘江北岸。海寧之名,始見於南朝陳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寓「海洪寧靜」之意,以燈文化、潮文化、名人文化最具地方特色。
這裡的海寧潮因其潮高、多變、兇猛、驚險而飲譽海內外,白居易、李白、蘇東坡等為之留下了千餘首詠潮詩詞,乾隆曾四次到鹽官觀潮,孫中山、毛澤東等一代偉人也曾來海寧觀潮。北宋詩人潘閬的《酒泉子》中寫道: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關於潘閬的故事,詳見小編其它作品)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陳元龍:
陳元龍,字廣陵,號乾齋,浙江海寧人,清朝大臣。康熙二十四年一甲二名進士,授編修,直南書房。五十七年,擢工部尚書。六十年,調禮部。乙丑科會試開始施行殿試十本進呈之制。此前,進士無十本進呈之例,這一科會試總裁官是刑部尚書張士甄,開始以前十本恭呈皇帝欽定。康熙帝拔陸肯堂進士第一人,進士第二人就是陳元龍。
在民間流傳著乾隆皇帝是海寧陳閣老兒子的傳說,被金庸寫進了《書劍恩仇錄》中流傳久遠,不過並沒有事實根據。乾隆皇帝偏愛陳閣老宅倒是事實,六下江南其中有四次駐蹕海寧陳家。
陳與郊:
陳與郊,原姓高,字廣野,號禺陽、玉陽仙史,亦署高漫卿、任誕軒,是海寧鹽官人。
工樂府,雅好戲曲,著有傳奇《靈寶刀》、《麒麟罽》、《鸚鵡洲》、《櫻桃夢》4種,合稱《詅痴符》。又有雜劇5種,今存《昭君出塞》、《文姬入塞》、《袁氏義犬》3種。
談遷:
談遷,明末清初史學家。原名以訓,字仲木,號射父。明亡後改名遷,字孺木,號觀若,自稱「江左遺民」。浙江海寧(今浙江海寧西南)人,明諸生,終生不仕,以傭書、作幕僚為生。
談遷博鑑群書,善諸子百家,精研歷史,尤重明朝典故。他立志編撰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從明天啟元年(1621)開始,歷時20餘年,前後「六易其稿,匯至百卷」,完成一部編年體明史,共500萬字,取名《國榷》。清順治四年(1647),《國榷》手稿被竊。他時已53歲,發憤重寫,經4年努力,矢志不撓,終於完成新稿。順治十年(1653),攜稿隨人北上,在北京兩年半,走訪明代故臣搜集明代遺聞,並實地考察歷史遺蹟,加以補充、修訂。書成後,署名「江左遺民」,以寄託亡國之痛。十四年,去山西平陽祭奠先師張慎言,病逝於旅舍。《國榷》以《明實錄》為本,參閱諸家史書,考證訂補,取材廣博,選擇謹嚴,為研究明史的重要著作。著作另有《棗林雜俎》《北遊錄》《棗林集》等。
陳之遴:
陳之遴,字彥升,號素庵,海寧鹽官人。出身名門望族。年輕時與東林、復社名士錢謙益、吳偉業、陳名夏等結交,參與活動。公元1637年(明崇禎十年)以一甲二名進士(榜眼),授翰林院編修。
陳世倌:
陳世倌,字秉之,號蓮宇,浙江海寧鹽官人,清朝名臣。陳詵之子。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升侍讀。歷任山東、廣東、順天鄉試主考官,後擢內閣學士。雍正二年(1724)出任山東巡撫,境內蝗災嚴重,他先去各地察訪災情、吏治,然後到任,獎善懲劣,體民情、崇節儉、築堤防,有政績。後因故遭貶,治江南水利,督修孔廟。乾隆元年(1736)起任左副都御史,累遷至工部尚書。六年,授文淵閣大學士,十三年,因擬旨誤,罷職。兩年後復原銜併兼禮部尚書,兩次擔任會試總裁。二十二年,以老乞休,加太子太傅。翌年卒,諡文勤。著有《學辯質疑》、《讀書管見》、《宋十賢傳》、《嘉惠堂集》等。
査慎行:
查慎行,初名嗣璉,字夏重,號查田,後改名慎行,字悔餘,號他山,晚年居於初白庵,故又稱查初白。杭州府海寧花溪(今袁花鎮)人,清代詩人、文學家。
查慎行年少聰穎,聲名早著。早年受教於黃宗羲,得陸嘉淑賞識、朱彝尊提攜。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中舉,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赴殿試,賜進士出身,授翰林院編修,供職於南書房。後從軍西南,隨駕東北,所到之處均有所作。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乞休歸裡,築初白庵以居,潛心著述。雍正四年(1726年),受弟查嗣庭牽連被逮入京,次年放歸,不到兩個月即去世,享年七十八歲。
