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受盡委屈也沒有當上真正的豫州牧,為何這個稱呼他還甚是喜歡

2020-12-15 大咖說史

三國中,劉備的人設是一個以德為懷,知人善任的好人,但是魯迅曾直言:劉備之德近乎偽。實事求是出發,劉備的本性確實善良,同時也是一個能屈能伸的漢子,他的善更多出於自身利益考慮,甚至是委曲求全,否則最後也不能建立蜀漢。

而在整部小說中,讓劉備一直耿耿於懷的還是「劉豫州」這個坎。很多人都知道劉備並沒有真正做過豫州牧,可是為何他如此好脾氣的收著這個名號呢?因為這個「劉豫州」的名號劉備又受了多少委屈呢?

圖片:劉備在蜀漢劇照

一、豫州牧的來源

我們經常念叨著:一言九鼎,這裡的九鼎其實最早指的就是我國的九州。大禹時期為了方便管理,將天下劃分成了九個區域,大致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因為時代不同,記載不同,有些史書上的州名會有些許差異,但是豫州從來沒有改變過,豫州的地盤中心在現今的安徽亳州。

三國的背景是在東漢時期,這個時期的官位還是比較複雜,而且過於書面化,很多讀者都被繞暈了,這裡面大致有:太守、郡守、相、刺史、州牧等等。

這些官位名稱隨著歷史的演變,漸漸在不同的朝代消失,所以如果不是很熟悉秦朝和東漢歷史的讀者,會覺得這些官名很陌生,也搞不懂劉備的這個「豫州牧」到底官位有多大,值得他如此執著相守。

圖片:刺史劉表劇照

1、秦朝雛形

秦朝統一之後,在設立地方官員的時候就將全國分成了36個郡,這就是秦朝的郡縣制。每個郡都有一個太守,這個太守既管行政又管當地軍事,權力集中在太守手上,這也是最大的弊端。

後來為了遏制太守的權力,還多了個「相」,只是相和太守就如同省長和省委書記的關係,「相」大部分時間只能聽從於太守,因此在秦朝,太守的權力極其集中。

圖片:秦朝的郡縣制分布圖劇照

2、東漢改制

漢朝建立之後,在地方統治上沿用了秦朝的大部分制度,為了方便更細緻的管理,將九州細分成了十三州,將太守降為郡守,地方管轄範圍縮小,州成了更高級別的管理單位。

同時為了監督郡守,朝廷還派出刺史作為眼線分到各個州,只是讓皇帝沒想到的是,下放的刺史覺得山高皇帝遠,到了地方州之後如魚得水,儼然成了當地的土皇帝。

到了東漢末年,朝廷對於地方的管控能力已經越來越微弱,地方割據開始日漸嚴重,同時,由於地方農民起義越來越多,為了加強控制,東漢朝廷用微弱的力量又派出了「州牧」,將幾個郡集中起來再多派一級官員進行調配管控。

圖片:東漢朝廷派出「州牧」劇照

州牧雖然說和刺史的官階是差不多的,但實際上州牧的權力大於刺史,就連薪資也比刺史多,並且州牧可以統一管理軍權。三國時期,豫州的治所在安城,下轄潁川郡、陳郡、魯郡、汝南郡、譙郡、弋陽郡陽安郡、襄城郡、汝陰郡9郡,以及梁國、沛國2國。

以後的都督、節度使等其實指的就是東漢末期的州牧,官位大小與能力範圍都是雷同的,這樣看來就比較明白,為何劉備如此執著追求州牧這個職位了,只是可憐的是,當時的東漢朝廷過於弱小,劉備的這個豫州牧其實並沒有得到朝廷正式授命,哪怕他被推舉了三次依然是一場空,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圖片:劉備在朝廷劇照

二、三次被舉薦豫州牧

1、陶謙的假情假意

陶謙和劉備之間的牽扯要從曹操說起,陶謙當時是徐州的州牧,掌管著徐州及周邊的一些小地方。曹操佔據兗州之後,勢必要對外進行擴張,徐州是曹操眼中的肥肉,因此對陶謙發動戰爭是必然的。

但師出無名,曹操等待了很久,終於迎來了一個契機。陶謙誤殺了曹嵩,借著這個名頭,曹操帶領大軍對徐州開展了掠奪,這一戰,曹軍旗開得勝,一下子就攻下了十幾個城池。

陶謙焦頭爛額之際,就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則推薦了劉備。劉備向陶謙獻計斷了曹操的糧草,曹操迫於無奈只好停戰,撤回兗州,就這樣,陶謙和劉備搭上了。因著這份情誼,陶謙就將劉備推舉到了屬於豫州牧掌管的地盤小沛做刺史。