查慎行是詩壇「清初六家」之一,繼朱彝尊之後被尊為東南詩壇領袖。對清初詩壇宗宋派有重要影響,為中流砥柱、集大成者。查慎行在詩歌創作、詩歌藝術研究和詩學理論研究均有建樹,生平詩作不下萬首,堪稱多產詩人。其詩兼採唐宋而以宋為長,尤深得力於蘇軾、陸遊。詩風清新雋永。藝術上以白描著稱,對後來袁枚及性靈派影響甚巨,主要作品有詩歌集《敬業堂詩集》《查初白詩評十二種》等。
範西屏:
範西屏,一作西坪,名世勳,浙江海寧人,清乾隆時期著名圍棋國手。
少聰穎過人。與施定庵同拜山陰俞長侯為師習圍棋,十六歲即成高手,後為乾嘉間棋壇巨擘。其為人介樸,畢生從事弈棋授徒,弈以外,雖誘以千金,不動。「愛習前賢之譜,罔不究心」。
著有《桃花泉弈譜》 二 卷,總結前人經驗,推陳出新,為清代棋譜中權威之作,流傳頗廣。另著有《二子譜》和《四子譜》等。
施襄夏:
施襄夏,名紹暗,字襄夏,號定庵,浙江海寧人,清代著名圍棋國手。
與程蘭如、範西屏、梁魏今並稱「清代圍棋四大家」,與範西屏、黃龍士並稱「清代三大棋聖」。範、施兩人棋藝各擅其妙,難分高下。行家比作「詩中李杜」。時人評論說:「西屏奇妙高遠,如神龍變化,莫測首尾;定庵邃密精嚴,如老驥馳騁,不失步驟。」乾隆四年(1739年),兩人曾對弈於當湖(今浙江平湖),前後十局,勝負相當,即中國圍棋史上著名的「當湖十局」。氣勢磅礴,殺法精緊,代表了清代棋藝的最高水平。施定庵晚年客居揚州,著《弈理指歸》 二 卷,後又著《續編》,與範西屏《桃花泉弈譜》同為後世弈者所必讀。
査升:
查升,字仲韋,號聲山,浙江海寧袁花人,清代書法家。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時康熙帝選儒臣侍值以備顧問,他經薦入直南書房多年,累遷至少詹事。著有《澹遠堂集》。時人稱查升書法、查慎行詩、朱自恆畫為「海寧三絕」。
徐志摩:
徐志摩,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用過的筆名有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浙江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濟南號」郵政飛機北上,途中因大霧瀰漫,飛機觸山,不幸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蔣百裡:
蔣百裡,名方震,字百裡,浙江省杭州府海寧州硤石鎮(今海寧市硤石鎮)人。著名軍事家,先後參加過討袁護法運動、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
蔣百裡以軍事學家聞名於世,所著《軍事常識》是中國近代軍事理論的開山之作,《國防論》被公認為中國近代國防理論奠基之作。
張宗祥:
張宗祥,譜名思曾,後慕文天祥為人,改名宗祥,字閬聲,號冷僧,別署鐵如意館主。浙江海寧硤石鎮人。現代學者、書法家。
少時與蔣百裡一起勤奮苦讀,俱文採斐然,齊名鄉裡。長大成才各有貢獻,硤石鎮上流傳「文有張冷僧,武有蔣百裡」之說。清光緒二十五年( 1899 )中秀才,二十八年中舉人。先後任教於硤石開智學堂、桐鄉桐溪學堂、嘉興府中學堂和秀水學堂,以講授地理出名。三十三年應聘至浙江高等學堂任教,又兼教於兩級師範學堂和杭州府中學。建國後任西泠印社社長、浙江圖書館館長等職。
張宗祥治學勤奮謹嚴,經他精心校勘的古籍有 300 多種,已出版的有《說郛》、《國榷》、《罪惟錄》、《越絕書》等。生平抄書成癖,邊抄邊校,往往夜以繼日;運筆如飛,一晝夜能抄二萬四五千字。一生抄校 9 千餘卷,前無古人。其書法學李北海,兼融漢魏碑法,雄渾灑脫,一氣呵成,流傳頗廣。亦善畫,印有《冷僧書畫集》。工詩能文,精鑑賞,通曉醫藥、戲曲、文學、史地等。
王國維:
王國維,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諡忠愨。浙江省海寧州(今浙江省嘉興市海寧)人。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