圖片:陶謙向青州刺史求救劇照

這個舉動看著似乎合情合理,但如果深究就能發現陶謙的老謀深算。小沛是屬於豫州牧掌管的,但是當時軍閥混戰,陶謙早就對徐州邊上的小地方進行霸佔,小沛就是被陶謙硬佔過來的。

小沛名義上是屬於豫州的版圖,但當時實際控制小沛的正是陶謙,讓劉備去小沛當刺史,聽起來似乎是對劉備的舉薦,其實陶謙真正的用意還是想讓劉備當自己的爪牙。

可是這次舉薦並沒有獲得東漢朝廷的認同,甚至小沛的直屬豫州牧也沒有答應,劉備第一次被推舉到豫州刺史這個官位,其實上任得是名不正言不順。

圖片:陶謙舉薦劉備劇照

2、呂布有樣學樣

劉備吃的一次虧是在對待呂布這件事上,收留呂布是個錯誤的決定,因為後來呂布悶不吭聲的又霸佔了徐州,本來陶謙去世,曖昧不明的遺囑被許多人認為劉備可以繼承徐州,沒想到半路殺出個呂布,讓劉備吃了個啞巴虧。

後來呂布覺得,不管明裡暗裡都虧欠了劉備,於是還寫了推薦信,想讓劉備去做豫州牧。當然,以呂布當時的身份,這份推薦信其實就是作秀,沒有任何人會接受呂布的這份推薦。

圖片:呂布劇照

3、曹操靠譜的舉薦

同樣被呂布耍得團團轉的劉備和曹操,居然能夠將前仇一併拋棄,劉備也能屈能伸,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投奔了曹操。曹操當時急用人才,加上劉備也是被呂布擺了一道,因此,爽快的和劉備握手言和,並且立刻答應讓劉備做一個「名副其實」的豫州牧。

曹操的這次舉薦是真的靠譜,因為他能夠獲得東漢朝廷的蓋章,讓劉備的這個豫州牧的合法性,雖然最後劉備發現,他能管轄的範圍也只有小沛這塊小地盤,但是作為「皇親國戚」,能夠獲得朝廷認可的官位,這比其他一切都重要,最重要的是,劉備認為地盤是可以自己打回來的。

圖片:曹操與劉備劇照

後來的發展大家都知道了,劉備重振旗鼓搶佔了徐州,和曹操再一次反目,三足鼎立局勢逐漸成熟,可不知道劉備是出於自省的目的,還是真的很喜歡小沛,讓大家都稱他為豫州牧,估計還是想用這段血淚史來不斷提醒自己要知人善用。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劉備是豫州牧,為何不割據豫州?
    劉備有很多種稱呼,比如蜀主、漢中王、昭烈帝,或者是調侃型的大耳賊。其實在劉備稱王稱帝之前,他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稱呼,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都經常提到,這就是劉豫州。曹操吞併荊州欲攻東吳,諸葛亮把劉備神吹一通,孫權略有不滿地問:「果如此,則劉豫州(牧)何不事曹操?」
  • 原本佔據徐州的劉備為什麼會被曹操推薦出任「豫州牧」?
    建安元年(196年),被呂布打敗的劉備在無奈之下投奔曹操。為拉攏劉備和聚攏人心,曹操利用控制的漢獻帝封為劉備為「豫州牧」。這是劉備一生中獲得的第一個高級官位,此後劉備便被稱為「劉豫州」。但奇怪的是,劉備之前佔據的地盤明明是徐州,在豫州好像沒有地盤。既然如此,曹操為什麼不讓漢獻帝任命劉備為「徐州牧」而是任命為「豫州牧」呢?首先,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當時還不是天下最強的軍閥,無法隨意任免沒有實際控制的地盤上的「州牧」。
  • 劉備的頭銜這麼多,到底該稱劉豫州還是劉將軍?
    ①豫州牧:建安元年,曹操表劉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後來呂布偷襲了下邳,劉備求和回到小沛,之後兩人再次鬧翻,劉備戰敗投奔曹操,曹操表劉備為豫州牧。當然這個豫州牧只是一個虛名,豫州是曹操的大本營,哪裡有劉備什麼事。唯一的聯繫在於,小沛雖然挨近下邳但屬於豫州,所以給劉備封豫州牧勉強合情。
  • 三國裡的稱呼,主公、明公、大人都什麼情況下用?
    其中有12次是指劉備,一次是指劉禪。很明顯當時主公這個稱謂是蜀漢獨有的。不知道蜀漢這邊哪位天才發明了這個稱呼。主有主人的意思,公最早是三公的稱謂,難怪劉備會接受這個特殊的稱呼。當劉備救援陶謙後,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如果承認這個豫刺史的話。這時候見到劉備後,尊稱應該是「劉使君」。劉備不在場的時候稱之為「劉豫州」。劉備坐鎮徐州後,曹操表劉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這時候稱呼劉備為將軍,或者君侯都可以。但是這時候曹操還沒迎接漢獻帝,是曹操自個表的。所以劉備的這個亭候和鎮東將軍有點虛。
  • 劉備連失徐州和小沛,投靠曹操後,曹操為何不殺他,反養虎為患?
    劉備連失徐州和小沛,投靠曹操後,曹操為何不殺他,反養虎為患?生逢東漢末年的劉皇叔,為人忠厚,卻經歷了「三起三落」。面對徐州牧陶謙的拱手相讓,劉備唾手可得徐州城,最後三次辭讓,最終實至名歸,還在天下博得了美名。
  • 漢末三國時期的豫州亂局:不僅有小勢力活躍,還有大軍閥染指
    董卓的做派雖然很殘暴,但是他也懂得士人的支持的重要性。為了維護統治,他將頗有名望和根基的豫州牧黃琬徵召入朝;派遣孔伷為豫州刺史,另外還有劉岱、韓馥、張諮、焦和等人到其他地方做官,這些都是比較有名望但沒有軍事能力和軍事經歷的士人。
  • 劉備一生真正錯過的名將只有這三人,沒有太史慈也沒有張遼
    劉備真正錯過龐德是因為馬超和龐德一起投效漢中張魯之後,龐德因病未能隨同馬超一同前往益州,馬超投靠劉備之前也沒想著把龐德帶出來實在可惜(從時間上來說如果馬超有心的話暗中行事龐德是有可能離開漢中的,因為馬超投靠劉備之後曹操才攻取漢中),在看人和用人這一點上,劉備的眼光不比曹操差多少,劉備也許不會重用馬超,但是以他的眼光有相當大的可能會重用龐德,如此蜀漢多一員虎將矣!
  • 陶謙讓徐州是真是假,劉備為何改弦更張,從該成語故事可一探究竟
    下邳人陳登對劉備說:「如今漢朝傾覆,天下大亂,想要建功立業,現在正是時候。徐州物資充足,戶口百萬,我們想委屈你前來主持州中的大事。」劉備回答:「袁術近在壽春,他家族四代人中有五位做過三公這樣的高職,天下人都依附於他,你們可以將徐州交給他。」陳登說:「袁術驕橫霸道,不是一個能平定亂世的人物。
  • 三國那些年,劉備在徐州的日子是怎麼過來的?
    三國劉備乃漢室宗親,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雖然和皇室的關係已經無限遠了,但是有這個名頭的劉備在當時還是有很大的號召力。劉備從一個地普通人成長為蜀漢皇帝的一個關鍵節點是在徐州,可以說入主徐州是劉備崛起的根本。那麼劉備在徐州的日子是怎麼度過的呢?
  • 桃園三結義中,為何高傲的關羽,暴躁的張飛都甘願拜劉備為老大