王國維早年追求新學,接受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研究哲學與美學,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繼而攻詞曲戲劇,後又治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郭沫若稱他為新史學的開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學無專師,自闢戶牖,成就卓越,貢獻突出,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
李善蘭:
李善蘭,原名李心蘭,字竟芳,號秋紉,別號壬叔。浙江海寧人,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數學、天文學、力學和植物學家,創立了二次平方根的冪級數展開式,研究各種三角函數,反三角函數和對數函數的冪級數展開式(現稱「自然數冪求和公式」),這是李善蘭也是19世紀中國數學界最重大的成就。
許槤:
許槤,清朝學者、藏書家、書法家、刻書家。初名映漣,字叔夏,號珊林、樂恬散人,室名紅竹草堂、古韻閣、行吾素齋。浙江海寧長安人。
致力於文字之學,研治《說文解字》頗有創穫。亦熟諳鐘鼎文字。以六書名其家。博通文字學、醫學,兼善篆隸書。為譚獻所推,自稱私淑弟子。亦能文。著有《古韻閣文》一卷、《古韻閣詩》一卷、《讀說文記》一卷(收入《古韻閣遺著》)、《說文解字疏箋》(已佚)、《識字略》、《洗冤錄詳義》四卷首一卷、《摭遺》二卷、《補》一卷、《古韻閣寶刻錄》、《外科正宗》、《咽喉脈證通論》、《刑部比照加減成案》三二卷、《續編》三二卷、《海寧許公名宦鄉賢軼事》一卷。編訂有《六朝文絜》,選擇精當,流傳甚廣。生平事跡見《海寧州志稿》卷二八、譚獻《許府君家傳》。
戚袞:
戚袞,字公文,鹽官袁花(今海寧袁花鎮)人。梁簡文在東宮,召戚袞講論。戚袞神採自若,對答如流,梁簡文深加讚賞。不久封員外散騎侍郎,又改任員外散騎常侍。敬帝承制,戚袞出任江州長史,並隨沈泰鎮南豫州。沈泰投奔齊朝時,逼戚袞與他同行,戚袞後從鄴工逃回。他又隨程文季北伐,呂梁軍敗,戚袞淪落於周,久而得歸。仍兼國子助教,封中衛始興王府錄事參軍。左建十三年死,死時六十三歲。
徐申如:
徐申如,名光溥,譜名義烒,字申如,號曾蔭,海寧硤石人,詩人徐志摩之父,近代實業家。
徐申如早年繼承祖業,獨資經營徐裕豐醬園。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與人合股創辦硤石第一家錢莊——裕通錢莊。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加入政治團體預備立憲公會。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為保滬杭甬鐵路路權,多方奔走。宣統二年(1910年),與人集資創辦硤石電燈股份有限公司。宣統三年(1911年),積極幫助浙江新軍起義。1917年,與人發起開辦捷利電話股份有限公司。1919年4月,與人集股四十萬元,籌建華商銀行;同年,與兄徐蓉初創辦貧民習藝所。1921年,與李伯祿等合資興建硤石雙山絲廠。1926年,先後參與了硤石火災和杭州水災的救災工作。1930年春,受聘為海寧農民銀行監理委員會委員;1934年,海寧大旱,徐申如出任縣旱災賑濟委員會首席常委兼上海分會主任。1935年9月14日,當選為全國民營電業聯合會浙江分會第七屆年會主席。1944年3月21日,徐申如病逝於上海。
陸嘉淑:
陸嘉淑,清初詩人、書畫家、藏書家。字孝可、慶雲、路仲、子柔,號辛齋,一號冰修、射山,射山衰鳳,晚號辛齋,浙江海寧路仲裡人。
陸氏藏書惜未能綿延,順治十二年(1655)仲冬,被大火焚,書籍與畫作皆毀於火。吳騫曾賦詩悼曰:「玉軸牙籤觸手新,多教管須畫眉人。密香樓上連雲焰,幻出狂花倘有因」。有一藏書印為「冰修氏」。婿查慎行,亦為藏書名家。
金庸:
金庸,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與古龍、梁羽生、溫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是金庸十四部小說的首字組成的對聯,該對聯是金庸自己寫的。這些書分別是《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此外,金庸於1970年創作的《越女劍》由於本人不太欣賞,因而未入對聯內。
當然,海寧還有很多歷史名人,你還知道哪些海寧歷史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