    也就是說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拜兄弟,是先共同發誓,也就是電視上經常看到的同生共死的那一類誓言,然後三人直接就拜劉備為老大,關羽為老二,張飛為老三,那麼為何高傲的關羽,暴躁的張飛都甘願拜劉備為老大呢?要知道關羽和張飛兩人在當時也算是一流人才,憑什麼甘願聽劉備的呢?
  • 孫尚香年輕貌美又顯貴,為何劉備拋棄她,娶了家族上的寡婦吳氏
    在孫權的安排下,劉備這個糟老頭子迎娶了年輕貌美的孫尚香,做了孫權的妹夫。 說起來,孫尚香可是孫權嫡親的妹妹,皇親貴族。但是劉備卻對她一點兒也沒興趣,反而迎娶了一個寡婦吳氏。這是怎麼回事呢?
  • 劉備的老婆誰的命最好
    ,這個一向把女人看成衣服的男人,真的命好。有很多老婆,當然因為他的命硬,年輕的時候好多老婆都死了。書上說:先主數喪嫡室。後來娶了一個漂亮的小女人做小老婆,這個小老婆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甘夫人,甘夫人很漂亮,皮膚白的玉一樣,姿態撫媚,容貌美豔。當時劉備擔任豫州牧,駐紮在小沛。劉備將甘夫人召到自己的內室紗帳中,然後從屋子外面 往裡看去,甘夫人就如同皎潔的月光照耀下的霜雪一樣。
  • 劉備和他的老祖宗,兩人都「拋妻棄子」,為何他沒有受到詬病?
    劉備同樣是「拋妻棄子」,為何沒有受到詬病呢?依據相關歷史,分析如下。 就是因為他在逃亡時,拋棄妻子呂雉,另找新歡戚夫人,因此受到詬病。 劉備同樣「拋妻棄子」,為何沒有受到詬病? 其一,劉備沒有將妻兒故意推下車。 建安元年(196年),呂布和曹操爭奪兗州失敗,四處流浪。這時,徐州的劉備收留了呂布,將小沛給呂布駐紮。不久,劉備與袁術在盱眙發生了戰爭。
  • 三國刺殺案疑雲:三位紫綬金印將軍被殺,為何只抓住了一個主犯?
    曹操刺殺張讓未遂,呂布刺董卓、關羽刺顏良成功,劉備和劉禪都曾經躲過刺殺,其中劉備至少躲過了兩次。 且不說正史中有沒有「孟德獻刀刺董卓」,也不談「關羽萬馬軍中刺顏良」是不是被顏良誤以為投誠而疏於防範,咱們今天要聊的是三國刺殺案疑云:三位紫綬金印將軍被殺,為何只抓住了一個主犯?這三起刺殺案的真正主謀是誰?
  • 釘子戶劉備,在一座名為小沛的城池三進三出,不屈的背後滿是心酸
    於是陶謙向盟友公孫瓚求救,公孫瓚派劉備和田楷率兵馳援。 在劉備到徐州不久後,曹操便撤軍了。並不是劉備擊敗了曹操,而是曹操的大本營、兗州快被呂布、陳宮等人佔據,曹操不得不回防。 陶謙舒了一口氣,給了劉備4000丹楊兵。於是劉備沒有返回公孫瓚那裡,開始跟著陶謙混。隨後,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並且讓他駐紮在小沛。
  • 他武力天下無雙卻自以為是,放任對手在身邊壯大,以致兵敗人亡
    且袁紹記恨呂布縱兵搶掠,打算除掉他。呂布深感不安,請求回洛陽。袁紹同意,任命呂布為司隸校尉,同時派人暗殺呂布。呂布有所察覺,連夜出逃,第二天袁紹忙派兵追殺呂布。可呂布勇猛無比,追殺的軍士追上呂布也無人敢戰,使得他成功逃脫。後來呂布經過陳留,受到太守張邈盛情款待,兩人發誓結好。興平元年(194年),曹操攻打徐州陶謙。
  • 劉備失意歸小沛 呂布漁利入徐州
    由於曹操的注意力已經被東歸的獻帝吸引過去,已經由劉備主政的徐州並沒有再次承受曹操的攻擊。在這個新紀元入侵徐州的,是來自淮南的袁術。袁術從心底裡瞧不起之前默默無聞的劉備。這也難怪,劉備雖然號稱是中山靖王之後,但據說初代中山靖王光兒子就有120個。就算數字沒那麼誇張,漢家江山已近400年,子嗣遍布天下,一個沒有爵位在身的劉姓子弟,實在算不上是什麼值得誇耀的出身。
  • 三國時期豫州刺史,十八路諸侯位列第三鎮,孔伷一把好牌打的稀爛
    這18路諸侯都是各地的軍事割據的梟雄,手上握有重兵,但其中的佔據重要地位的豫州刺史孔伷在三國歷史上卻毫無存在感。孔伷的成長並不是靠戰功獲得的。孔伷字公緒,出生在陳留,孔伷聰明有才智,尤其是口才特別厲害屬於古代的辨士,他結交了當時特別有名的符融,經過符融的推薦進到陳留當上了一官半職。
  • 屢投他人、殺伐果斷、造直百錢,劉備在歷史上算是一個仁德之主嗎
    這句話放在劉備身上也正合適。在小說和歷史上的形象中,劉備都是一個仁厚的統治者。不獨是《三國演義》的誇張描寫,史料中也對劉備的仁德有較高的評價,在北宋時期,民間在劉備和曹操二者之間已經站在劉備的立場上。其實都是"磨牙吮血,殺人如麻"的軍閥,一個從亂世當中開創霸業的君主,誰身上沒有黑點,誰手上沒有鮮血呢?
  • 諸葛瑾不文不武啥都不行,為何能一輩子高官厚祿比諸葛亮還滋潤
    蜀國五虎將中,張飛這樣戰功赫赫的名將,都還不夠驃騎將軍的資格,只獲得車騎將軍,比諸葛瑾還低一級。黃龍元年(229年),孫權封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三國沿襲漢朝官制,大將軍位居武臣之首,登峰造極,再往上就是皇帝了。諸葛亮擔任的丞相則是文臣之首,兄弟兩人至此已完全平級了。州牧則是地方最高級別軍政長官,封疆大吏。